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05-27


历史上的每一段时期都有着自己的专属特征,


但对于20世纪四十年代来说,


它的特征显得格外


血腥与残忍。


满世界都是充满硝烟的战场,


每个角落都充闻哀嚎与尖叫,


郊外的荒地上尸横遍野,


市内的街道旁满是废墟。


这是一个充满着黑暗的时代,这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



这个时期的澳大利亚也好不到哪去,


1942年2月19日,近200驾日军飞机轰炸了澳大利亚北部的达尔文,


炸死243人,炸伤近400人。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澳洲大陆受到敌人的袭击,


这使许多澳洲人认为,澳洲军力空虚,


防御日本的进攻迫在眉睫。



而恰恰是在这个年代,


一位18岁的华裔少女,不顾当时身边白人的冷嘲热讽,


为了保卫国家,她打破歧视,毅然参军,


加入澳洲世界第一女军团!


在艰难残酷的战役结束后,


她带着黄皮肤的誓言,头也不回地来到中国,


为孕育自己血脉的土地奉献了自己30年的芳华。


她的名字叫


Kathleen Quan Mane。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在澳新军团日(ANZAC Day)背后,


这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出生遭遇“白澳政策”


Kathleen的父亲是一名二十世纪移民来到澳洲的广东移民,


而她的母亲,则是一名在澳洲出生的本地华裔。


很多人觉得这会是一对幸福快乐的戏水鸳鸯,


可是,这对本该幸福的夫妻,却遭遇了当时在澳大利亚盛行的多数人规则——


白澳政策。



这是自1901年开始,


首届澳大利亚保守党(自由党前身)确立了一项“基本国策”,


直到1972年才从澳大利亚国土上


彻底消失。


这项国策专门歧视亚洲人,包括中国人,


当时的澳大利亚只许白人移民流入,没有欧洲血统的人都不能成为公民,


如果是中国人想要移民澳洲,


对不起,门都没有!


不光是移民者一人,配偶也连坐,


一齐开除澳洲国籍!



Kathleen的父亲就这样,被澳洲认定为“外国人和敌人”,


自始至终都没有获得澳洲人的身份。


结婚之后,Kathleen的母亲也同样被剥夺了澳大利亚国籍,


同样被视为外国人。


于是乎,两口子便在这片自己视为“家”的土地上艰苦的生活着。


不但没有福利,还要受人冷眼相待,


处处受到白人歧视。



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


偏偏在这样的日子里,他们迎来了


Kathleen的降生。


对Kathleen和这个家来说,


这或许是不幸的。


Kathleen自从出生之后,只要不在家,


她总是不能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



上学之后,


学校里的白人同学们经常用各种毫无道理的理由指责Kathleen,


她的白人同桌还经常对她进行毫无底线的恶作剧,


看她出丑后便叫来别的同学


一同耻笑她。


更让她委屈的是,


有时她是在难以忍受同学们的欺负,便去找自己的老师汇报,


而老师在得知情况后竟然也不了了之,


这就是在暗自


纵容学生们欺负Kathleen!



小小年纪的Kathleen不免因为这些灰暗岁月而在自己心理上蒙上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


遭受了歧视政策和种族主义带来的负面影响,


使年幼的Kathleen一度抑郁,


甚至看不见生活的希望。


有一次,在放学的路上,


一群孩子跟在Kathleen身后,不断对她评头论足,


每每评价完Kathleen身上的一处缺点后,


他们便开怀大笑,仿佛是在故意笑给Kathleen听一样。


这一次Kathleen实在无法忍住心中的委屈,


在路上便嚎啕大哭起来。



她边哭着边跑了回家,


把自己关在屋内,整整半天没有踏出房门半步。


最终,Kathleen的父亲将她劝出了房间,


并对她说,


孩子不要哭泣,不要委屈。父母对不起你,将你带到了一个不欢迎黄种人的土地上。但是你一定要坚强,要想不被他们嘲笑,你就得强大,强大到受人尊敬,便不必再在意他人的说辞。


