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卖掉了上海唯一的自住房

2017-08-23 站长 金融家

导语:没有房子做避风港,何谈诗和远方。

来源:地产情报站(dichanqbz)

作者:站长,已获得授权转载


昨天有粉丝问,站长,我打算卖掉上海的唯一住宅,等下跌以后再买回来,可行吗?我说,你为什么要卖呢?粉丝说,怕跌的厉害。之后,粉丝转发给我一篇文章,相信不少人也看过,算是被刷屏的一篇《我卖掉了上海唯一的自住房》。(下面会附上与卖房子老铁的8个问答)


我看了这篇文章以后,告诉粉丝,


他能卖掉上海唯一的自住房,但你不行。


1. 如何投资,取决于你自身的能力


先提一个问题。如图,红色按钮有100%概率获得100万,绿色按钮有50%概率获得1亿元。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我们可以先来一个小投票。


这个问题,网上有一篇比较深度的分析,题目是《被放弃的概率权》,感兴趣的粉丝朋友可以找一找。站长想从另外一个小角度分析这个问题。


1、不可否认,最原始的做法,就是选择按下红色按钮。尤其是对于一套房子还买不上的刚需来说,能有100万,已经算解决了自己的燃眉之急。他们无法忍受50%打水漂的几率。不愿意承担一点点的风险。


这种心理是最常见的。后台大多数回复的问题,总结起来也能映射出这个问题:


1、买房付了定金后悔了,怎么样才能要回来?

2、啥时候买房才赚钱?能赚多少?

3、现在买入合适吗,我不想赔钱啊。


2、当然有些人也会选择绿色按钮。比较常见的做法是,把该选择包装成一个项目,做一份精致且感人的PPT。以100万的出让10%的股权。如果项目成功,再给投资人10%的分红。只是举个例子,具体股权分配要看投资人有多冤大头。


3、再脑洞大开一下,绿色按钮2.0升级版。我们把这个项目分割成无数零散的股份。向全球公开发售股票。根据股份配置将来的分红。股东之间可以互相交易股份。按照P/E估值,募集20亿,公开上市,市值100亿。


归根到底,选择什么样的投资方式,取决于你自身的能力。


最原始的无非是轻轻的按一下红色按钮。非常简单。大多数人的选择。

第二种方式,选择绿色按钮,需要你有投创圈的人脉,个人非常良好的信用度,已经是极少数人才能胜任了。

第三种方式,绿色按钮2.0版。需要你确保通过上市公司审核,熟悉IPO的操作套路。拥有这种能力的人凤毛麟角。


这三种赚钱方式,一步比一步困难,对自身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阶层不同,考虑的问题也不在一个层面上。


别人的选择未必适合你。做什么样的投资,取决于你所处的位置,你自身的能力。


我们再回过头重温这个按钮的选项。绿色和红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这和买不买房,买哪里的房,道理是一样的。


2. 请珍惜你在大城市的唯一住宅


卖掉上海唯一自住房的那位老兄,也简单了介绍了一下自己的情况。


1、在美国的商学院念过MBA,在美国结婚。(初步判断,作者原始家庭就是中产阶级,有美国的资产或者有配置海外资产的能力)


2、只考虑上海房子的投资属性,认为上涨可能性不大,靠租售比赚钱太少。(初步判断,卖掉上海的房子,不会影响其工作,孩子上学,医疗等等一系列问题)


3、太太去大企业稳定发展,自己创业。双方都有稳定的投资渠道。(初步判断有稳定的现金流,不需要靠买房实现财富增值)


本来,买不买房是非常个人的事。其他人没资格和权利评论。站长也不会评论原文里主人公的行为。只是希望大家在做决定的时候,选择一个正确的参照物。


对原文作者来说,上海唯一的自住房,对他而言只是一个投资品。他唯一担心的就是,这个投资品有下跌的风险,靠房租获利少的风险。他可能还有美国唯一的自住房,可能还有北京唯一的自住房,就算没有房,他还有基金,股票等等各种投资渠道。


但对于大部分在北上广深打拼的年轻人,拥有一套房子是多么来之不易的事,并非单独的一个投资品。多少家庭辛辛苦苦一辈子就是为孩子在大城市搞一个首付。与一线城市户口绑定的,是你的工作机会,是孩子的教育,甚至是整个家族的跳板。


同样,拥有金融属性也不全是坏事。因为只有供需紧张的房子才能体现出金融属性,过去15年,也只有北上广深的房价,以及部分二线(厦门,天津,石家庄等等)跑赢M2吧。房子还能给我们最好的安全感,正因为保值增值,如果发生重大变故,不必先考虑把房子卖掉,可以把房子抵押出去,以解燃眉之急。


所以,我匪夷所思,对于这样一种资产,你把他卖了——你如何能寻找更好的代替品?


