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昭通之变(五)| 筑牢屏障!昭通勇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微昭通 2021-06-18

发布会现场


1月22日上午,昭通市召开第五场“昭通之变”系列新闻发布会,本场为“昭通市生态文明建设专场”,发布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昭通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朱大庆 主持新闻发布会


昭通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朱大庆: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昭通之变系列新闻发布会昭通市生态文明建设专场发布,今天的发布会是昭通之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五场。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指出,“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为充分展示十三五以来,我市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昭通篇章取得的开拓性进展,我们邀请市生态环境局、市渔洞水库管理局、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利局、市林草局介绍昭通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取得的各项显著成绩,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今天的发布人,他们是: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宁先生,

市渔洞水库管理局局长袁江先生,

市住建局副局长铁豪娜女士,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宁立华先生,

市水利局副局长娰清政先生,

市林草局副局长蒋平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云南日报、昭通日报、昭通广播电视台,中国发展网、北纬29°、昭通新闻网、昭通市政府网以及微昭通、昭通发布的记者、编辑,欢迎你们!


本场新闻发布会共有两项议程,一是由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宁先生作新闻发布,二是记者提问。


下面依次进行。有请张宁副局长作新闻发布。



新闻发布




昭通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张宁: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对云南提出了“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战略定位。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要求云南“努力在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指示和到昭通考察的殷切嘱托,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133”工作思路,深入推进守住一片蓝天、绿化一方群山、护好一江清水、建设一座果城“四个一”行动,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环保督察整改成效显著、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生态环境空间管控持续优化,推进环评审批更好服务经济发展,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昭通篇章取得开拓性进展,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稳固。


(一)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十三五”以来,面对决胜脱贫攻坚、决战污染防治的艰巨任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力打好生态保护修复、金沙江为重点的三大水系保护修复、黑臭水体治理等“8个标志性战役”,坚决守住环境质量底线,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守住一片蓝天。深入推进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推动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升级,淘汰中心城市、县城燃煤锅炉,减少城市燃煤消耗;常态化开展扬尘污染治理、淘汰落后产能和老旧车辆。2016年以来,昭阳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连续3年优良率保持在99%以上,特别是2020年优良率达99.7%,明显高于全国337个地级以上城市平均优良率87%的水平,高于全省0.9个百分点,创近20年最佳水平。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护好一江清水。深入推进“一个U盘下达河长令”,落实市、县、乡、村四级河长2618名,实现全市393条河流全覆盖;扎实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全面推开赤水河流域生态修复治理“九大攻坚行动”,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令,昭阳中心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国家示范城市建设取得决定性成效,中心城市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东门小河、利济河、秃尾河实现消除黑臭目标,昔日的“垃圾河”“黑臭河”蜕变成“生态河”“景观河”。“十三五”以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由78.84%提高到97.29%,提高18个百分点。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渔洞水库和18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纳入国家和省级考核的9个地表水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三类水质。2019年全年、2020年1~11月,昭通属于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相对较好的前30个城市之一。坚决打赢净土保卫战,绿化一方群山。坚持应搬尽搬与应退尽退相结合,全市累计实施易地搬迁8.26万户35.47万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竹还果322万亩,让人搬到人该住的地方、让树长到树该长的地方。持续开展“森林昭通”建设,完成营造林526.69万亩,林地保有量达1864万亩,森林蓄积量达532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十二五”末的35%提高到2020年的47.2%。着力开展矿山综合整治和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守护乌蒙群山。扎实推进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率由53.95%提高到99.25%,提高45个百分点。以特色示范型村庄提升改造带动全市干净整洁村庄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率稳步提升。


划定畜禽禁养区700个、面积4896.2平方公里。医疗废物全覆盖全处置,固体废物处置全面提升,辐射环境安全可控,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坚持严格执法,巩固污染防治成果。坚持“精准、依法、科学”原则,严格执法,严厉打击破坏生态、损害资源、违法排污等环境违法行为。强化执法与服务相结合,不搞“一刀切”,实行差异化执法。健全司法衔接机制,密切公检法、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水利、林草等部门联合执法、跨区域执法。坚持“双随机”执法检查,加强赤水河流域、金沙江流域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检查。“十三五”以来,全市共办理环境行政处罚案件1157件,罚款10110万元,着力查处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高度关注的突出环境违法案件。


