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网红打卡”正在杀死实体书店

赢商网 2020-10-19

以下文章来源于书单 ,作者书单君

W

inshang

引言

看装修的书店越来越多,真正看书的书店越来越少。



来源 | 书单(ID:BookSelection)

作者 | 清凉油


2019年,你印象最深刻的词是什么?


对于书单君来说,这个词是“网红”。


网红奶茶、网红面膜、网红餐厅、网红咖啡店、网红展……


只要提到这两个字,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一条长长的队伍,伴随着耳边响起的快门声,和四面八方传来的,不同口音的“快看这里”。



好像万物皆可网红,但我还是没想到,居然连书店都能网红打卡了。


  • 一方面,一二线城市了冒出了一些漂亮的网红书店,店中人潮涌动,热闹非凡。

  • 另一方面,线下实体书的销量却不增反降,总额同比下滑6.7%


这种戏剧性的场面让书单君感到一阵虚妄,或许在欣欣向荣的背面,“网红”正以另一种方式杀死实体书店。


 01 



看装修的书店越来越多真正看书的书店越来越少


前一阵,我们的编辑黑羊应朋友之邀,去了北京海淀某网红书店,结果到了目的地,他就傻眼了——什么时候逛个书店也要排长队了?


来都来了,他只好排了20多分钟的队,可是刚进到店里,就被挤得透不过气来,人太多了,耳边嗡嗡作响,他赶紧拉着朋友窜了出来。


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地铁,大老远地跑来看书,结果只在店里呆了几分钟。


回来之后黑羊同学一顿吐槽,网络上书店的照片拍得跟书的天堂一样:复古的吊灯,一本本从柜底到延伸到半圆形的穹顶——可惜,跟实地体验完全不是一回事。



我在豆瓣也看到过这个书店的照片,有人在下面问,“屋顶的书不会掉下来吗?”


一位打过卡的网友答曰:屋顶上的“书”其实是泡沫板……


为了“好看”,书店里的“书”居然成了装修的一部分。


之前有篇“洗白”网红书店的文章,说“网红书店展现的就是,读书是一件很美的事,喜欢享受美,享受轻松有错吗?”


书单君真心觉得,你可拉倒吧。


在拥挤的人群中,从一书架到另一个书架需要挪行半天,结个账都得绕过若干“人形障碍物“才到的了收银台。


在这样一家店,有多少人能感受到书店的文化、美和惬意,又有多少人会在此看书、买书呢?


怕是想找到一本感兴趣的书都很难。



不得不说,很多书店一旦沾上“网红”两个字,就离景点越来越近,离书越来越远。


伴随着网红书店的兴起,这一年我们不断听到“实体书店在回暖”的声音。可回暖的,真的是“书店”吗?


我认识一位老板,他经营书店30多年了,现在每天的流水有2000多元,主要是酒水和文创,卖书只占200元。


只靠卖书,很多实体书店已经支撑不下去了。


11月1日,单向街书店发文官宣,两个月后爱琴海书店将永久关闭。


时隔3天,读库的求助文章刷屏了我的朋友圈,他们位于北京郊区的库房面临搬迁,需要读者帮助“降低库存”。



两周后,在三里屯营业了14年的老书虫书店,举办了最后一场活动——书店的告别晚会。


也是在这一个月,有人在豆瓣发起了话题#你理想中的实体书店#,底下点赞最多的回复,来自一位书店员工。


他说,如果不卖文创也不卖咖啡,一人一座24小时营业,开店一个月,老板得赔得底裤都没有。



12月8日的深夜,中国图书网官方微博发了一段文字,库房搬到涿州两年了,他们还没有把搬家的开销赚回来.......


这个时代,卖书是没办法赚到钱的,早就如此。


实体书店的寒冬已经持续了好些年,从2011年至今,国内有近一半独立书店倒闭,大连的回声书店,上海的消失的风,在北大开了12年的万泉河畔书店……


经营一家纯粹卖书的书店,几乎等于“找死”。


尤记得老书虫关门那天,我在朋友圈看见这样一句话:真正看书的书店越来越少,看装修的书店越来越多。



有人说,这是全球趋势,受电子书和网络销售的冲击,实体书店必然会衰落,在网上买照样能看书。


说这话的人并不明白,虽然书店里的书比网上贵,比电子书占空间,但一间书店的价值和意义却是网购和电子书无法替代的。


书店不仅仅是一个店铺,它还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和灵魂的栖息地。


 02 



你为什么走进书店


书单君最好的朋友阿竹曾说,书店对她来说是一个收留的空间。


小时候爸妈带她进城,为了省事儿,总是把她丢到一家开在地下的书店,兜里只有十块午饭钱的她,每次都挑薄的书读。


虽然没有去商场买好看的衣服,也没有去儿童乐园,吃肯德基,但她一点不难过,因为书店会让她觉得安心。


其实,每个人走进书店的理由都是不同的。


NHK的纪录片《纪实72小时之大型书店·漫步书林》拍摄了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书店场景。


