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变局,共享单车巨头纷纷出招,你还骑吗?

2018-02-23 麦濛 金融家

新年好呀!金融家粉丝专属福利重新回来啦:置顶金融家公众号,截图发至金融家后台可获得每周抽奖机会!本周奖品是88元红包!抽奖结果将于3月2号头条文末公布!(多留言可以让小金眼熟你哦)

来源:金融家(ijrjia)

作者:金融家@麦濛


“通过月卡,ofo一块钱一个月,摩拜5块钱3个月,所以基本上几乎没有花销。”这年头,为了省钱又方便,谁的手机里还没几个共享单车APP。


摩拜跟ofo没想到,烧钱打下来的价格战,换来的不是万千宠爱集一身,而是与竞争对手同时出现在用户的手机里。


近日,摩拜、ofo双双取消了月卡优惠,月卡价格恢复到20元/月。喧闹了一年的价格战,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按下了暂停键。


沉浸在过年的喜庆中的用户,还没开始算这笔一个月涨了十几倍的账,摩拜又加了一把火:推出新信用分系统,骑者信用差半小时就收费百元。


多么贵的最后一公里!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网友表示:“月卡续费变贵了好多,等到期了退押金!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违规了。”


这个不平静的开年,是共享单车必须面对的。不管是政策环境,还是烧钱一年后的僵持不下,又或是几个月前,那个关于摩拜与ofo现金流紧张的传闻,多少为行业敲响了警钟。


烧钱的行当,干不下去了。



01 不能再便宜下去了


村里的翠花、狗蛋回到城里,打开久违的摩拜app购买月卡,发现5块钱三个月的月卡已经变了,成了20元一个月。


不服气的翠花继续打开ofo,“20元,轻松畅骑30天”的字样映入眼帘。是的,摩拜和ofo这对死对头,在价格上达成共识了。


时光倒回到一年前,网友选择的可不是步行,也不是坐公交。


2017年,共享单车“圈地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充100送100”不过瘾,摩拜推出了免费骑月卡活动。每次骑行2小时内免费,30天内无限次免费骑行。


都说共享单车解决的是最后1公里问题,2小时都够走10个1公里了。简单来说,就是变着法子不要钱。


紧接着,摩拜推出“2元30天”和“5元90天”的月卡。ofo决定更加便宜:1元包月。


竞争总是带来价格上的惊喜,竞争激烈往往带来不要钱的意外。


有网友表示:“反正我已经好久骑车都不要钱了,这不刚领了一张摩拜的月卡,上次小黄车三个月免费月卡还有四十天到期,你们继续竞争,我们就要实惠。”


共享单车一出现,就奠定了花小钱买方便的基调。这一年的竞争,让免费与价格低廉成为共享单车的代名词,涨一块钱都是错。


所以当20元每月的月卡重回大众视野,有网友表示:“不会继续购买了,只是买5元三个月的,既然不优惠了,那就步行呗,公交可以到达地铁站,20元一个月都够我坐公交车一个月的车钱了。”


而摩拜推出新信用分系统,骑者信用差半小时就收费百元,无疑是寒风中的另一盆冷水,违规具体怎样鉴定成为一大困惑。与此同时,免押金帐号的低价叫卖成了市场的另一根搅屎棍。


据澎湃新闻报道,小鸣单车前CEO陈宇莹曾表示:刚加入到这个行业时,并没有想到共享单车行业的竞争这么惨烈,免费骑行等恶性竞争,让各家企业无暇考虑盈利模式,能活下来就已很不容易。


显然,小鸣单车在惨烈中凉了,资金链跟不上,用户押金一去不复返。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甚至对“小鸣单车”提起公益诉讼。


这条烧钱的路,太多共享单车把自己烧死了。



02 内忧外患的困局


大量投放跟优惠,同时也有大量的融资。头部玩家摩拜与ofo活过了艰难的2017年,却也烧伤了自己。


2017年11月份,有媒体报道称,因市场扩张成本高企,摩拜和ofo小黄车两家单车企业资金告紧,已经开始挪用用户押金填补缺口,挪用总金额高达60亿元,自行车厂以及公关公司等供应商的付款也均已暂停。