(二)环保督察整改成效显著。2015年以来,昭通全面接受了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生态环境部西南督察局综合督察、赤水河流域专项督察,绿盾行动、清废行动专项督察等多次环保督察检查,昭通市切实扛起环保督察整改的政治责任,直面问题,不隐瞒、不回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坚定的决心真抓实改,攻坚克难,健全落实工作机制、高位高频调度、分片挂片包保、压实属地责任、部门联动发力、问责推动落实等措施推动环保督察整改,昭阳粘土砖全部取缔、三善堂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置、中小水电清理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特别是赤水河流域17座小水电站实现全部拆除和复垦修复)、畜禽养殖禁养限养区划定全面落实、黄标车淘汰全面完成、有色金属冶炼实现转型升级、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普遍关心关注、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补齐了大量生态环境短板弱项,有效化解了环境风险,消除了环境隐患。截至目前,历次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的271个问题,完成整改249个,完成率91.8%;其中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现场交办的24个问题已实现“清零”目标;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26个问题,25个已实现“清零”目标;历次环保督察交办的501件信访投诉举报件,整改完成499件,完成率99.6%。2020年9月省级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反馈的22个问题,正在制定整改方案,推进整改落实。


(三)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成立了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严格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政治要求,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综合考评。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如期完成。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实现了从单一制度到初步构建制度体系的转变,生态补偿、河长制、农田水利改革、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生物多样性保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生态损害赔偿等一批在全市范围内具有突破性、标志性的生态文明制度相继建立和在全市范围推行。《昭通市城市河道管理条例》于2020年6月1日起施行,《昭通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立法稳步推进,开展《昭通市渔洞水库管理条例》顺利修订。积极推动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落地,签订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昭通共识》。率先在全省签订地方横向生态补偿协议,设立市级生态补偿基金。


(四)生态环境空间管控持续优化。编制完成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占全市国土面积的比例为22.86%,构建科学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体系,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空间格局。巧家、盐津、大关、永善、绥江等5县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强化区域生态环境空间管控。昭通入选全国首批“国民休闲旅游胜地”。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1个(盐津县)、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3个(盐津县、绥江县、水富市),创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127个,创建率87%;创建市级生态文明村(社区)951个,创建率71%,优化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水富市获“云南省美丽县城”称号,大山包获批为省级国家公园;建成各级自然保护区(地)22个,总面积248.4万亩;湿地面积稳定在43.71万亩以上,湿地保护率32.14%,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持续加大,划定了3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和9个重点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受保护率达90%,每年上千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在大山包自然保护区得到越冬保护,配合做好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各项工作,落实保护优先,强化生态良好区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大传统村落民居、民族特色村寨、历史文化名街、名村、名镇等保护力度,开展沿路、沿河库、沿集镇绿化美化,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爱国卫生“7+1”行动扎实推进,建设城乡宜居环境。


(五)推进环评审批更好服务经济发展。深化“放管服”改革,规范政务服务事项清单。主动做好环评审批服务,守住生态环境保护底线,服务白鹤滩电站、水电铝、水电硅等重大项目建设和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建设,“十三五”以来,完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和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8810个,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完成486家排污许可证的核发、2271家排污登记,基本实现了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为推动排污许可证后续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按照关于“六稳六保”部署要求,落实环评审批正面清单,提高工作效能,支持复工复产,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十三五”以来,昭通以环保督察整改为契机,以“四个一”行动为总抓手,全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弱项,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经济质量显著提升,“绿色”逐渐成为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鲜明底色。全市GDP从2015年末的709.18亿元预计增至2020年末的1318亿元,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彰显特色优势,绿色能源成为重要支柱产业,白鹤滩电站、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开发步伐加快,风电总装机32.25万千瓦、太阳能集中式光伏发电12万千瓦,新能源利用率显著提升。70万吨水电铝材一体化项目全面建成,200亿元水电硅材循环经济项目落户昭通。大力发展苹果、马铃薯、竹子、天麻、花椒、特色养殖六大高原特色产业,提升绿色产业比重,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了保护与发展双赢。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美丽中国建设新征程、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扣云南省努力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中国最美丽省份的战略定位,持续优化产业结构,纵深推进“四个一”行动,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全域综合治理,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奋力谱写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昭通篇章。以赤水河流域生态治理为引领和推动,全面加强以金沙江为重点的三大水系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确保一汪清水出昭通,努力构建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互融共进新格局。


谢谢!