Kathleen深深记下了这番话,从这一刻起她决定,


尽最大努力让自己变优秀,


她要完全超过她的同学们,


成为人上人。



可谁能想到,岁月并不是一如既往的平静,


就在Kathleen下狠劲努力的时候,


战争悄然来袭…


保家卫国,木兰从军


在她15岁那一年,


日本对澳大利亚达尔文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轰炸,


城市骤然变成了废墟,


伤员和死者遍布在大地上。



Kathleen这才意识到,所有的努力都不重要,


要是没有了国家,


一切都是徒劳。


Kathleen家中的许多男性都在那时候参了军,


她的家庭可以说算得上是


军事世家了。



在二战开始之前,澳洲是不允许妇女参军的,


但是由于澳大利亚当时军力空虚,


澳新军团(ANZAC)又在受英国调遣,


故不得不开放女兵政策。


在Kathleen刚刚成年的时候,


她义不容辞向父母提出加入


澳洲军团。


但是中国传统女子在婚前是不便踏出家门的,


而Kathleen却说,


我不想被别人看不起,我要保家卫国,


我要成为他们心中的英雄。



随即,Kathleen便加入了


1941年成立的

澳洲辅助女空军(WAAAF),


这是当年世上最大的女性军事团体(现为皇家澳洲空军(RAAF))。



可是,Kathleen的父母和她自己都在担心,


入伍之后能否和战友们相处融洽呢,


毕竟军队里的大部分人还是白人啊…


带着磐石般的坚定和不断涌出的忐忑,


Kathleen离开了父母,


来到了空军基地。



艰苦努力,打破白人歧视


“快看快看,是个亚洲人。”


“你看你看,黄种人,那会是我们的战友?”


刚到兵营,这样此起彼伏的讨论声便传进了Kathleen的耳朵里。


她将行李放在自己的位置上,


一声不吭地坐在一旁,


安静地听着别人对她的评价。



Kathleen所担当的是空军内部解码员的职务,


在工作中,她需要对军队内的暗号进行解密和翻译,


而在澳洲,这类进行秘密工作的女兵同时也要接受


一定的体能训练。


身为黄种人,Kathleen的体能天赋不如同行的白种人,


在体能训练中,便经常“掉队”,


被同行的战友们甩在身后。



这样的情况难免让她再次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有不少人说她不适合做士兵,


而适合像其他中国女人那样,


回家生儿做饭。


但是这一次,Kathleen没有再哭了,


她一言不发,每次在训练之后都会给自己加练,


平均每天比其他人


多训练近2个多小时。



在情报解密训练上,


Kathleen也逐渐凸显出了一个


卓越女兵的能力。


这样的表现,让她身边的白人战友渐渐对她刮目相看,


在她们眼中,Kathleen从一个胆小害羞的黄皮肤瘦弱女孩,


变成了一个高大、坚毅的学习榜样。



在一次训练中,


Kathleen在进行平衡训练时不小心摔倒,


她原以为等待她的会是一如既往的讥笑和嘲讽,


可她却迎来了一双双


向她伸出的双手,


就在这一刻,这份压抑了她多年的人种歧视和偏见,


终于被她自己的


努力和坚持打破。



从此之后,Kathleen在军营里与战友们


相处非常和睦,


她第一次感受到了澳洲本土的文化,


这与她在家中一直以来吃的中国菜、说的中国话一点也不一样。


从那时起,她每一天都在接触新的事物,


她的战友们也毫不吝啬地将澳洲的各种文化和传统说给Kathleen听,


在回忆起那段时间的时候,


Kathleen说:


“我们在家里说中文,说粤语,吃中国菜,按照中国人的方式生活,参军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参军之前,我有点担心,但姑娘们都非常友好——我和妹妹都没有遇到任何种族歧视,这也是一大进步。”



随后,在1945年前,在二战的尾端,


Kathleen以优异的成绩,从预备女兵成为了一名正式解密员,


并在澳洲辅助女空军中担任着


重要角色。


她卓越的天赋和不懈的努力,


让她成为了一名受人尊敬和敬仰的华人女兵,


她的努力也让军营内部对华人再次刮目相看,


她为澳洲军队做出的贡献,


更让人们将她称为“解码英雄”。



而Kathleen的目标却不仅仅于此,


因为她知道,虽然她生长在澳洲,


但贯穿她身体的却是


中国的血液。


如今,她已为澳洲做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那么接下来,


她也该将自己的一份力


献给她另一个“祖国”。



为中国奉献30年芳华


1945年8月14日,日本投降。


被战争摧残地体无完肤的国土不仅是澳大利亚,


还有海的那边的——


中国。



自1931年被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起,直到二战结束,


中国和中国人民保受了14年的战争之苦,


国力萧条,

人民苦不堪言。


在这个时刻,


刚刚经历过世界大战的Kathleen再次坐不住了,


她一直想为这个远在“他乡”的“祖国”奉献一己之力,


她也一直在等待着这个机会。



终于,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UNRRA)决定对中国实行人道主义救助,


得到这个消息后,


Kathleen想都没想,从澳洲WAAAF转投到UNRRA,


主动情愿去往中国!