现在很多人都把房子当作万恶之源,用房子拉仇恨。原文里说,这是一个无数年轻人的梦想被房价摧毁的时代,一个无数爱情在房价面前黯然失色的时代。


可归根到底是房子的问题吗?


我接触过不少企业老板,因为企业利润低,做不下去了,所以买几套房子保值增值。我问他们,如果你发现了好的投资项目,你会不会卖掉房子?——他们一致的回答我,肯定会卖掉房子投项目的,谁不希望做点实事?买房子是无奈下的自保选择啊。


我也见过很多北漂一族,两夫妻为了攒钱买房一起努力奋斗打拼。因为有共同的目标,反而感情更好。举个最近的例子,吴京抵押婚房拍《战狼2》大获成功,为什么吴京的房子就没有毁掉他的梦想,反而帮助他实现梦想了呢?


若你怯步,打倒你的不仅仅是房子,还有其他,若你努力向前,高房价又怎么能阻碍的了你?


网络时代,恐慌情绪是比流行感冒更容易传染的。但我希望大家看文章的时候,还是多讲讲逻辑。


3. 比起房产,我更看好中国经济


原文作者卖掉房子主要原因还是对未来经济悲观,而我恰恰相反,我是坚定看好祖国的未来。


过去的30年,年均GDP增长9.7%。我们的经济是全球最好之一。很多人把他称作“中国奇迹”,如今,我们人口红利逐渐萎缩,经济数据不太好看,就有很多悲观的声音说,中国经济开始衰落了。


我恰恰觉得这才是一个比较正常的状态。过去的经济跑的太快,我们需要歇一歇,不必盲目追求高速增长。而我们的体制也决定了,一辆高速行驶的火车,或快或慢并不是很重要,只要火车头确定了大方向,没有战争,没有动乱,就会培育很好的发展土壤。


从细微之处看,我们实体经济不景气,供给侧改革艰难,部分地方政府债务过高等等问题。但是从历史长河看,新中国是经历了5000年历史文明的浸泡,经历过漫长民族精神孵化出来的崭新时代。从1949年至今,我们还很年轻,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更何况,我们走的是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之路。不必过多听自怨自艾者的话,我们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也有人说,买一个城市的房子,就等于买这个城市的股票——若一个城市品质不错、趋势不错,那么这个城市的股票就会一直涨,虽然会受大盘也好、政策也好的各种影响,但是股票的价格归根到底还是决定于整个城市的基本面。


往更大处来说,买房,就是坚定看好中国经济。中国经济不会出现大问题,房地产更不可能崩盘。作为大城市的刚需小白们,我们根本不用炒房,不用投机。因为房子本身就具备了稳定增值的特点。


比起短期的房价涨跌,我们更该在乎的是,如何在这个时代把握好机会,选择更好的平台,投资自己的未来。



延伸阅读:我卖掉了上海唯一的自住房(节选)

来源:秦小明(smallintern)

作者:小明和老铁


问题1:个人及家庭的简单背景可以介绍一下吗?卖房的决定是怎么做出的?


我和我太太都是四十多岁,都在美国的商学院念过MBA。她在外企做财务总监,我则跟朋友做公司创业,顺便也自己做一些投资。我们都不是上海本地人。


卖房的决定是我提出来的,和太太讨论之后,发现没有太多矛盾,最后就卖了。一开始时她也有一些顾虑,作为女人对家的归属感和安全感的顾虑。


但我们做了更多研究,阅读了更多资料之后,大家就达成了一致。


我们都认为,是不是一定要有属于自己名义下的房产,没有那么重要,自己的和租住的没有那么大的差异,反倒是对具体住哪儿有更高的要求。


老铁的房屋出售合同


问题2:前面的回答当中提到,一开始女方也会有些顾虑,后来具体是怎样实现意见统一的?尤其是考虑到市场上也有很多看多房价的观点。


我们都觉得上海的房价实在太高了,对比美国,无论是租售比还是收入比,都高得离谱。


上海的房子现在已经完全不是居住品,变成了投资品。所以不能以消费品的属性去衡量。


现在美联储进入加息的通道,货币不可能宽松,这对投资品的价格会有很大影响。货币始终是影响房价的一个核心的东西。


我个人也在做一些小的投资,如果把房子卖掉,每年只要实现7-8%的收益,就可以比租金的收益大得多。所以其实收益也是合算的。


我的房子如果租的话月租金大概在18000-20000,卖的价格在1500w,可以算一下租金的回报比,其实非常差。


如果房子变成了一个投资品,那自然就要对比不同投资品带来的收益和风险,而不是感性地觉得房子要用来住,所以无论如何也不能卖。


此外,我们都认为目前的房价太疯狂,不会一直这么疯狂下去,国家也不会让它再疯涨,不然可能会崩盘。


我老婆是学财务的,这些方面比我还懂,所以能更理性地看待问题。可以说是理性的分析消除了感性上的顾虑。


问题3:如何评估市场上看多房价的观点的呢?怕不怕自己决策错误,错失更大的房价涨幅?