昭通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朱大庆:


谢谢张宁副局长的发布。下面有请记者提问。



回答记者提问



云南日报记者:请问昭通市在自然保护地管理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的成效如何?


昭通市林草局副局长 蒋平:


“十三五”期间,全市林草系统以以保护自然、服务人民、永续发展为目标,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强化监督管理,建立分类科学、布局合理、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以自然修复野生动物栖息地和野生植物生境为目标,以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疫源疫病监测防控预警为措施,加强极小种群拯救和旗舰物种保护。全市自然保护地管理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亮点纷呈:


一是把握政策、抓住机遇,全力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目前,全市林草系统管理的自然保护地22个,其中:国家级保护地7个、省级保护地5个、市级保护地8个、县级保护地2个,管护面积16.56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25%。


完善组织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大山包、药山、乌蒙山、长江珍稀鱼类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完成了领导班子配备和队伍组建;8个市级自然保护区结合国有林场改革实现“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成立独立法人单位管理市级自然保护区;2个县级保护小区成立了专门管理机构,实现了专人管理。


全力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及时开展了全市自然保护地调查评估,完成法定保护地确认,形成《昭通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经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后规定程序上报,2020年12月中旬,昭通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顺利通过国家审查封库。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抓好环保问题整改。认真落实各级各类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绿盾行动发现问题的整改,协调有关部门开展联合督促检查,确保各类各项涉林问题不折不扣得到查处、整改到位。到2020年12月,已基本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发现5县7个保护区的10个问题和省委、省政府环保督察发现的1个方面3项工作5个具体问题的整改,目前正按有关程序提请销号。


二是统筹兼顾、综合协调,切实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深入实施极小种群保护工程,完善就地保护体系、加大迁地保护力度、探索完善近地保护模式,最大限度保存种质资源,努力实现“物种零灭绝”目标。完成了云南省第二次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工作。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数量稳中有增,据2020年11月27日监测数据,大山包黑颈鹤种群数量达1700多只,约占世界黑颈鹤总数的六分之一。开展了巧家五针松近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研究,加强了五针松的管护与监测工作,成功繁殖巧家五针松6000余株。


积极组织开展了“候鸟保护清网行动”和“候鸟迁飞保护行动”,组织11县(市、区)划定“禁猎区”和确定“禁猎期”。严厉打击非法猎杀和经营利用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行为,查处破坏野生动植物案件902件,有效地保护了野生动植物资源。  


加强疫源疫情监测,强化宣传教育,全面清理排查全市养殖场所,停止一切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经营活动。全市积极地开展了系列专题宣传活动,向全社会普及保护鸟类等野生动植物的科学知识。指导各县(市、区)政府编制了在养禁食野生动物处置方案,完成了在养禁食野生动物处置和赔偿工作。

谢谢大家!




微昭通编辑:据了解,2020年我市小水电清理整改取得重大成果,为助力水生态环境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请谈谈有关具体整改情况?


昭通市水利局副局长 娰清政:


我市小水电开发建设历时长、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历史问题和困难较多,数量达324座,居全省第一,占全省的14.25%,其中退出类电站68座,退出难度大。我市小水电清理整改自2019年4月开展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清理整改工作,在省、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精心指导下,通过全市各级各部门的艰苦努力下,顺利完成了小水电站清理整改工作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以红军“四渡赤水”闻名全国、以“茅台美酒”享誉世界的赤水河流域,在2020年5月26日习总书记和韩正副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后,国家有关部委及时跟进,省委省政府第一时间率队到镇雄、威信两县对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进行进行调研并召开了座谈会议,昭通市和镇雄、威信两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市政府于7月25日召开了昭通市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推进会议,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折不扣落实落细中央、省的工作要求,快速推进全市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高位推动赤水河流域(昭通段)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工作,强势推进赤水河流域(昭通段)小水电站关闭退出工作。


在市、县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下,市、县各有关部门在综合评估分类的基础上,严格按照《云南省小水电清理整改综合评估分类电站名单》和《2020年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要点》等文件要求,认真编制“一站一策”方案,紧扣时间节点和目标任务,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切实加快整改进度,确保清理整改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2020年6月19日印发了《昭通市小水电清理整改“一站一策”方案》,结合昭通实际进一步细化各地清理整改工作任务、时间节点,全力推进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特别是6月30日全省加快推进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视频会议后,从7月开始实行旬调度月通报工作机制,以问题为导向,及时将工作进展及存在问题通报市、县两级政府分管领导、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推进慢的及时强化调度督促。


