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鼎铭:用信仰劈波斩浪 成就不平凡的人生

微昭通 2019-11-15



共产党员、离休干部杨鼎铭,从参加游击队到离休赋闲,不管是面对你死我活的战斗,还是面对下放劳动的艰辛,又或者是面对企业转型转向的困境,他始终以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支撑自己劈波斩浪、克难攻坚,最终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


1931年出生于云南会泽县的杨鼎铭,经历过动荡的时局,目睹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横征暴敛、专横跋扈。中学时代,对现实不满的他,在老师的引导和影响下,对共产主义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心里埋下了投身共产主义事业的种子。


共产党员、离休干部杨鼎铭:“我们青年学生就受了进步老师的影响,给我们很多进步书籍看,马列主义的理论《社会的故事》呀这些,对我们有启发。加上国民党的统治,对比着解放区我们看过那个《李家庄的变迁》,解放区的天明朗朗的天,所以当时就向往这个共产主义。在这种情况下就促使我们加入了党的外围组织,最后加入了共产党。”


1948年,上高二年级的杨鼎铭加入了青年互助协会。随后便接受地下党的派遣,到会泽拉姑以小学教师身份开展地下工作。1949年4月,杨鼎铭被派遣到集碧游击中队担任连队指导员,并于当年的11月庄严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



共产党员、离休干部杨鼎铭:当时党组织还没有公开,还是秘密的宣誓以后加入。觉得新中国已经建立了,加入共产党更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做出贡献。”


之后,杨鼎铭随队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游击纵队,担任六支队32团3营8连指导员。先后跟随部队参加了解放寻甸县、嵩明县、元谋县的战斗。


共产党员、离休干部杨鼎铭:战斗中应该咋个英勇呀,不怕牺牲呀,这些思想。我们都还要做别人的工作,做战士的工作,所以我们本身也就觉得没得啥子太大的顾虑,也就觉得牺牲了也是光荣的。”


1950年1月,由于地方工作的需要,杨鼎铭由部队回到会泽县工作。1950年4月,刚刚解放的昭通需要大量党的干部充实到各县开展工作,杨鼎铭被组织从会泽县征调到昭通地区威信县县委工作。


共产党员、离休干部杨鼎铭:那个时候一进昭通城,闻着那个煤气熏人呀,就只有西街陡街稍微热闹点,街面们破烂不堪嘛。没得公路,从昭通走七天路走到威信,自己背着行李。现在呢,两个多小时可以到了。你说这个变化,觉得不简单呀!”


1953年3月,杨鼎铭到昭通地委党校学习;1955年出任昭通地委党校常务副校长。1956年,杨鼎铭被安排到省委党校学习一年,返回昭通不久便被划成了右派,开除了党籍,工资从100多元降到26元。这还不是头,1958年3月,他又被下放到镇雄县摆柳坪农场进行3年的监督劳动。


共产党员、离休干部杨鼎铭:那个时候在镇雄呆的相当艰苦,去了以后我们这些右派主要是从事重体力劳动,背煤炭。我们住在山上,一天来回要背60里路,当时规定要背150斤才叫完成任务。就在那种情况下,我都没有动摇信仰。党籍开除了,我还在想着在工作中要踏踏实实的搞好工作,争取要重新回到党内来。”


凭着一个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加上家属的全力支持,杨鼎铭硬生生挺过了三年。1962年,表现优秀的杨鼎铭摘掉了右派分子的帽子,被安排到铁路工地劳动。直到当年底,才被安排到昭通地区外贸局工作。文革期间,因为曾经的右派身份,杨鼎铭又成为了批斗对象。不管境遇如何,他一直坚守初心,立足岗位踏实工作。1971年,原本以纺毛线为主业的毛纺社出现经营困难。杨鼎铭受派前往帮助企业摆脱窘境。经过多方考察调研,杨鼎铭把突破口选在了毛纺社主业转向上。就地利用毛纺社原有的资源,发展地毯编织。从编织工艺优化、染色技术学习、图案创新到管理制度建立、产品经销,杨鼎铭硬是和地毯厂干部职工一道,一步步摸索、学习,完成了产业转向,让濒临关闭的老厂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产党员、离休干部杨鼎铭:这个厂扶持起来以后,出口的地毯,香港、荷兰、英国、日本,出口了6个国家和地区。我算了一下,1979年到我离休1990年,这个地毯出口是八万四千多平方米,给国家创汇100多万美元。”


直到1979年7月,平反冤假错案后,从1958年到1979年,整整戴了21年的右派帽子才从他身上彻底摘除,被开除的党籍才得以恢复。



共产党员、离休干部杨鼎铭:你有了那个科学的信仰,你那个基础是最根本的。有了很坚定的信念,遇到什么我都能够克服,我21年当中,用我这个理想信念来支持我的工作,安排什么工作我都没有怨言的去干。”


右派帽子摘除后,杨鼎铭担任了昭通地区外贸局副局长,之后又担任了外贸局党委书记、局长。在昭通地委的坚强领导下,杨鼎铭有开创性的总结应用了“一挖、二养、三变”的工作方法,一方面充分挖掘昭通具有出口价值的产品,另一方面根据市场需要有针对性的发动种养殖,然后再把原料搜集加工变成商品出售。这为当时昭通的外贸工作打开了新的局面。


共产党员、离休干部杨鼎铭:所以这样子我在外贸局的12年当中,整个出口的商品是50多种,整个外贸出口换汇是4300万美元。”


1991年,杨鼎铭离休。闲不住的他到昭通市老战士艺术团参加活动,又被推选为团长。一干又是近30年。这期间,昭通市老战士艺术团为昭通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在全国、省、市多个比赛中获奖。老战士艺术团也先后六次被省市表彰为老有所为先进集体。如今,已88岁高龄的杨鼎铭,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表达流畅。回望走过的路,杨鼎铭没有过多的感叹。他说:一个人只要有信仰,无论身处什么境地,都能克服困难一往无前。


共产党员、离休干部杨鼎铭: “一个人没得信仰就没得精神支柱,你有了这个信仰后,在任何时候你都会想着咋个为人,咋个办。”


今日推荐

 昭通第一个规划馆闪亮登场!提前揭秘...

  50万亩“昭阳红”央视展风采!

  昭通城记


来源/@昭通电台乌蒙之声 记者 游考 文/图

监制/李仁安 编审/胡 敏 编辑/周 南

投稿/822996965@qq.com


@微昭通 域内铁粉群建设中,欢迎添加管理员微信号(wzhaotong),添加好友请备注县区市名称+姓名+联系电话(如:水富市张小珏180XXXX0201),无完整备注不予验证通过,感谢支持,谢谢配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