在网购和电子书盛行的今天,日本依然有络绎不绝的人在书店里游荡,迷茫的中年人、特立独行的小学生、独自生活的老人、疲于奔走的上班族……




晚上6点是书店的高峰期,奔波了一整天的上班族来此充电;一个45岁中年人正翻着一本名叫《45岁,就不要再忍耐了》的书;有个参加工作不久的小哥在书架前斟酌了一会儿,挑了本经管类的书送给大学同学,当作生日礼物。


周六早上书店还未开门,门口已经有人在等候。


一个五十多岁的大叔说,从高中开始他就是这家书店的老顾客,他喜欢书店刚开门时人少的感觉,进门的时候总有一种坐在电影院里,灯光暗下,即将放映影片的兴奋感。


书店里一个10岁的男孩是推理小说迷,随手拿起一本东野圭吾的书,相当老练地对着镜头介绍起来。



这或许才是书店对于每个普通人的意义:一种触手可及的幸福感,一种扎实的满足和快乐。


而网红书店则完全消解了这些意义,它们制造着标签:生活品质、生活方式、个人品味、有趣的灵魂、深沉的思想……把书店包装成一个“很高级”的场所,吸引人们去秀,去拍照。


但如果到了一家真正的书店,你会发现那里其实是个很简单的地方,是一种日常。


 03 



书店究竟长什么模样


书店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书单君也找不到什么确定的答案。


一家推荐书位上摆着几本畅销书,积年累月从不更换的书店,就算装修得再漂亮,咖啡再好喝,也不算是一家好书店。


一家杂乱,甚至有些破败的,只卖旧书的书店,也不一定是个乏味古板之地。


每间书店,都应该有自己的灵魂和魅力。



前几天,书单君在办公室的书架上翻到了一本《东京本屋》。


东京,有1496家书店,每个地铁站附近都会围绕几家,是世界上实体书店最多的城市;本屋(honya),是日本人对书店的一种称呼。


这本书里,记录了书店不同的模样。


经营二手书的COW BOOKS,传达着六七十年代的自由,同时保持着整洁舒适;


今野书店,是那种街坊们最常出没的普通小店,店长和店员从不驱赶“蹭书”的人,老人们戴着老花镜在这里消磨时光,住在周围的小孩们在这里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POPOTAME是一家书店,也是一家画廊……


看这本书的时候,书单君想到了地铁柳芳站附近的一家叫“码字人”书店,因为离朋友家很近,所以我去过几次。


第一次造访这家店时,我在附近转悠了好一会儿才找到,因为它藏身在文创园远东仪表的老厂房里,不在街面上。


店面分两层,书籍经过精心挑选,戏剧、诗歌、电影占了50%以上。


装修不算精致漂亮,但很舒适,楼下有一个小吧台,两套桌椅,提供一些简单的酒水和小吃。



到了晚上或周末,沙龙、诗会、放映、先锋话剧就会让这里变得热闹起来。


跟诗人多多一起聊聊保罗·策兰,读一首最打动你的诗,或自己写的诗;参演一场话剧,没准能在里面捞到一个重要角色;看部纪录片,然后跟导演好好探讨一番……


活动办得很频繁,几乎每两天就有一场,到时相关的书籍会被摆在进门的签到桌,吧台旁的书柜,书店最显眼地方。


每次散场,大伙都要在店里在门口聊上好一阵,才肯离开,开业的时间不算久,却已经成了戏剧和诗歌爱好者的聚集地。



这里不但是书店和小剧场,还是住在附近的学生温书的地方。


书店的主理人说,有几个高中生几乎一放学就冲来这里,其中一个男生刚上高一,立志要考清华,每天给自己加量做题。遇到店里正在举办活动,工作人员也会想办法给他找个安静的房间。


另外两个高三男孩,一个要考导演,一个想做演员。


未来导演在书店看了很多影视方面的书籍,而且经常借书,把书店安利给了他所有的同学。


未来的演员在书店的第一部沉浸式话剧——《请和我跳最后一支虚舞》的排演场试戏成功,在话剧的最后两分钟贡献了精彩的“小偷”表演。


或许这就是书店的样子,它有一种磁场,吸引志趣相同的人在此沟通聚集,涌动着一股能量,激发人的真挚和热情。


这就是为什么网红打卡正在侵蚀实体书店,但总有一些书店不会消亡。



本文转载自一个推荐好书的微信公众号“书单”(ID:BookSelection):由来自《南方周末》、《新京报》等媒体的资深媒体人共同打造,帮你提升自己,通过读书变得更好


本文经授权转载,文字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投稿、爆料、洽谈合作

联系小编:winshangxb


「 荐阅读 」

✎ 未来,万达要靠轻资产“称王”?

✎ 中国餐饮超全分析:40个品类、20大趋势都在这!

✎ 未来社区商业的5大运营趋势,真心会玩!





因为微信改版,你可能会错过之前的推送

请戳阅读原文,查看我们的精选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