到2020年底,全市顺利完成共计324座小水电站清理整改工作任务,总装机容量115.4万千瓦。其中整改类256座,装机容量103.67万千瓦,退出类68座(赤水河17座),装机容量11.73万千瓦。256座整改类电站中有16座在建电站和25座利用渠道和电站尾水发电,215座电站生态流量泄放设施和监测监控设施安装已全部完成。2020年9月10日,市级和11县(市、区)小水电站生态流量监测监管平台建设已全部完成建设,215座电站生态流量监测监控数据已接入市级和省级平台。11月15日已全面完成整改类电站和立即退出类电站的整改和县级核查销号,11月16日至26日开展市级验收,11月底全面完成市级验收,12月15日顺利通过省级抽查验收。


通过实施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彻底扭转了过去冬春枯水季节因发电经济效益优先而经常出现“河道干涸、生态无水”乱象,开始迈向“绿色小水电、生态首当先,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协调平衡”的高质量新发展阶段!


回答完毕, 谢谢大家!




昭通广播电视台记者: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一环,请问昭通市黑臭水体攻坚战实施的情况如何?



昭通市住建局副局长 铁豪娜:


由于多年来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昭通有三条黑臭水体被国家住建部、环保部挂牌督办,分别为东门小河、利济河、秃尾河,全长47.5千米。2018年10月,昭通市成功申报成为全国首批20个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之一,共计划实施7大类16个子项目,投资约20.57亿元(其中争取中央补助资金6亿元)。截止目前,所有项目已基本建设完成。


昭通市将黑臭水体治理与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提升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迅速及时”解决主要问题与“久久为功”解决次要问题的方式,全力以赴高效推进昭通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建设。


一是主要领导挂帅,高位推动强保障。市政府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主要领导按季调度、分管领导按月调度。按照“市统筹、区实施”的工作原则,昭阳区成立以区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工程建设指挥部并分设2个工程处,层层细化目标,逐项分解任务,逐级压实责任,以高标准、严要求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二是创新工作思路,治理攻坚明方向。通过坚持科学方案引领,创新优化项目实施模式,明确“拆、建、清、增”四项重点,采取系统有效治理策略,严格落实海绵城市理念,确保黑臭水体治理思路新、方案全、措施实、效果好。


三是突出关键环节,多措并举强推进。项目实施过程中,突出技术支撑、资金保障、项目审批、进展调度、督导检查、信息公开、建章立制等关键环节,多措并举保障项目有力有序推进。


四是突出工作重点,分类实施重谋划。狠抓强化控源截污、抓实内源治理、注重生态修复等3个重点。通过管网延伸工程,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污水直排口和污水管网空白区;通过排水管网混接改造及提升修复等工程,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污水集中收集率明显提高;通过新建第二污水处理厂项目,实现污水的全处理;通过实施河道示范工程,河岸景观品质明显提升,切实形成“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示范效果。


2020年,3条水体连续12个月水质监测合格,群众满意度调查达100%;2020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生态环境部对昭通市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开展现场核查,现场检测的3条水体13个点位相关指标全达标,昭通市城市黑臭水体已达到黑臭消除目标。昔日的“垃圾河”“黑臭河”蜕变成“生态河”“景观河”,进一步筑牢了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高。


谢谢大家!




昭通日报记者:一段时期以来,昭通各类矿山林立,给昭通大地上留下了一道道醒目的伤疤,请问我市在这方面是否采取了相应修复措施?成效如何?


昭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 宁立华:


近年来,昭通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重要性位置,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部署要求,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这既是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具体实践。在工作推进中,采取“四个强化”措施有力有序推进修复工作,并取得实效。


第一,强化安排部署。按照自然资源部、省自然资源厅的统一部署,昭通市2019年正式启动了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和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专门负责生态修复工作。明确时间节点,压实工作责任,实行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强力推进。