确实,包括我很多朋友和亲戚在内,都看多房价。


卖房子是个个人的决定,没法去说服别人,都有自己的判断。我们更多看了宏观的层面,中国的高房价政府很难应对,甚至没法应对。


我自己也是做公司的,服务于实体经济制造业,成本任何上升我们都很敏感。像上海的成本,厂地库房的租金,人员,各种社保公积金,政府税收,其他费用摊派的东西,实体真的很难。比如我的一些做实业的朋友七八年都做得顺风顺水,现在不少都退出了。


所以我们经济这样往前发展的逻辑,是不是能持续下去,我个人非常怀疑的。各地的房价上涨,所造成的用工成本的上升,资金在虚拟部门循环,国家会想办法解决的。


我个人不太相信房价还有更大的涨幅,后果会很可怕,例如当时日本的情况。我相信经济还是有规律的。不是我们的政府有信心,经济规律就不起作用了。


房价疯狂时,很多人高兴,一两个月就涨了几百万。但我们看到更多的是风险和恐惧,觉得太疯狂了。


所以把资金落袋为安,再分散到其他领域,也不是没有收益,也会有很多回报,甚至更多回报的。


想补充一个东西:商铺。我有亲戚投资了商铺,我一开始劝他们不要投资,因为有淘宝京东电商的崛起会冲击。去年开始商铺就租不出去,之后就价格也会跟着打折。所以我判断,高房价的模式也差不多到了尽头。


总体来说,既然是投资品,就要看货币的情况,美联储在收缩,就肯定会对投资品的价值还有下行的压力。未来如果情况变好了,全球货币又扩张了,我们还可以以更好的价格买回来,这个问题不大。


从实际情况来看,去年有不少朋友小区业主都在卖房子,尤其是高端商品房的业主,卖了房子之后换了美元出去了,去年十月十一月左右的时候特别明显。


问题4:卖掉的这套房子的具体情况可以介绍一下吗?


房子位于上海浦东,位于浦东比较好的地段之一。附近的均价在9-10万。房子是我们家的唯一自住房,有100多万贷款没还。


这套房是08年买的,买的时候500多万,现在卖了1500万。


问题5:卖房子的具体过程如何,好脱手吗?市场交投的情况,你的感觉如何?


整个过程,都委托给中介处理,三四个月处理完。办理过户手续的时候,交易大厅可以用冷清来形容,人并不多,不像买的时候,人声鼎沸。


现在房子没有之前好卖了,尤其是二手房,各种贷款的条件都提高了。我们当时就要求对方全款,不搞按揭,太麻烦。一开始也疑惑,谁这个时候还愿意花如此多的现金来买房,后来才了解到对方是一家公司,可能有避税的一些需求等,所以我们出手也算运气比较好。


问题6: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的需求很多被限购限贷等抑制了,如果放开调控,或者比如上海购房条件由两年社保改为五年之后,明年(2018)第一批五年到期的购买力释放出来,房价还可能上涨,如何看待这样的观点?假如未来一年,你卖掉的房子真的从1500万涨到了比如2000万,你会后悔现在的决定吗?


国家完全有能力把房价搞起来,如果需要这么做的话,对此我毫不怀疑。就像以前 ,政府调控了很多次,但房价一直下不来。我认为其实是政府并不真正想把房价搞下来,因为有地方政府的卖地收入在里面。


这波是因为包括最高领导人在内,高层对房价的暴涨有了很大的担忧,这种担忧主要体现在高房价蕴含的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这是以前没有过的,所以这波政策和以往有本质的不同,调控不会轻易放开。


我看过一个资料,全国这么多省,25个财政是处于入不敷出,亏空的,只有东部沿海少量省份是盈余的,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积累了大量的债务,如果爆发危机,后果难以想象。


另外,如果我卖掉的房子真的未来涨到2000万,也不会后悔。毕竟李嘉诚更早就跑了,并不会为没赚到最后一个铜板后悔。


我和小明一样,比较信仰市场化的经济治理思路,自由主义。但我们现在国家治理的思路似乎并不是这样,比如最近搞的供给侧改革。以环保等各种理由,关掉了不少民营的活跃的公司,但反倒是之前垂死挣扎的国有企业又焕发了青春。


比如我一个朋友,前阵子回家听他父母说,他们所在的一个钢厂,以前工资都发不出,今年一下子20多个亿的利润,发了很多钱,换以前,想都不敢想。


通过供给侧改革,虽然把国有企业的杠杆或者政府的一些杠杆降下来了,但是代价可能是老百姓和民营经济来承担。所以我对经济的整个前景还是担忧的。


上海在90年代朱镕基搞国企改革,经济衰退的时候,房价腰斩过,买房子送户口也没人买。如果未来宏观经济真的不好,这一天我们还会再看到。


问题7:时间拉回到你结婚的时候,那时房子会成为你们成家的必要条件吗?你和爱人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如何看待很多年轻人必须要有房子才能结婚的社会现象?


