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国际零售巨头在中国撑不下去了......
inshang
引言
麦德龙为什么在中国撑不过去了?
原标题 | 惊心动魄!又一国际零售巨头跌落神坛!
来源 | 电商报(ID:kandianshang)中国电商影响力媒体!
作者 | 电商君
01
相聚离开,终有时候,没有什么是永垂不朽!
据路透社从麦德龙处证实,麦德龙正在与银行洽商为旗下中国业务寻找一家合作伙伴。
据称,目前复星国际正在洽谈收购麦德龙股份。当然,阿里巴巴等也在接手人名单之列。
继家乐福之后,曾经德国第一、欧洲第二、世界第三的零售批发超市集团麦德龙终于要将中国业务转手于人了!
23年前的今天,当时意气风发的麦德龙肯定想象不到会有今天这种黯然神伤的日子。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零售市场中,标准化的大型商超基本处于一片空白,加上当时政府设立经济特区引进外资,对麦德龙等外资零售巨头而言,中国市场的诱惑根本无法抵挡。
于是,国际零售巨头们纷纷鱼贯而入:
1992年,中日合资的上海第一八佰伴在浦东开业,这是国内首家中外合资商业零售企业;
1995年,法国零售巨头家乐福率先进入中国,第一站选在了北京;
同样在1995年,麦德龙与上海锦江集团达成合作,正式进入中国;
1996年,美国最大零售企业沃尔玛在深圳落子国内的第一家门店;
1997年,泰国正大集团旗下的易初莲花进入上海;
1998年,中国台湾的大润发在上海开设大陆地区的首家门店;
1999年,法国零售品牌欧尚在上海建立它在中国的桥头堡。
想一想,那些年真是外资零售巨头们在中国的黄金时代。
02
在国外零售巨头纷纷加紧布局中国市场时,中国的零售“地头蛇”们也开始了扩张之路。
1994年,万佳百货在深圳试水当时全国最大的仓储式“超市+百货”模式;
1997年,上海农工商超市在青浦区开设了第一家大型卖场,率先在全国开创了生鲜卖场模式;
1997年,中百仓储成立,这是中国最早围绕着"饭桌子、米袋子、油瓶子、菜篮子"的大型商超之一。
当然,在国内进入狂飙猛进的大卖场行业过程中,国内零售业也一片刀光剑影,特别是在大批外资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后,他们很快以雄厚的资本完成了早期的“圈地运动”,伴随而来的则是一波波收购兼并的高潮接踵而至:
2007年,沃尔玛收购好又多超市所属BCL公司35%的股权;
2008年,乐天超市收购中贸联万客隆连锁超市;
2009年,英国零售巨头TESCO收购了顶新国际的剩余股份,实现了对乐购中国业务的完全控股。
大肆扩张大卖场的资本玩家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一场巨大的危机正在慢慢向它们逼近!
03
其实相对于同行们在中国的激进,麦德龙进入中国市场后相对谨慎,走的是比较轻柔的路线。
从1995到进入中国到2013年开始感受到世道艰难的这18年里,麦德龙在中国只拓展了63家门店,平均一年开新店数量不到4家,而同期的家乐福和沃尔玛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已分别达到240家和400多家。
2008年左右,源自欧美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首当其冲的是一批欧美大型企业。
金融危机发生后,大型国际零售企业以高成本为代价维持扩张的大卖场模式面临着极大的考验,麦德龙随后宣布在全球范围内消减成本,并通过在本地市场关店 “瘦身”。
但是在中国,在4万亿消费红包的刺激下,一些大型卖场居然换发出奇异的水泡,这也让一些外国零售巨头对中国市场寄予希望,从而在接下来做出致命的战略误判。
2012年,麦德龙中国的销售额达到新高,比上一年相比增长近30%,和本国市场相比,这样的成绩无疑是令人振奋的,这也让麦德龙看到了走出迷雾的希望。
但是奇迹最终并没有发生。
从2014年开始,麦德龙中国的增长连年收窄,其中2015和2016年的增长只有1%。
如果此时及时止损,撤出中国,麦德龙今天的日子可能好过得多,但是很可惜,出售中国业务的决定只是在5年后的今天才做出。
在此之前,大批外资零售企业已经提前告别中国市场:
2013年,英国乐购超市(TESCO)将中国业务注入华润万家;
2014年,英国翠丰集团向物美集团出售中国百安居70%的股份;
2017年,西班牙迪亚天天将中国全部门店出售给苏宁;
2018年初,家乐福宣布与腾讯达成在华战略合作协议。
对比早就狼狈逃走的同行,麦德龙能撑到现在,已经难能可贵了!
04
很多人都说,赶走麦德龙等零售巨头的两大杀手,一个是便利店,一个是电商。
先说便利店,它的优点是选址灵活,可以见缝插针,成为居民“口袋里的超市”,而且便利店的产品比较集中,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在便利店都可以即时买到。
截至2015年底,罗森在上海共有461家门店,而顶新集团旗下的全家便利店,在上海的门店数量接近1000家,美宜佳更是在南方的一些地方遍地开花,这些便利店的出现抢走了很多大型卖场的生意。
再说另一个参与围剿大卖场的主要角色:电商。
电商的出现满足了懒人消费的所有幻想,足不出户买尽天下物,谁还会去陈旧、低效,有时走了大半天都买不到合适东西的大卖场?
2016年3月,阿里巴巴中国的零售交易总额超过在传统商业领域中耕耘了半个多世纪的沃尔玛,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体。
更不妙的是,原先和大卖场紧密合作的商家们此时也纷纷背叛,他们当机立断地从大卖场撤出,一转身就在电商平台开设了自己的旗舰店。
股背受敌的大卖场当然想反戈一击。
其一,试水便利店。
比如说,麦德龙就试水过便利店 “合麦家”,但“合麦家”在上海只开了4家,最后无疾而终。
其二,关店、改造门店。
比如说,近年来沃尔玛、家乐福等不断减少中国门店数量,以缩减成本;同时投入大量资金改造和升级门店,以提高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其三,发展自有品牌。
比如说,沃尔玛在售的商品中,“惠宜”自有品牌的价格远远低于其他同类商品,也实现了不错的销售,自有品牌俨然成为利润创收的另一个法宝。
但总体而言,这些措施带来的效果有限,原因恐怕还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深入发展,大卖场的黄金时代对很多人而言已经是一场旧梦。
麦德龙,入华23年只剩离歌,在这首离歌里,有人怀念,有人叹息,而生活,早就调头不顾地往前走了!
PS:
由于微信订阅号大改版,大家如果不想错过商业地产的最新资讯,记得“星标”赢商网,这样就可以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文章啦~
请伸出您的手指在现在的阅读界面点4下就好:
①点击右上角的“三个点” → ②第二行“查看公众号” → ③再点击右上角“三个点” → ④必须点“设为星标”
本文经授权转载,文字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投稿、爆料、洽谈合作
联系小编:winshangxb
「 推荐阅读 」
2018中国品牌创新与购物中心发展峰会
12月13日·北京望京凯悦酒店
商务/媒体合作:020-37128283
因为微信改版,你可能会错过之前的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