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以昭通脱贫攻坚为样本 |《中国作家》纪实版头条推出《昭通:磅礴之路》

微昭通 2021-06-18


中国故事

《中国作家》2021年2期头条推出沈洋20万字长篇报告文学《昭通:磅礴之路》。




何建明推荐语


在中国脱贫攻坚战的版图上,云南昭通是个不能忽略的地方。它的重要意义远超越于一般的脱贫致富概念。首先它是国家的西南边陲,其次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再者这个地方原本就是特别贫困的乌蒙山区。不写昭通的脱贫进程与过程,是历史的失缺,自然也是当代文学的缺失。现在有昭通本地作家沈洋将这一使命完成了,我认为是件值得赞赏和祝贺的事。


沈洋书写自己故乡的作品,娴熟每一个细节和人物的内心,在处理事件与历史进程中的叙述,同样具有“沈洋风格”——刨地的能力和登峰的韧劲。这对纪实作品甚为重要。书写《昭通:磅礴之路》必须具有这种精神。


昭通是块“磅礴之地”,因此沈洋用“磅礴之笔”书写“磅礴之地”自然是难得之好。关键是,昭通的扶贫脱贫最根本的问题就是首先要解决“路”的问题,能让人民看到“磅礴之地”上有了“磅礴之路”,它本身就是一种希望和一种气派、一种幸福将至的“明天”。现在的昭通已经在这方面做得好了,沈洋的作品也做好了,所以假如读者想了解今天的“磅礴之地”,那么,我认为这篇《昭通:磅礴之路》就是你的好“向导”——


(何建明  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延伸阅读

《中国作家·纪实版》头条推出《昭通:磅礴之路》


昭通籍青年作家沈洋继推出长篇小说《万物生》、中篇小说《易地记》、长篇报告文学《磅礴大地》等脱贫攻坚系列文学及影视作品之后,再创佳绩,其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昭通:磅礴之路》,由《中国作家·纪实版》2021年第2期头条推出。


 《昭通:磅礴之路》,分上、下两个篇章,共20万字。上篇着力聚焦于就地解决贫困问题的种种举措和艰难付出。下篇重点呈现易地扶贫搬迁的千古壮举,以及脱胎换骨的新生活样貌。作品彰显了昭通市在脱贫攻坚中淬炼形成的“敢打善拼、坚韧求成、再硬的骨头也要嚼碎“的“昭通精神”。


在表现手法上,《昭通:磅礴之路》以访谈为主,兼顾叙述与铺陈,既有数据的有力支撑,又不失故事的丰富与生动,再现了一个个与贫困作斗争的鲜活样本,在中国减贫史上,沈洋呈现的《昭通:磅礴之路》,无疑是独具魅力的。


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何建明,对《昭通:磅礴之路》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不写昭通的脱贫进程与过程,是历史的失缺,自然也是当代文学的缺失。


何建明认为,昭通是块“磅礴之地”,因此,沈洋用“磅礴之笔”书写“磅礴之地”自然是难得之好。沈洋书写自己故乡的作品,娴熟每一个细节和人物的内心,在处理事件与历史进程中的叙述,同样具有“沈洋风格”——刨地的能力和登峰的韧劲。这对纪实作品甚为重要。


《中国作家·纪实版》,由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中国作家》创刊于1985年。伴随着中国文学的风雨历程,《中国作家》团结凝聚了一大批老中青著名作家,奖掖扶持了无数文学新人,逐步确立了厚重扎实、兼收并蓄的刊物风格。


《中国作家》从最初的一本月刊,扩展为当下《中国作家·文学版》《中国作家·纪实版》《中国作家·影视版》三刊并进、多维度拓展的刊物群,成为当今文坛体量最大的文学阵地,其关注中国现实、立足人民性的鲜明定位,所刊发的作品多次获“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五个一工程”“中国电影华表奖”“电视剧飞天奖”等重要文学、影视大奖,在中国文学期刊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来源:都市时报一点关注 全媒体记者 迟焕然/文 刘光华/图)


作者简介

沈洋,70后,云南昭通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在《中国作家》等报刊发表作品百余万字。作品曾被《小说选刊》《散文选刊》等刊选载。已出版文学作品12部。中篇小说《包裹》被改编为同名电影。长篇小说《万物生》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中篇小说《易地记》被改编为电影《安家》。获第十一届“茅台杯”《小说选刊》年度大奖、云南文化精品工程奖、云南文艺基金一等奖、云南省优秀作品奖等奖项。



今日推荐



来源/@文学故乡微信

监制/胡华玉  编审/保进  编辑/陈合松

投稿/822996965@qq.com


@微昭通 域内铁粉群建设中,欢迎添加管理员微信号(wzhaotong),添加好友请备注县区市名称+姓名+联系电话(如:水富市张小珏180XXXX0201),无完整备注不予验证通过,感谢支持,谢谢配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