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 云南昭通:用干部的“脱皮”换取群众脱贫

微昭通 2020-08-29

“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用干部的‘脱皮’换取群众的脱贫。”面对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脱贫任务最重、攻坚压力最大的地级市的历史重任,昭通市不把扶贫当负担,誓把挑战当机遇,坚持以党建强引领促攻坚,推动实现党组织无处不在、作用无处不发挥,以从严的战时纪律和过硬作风,激励全体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截至2019年末,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014年末的185.07万人下降至15.99万人,贫困村由1235个减至104个,10个贫困县区摘帽9个,贫困发生率从34.8%下降至3.4% 。根据今年上半年动态监测显示:全市2019年底 15.99万未脱贫人口已经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责,104个未出列贫困村及镇雄县均达到出列和摘帽标准,以“敢打善拼、坚韧求成、再硬的骨头也要嚼碎”脱贫攻坚“昭通精神”,将全国、全省这块 “最硬的骨头” 嚼碎了,让困扰昭通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即将变成历史的记忆,数百万昭通各族人民梦寐以求的小康生活即将变成美好的现实。



牢记脱贫使命,扛实扛牢政治责任


“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你的脱贫就是我的责任......”这是昭通市各级党员干部牢记脱贫攻坚使命与结对帮扶群众的真情对白。昭通是集革命老区、乌蒙山深度贫困连片地区、散杂居民族地区、生态敏感脆弱地区为一体的深度贫困地区,历史悠久与发展滞后、区位优越与交通不便、资源富集与产业弱小、文化厚重与教育落后“五个并存”是昭通市情的高度概括。拔穷根、战贫困,为摆脱困扰昭通千年以来的贫困现状,多年来,昭通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与贫困搏斗虽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贫困依然是昭通最大的市情。截至2014年底,全市11个县市区中仍有国家级贫困县10个、深度贫困县7个,贫困人口高达184.3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4.55%,占全省贫困人口的四分之一,其规模和难度居全省、全国之首,是全省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昭通的脱贫攻坚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2015年1月19日,习总书记首次离京考察就到了昭通,要求昭通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资金和项目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5年来,昭通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党的建设统领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双统领”,强化铁的纪律和硬的作风“双保障”,努力实现党的建设和脱贫攻坚“双推进”,探索实践“133”工作思路,紧扣人的改变,全力走实群众路线,不断增强群众对脱贫攻坚的获得感、满意度。



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硬仗作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5年来,昭通市全面实施“乌蒙扶贫先锋行动”,健全和完善市级领导挂钩联系县市区、市直部门主动服务脱贫攻坚、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担任乡镇党委第一书记、选派优秀科级党员干部担任村(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等工作机制。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党政同责促攻坚”的政治责任制度,市级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组,县(区)成立脱贫攻坚指挥部,乡镇设立扶贫工作站,每名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5户以上。全市6.37万名干部职工全覆盖结对帮扶贫困户,形成市县乡村四级干部责任上肩、挂甲上阵的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扛实扛牢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



筑牢战斗堡垒,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脱贫攻坚重点、难点在基层,核心在贫困群众。”昭通市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切实把各级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发展优势,致力于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筑牢基层战斗堡垒,提升脱贫攻坚的组织力,确保脱贫攻坚中党的组织无处不在、党员作用无处不发挥。


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昭通市以整县提升、整乡推进、百村示范、千组晋位“双整百千”四级联创为抓手,刀刃向内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实现基层党组织全面整顿提升。严格村(社区)干部任职资格联审和村级党组织书记县级登记备案管理,“过筛子”清理受过刑事处罚、存在“村霸”、涉黑涉恶 “三类人员”村组干部,净化村组干部队伍,增强基层党组织班子凝聚力。实施“三个一百”工程,分别从市县乡机关干部中选派100名优秀干部到情况复杂、问题较多、工作滞后的村担任村级党组织书记,从村干部中考录100名进入乡镇事业站所并兼任村级职务,招聘100名本乡本土的党员大学生和优秀返乡人才充实村干部队伍并兼任村级党组织副书记,选优配强村级干部队伍。选派大学生村官到建档立卡贫困村任职,从农村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群体中择优选拔致富带头人,夯实基层党组织队伍。



建强基层党建网格,推行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支部、支部委员联系党员、党员联系贫困群众“三联系”制度,全市18.26万名党员全覆盖直接联系服务27.5万贫困群众,做到每一个贫困村的背后都矗立着一个坚强的党组织、每一户贫困群众背后都有一名共产党员。


提升产业扶贫、劳动力转移就业、易地扶贫搬迁“三个组织化”程度,在全市389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立临时党工委(管委会)5个、成立基层党组织164,在326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协会、产业链等新建党组织中建立“村村联建”联合党组织218个,全方位、多领域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搭建成长平台,锻造能战乌蒙铁军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昭通市各级党组织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主阵地和考察识别干部的大擂台,着力锻造一支坚守初心、勇当使命、甘于奉献、奋勇攻坚的能战能胜“乌蒙铁军”。



坚持选拔任用干部向一线倾斜。5年来,在选拔任用干部中,市委明确规定,市委、市直部门党委(党组)、县(市、区)委在脱贫攻坚期间每年提拔使用干部中,有脱贫攻坚一线经历的干部分别不低于60%、80%、50%,既让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历练成长,又推动干部尽锐出战、力量下沉,用机关沉下去带动基层动起来、实起来,用干部扎下去促进群众动起来、干起来。工作中,昭通市构建日常考核和一季一评价、半年一测评、一年一考核相结合的体系,全方位立体式考核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奖惩激励、选拔任用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的重要依据和参考。2015年以来,中组部、中央定点扶贫单位、省委组织部、广东省东莞市和中山市及市委选派81名干部到脱贫攻坚一线挂职;从市直部门提拔交流38名优秀干部到贫困县区担任党政副职、选派14名优秀干部到贫困县区挂任县区委常委、副县区长;从市、县机关中选配熟悉农业农村工作、会抓产业、懂建设、善于组织发动群众、堪当脱贫攻坚重任的优秀干部充实到贫困地区党政班子;考录乡镇考公务员、选聘大学生村官、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员、驻村督导员长期驻村,开展扶贫行动。



一线提拔干部,一大批作风扎实、能干事、干得成事的干部脱颖而出。通过实施脱贫攻坚一线选人用人“685工程”,让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经受锻炼、接受考验,全市涌现出了吴长碧、柏开友等一批先进典型。2019年,市委提拔使用83名处级干部中,有脱贫攻坚等基层一线工作经历的59名,占71.08%;11个县(市、区)委提拔使用的627名科级干部中,有脱贫攻坚等基层一线工作经历的533人,占85%;市直部门党委(党组)提拔使用的87名科级干部中,有脱贫攻坚等基层一线工作经历的47人,占54%。

今日推荐



来源/云报客户端 记者 蔡侯友 沈迅 通讯员 钱旺 施汝坤

监制/胡华玉  编审/保进  编辑/陈合松

投稿/822996965@qq.com


@微昭通 域内铁粉群建设中,欢迎添加管理员微信号(wzhaotong),添加好友请备注县区市名称+姓名+联系电话(如:水富市张小珏180XXXX0201),无完整备注不予验证通过,感谢支持,谢谢配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