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感恩红色·走进赤水(30) | 赤水河,一条奔腾不息的红色河流!

微昭通 2020-11-13

据说,以前赤水河源头有丰富的铁矿被大量开采,加之夏季涨水时河流含沙量高、水呈赤黄色而得名。1935年春天,红军长征转移到滇、川、黔,不仅在赤水河畔与国民党的中央军和地方军来回周旋,成功跳出敌人铁通一样的包围圈,还播下了革命种子,传播了红色文化,组建了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及云南游击支队。这些革命队伍高举红色旗帜,进行了12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


中国工农红军“三渡赤水”的茅台渡口。


纵观红军在滇、川、黔运动的轨迹来看,基本上都是在赤水河流域纵横驰骋,在高山峡谷间、在大水密林中或隐或现,打得国民党晕头转向,打得蒋介石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国民党中央军和地方军的矛盾!要知道这是3万多人的红军对垒国民党的40多万大军,这是小米加步枪对阵飞机加大炮!历史上哪有能战胜多于自己10多倍人数、且用土枪土炮战胜敌人洋枪洋炮的战争?


这里,不得不提在此之前的湘江战役。这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多人。广大干部和战士对王明军事路线以及博古、李德的“瞎指挥”极为不满,纷纷要求改换领导。


此时,我军伤亡惨重、人困马乏,党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在云南威信召开了扎西会议。这两个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及军队的领导地位,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的正确指挥下,部队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滇、川、黔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


鲁班场红军烈士墓。


从地图上看,在贵州西北边境,赤水河自南向北流经茅台、二郎滩、太平渡、土城等地。河的北部即是横亘的长江,西边即是四川、云南边境,东南方向是遵义、贵阳。土城县,是红军一渡赤水之地。1935年1月28日,在当地青杠坡,红军遭遇了一场恶战。


为避开强敌,红军采取迂回前进之策,于1月29日凌晨从土城向西渡过赤水,进至川南的叙永、古蔺地区,再寻机北渡长江。可是,国民党派重兵防守川黔边境并封锁长江。这时候,毛泽东判断国民党军主力大部被红军吸引至此,黔北出现兵力空虚,红军可以出其不意打回去。红军随即放弃渡江,于2月中下旬在二郎滩、太平渡东渡赤水回到贵州,打响遵义战役,重占娄山关、遵义等地,取得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红军四渡赤水战役旧址。


如果说一、二渡赤水是被动“随机应变”的话,那么三、四渡赤水,则完全是主动让敌人绕圈子,变被动为主动,声东击西地对国民党军队“调兵遣将”。


遵义战役后,红军几次寻求机动,准备打击国民党军,但国军却小心防守。为争取主动,1935年3月中旬,红军强打鲁班场,牵制敌军,又西进北上,于16日至17日由茅台镇三渡赤水河,再次向川南古蔺、叙永前进,摆出北渡长江的姿态。红军此举成功地将国民党主力引向赤水以西地区。蒋介石以为红军又将北渡长江,急令在滇、川、黔边修筑碉堡,周浑元、吴奇伟两纵队由东向西追剿。但实际上,红军只不过是虚晃一枪,摆出过江姿态的只是小部分兵力,大部分主力则在深山老林进行秘密行动。红军成功迷惑敌人后,迅即在太平渡、二郎渡四渡赤水,再次向东重返国民党兵力空虚的黔北,威逼贵阳。


蒋介石焦急万分,立即从云南调兵奔赴贵阳,不料,这又中了毛泽东设下的圈套。正当国民党滇军东调施援时,红军却越过湘黔公路向西疾进,直逼昆明。滇军又惊又怕,赶紧四处调兵保卫昆明。这时,乘着滇军金沙江一线防守空虚,红军乘势巧渡金沙江,最终跳出敌人包围圈,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1960年毛泽东会见英国二战名帅蒙哥马利时,蒙哥马利对他指挥的解放战争三大战役表示叹服。毛泽东却说:“四渡赤水才是我平生最得意之作!”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参观遵义会议纪念馆时曾赞叹,毛主席用兵如神!四渡赤水,真是运动战的典范。


鲁班场战斗遗址。


赤水河,一条红色的河流,激发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神来之笔”的灵感,力挽狂澜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而赤水河也因为中国工农红军的到来成为了一条革命的河流、英雄的河流、胜利的河流,从此奔腾不息、源远流长。

今日推荐



来源/昭通日报全媒体 记者 申正勇

监制/胡华玉  编审/保进  编辑/陈合松

投稿/822996965@qq.com


@微昭通 域内铁粉群建设中,欢迎添加管理员微信号(wzhaotong),添加好友请备注县区市名称+姓名+联系电话(如:水富市张小珏180XXXX0201),无完整备注不予验证通过,感谢支持,谢谢配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