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重庆 | 北碚金刚碑下周启动修缮,16位画家记录传统巴渝建筑

2018-03-21 重庆晚报


“一条石板路,千年金刚碑。”

曾经繁荣一时,如今却与外界隔绝。除摄影爱好者和个别剧组前来取景,更多的人不知道它的存在,没有人打扰的金刚碑独自古朴着,但金刚碑的孤独即将变成过去。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性修复工作,已被北碚区列为今年重点工程。


▲两年后原真呈现,这里将成金刚碑文旅圈


今(20)日,中央美术学院建校100周年庆典——东方艺术复兴金刚碑创作展,在金刚碑古村落正式揭开帷幕。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马刚、夏德武、颜新元、夏鹏程、徐骥、陈晔等16位当代著名画家将在金刚碑进行写生创作, 以艺术家独有的视角来表达记录最后的金刚碑。


据了解,艺术家们写生创作结束后,本月25日,金刚碑将正式启动修缮,两年后将原真呈现。


藏于山,隐于林

“小桥、流水、人家”的古诗意境


金刚碑坐落于重庆市北碚区北温泉镇的缙云山下嘉陵江畔。走进村落,青石板路上布满青苔,小路两旁,古树参天,颇有年代的瓦房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置身其中,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古诗意境。


▲如今的金刚碑静谧无比


“金刚碑的得名,源于佛祖释迦牟尼的大弟子迦叶尊者到缙云山建寺之时,有金刚力士前来助力,曾遗漏了块巨石在此,当地人俗称为‘立石子’。那巨石有七米多高,二米多厚,状似一碑,直深入嘉陵江。唐人曾题刻‘金刚’二字。”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袁东山告诉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这个从清乾隆年间兴起的古村落,因转运煤炭而兴起,是巴渝码头古村的典型代表,反映了重庆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


▲金刚碑一角,这些房屋见证当初的繁华


据了解,金刚碑原是古渝州最偏远的山村,早在清朝康熙年间,缙云山南坡的小煤窑星罗棋布,煤炭业日益兴旺,煤炭必经过金刚碑嘉陵江出口,运销外地,于是形成产煤、运煤、销煤的水陆码头和中转站。


兴盛于康熙年间

抗战时期这里曾大腕云集



▲刘家大院建于清末民初,现状及修缮效果图


金刚碑古镇因产煤业的兴起,带动了整个古镇所有行业的发展。到清同治年间,镇上各个行业兴旺繁盛,成立了以煤、盐、船、驮、牛、马为首的行业帮会“七帮会”,金刚碑也成为了水陆交汇的码头。各种商号、客栈、茶楼林立,沿村河两岸有商店、货栈千余家,煤窑沿山排开,挑夫摩肩接踵,呈现出一派兴盛景象。


▲杨家大院,砖木结构三合院,瓦房顶上长满青苔


▲杨家大院修缮效果图


至今,在金刚碑还能见到崖壁上凿出的孔洞。“这是当年码头文化的见证,那里的观音阁保佑行船平安。”袁东山介绍,后来到了民国时期,金刚碑已经形成了姚家院子、熊家院子、郑家院子几家较大的民居建筑群。


▲崖壁观音阁至今保存完好


20日,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走进金刚碑,村头古树下,杨家大院映入眼前,砖木结构三合院,内凹式设计,小巧精致。



何家大院,是民国时期较大的富商家族建筑群,从遗留下来的残破建筑不难看出当年的繁华。


▲何家大院修缮效果图


“从文化底蕴来看,金刚碑曾经大家云集。”袁东山称,抗战时期,一大批著名经济实业家、史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寓居金刚碑。


这些人中,有书法家谢无量,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翁文灏,大学者孙伏园、陈子展、吴宓等众多文化名人,教育家梁漱溟在金刚碑兴办了“勉仁书院”。


▲正中书局,民国时期全国六大书局之一,著名散文家廖崇群在这里写成了三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散文集,修缮效果图。


