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你有讨好型人格吗?原来蒋方舟、赵又廷都受此困扰……

2018-03-30 重庆晚报


新一期《奇葩大会》上,“天才作家”蒋方舟自曝自己曾是一个讨好型人格的人。


讨好型行为在很多人身上都有,不喜欢被别人不喜欢,为了让别人开心,不断去迎合他人的言语。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哪怕那个人你压根就不喜欢……


其实敢于被讨厌,才有自由做自己。


▼点击观看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613m0cnta&width=500&height=375&auto=0


蒋方舟

就是那个小时候“别人家的孩子”

7岁写作,9岁出书

22岁做上副主编

应该身披“骄傲”光环的她

在节目上坦言自己是个“讨好型”的人


“我因为太希望别人喜欢自己了

而成了一个谄媚的人”



她甚至提到

“我从没有和任何一个人产生过‘真实’的关系”


所谓的真实关系。

就是你可以跟这个人去争吵,

可以把自己最真实,最不堪的一面暴露给这个人。



这番言论,很快引起了共鸣,在台下的马东和赵又廷就表示自己多多少少存在讨好型人格。


社交网络上,大家也纷纷表示中枪


害怕与别人冲突,不敢轻易对别人说不


@十年清梦绕兹楼:我其实就是讨好型人格,没有自主,害怕与别人冲突,不敢轻易对别人说不。就比如明明很讨厌舍友没日没夜的打游戏开黑,该休息时间大喊大叫,我也没有也不敢说什么,也好像觉得自己也没有足够优秀去说别人


太为别人考虑真的是一种病啊……


@向阳的小橙纸:我和蒋方舟太像了……自己很克制很礼貌,别人觉得你不真实……自己出于修养和换位思考,别人觉得你装……不被理解的世界真的是糟透了。太为别人考虑真是一种病啊,感觉对不起自己[泪]


看似乐于助人,其实并非自愿


@邝大宝宝宝宝:为什么我是熟人眼里的“老好人”?这就是原因。害怕对峙,害怕冲突;看似乐于助人,单并非出于自愿;察言观色,怕被人否定;即使做不到,也假装能做到


压抑自己的想法,讨好别人就自然而然了


@Cordy猫咪:我也是讨好型人格,我会害怕直接提出对别人的看法、对别人发火会产生无法解决的局面,我害怕面对尴尬,也不想事后再去道歉甚至是先低头去讨好,所以我会避免跟别人产生冲突,不产生冲突,就代表着要不去做出会让别人不舒服或是生气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压抑自己的想法、讨好别人就自然而然了。


@Scalepeak:突然想到老师你给我们讲过的席慕容的一段话:在一回首间,才忽然发现,原来,我一生的种种努力,不过只为了要使周遭的人都对我满意而已。为了要博得他人的称许与微笑,我战战兢兢地将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走到中途,才忽然发现,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和一条不能回头的路。


不懂表达真实想法,害怕别人生气


@浪迹天涯的林林诗Curry:不得不承认自己其实也有这种人格倾向,我不懂怎么去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也可以说是在刻意抑制它,害怕别人会生气,害怕与别人产生冲突



蒋方舟从这种“讨好”的姿态里解脱出来,她认为要归功于“东京一年”,她把自己从社交网络里隔离出来,让自己从一种更远的距离去看待自己。


分享感悟


“被人喜欢有很大的风险”


因为那个被人喜欢的自己经常会覆盖真实的自己,让真实的自己变得很陌生。



“你吸引来的也许并非你真正欣赏的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如果放弃追求自己的独特,而去建造一个被人喜欢的人设,也是冒了非常大的风险。你吸引来的也并非你真正欣赏的人。



有着这些鲜明人格特征的人物

经常出现在各类影视剧中


栗子1


极致的讨好型人格,出现在一部电影里——《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主人公松子小时候,经常做着白雪公主的美梦。妹妹患有先天疾病,父亲为此把全部心思放在妹妹身上,连笑容都很少有。常年不得父爱的松子,意外发现学小丑扮鬼脸可以让父亲笑,便常这样逗父亲。



童年缺爱的松子,想用一种近似滑稽的方式,去引起他人的关注,最终却变成了一个彻底的讨好型人格的人,换来了悲剧的人生。


她的一生不断地讨好,却也不断地被嫌弃。世间最讽刺的是,松子是善良的,但谁都无法保证,善良不会被嫌弃。


栗子2


与松子的命运相反,在热播韩剧《迷雾》中的女主,身高1米6,气场2米8。



女主可从来不怕正面冲突。就是这样一个战斗力爆表,任性到极点的女人,却得到了同僚的敬重,丈夫的爱慕,上司的赏识。


不禁要问:凭什么?


套用蒋方舟的理论,因为她表达的是真实的自己,所以也会吸引来真正欣赏她的人。


讨好型人格的产生,为什么?


许多人开始追溯自己的童年,从学校开始,就必须守纪律、讲礼貌、必须足够听话、成绩足够好、必须不能犯错误……


否则就会被惩罚、会被侮辱、会被孤立、会被找家长,会让父母抬不起头……


“别人家的孩子”几乎是每个小孩心里的阴影,于是或多或少的,在成长的路上,我们都会做出“讨好”的行为。

 


有心理学家认为,父母本身就是讨好型人格或者控制欲过强的父母容易塑造出讨好型人格的孩子。





根据萨提亚理论

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会有四种应对策略


  1. 讨好型:压抑自己真实的需求感受,以他人喜好为标准,通过迎合他人保护自己不受伤;


  2. 超理性型:不近人情,绝对理性的分析一切问题,实则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伤害而将自己的感情、情绪封闭起来;


  3. 指责型:将一切问题归咎于对方,保护自己不受伤;


  4. 表里合一型:心理与行为统一的状态。


适度的讨好是生存的必须

过度讨好则会迷失自我


在不同的人际交往情境中,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人际交往策略,健康的人际关系也同样需要因地制宜的方式。


但讨好型的人,他们却始终如一的以跪地仰望的姿态与人接触,因为当取悦症变本加厉,他们不仅会积极回应别人的需求,同时还会主动去迎合。


如果要改变,便要从自己的思维模式入手。去除道德绑架,要意识到自我的重要性。


其实,生活的每个人,性格里或多或少都会有讨好人的倾向。


但并非所有人都是讨好型人格的人。


想要改变讨好型性格,首先别过分放大化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例如发个朋友圈,连别人的点赞跟评论,都得小心翼翼地思考对方当时的心情是否不高兴了。


其次,要学会对一些不符合自己原则的行为说“不”,别总是对他人的情绪怀有愧疚的心理。有了说不的勇气,才能更好地取悦自己。



最后,借用蒋方舟跟马东在节目中各自引用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愧疚是最大的负能量

任性是最被低估的美德




所以

保持好你的骄傲勇敢和尊严

讨好和面子

大概是

世界上最不值钱的东西




来源:新闻晨报(shxwcb)综合   编辑:贾宇涵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