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破茧成蝶:昭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纪实!

微昭通 2019-04-29


党建引领“破茧” 爬坡过坎“成蝶”

——昭通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纪实



昭通位于云南省东北部,辖11个县(市区)、146个乡镇(街道)、1336个村(社区),有基层党组织12409个,党员180521名,总人口620万人,其中贫困人口达92.1万人,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地级市。截至2016年底,全市仍有集体经济“空壳村”898个,成为制约昭通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脱贫摘帽的“短板”之一。面对村级集体经济“散、小、弱”的严峻形势,昭通市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省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推广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实施集体经济强村工程的通知》精神,结合实际提出了“全面消除空壳村、持续壮大薄弱村、巩固提升富裕村”的发展思路,探索城市拉动、产业带动、服务创收、招商合作、资源开发、入股合作等发展模式,通过强化党建引领,注重统筹谋划,整合资金资源,依托产业优势,因地因村施策,推动集体经济在爬坡过坎中“破茧成蝶”。目前,全市964个村(社区)已有集体经济收益,其中2万至10万元的775个,10万元以上的37个,收益最高的村(社区)达200余万元,全市集体经济总收益达4200余万元。



汇聚新动能,集体经济爬坡过坎


为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昭通市以“建档立卡贫困村对应考核出列时间,同步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加快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步伐,力争2020年每个村集体经济收益达5万元以上”为目标,突出问题导向,坚持书记带头抓调研抓部署、组织部门牵头抓统筹抓推进、财政等相关部门合力抓协调抓指导、驻村扶贫工作队抓督促抓帮扶、乡村两级全力抓具体抓落实。一是压实责任推进。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书记工程”,纳入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市级领导挂县、县级领导包乡、挂联部门帮村,层层压实责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集组织、财政、发改、供销、农业等部门,研究解决困难问题。通过观摩点评、随机抽查、现场督导,累计对23个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重视不到位、工作不落实、任务未完成的责任人进行问责。二是政策支持激励。用好省级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县资金8000万元,扶持7个县160个村(社区)发展集体经济。用活脱贫攻坚项目政策,推动贫困村集体经济在脱贫出列的基础上持续发展壮大。探索激励保障政策,出台《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基层组织活力逐步提高村组干部待遇的办法(试行)》,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干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018年,全市有812个村(社区)可提取1860万元用于提高村组干部补贴待遇。三是夯实基层保障。



以扎实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达标创建为抓手,整顿提升农村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163个;深入实施“领头雁”培养工程,选派贫困村“第一书记”1235名,将508名村干部纳入全省学历提升行动计划,组建青年人才党支部139个,培养村级后备力量2341名;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1692场次,培训党员75988名,为发展集体经济提供了保障。



挖掘新潜力,集体经济破茧蝶变


昭通市全面盘点村级集体“三资”家底,充分挖掘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资源潜力,在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登记的基础上,采取集约整合、流转置换等方式,盘活闲置资源,拓展发展空间,为村级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奠定基础。一是让资产活起来。切实加强对村级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清理、登记、管理,逐村建立“三资”台账,做到“三个弄清楚”(即弄清楚有多少资金可以用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弄清楚固定资产数量、类型、价值,做好账外固定资产调查登记和资产评估;弄清楚村集体未承包给农户的耕地、林地、滩涂、水面等资产目前的使用、经营、管理等情况),通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商议,将村集体经营性资产量化折股,把“不动产”变成“活资源”。比如,鲁甸县文屏镇砚池山村充分发挥地处城乡结合部的优势,利用财政扶持资金50万元在闲置的集体土地上建设集贸市场,通过出租摊位和收取停车费、市场管理费获得集体经济收益。目前,全市累计清理、流转土地15万余亩,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供了支撑。二是使资金流起来。坚持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及用途的前提下,将财政投入到村的发展类资金,转变为村集体持有股金,投入到企业、合作社或其他经济组织,村集体和农民按股比分享收益。明确村民委员会以及村集体领办、创办或控股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各级财政投入到村的发展类资金承接主体,可独立发展,也可将资金投资到企业、合作社或其他经济组织,实行市场化运作,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集体经济发展。比如,彝良县洛泽河镇龙潭村利用扶持资金40万元与社会资本合资成立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盘活356亩村集体闲置土地种植红叶石楠、月季等花卉,发展园林绿化及乡村旅游,集体经济每年收益30万元。截至目前,全市利用省级财政扶持集体经济试点资金,撬动各类资金8.6亿元参与集体经济发展。三是把人才用起来。聚焦苹果、马铃薯、天麻、花椒等特色优势产业,鼓励农林科技人员离岗创新创业,大力推行“人才产业基地”农村实用人才孵化培养模式,将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种植养殖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骨干、回乡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青年等乡土人才集聚起来,激发创新创业优势,助推集体经济发展。比如,镇雄县动员100余名外出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参与发展集体经济,引流回资1.5亿元。目前,全市累计培训农村各类技术实用人才11万余名。



构建新机制,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昭通市始终突出党建引领和组织推动,通过“党支部+”模式,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不断提升组织化程度,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一是“党支部+集体公司”促规范。探索以县为单位统一成立村级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由村(社区)党组织领办,实现村(社区)党组织对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集中统一调配和规范经营管理,有效推动了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比如,彝良县大河边社区注册成立家政服务公司,开展家政保洁、搬家搬运等各类服务,每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0余万元。目前,全市11县(市区)已注册成立村级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1016个。二是“党支部+龙头企业”兴产业。积极与龙头企业合作,带动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高原特色农业等产业发展。2018年新增苹果种植面积5.26万亩,全市苹果面积达到45万亩,产量60万吨、同比增长20%;完成马铃薯种植297.86万亩,鲜薯产量383.2万吨、同比增长8.6%。三是“党支部+合作社”富群众。按照“党支部引领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产业走、农民跟着合作社走”的思路,推进良种良法、高度组织化和集约化模式、“党支部+合作社”三个全覆盖,助推苹果、马铃薯等高原特色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全市累计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6499个,吸纳群众37万余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4万户,户均增收1000元。




今日推荐

 云南昭通:秋风起稻谷黄,谷穗扬收割忙(组图)

  建国以来云南省行政区域变迁!昭通市的由来原来是这样…

  首次确认!人体已被塑料污染!你常吃的它竟是重灾区…


来源/@红色扎西

编审/李仁安 校对/马 杏 编辑/李晓溪

投稿/82299696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