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长征五号”成功发射! 背后有个重庆巴南的80后博士

2016-11-03 谈露洁 重庆晚报



今天20时43分,我国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出了坚实一步。这一刻,让奋战在发射一线的重庆小伙子晏政内心澎湃。



晏政


不去大城市

就要去深山海岛

1982年10月,晏政出生在重庆巴南。从小到大,从木洞中学到清华中学,他都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父母一直盼望着他走进清华北大等名校。


2001年,晏政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正当父母为他即将实现“名校梦”而高兴时,他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报考了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航天工程学院,学习空间工程专业方面的知识。


晏政告诉父母,1999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他着实为民族航天自豪了一把,航天梦在他心底深深扎下了根。因此,他做出了这个选择。在他的坚持下,父母同意了。


带着航天梦一路求学,他先后攻读了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的硕士和博士学位。2013年8月,晏政博士毕业。毕业前夕,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到学校招人,晏政第一个递交了申请。


其实,以晏政的学历和成绩,留校任教或是进入研究所没有问题。放着大城市的好工作不要,偏要跑到深山海岛搞航天,得知晏政的决定,家人坚决反对:“去那么偏僻的地方工作,以后找对象都困难,图啥?”


晏政又一次倔了。不顾家人反对,他带着17岁时的航天梦想,扛着行李直奔火箭腾飞的发射场。


掉了10斤肉

就为攻克技术难题

进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后,晏政就被分配到了技术部测发总体室成为了一名系统工程师,负责海南文昌发射场动力系统的技术总体工作。


今年6月发射的“长征七号”和昨日发射的“长征五号”都是新一代运载火箭,各模块、发动机、贮箱等均采用最新技术研发,采用了全新的三垂测试发射模式,给发射场测试带来了全新挑战。


为了论证两型新火箭首飞任务的安全性,晏政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充分掌握系统安全性、特燃特气安全应用规范,半个月内三易其稿,最终完成了《首飞任务发射场安全性分析报告》,从发射场7大系统的安全性设计与验证、首飞任务30多个关键环节的200多条针对性措施落实及试验验证情况,论证了首飞任务的安全风险可控。有效解决了火箭连接器二次对接、二级液氢泄出等重大风险难题,奠定了火箭射前中止发射后的应急处置基础。


设备安装、系统调试、编写规程、设置预案……作为火箭动力系统总体技术负责人,样样工作晏政都得亲力亲为。


为了适应新一代运载火箭的技术状态及参数接口要求,首飞任务前,晏政和战友们又对火箭发射评估软件进行了系统改进。一个月多的加班努力,每天睡眠不足6个小时,晏政就瘦了10多斤。凭着这股倔劲儿,使该软件具备适应两个发射场不同型号火箭的快速评定能力,成为了中心的一枚闪亮“名片”。


把关动力系统

为“长征五号”发射护航

2015年底,“长征五号”合练任务进入第二次总检查的关键阶段。模拟发射前3小时阶段开始后,动力系统开始对氢氧发动机进行地面吹除工作。此时,配气台操作手突然报告配气台台体出现异常振动,并引起箭体发动机吹除压力的脉动,测试不得不被迫终止。该问题如果不能彻底解决,进入加注发射阶段后,轻则导致配气台受损,重则引起大量易燃易爆的低温推进剂泄露,引发严重后果甚至危及发射场安全。


晏政一头扎进了问题排查中,牵头开展原理分析、拟制试验方案、组织各岗位讨论,和操作手一道经过5天夜以继日的排查、进行了13次补充测试,该问题终于得到彻底解决,并在合练任务中通过考核检验,使得“长征五号”首飞任务的技术状态最终确定,为首飞任务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很幸运,刚毕业,就赶上了海南文昌发射场建设和两型新火箭的首飞任务,初次参加任务,组织和战友们就把动力系统技术总体把关的重任交到了我的手上。”昨晚,晏政说这些话时显得很轻松,背后却是十足的艰辛和付出。


晏政说,从17岁看到“神州一号”升空起,自己的航天梦就从未动摇。“长征五号”首飞成功使我们距离航天强国的理想目标又进了一步,向太空进发的征程,还在继续。


重庆晚报记者 谈露洁  通讯员 何玲  图片由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提供



扫描二维码
购买重庆最便宜车险

闪电保
3分钟立省上千元


小编工资已与此赞挂钩

一赞一角钱,求!打!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