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苹果专家蔡兆翔:用青春和年华在昭鲁大地书写工匠精神!

微昭通 2019-11-23


中苹果专家蔡兆翔
苹果专家蔡兆翔,在37年的从业生涯中,用青春和年华深根于昭鲁大地,在苹果种植技术研究推广、种植模式探索创新中书写了工匠精神。

1977年,高中毕业的蔡兆翔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插队落户到原昭通县小龙洞乡,任务是在大队林场种苹果。从那时起,苹果就在他的心底留了抹不去的记忆。蔡兆翔:“当时是昭通县嘛,县委政府号召大家发展生产。远山高山松林山,近山矮山花果山。我们下乡就在飞机场翻过去中营这点,刚刚就是矮山嘛,就要发展苹果生产,当时就接触到这个苹果,但是时间非常短。”


在插队半年多时间后,高考恢复,蔡兆翔离开农场参加了高考。原本喜欢电子技术的蔡兆翔与苹果的缘分并未到此结束。因为非常渴望能进入大学学习,蔡兆翔便在专业填报时填上了服从分配。这样一个偶然的选择,彻底让他和苹果结下了不解之缘。

蔡兆翔: “当时能够考取也不容易,100个里面才能考取两三个人。云南农大果树专业,大家都没有想到。”

在经过四年系统的理论学习之后,1982年,蔡兆翔从云南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专业毕业,被分配到原昭通地区苹果园工作,从此正式开始了与苹果打交道的日子。

蔡兆翔:我们一来了就是在农场里面,就跟着工人些一样的干,打药、抬机器、冬季修剪上树去剪,可能也就是因为这样,自己才能得到最真实的知识、技术。”

在苹果园工作一年后,蔡兆翔凭着自己的努力完成了大学生到农技员的转变。他被调往昭通地区果树技术指导站,并被安排参与全县大面的老果园提升改造。当时,因为管理方式粗放,加之果树老化,以金帅为主的苹果树收益并不理想,群众的种植管护和改造提升积极性并不高。为了打造示范,让群众尝到甜头,看到希望,重振种植信心。蔡兆翔和同事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到果园里帮助果农修枝、施肥、喷药,用实际行动示范带动、指导帮助群众改变管护方式。

蔡兆翔: “雨天土路不像现在是硬化掉的。单车骑了推都推不动,泥巴夹着把轮胎抱死掉,只有自己扛着进村子里面去,当时好像也不觉得有多苦。跟这些农民在一起搞熟掉,搞惯掉,好像觉得还要有趣点。”

付出总有收获。两年后,原本颓败的果园焕发出了新姿。产量的提升和收益的增加,在激发群众苹果种植积极性的同时,也坚定了蔡兆翔把这项事业坚持下去的决心。从此,他扎在果园里、扎到群众中一发不可收拾。

蔡兆翔:“当时亩产可能就是两几千斤,价格也卖不上去,一角多点一斤。后来我们去帮他们搞了老果园改造后,一个是产量提升来了,一个是价格提上来了,一斤二角五、三角五,最起码一斤都要多个一两角钱。果园效益好了,他们的生活慢慢的就改善了。有一家,搞了两年就买电视机了,14寸的彩色电视机,当时我们家都还买不起。后来就感觉这个工作还是有意义。”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金帅为主的昭通苹果面积急速扩展、产量快速飙升,苹果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但与此同时,品种老化、效益下滑、市场萎缩等不良趋势日益凸显。为扭转这种颓势,经单位领导的安排,蔡兆翔只身前往辽宁省,辗转几千里拉回了新品种“红富士”的枝条,并在昭鲁大地育苗试种成功。香脆甘甜、颜色鲜艳,且耐储藏运输的红富士一经推广,便让昭通苹果走上了新的发展台阶。蔡兆翔也因此获得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蔡兆翔:“我觉得做对别人有意义的事情,这个才是人生应该做的东西。一个人活着要能够有所作为,能够为别人做点啥子事情,才是最大的幸福。”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在地方党委政府的鼎力推动下,昭通苹果种植面积迅速扩展,由原来的两万多亩增加到了20多万亩,苹果品种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但量上来以后,如何提升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全国苹果市场赢得一席之地,这成为了昭通苹果面临的又一场考验。回到根上,关键还是帮助果农转变种植理念,提升管护水平。为此,蔡兆翔和同事们花费了不少心血。

蔡兆翔:“我自己想着就是如何让他们真正真的把这个技术掌握好掉,这个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所以说是你要千方百计的去想,有时候走着都在想这个问题要用一个什么比喻让他们能够记住,一听就懂了。所以说你要在这些东西上去动脑筋,去做很多很多准备。”

进入新世纪,昭通苹果的发展由量向质的转变趋势更加明显。蔡兆翔与同事一道,扎根果园,不断围绕苹果种植管理探索创新,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不仅提高了果树的产量、苹果的品质,还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成本。

蔡兆翔:“很多知识不是从书本当中来,是从实践当中来,最大的知识是老百姓教的、果农教的。果农是真正的生产实践者,只是他们自己做出来的事情,他们没有意识到,就是需要我们去帮他们发现、提炼、升华,返回来在实践当中实践了,证明是对的,才形成新的技术推广。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呀!”

苹果虽小,可见工匠。时至今日,昭通苹果种植面积已经达到50多万亩,形成了早、中、晚熟品种相搭配,高品质的产业化基地和果农集约化种植相结合,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半城苹果满城香的目标已经雏形初现。这其中,蔡兆翔和他的同事们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蔡兆翔这位名满昭鲁,伴随昭通苹果走过低谷,迈上壮大发展历程的苹果专家已经青春不在、头发斑白,临近退休。他已经不记清做过多少场培训,手把手教过多少果农,也记不清获过多少次省市表彰,但是他仍能清晰的记得昭通苹果发展的过往,对昭通苹果的爱已深入骨髓。他说:明年退休后也还会下乡去和果农打交道,继续帮助果农把苹果生产搞好。这是几十年下来难以割舍的感情,已经离不开果园,离不开果农了,只有在他们中间才能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蔡兆翔:“我们当时学果树的果树班60个人,可能现在在从事农业的就剩下两个人了。我为啥子能够干到现在,有那么一种感情在里面。干这种你通过自己日常的工作,你就能够为这些一般的果农的生活带来一些变化。”


今日推荐

 云南省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公告!

  云南分配67亿中央财政资金 昭通的主要用在这几大块!

  昭通即将建成一座现代化苹果冷链加工物流园!


来源/@昭通电台乌蒙之声 记者 游考

监制/李仁安 编审/胡 敏 编辑/周 南

投稿/822996965@qq.com


@微昭通 域内铁粉群建设中,欢迎添加管理员微信号(wzhaotong),添加好友请备注县区市名称+姓名+联系电话(如:水富市张小珏180XXXX0201),无完整备注不予验证通过,感谢支持,谢谢配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