1949年,Kathleen同自己的妹妹一起来到了战后的中国。


在她的眼中,


她看到了因物资匮乏而人冻挨饿的孩子们,


也看到了那些心疼孩子却根本


无能为力的父母们。


她深切感受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不可磨灭的苦难,


甚至为自己曾为军队工作的行为


感到抱歉。



在中国的工作中,


Kathleen从早到晚忙个不停,


她不断将外来的食物资源分给需要的人们,


在一份工作刚刚结束后,


她又会跑到医院帮助料理病人,


有时,她还会参与教育工作,


在一间小学校里陪伴孩子们读书。



由于内心依旧心存愧疚,


第一年,她不曾回到澳洲和父母团聚,


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


她诚诚恳恳为中国的战后复苏事业贡献着,


时刻没有松懈自己,


回家这两个字对她来说,


便是对自己的挥霍。



这些年里,她分配给无数人物资救命,


带领一群群孩子学习知识,帮助一个个患者恢复健康,


并将中国重建的面貌


推向了澳大利亚,


意在缓解澳洲“白澳政策”给华人带来的不公。


1972年,澳洲“白澳政策”正式废除,


这一刻也应该包含了Kathleen夜以继日的努力吧…



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


看到这样飞速发展的第二“祖国”,


Kathleen也放下了心来。


同年,Kathleen在为中国奉献出所有青春之后,


30年来,


首次返回澳洲和家人团聚。


此后,Kathleen作为澳大利亚空军妇女辅助队西澳分部的名誉秘书,


一直工作到2016年退休。



这一天,已经91岁高龄的她,


在2018年4月25日ANZAC Day当天,


披着苍白的头发,手举澳洲国旗,将这个澳洲华人老兵的故事讲给世人听,


她这样说道:


“提到澳新军团,想到的就是一头金发的澳大利亚人,但是,他们中间,也有着不同肤色的人,来自不同的背景。”




从受到歧视,到振奋努力;


从弱不禁风,到受人尊敬;


从饱受嘲笑的黄皮肤丫头,到打破偏见的白衣天使,


Kathleen用自己一生的时间向世界证明,


白澳政策下的黄种人,

一样可以受到尊重。



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损失与悲痛,


Kathleen也谨记在心中,


记得有一名华人记者在采访Kathleen时问过这样一个问题:


“从默默无闻的女兵,变成澳洲空军团华人英雄。在军队的这段时间,您一定很快乐吧?”


Kathleen回答道:


“你一定没有经历过战争,战争中哪有英雄,也没有快乐,战争中只有痛苦。”


她说得很对,


战争中怎么可能有英雄,


“英雄”这个名号不是用来摧毁他人家园的。


无论在哪个时代,


谁能让世界维持和平,


谁就是最大的英雄。



编辑:小歪


来源:ABC News,维基百科,《战争的艺术》




新媒体主编| 曼达哥

资深编辑|陶陶

编辑| 小歪 洋戈 猫宁 

Melody Celia


招聘

《Cityweekly城市周刊》招聘职位:编辑(Full-time)


岗位职责:

  • 负责杂志及网站各栏目的资料采集、撰写、采访、整理、翻译、校对、图片拍摄组织协调等工作;

  • 按工作需要,独立策划专题选题,及完成外出采访、编写工作;

  • 与相关部门及合作方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 配合公司出席媒体发布活动,对活动或新闻进行报道。


任职要求:

  • 英语翻译能力强(英译中 & 中译英),英语口语流利;

  • 文字功底扎实,文笔优美流畅。而且要会文艺,会调侃,卖得了萌,耍得了二;

  • 有志于从事媒体行业,热爱生活、时尚资讯,具有较强的外出采访能力;

  • 有创意,有独立策划专题的能力;

  • 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工作责任心强,有时间观念,做事有条理;

  • 有杂志编辑1年以上经验者优先考虑;

  • 懂摄影者以及自备单反或微单者优先考虑。

  • 需持有澳洲长期签证。


有意申请以上职位者,请邮件发送【简历】及【以往文字作品】至:


info@nanhaimedia.com



置顶微悉尼订阅号,可以获取更多最新新闻资讯哦~

推荐阅读

“巴黎世家,中国人的钱赚够了吗?”


惊呆!新西兰开放“妓女”技术移民通道?需3年工作经验,年薪达7万5!这真是个谜一样的国家啊…


她82岁严重痴呆,却靠吃这个菜返老还童?!医学界逆天发现,菜市场都能买到!外媒已炸锅,快给家人看看!


触目惊心!8吨海外假奶粉专卖中国人!制假窝点惊现大量知名品牌奶粉袋!多人被捕!妈妈们长点心!

微悉尼· WeSydney

| 有态度,有疯度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