25日正式启动修缮

两年后这里将原真呈现



“建设单位将以尊重历史的情怀,秉持保护与利用合理平衡的原则。”重庆市规划院历史名城所副所长方钱江,透露了金刚碑古村落的修缮方案。



滑翔机修造所,抗战时期重庆作为战时陪都,为加强空军建设,滑翔机运动作为抗日救亡的军事体育项目被广泛推行,金刚碑滑翔机修造所应运而生。


▲滑翔机修造所修缮效果图


他介绍,这里将保护堡坎、陡坡和溪流河滩、古树名木、景观树等历史环境要素;保护老街“人”字形的主街及其支巷共同构成的树枝状传统街巷体系。“完整的清代和陪都时期的重庆将在这里重现,时间将在这里被收藏。”


方钱江说,如文物建筑金刚大庙,通过考古挖掘和史料印证,明确为清代财神庙,也是七帮会的会所,形态兼具寺庙及戏台的风貌特征。又如观音阁,通过考古印证,明确其具体位置及形制,同时发现不同历史时期的建设形态,便采用尊重历史的复建措施,让其呈现出具有历史连续性的独特风貌。


▲国民政府主计处统计局(现状图),抗战时期,隶属于中统的原国民政府主计处统计局局长吴大钧在此办公


▲国民政府主计处统计局修缮效果图


▲陪都时期,国立国术体育师范专科学校迁入这里办公,后改为金刚碑仪表厂


▲国立国术体育师范专科学校修缮效果图


据了解,2015年,《重庆市主城区传统风貌保护与利用规划》,明确将金刚碑确定为28个传统风貌区之一,属传统巴渝风貌区,目前拟定建设计划的包括核心区、建设控制区、风貌协调区内的勉仁地块。其中核心区计划2018年开工,2019年完成;建控区及勉仁地块计划2020年完成建设。


金刚碑项目运营负责人邓松表示,未来金刚碑将秉承“文化复兴、生态涵养、形态原真、产业导入、住民保育、永续观光”的发展理念,把容积率主动从0.6调到0.4,取消住宅用地,全部变成文旅用地,导入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民宿酒店、温泉养生、游船观光等业态,业主方70%永久持有。


此外,金刚碑还将恢复勉仁书院,培育艺术研学基地、文创孵化等产业,聚集上千民营、文创文化企业,形成民营经济产业高地,达到生态、形态、文态、业态和谐统一。


艺术家记录最后金刚碑

纳入金刚碑美术馆永久藏品


▲央美艺术家写生,记录最后的金刚碑


金刚碑,历来是各大艺术院校的写生地。


2018年是中央美院建校100周年,本次金刚碑创作展作为百年央美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包括中央美院重大题材主任、教授马刚,中央美院造型学院副书记陈晔,中央美院硕导教授、中国陈设艺术专业委副主任夏德武,以及徐悲鸿纪念馆典藏部主任徐骥先生等16位央美体系的画家参与。


金刚大庙、滑翔机建造所、国民统计局……一栋栋极具特色的传统巴渝建筑在艺术家们的笔下跃然纸上。


▲艺术家们现场写生


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了解到,此次艺术家们的创作作品,将成为金刚碑美术馆的永久藏品,供游客们欣赏。“百年之后,游客走在金刚碑石板路上,周围古树参天,河沟内流水潺潺,眼前的一切都跟艺术家们记录的金刚碑别无二致。”北碚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还将打造金刚碑美术馆。


据了解,未来的金刚碑美术馆将致力于专业的艺术展览、研究、收藏以及公共文化教育的传播,以期以全球性的视野呈现视觉艺术的多元性和新鲜活力。


此外,金刚碑美术馆将打破艺术场馆与文旅休闲之间的壁垒,设学术报告厅、阅览室及多功能厅,并配合此空间定位策划一系列针对游客、学者的艺术讲座和公共教育活动,为文旅休闲历史文化街区增加新的可能性与生命力。




来源: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  周小平 文图    编辑:贾宇涵

版权作品,转载需申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