摩拜方称,该报道与事实严重不符,用户可随时退押金。ofo方也称,目前公司各项业务有序运转,用户可从多个渠道顺利退还押金。


尽管如此,蜂拥而至的押金退款申请,宣誓着每一个299元甚至是99元的不可侵犯。毕竟在那些退不回来的押金里,吃过的亏不少。


随骑随退,骑完即退,成了手动的保险方式。


另一方面,去年8月份,上海打响叫停市区共享单车投放第一枪后,12个一二线城市也开始叫停投放。同时,不少城市都出台了共享单车后续管理的配套政策,比如,上海地区各共享单车企业的运维人员配备比例基本在千分之三左右,相应增加的成本在60%以上。


国内市场格局已定,政策让饱和提前到来,就连一年融资超10亿美元的摩拜与ofo也已经半年没有融资的喜讯了。


共享单车的喜讯,曾经靠的是一个个概念创造的风口。于是,他们继续探寻更多的故事。


摩拜卖过286元一件的雨衣,结果这是一次失败的营销。后来,又开始迈在了O2O模式的网约车上,试图把“一公里”拓展到“六七公里”。


显然,出行的闭环,这是一个很好的故事。


另一方面,把目光投向海外,几乎成了眼下共享单车企业一个共同选择。在目前全部近70家共享单车运营平台中,有超过20家都已经或表达过要向海外市场拓展的想法。


然而,出海并不容易。首先,是交通体系的贴合,另一方面,是移动支付的普及。而人工以及当地政策,无疑是另一把火。


在共享单车看中的英国,劳动力成本高昂,缺少明确规章制度的挑战。据报道,2017年8月,新加坡共享单车oBike被伦敦旺兹沃思区(Wandsworth)称之为“黄色单车瘟疫”,原因是大量oBike单车堆积到了伦敦西南区,超过130辆oBike单车被旺兹沃思议会查获。


“最后一公里”的概念,缺乏极大的人口红利与交通不足,难以立足。而出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换了一种包装提高品牌形象、获取融资。


这是一个困局。内外艰难,却不知盈利在何方。



03 盈利or继续竞争?


在2017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戴威表示:预计ofo在2017年将实现收支平衡,2018年将实现盈利。


与之呼应的,是媒体报道,2017年12月初,朱啸虎在ofo的退出协议上签字。


作为投资人,找到接盘者,成功盈利上岸,是最直接的诉求。曾经叫嚣着90天结束战斗的朱啸虎,忍不住呼喊着要合并,毕竟合并才能盈利。


再后来,朱啸虎不叫嚣了,他只是作为过来人表示:靠烧钱起来的基本都是伪需求,自己不再投烧钱项目。


对于ofo与摩拜来说,这是共享单车的战场。对于朱啸虎这样的投资人来说,这是利用风口赚钱的战场,但是对于入局的阿里与腾讯来说,这是出行闭环与流量的争夺地。


朱啸虎表示,“共享单车市场对标的是公交车,在中国,每天的公交车出行是3.5亿次,现在两家共享单车每天的骑行数据加在一起是5000万次。三年后,共享单车每天至少是1亿~2亿次的骑行,这是很有可能的。全球来看,没有一个交易平台每天能有这样的交易量。”


巨大的流量,让共享单车为线下支付与信用体系的建立插上翅膀,这才是阿里与腾讯的诉求。


近日,摩拜与ofo纷纷被传获得新一轮10亿美元融资。与此同时,ofo未来进军共享汽车领域的传言传出。


共享单车的瓶颈,来了。而两者要生存,就必须将更多资金花在业务的拓展,在出行的闭环上拓展更多的可能性。这也是滴滴投资ofo又帮扶小蓝的另一个原因。


价格战的暂停,只是开始。





分析师@麦濛

90后女神小财迷

liulian@xiaotongren.com

麦濛往期文章精选

别了,房产中介!

别了,ATM机!


 投稿邮箱:zhidian@xiaotongren.com 稿酬从优

原创不易,各位读者阅读完这篇文章^^,如果您喜欢,点个赞给麦濛一点鼓励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