语文课本里的作者,他们来了
“父亲去世那年,我已经30多岁,操办完后事,我站在院子里,那时候是暮春,遍地落红,我脑子里突然冒出课本里那句‘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随后放声恸哭,原来,父亲走之前,我一直还把自己当成孩子。”(@明月两乡)
这是一名网友,在经历了一场人生无法回头的别离后,忽然想到了课本上的这句话,写下的评论。在那个时候,这简单的一句话,却恰如一个出口,让他泻下了心头涌起的无法言说的复杂情感。
曾有人在网上问:你最难忘的一篇课文是什么?
问题一出,底下立刻掀起一阵如海啸般的“回忆杀”。
有人说:“那一定是朱自清的《背影》。小学,老师在课堂上讲,讲着讲着就流泪了,我当时很诧异,完全不懂为何。现在快30岁了,经历了在外求学、工作,经历了一次次站台的别离,终于完全理解了...”
有人说:“是《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是我最早意识到,童话故事并不都是幸福美满的。
有人说:“宗璞《紫藤萝瀑布》。‘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还有人说到了《凡卡》《陈情表》《与妻书》《匆匆》...
这一个个熟悉的篇名,是否唤起了你曾经的记忆?
如今再读,你又是怎样的心情呢?初读不识文中意,再读已是文中人。
课本上的许多文章,其情感之浓,力量之撼,动人之深,有的人也许当年已有感受,有的人也许要多年后才能体味。
就像如今,我们才发觉:最美文章在课本里。
它们是经典之经典,无论多少次诵读、回味,每一个字都值得推敲,每一个词都值得积累,每一句话都值得背诵。
只言片语,道尽沧海桑田,人生百态。
因此,对于孩子们,课文在他们一生中起到的作用,不仅仅是教授字词句段篇,更是一场场心灵的启蒙,一段段遇见大千世界的旅程。
所以我们想,如果能有课文作者,还原当时的创作背景,讲述课文背后的深厚情感,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展现出文字背后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是不是就能给孩子掀开一个角,让他们真正走进课文,领略文字的魅力,感受到字里行间中饱含的那份真挚情感。
让这份真情,埋在孩子心中,随着时间的流转,发芽、开花,滋养心田。
这就是今天与大家见面的《作者讲坛》的初衷。
为了实现这个想法,我们筛选了小学课本中,能联系上的所有作者。
他们跨越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最西边到云南昆明,最南面到广东深圳,最东面到宝岛台湾、台州、淮安、苏州、上海……我们赶往他们所在的城市。
他们中有些人已经白发苍苍,有些人已经不再写作,但当他们听到这个想法,仍然非常激动。
4个月时间,29位作者集结在了学而思网校,就在开学之际,为全国的孩子们献上这堂免费公益课程——《作者讲坛》。
课文作者引领,带孩子透过文字
遇见大千世界,体会人间真情
课文在于文字,作者在于生命,我们希望“课文作者”,能将鲜活的生命与值得反复品味的文字结合在一起,让孩子感动于文字的魅力,体会到课文背后真切深厚的情感。
1、82岁老人回忆母亲,世间最深沉的爱莫过于此
这是二年级的一篇课文《妈妈睡了》,作者是张秋生。
80 多岁的他,一头花白的头发,瘦削的身材,身体稍有些弯曲了,甚至那件身上的深蓝色西装,相比于他,也显得略微宽大了一些,但当讲起这篇文章的创作过程时,脸上却露出了孩童般的满足,仿佛此刻,他就在那个午后。
“小时候我是一个很顽皮的男孩,精力很充沛,我妈妈总是要我午后睡一觉,但是我不想睡,妈妈没有办法,只好陪我一起睡,躺在床上我翻来覆去的却睡不着,而妈妈由于一天劳累了,很快地,她倒是睡着了。所以我就看着她的那一张脸,我从那张脸上,读出了很多的内容,于是我就写下了一篇文章,叫《妈妈睡了》。我说妈妈睡了,妈妈哄我午睡的时候自己先睡着了,睡得好熟好香。”
张秋生的妈妈是一位贤惠的北方妇女,从小生活在农村,没读过什么书。她把有限的学识,都浇筑在了儿子身上。
每当夜幕降临、万籁俱寂的时候,妈妈的故事便开始了。
绘声绘色的讲述让小小的张秋生听得着了迷。
张秋生说:“听故事,是童年最美好的享受。后来我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为孩子们写诗、写童话,正是母亲在儿时用歌谣哺育了我,引导了我,启示了我。 我觉得我是幸运的,能在小时候遇到诗与儿歌,而这一切都要感谢我的母亲。”
现如今,他已经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整整60年,为孩子们创作了百余部优秀作品。
回忆到动情之处,他读起了这篇文章:"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睡梦中的妈妈好累......”
文中那个小小少年,与眼前这位年过古稀的老人,他们的身影似乎有些重叠。
当那一声声“妈妈”,从这位80多岁的老人口中说出时,这里面饱含了多少历经人生百态后的深情,又是怎样一种深沉厚重的情感。
当时录制现场的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甚至红了眼眶。
这样一种对母亲的眷恋,我们相信,借由张秋生老先生儿时的经历,和他过尽千帆后的沧桑,定能穿透屏幕,让孩子们也体会得到,当他们长大,有了更多的经历时,便更能理解这份世间最深沉的情感。
2、一座土炕,一口棺材:能有一口气,还要继续治沙造林
六年级课文中有一篇,叫做《青山不老》,它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如何用15年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诠释了什么叫做“青山是不会老的。”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曾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的梁衡。
来到学而思网校,他向孩子们讲述了这篇课文创作的故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作为《光明日报》的记者,在山西驻扎,采访当地一名治沙老人。
六十五岁那年,这位老人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风沙,十五年来,他们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沙治住了,庄稼也长起来了,他还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在这个过程中,当年治沙的老人已有五人离世。
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了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发现她也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要接他出去享清福,他不走。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在他去采访这位老人的时候,他已经82岁了,老人的土屋中,放着一口棺材。
他说:“我棺材都准备好了,我怕什么呀?哪天我爬不动了,我躺进去不就完了吗。”
梁衡老师说,那一刻,他才真正理解了老人无私无畏的奉献,也被老人种树的坚定信念所震撼!