第二,强化分类推进。一是推进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根据《云南省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方案》,涉及昭通市金沙江昭通段和长江主要支流赤水河沿岸各10公里范围内,主要包括昭阳区、巧家县、永善县、绥江县、水富市、镇雄县、威信县7个县市区。截至2020年底,全面完成了192个废弃露天矿山的修复任务,修复面积589.63公顷。二是以重大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赤水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编制完成赤水河流域(涉及镇雄、威信)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实施方案,拟对赤水河流域209个矿山进行生态修复,预算总投资1.1亿元,已向自然资源部申报入库,计划2023年底前完成修复。三是有序推进其他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目前除镇雄、威信县外的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任务有496个,修复面积1442.45公顷,现已全面启动该项工作,计划2021年6月前完成方案编制,2025年前基本完成修复工作。


第三,强化产出效益。在推进生态修复工作,统筹项目资金管理,按进度拨付工程款,保障项目有序实施,累计投入资金8238.22万元,其中中央资金5744.05万元,地方资金2494.17万元。通过项目实施,增加了耕地面积,产生新增耕地指标,产生了生态效益,实现了修复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可吸收更多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为巩固脱贫攻坚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保障,从而产生社会效益。


第四,强化督导检查。修复工作启动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把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和历史遗留矿产生态修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全力做好工作统筹,加强与相关县市区的沟通对接,组织技术力量到任务重、进度缓慢的市县区开展督导检查,积极推进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

回答完毕。谢谢!




昭通市政府网编辑:渔洞水库是昭鲁人民的“母亲库”,承担着昭鲁坝区6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其水质情况一直为广大市民所关心关注,请问在渔洞水库水质管理方面有些什么样的具体措施?


昭通市渔洞水库管理局局长 袁江:


首先,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渔洞水库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十三五”以来,我们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渔洞水库水资源保护各项要求,坚持以提高水质为核心,从“点、线、面”着手,强化水资源保护,渔洞水库水质保持在Ⅲ类标准以上,昭鲁坝区群众喝上了干净水、放心水。5年来,累计提供了1.83亿方城市生活用水和1.82亿方农业灌溉用水,为打造“苹果之城”提供了供水保障。


在“点”上:一抓水质监测。建立水质自动测报系统,建设水质监测点40个,健全定期、定点监测报告制度,每月对水库、河道、湿地水质进行全面监测。二抓增殖放流。累计投放916万尾滤食性鱼苗净化水质。三抓生态修复。在一级保护区加大退耕还林、人工造林力度,森林覆盖率提高了6.8个百分点。四抓执法查处。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百日综合整治”专项行动,依法打击一级保护区随水而耕、偷鱼捕鱼等违法行为。累计执法巡逻1028次,收缴渔网578幅、鱼竿465根、收缴偷鱼船只3艘,铲除消落区农作物150亩,行政拘留22人。


在“线”上:一是实施龙树河治理。整合资金2.06亿元对龙树河31公里主河道进行综合治理。二是实施湿地治理。投入资金3535万元建设标准化湿地3座280亩,简易湿地2座293亩,解决了污水直排入河进库的问题。三是实施环境综合治理。在保护区建成集中污水处理厂1座、分散式污水处理点19处、垃圾处理设施8座、卫生厕所21座、垃圾房24座,完成了53户养殖大户粪便污染治理,清理沙沟13公里,清除垃圾5000吨。


在“面”上:一是抓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开展控释肥示范1.24万亩,测土配方示范样板8155亩,示范带动10万亩。二是抓综合整治项目建设。相关部门实施了石漠化治理4770亩、退耕还林7.89万亩、小流域治理34.8平方公里。


在“十四五”期间,我们紧扣昭通中心城市“一城三区”总体布局,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要求,更加重视水资源保护工作,在继续强化组织领导高位推动、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基础上,以《云南省昭通渔洞水库保护条例》修订执行为关键,以亚行项目实施为重点,以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为突破,为实现昭通中心城市人口过百万目标提供更加有力的水资源支撑和保障。




昭通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朱大庆:


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也感谢各位发布人的详细解答。


正如张副局长所说,“绿色”逐渐成为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鲜明底色,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将在十四五期间彰显特色优势。希望各媒体宣传好、报道好今天的发布会内容,并以此为契机积极做好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昭通篇的宣传,为我市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事业更好更快发展贡献力量。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今日推荐



来源/昭通市政府新闻办

监制/胡华玉  编审/保进  编辑/陈合松

投稿/822996965@qq.com


@微昭通 域内铁粉群建设中,欢迎添加管理员微信号(wzhaotong),添加好友请备注县区市名称+姓名+联系电话(如:水富市张小珏180XXXX0201),无完整备注不予验证通过,感谢支持,谢谢配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