我跟我太太刚毕业没多久就结婚了,在美国。完全没有房子的概念,哪怕几万美金的首付也拿不出,但根本就不会往买房的方向去考虑。


有房才有家这个概念,是后来慢慢被政府和房地产商炒起来的。


房改是九几年开始的,之前都是住公房,一个月交几块钱。所以有房才有家就是一个伪概念,什么千百年来的传统,都是舆论炒起来的,民众被洗脑的结果。


我和我太太虽然是商学院MBA毕业的,但是我们对钱看得都不是很重,包括对方父母,也从来没给过这些压力。都觉得踏实努力,该有的就都会有。


当下的年轻人确实有很多现实的压力,也理解丈母娘的心态。但终归还是一个个人决定。


如果大家的知识结构和对事情的认知差别太大,沟通起来就会很有困难。就好比买卖股票,意见不一致的两个人擦肩而过,互道傻逼。


我自己和我太太的分工,就是他在大企业里稳步发展,拿着不错的薪水,而我出去创业冒险做自己的事。就好比,她的收入是银行存款,稳定。我的收入是买股票投资,有风险,但也可能爆发,我觉得两个人这样的组合很好。


我们年轻时,离开过中国很多年,后来回来能看到社会很多问题。这些不怪个人,是时代造成的。要大家有自己独立的和主流不一样的判断很难。


在我们这个国家,其实金融的启蒙教育特别缺失,所以人们才认为房价不可能跌,政府也很顾虑要不要给老百姓上风险教育(通过房价下跌)这堂课,因为怕影响到社会稳定。但我个人感觉,这堂课避免不了。


现在的现实情况,越来越感觉到,政府和老百姓成了对手盘,这和政府领导老百姓一起致富是有区别的。供给侧改革,很大程度,变成了国企向民营企业和老百姓帅锅的过程。最后受损的,是私人部门,私人部门替公共部门背锅。


总之,结婚必须要有房子这个事情,在于每个人每个家庭自己的判断。


书看多了,事情看多了,修养上去了,就有自己的判断。否则怎么说都没用,就像你说的,人性当中的懒惰,让大家都不愿意动脑子,只愿意接受一个固定的结果,比如结婚就要有房子,至于这背后的东西意味着什么,他们不会去思考。


问题8:对于房价焦虑,有何建议?特别是中产年轻人。


首先这个问题,我们没有经历过,我们那个年代是毕业后想着怎么买辆自行车。现在的年轻人,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没有家庭的帮助,要靠自己买房,是非常不现实的一件事。


一线大城市是开拓视野锻炼能力的好地方,留在这些地方,你要考虑能否为此做出一些短期甚至中期的牺牲。如果你追求更多的是老婆孩子热炕头,一线城市很明显不适合你。


年轻人唯一能做的就是扎扎实实地把手艺练好,总会给你带来回报,至于这个回报和能不能在好的地段买个好的房子,两者就没有那么大的关系了。


如果是真的不买房不行,居住需求特别强烈,那你就不要关心价格,也不要管买了涨还是跌,反正是用来住的,当消费品对待。


但是如果你期待的是买了能带来收益,增加财富,那就要从投资品的角度去思考,投资就离不开收益和风险的衡量,房子只是投资品之一。


消费品和投资品的选择逻辑完全不同,两者要分开来看。


对于个人来讲,其实没有太多的办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等待,还有就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相信问题总能解决。 毕竟焦虑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附:

马云:未来的5到15年,我对中国的经济越来越看好


反腐败为市场经济走向更加透明、更加规范化打下了一个基础。但是反腐败本身就是经历阵痛的过程,扶贫则是另一个机会。既然国家下定决心要去做一件事,那就能做成。


政府对经济的影响力在未来15年会越来越弱。市场的力量、企业的力量会越来越强。以前靠政、靠牌照、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卖这些东西并不是本事。今后要在原材料上创造的附加价值,只要企业能够持久产生价值,才能在市场机制中好好活下来。


最后,如果你有一套一线城市的自住房,你还会选择卖吗?欢迎到评论区留言说出你的想法!


也许你会喜欢:

1.这把风口上,整个猪圈都要上天

2.看破不说破?最近的房地产界的几大“乱象”

3.刘强东重磅出击!银行卡可以这样“玩”!

4.相对于房价,房租真的太便宜了?


各位读者阅读完这篇文章 ^^,如果您喜欢,点个赞给小编一点鼓励吧!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有侵权,麻烦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确认后第一时间删除。多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