屋外是狂风,屋后是青山,青山是生命的归宿,青山是不会老的。
当与课文作者一起走进文字的创作背景,走进故事背后活生生的人事经历,孩子们或许开始思考,什么是人生的信念,什么是每个人一生的使命?这个问号会在默默指引着他,寻找自己的信念和使命。
3、梅花魂,中华魂:一位老华侨对祖国深深的思念
课本中还有一篇文章,叫做《梅花魂》,它的作者是陈慧瑛。
小时候,他们一家生活在新加坡。
幼年,外祖父就教她背诗,给她的第一首诗,是李白的《静夜思》,并告诉她,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好好背诵。
常常背着背着,祖父的眼眶就湿润了。
她小时候顽皮,经常摆弄外祖父书房的文玩,但外祖父都不太在意,但唯有一次,她把外祖父珍藏的梅花图弄脏了,外祖父异常生气,她说,“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外祖父说,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再后来,外祖父把最疼爱的她送回了祖国,离开新加坡前,外祖父将珍藏多年的画作《墨梅》交给她,并嘱咐她:“我们的根在中国,我送你回去,希望你学有所成,报效国家;希望你不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要具备梅花的秉性。”
很多年以后,历经艰辛的她才明白,为什么外祖父要让她带着这一幅画回国,傲雪而立的梅花正是老人爱国之心的写照,也是外祖父对她的寄望。
她把这些写进了她的文章《梅花魂》,自2000年至今,20多年来一直入选课本的此文,写的正是她和家人对祖国的拳拳之心。
民族深情,就在这番回忆与讲述中,变得立体生动起来。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这门课中,29位课文作者,29段文字,29个故事。
当孩子跟随作者走进不同时代,聆听文字背后的“独家记忆”,理解了课文背后承载的深情,我们相信,课文在孩子眼中不仅仅只是字词语句,那些真、善、美、奉献、热忱,热爱...
这些人类的情感,透过课文,能渗透进孩子的心底,让他们从中汲取能量,变得更加勇敢,也更加柔软。
分享阅读书单,带孩子感受阅读的魅力
这些课文作者,他们大部分一生都在从事写作。
阅读与写作,已经成了刻在他们骨子里,流进他们血液中的一种习惯,并成就了他们的人生。
写了一辈子的他们,给青少年最大的建议就是,阅读。
张秋生老师说:“爱书吧,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好书是个魔法师,能把你们从小天鹅变成美丽的大天鹅,变成丹顶鹤,变成搏击风浪的鹰隼、海燕……”
顾鹰老师说:“多阅读吧,因为阅读会给我们带来写作的养料。阅读就像是给我们施下了肥沃的养料,会给我们很多的帮助。”
范锡林老师说:“不读书、读书少、不会读书的人,是绝对写不出好文章来的。”
阅读与写作,其实是一种力量,可以让孩子感恩生命中美好的遇见,可以倾诉爱,可以表达心中的向往,也可以传承新的希望。
就像《掌声》这篇课文的作者董保纲说的:“说到底人这一生,其实在写一部厚厚的书,你只有胸怀大志,关注社会,这部书才称得上是立意深刻。你只有心怀感恩,乐于奉献,这部书才算得上是真实生动。你只有不断积累,不断磨练和修改,这部书才称得上厚重。”
他们还结合青少年的成长和学习需要,推荐了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书目。
比如张秋生老先生说,读书不是读热闹,而是要读它的表达,读它的内涵,这样自己的语言才能更丰富、更灵动、更美丽。
他推荐给孩子们的书目,泰戈尔的《新月集》,还有《海的女儿》《安徒生的童话》 《格林的童话》等,都是可以让孩子们的语言,像诗歌一样优美动人。
还比如《木笛》这篇课文的作者赵恺,他说,读书,一定要读经典。经典会长远地影响你的创造力和生命力。他推荐《唐宋八大家》,他说这个系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就好比是中国人的金库,金条都在这里面呢。
他还说,像《杜甫全集》《唐诗三百首》,不仅要看,更要抄,它们好像喜马拉雅山上的老鹰似的,它们跟太阳站在一起,这是阅读的高度。
(更多推荐书目见课程)
历经4个月,29位课文作者,与学而思网校共同打造的《作者讲坛》,终于与孩子们见面了。
你能听到的,是由原作者亲自讲述的课文创作故事,看到字里行间展开的鲜活世界;你能学到的,是原作者亲身分享的写作进阶路上的方法与心得;你能看到的,是作者们建立在写作基础上,对生命的感悟,对生活的热爱。
我们与课文作者们共同希望,这门公益课程,能让课文的价值全面释放,让孩子们感受绝美文字,掀开一角,发现生活中的美,窥见世间百态,人性人情。
留言有礼:
你印象最深刻的课文是哪一篇?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留言点赞前10名,可以获得乐高玩具一套。(款式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