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昭通之变(十一)| 文化兴昭!昭通文旅事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微昭通 2021-06-18

发布会现场


2月2日上午,昭通市召开“昭通之变”系列第十一场新闻发布会,本场是“昭通市文化和旅游发展专场”。



昭通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杨云松 主持新闻发布会




昭通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杨云松: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昭通之变系列新闻发布会昭通市文化和旅游发展专场发布,今天的发布会是昭通之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11场。


十三五以来,我市文旅事业不断成长和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生动局面。今天我们邀请市文旅局、市广电局、市文联、市新闻出版(版权)局、市文产办、市文明办介绍昭通文化和旅游发展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今天的发布人,他们是:

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施华滟女士,

市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梁浩波先生,

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吕亚平先生,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版权)局局长陈盛女士,

市文产办副主任李勇先生,

市文明办副主任张荣炯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云南日报、昭通日报、昭通广播电视台,昭通市政府网、昭通新闻网、北纬29°、中国发展网以及微昭通、昭通发布的记者、编辑,欢迎你们!


本场新闻发布会共有两项议程,一是由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施华滟女士作新闻发布,二是记者朋友提问。


下面依次进行。有请施华滟局长作发布。



新闻发布




昭通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 施华滟: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通过今天的专题发布会,跟大家一起回顾分享我市“十三五”期间文化和旅游发展工作情况,展望“十四五”。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全市文旅干部职工向广大新闻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昭通文旅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下面我就十三五工作情况作以下三个方面介绍:


“十三五”期间,特别是文化和旅游局组建后的两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厅各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全市文旅系统牢牢抓住高质量融合发展主线,如期完成文化和旅游机构改革与职能整合,充分发挥昭通自然资源和人文优势,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旅游发展逐步壮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得到更好回应,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一、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推动文旅事业稳步向前发展


一是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抓住扩内需、补短板、恢复重建机遇,狠抓项目申报和落地实施,鲁甸、巧家、彝良“两馆”相继建成使用,“两馆一站”服务阵地更加健全,1379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初步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完成市级“三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推进县级“两馆”总分馆建设,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全市各县市区统计能提供旅游汽车服务(含租车)公司21家。旅游标识趋于完善,建设完成4个旅游房车营地。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建成旅游厕所246座。文化和旅游设施与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开展示范创建工作。争取国家项目资金900万,连续创建“送文化百千万工程”、“西部贫困地区精神文化家园建设”、“深度贫困地区基层文化能人培养”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三个国家示范项目顺利通过文化部专家组验收;水富两碗创建为“云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便民惠民服务体系持续拓展。深入推进“两馆一站”免费开放,持续举办展览、文艺活动、培训班、公益性讲座、艺术普及培训等文化惠民活动。借助“三下乡”、“文化进万家”、“新春送温暖”、“欢乐下基层”服务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有力保障了居民和游客的文化需求权益。


二是艺术创作更加繁荣。文艺创作扎实开展。十三五期间聚焦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扫黑除恶、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时代课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向导,创作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各类舞台文艺作品700多个,为送戏下乡、艺术赛事、交流演出和项目申报奠定基础。文艺赛事再结硕果。连续举办全市新节目展演、民族民间文艺汇演、民族赛装文化节、戏剧小品小戏展演等市级文艺赛事,发现新人才,展示新作品,涌现出了《背山女人》《姊妹采花》等一批优秀的舞台文艺作品,摘下了“彩云奖”评选、花灯滇剧艺术周、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西部民歌(花儿)歌会、“国家艺术基金”等56个国家级、省级文艺桂冠。大型廉政话剧《生死倒计时》在全市公开巡演,昭通群众文艺精品节目登录央视《群英汇》。惠民演出服务蓬勃发展。持续开展“送文化百千万工程”惠民演出、“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组织参加云南省“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演出,到曲靖、楚雄等州市演出;五年来到各州市开展80场“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演出,围绕重大节庆和纪念日等专题演出126场次,市、县(市、区)开展送文化百千万演出6680场,送戏下乡1752场。


三是文化遗产保护更加有力。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加强。建立健全文物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非遗传承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升至5处、三级以上文物增至293件、市级以上非遗项目增至107项,30余处市级以上文保单位得到维护修缮或抢险排危,文化遗产保护不断迈上新台阶,14处中国传统村落、1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威信)、2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豆沙、牛街),绽放活力,“文化点亮昭通行动”亮点纷呈。2020年,我们启动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昭通段)建设,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对263处长征沿线文物和纪念设施开展全面普查复查,编制了市级建设初步方案,积极对接省级保护规划编制,已有36个项目纳入省级规划盘子。非遗保护效果明显。近年来,有效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名录建设,昭通市“端公戏”、昭阳区“四筒鼓舞”在2020年获选进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示,我市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实现历史新突破。文物考古研究成果喜人。水塘坝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昭通简史》即将出版,借助“凤凰计划”柔性引进人才“周忠和院士工作站”、“何建明工作室”、“云南人类起源与环境演变联合研究中心”落户昭通,十三五期间在悬棺葬人群古DNA研究、昭通盐津县豆沙关悬棺葬调查等10个方面进行专题研究,取得重大成果,其中悬棺葬人群古DNA研究、昭通新近纪古猿动物群研究入选“2020年度人类起源研究十大新认知”。


二、实施旅游革命,推动昭通旅游转型升级。


一是做好规划编制。按照“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总体要求,高起点、高水平编制《昭通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并印发实施;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合作完成昭通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初稿)的编印;水塘坝新近纪公园策划规划通过验收。


二是狠抓项目申报。推动“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建设,目前已落地实施项目17个,威信水田片区全域旅游开发纳入全省20个重大文旅项目,绥江水上运动赛事基地、镇雄小山峡桃源谷2个项目纳入全省50个重点新业态项目,水富大峡谷温泉旅游度假区、彝良小草坝生态康养休闲旅游区2个项目纳入全省20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组织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补短板、增动力、强弱项、投资支撑、专项债券、半山酒店、项目前期等重大项目522个,预计投资1639亿余元;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涉旅固定资产投资303.17亿元;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成功签约43个旅游项目,协议引资185.3亿元;水富市大峡谷温泉、绥江县滨江景观带旅游景区、镇雄县天坑溶洞群景区争取专债资金6.53亿元;推进项目实施,21个中央预算内项目全部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1.35亿元,占总投资的46.23%;


三是促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昭通市旅游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十三五”期间,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9.89%,接待国内外游客量年均增长22.66%。旅游产业增速高于同期全市国民生产总值增速。目前昭通市共有A级景区14家,其中4A级景区有1家,“十三五”期间增加A级景区11家;有3星级及以上饭店10家,其他住宿单位2622家;新增23个省级旅游名镇(名村)、2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县 、6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乡、15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彝良县小草坝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彝良小草坝、大关山海洞、镇雄小山峡、鲁甸轿顶山等一批景区景点建成开放,水富漫埕森林半山酒店建成运营。


四是智慧旅游建设见成效。实施昭通市“旅游革命”,推进数字化智慧化,优化建设“一部手机游云南”昭通版块。持续开展旅游智慧化建设,现有14家景区完成智慧化建设,完善智慧化服务体系,提高旅游景区的智慧服务、管理和营销水平;发展智慧厕所、智慧停车场,构建景区智慧化导览,推进昭通智慧旅游和旅游市场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


五是对外宣传交流形式多样。借助“南博会”、“旅交会”、“进博会”等大型展会平台,开展昭通旅游宣传营销,提升昭通旅游知名度影响力。


“万和·昭通酱”、“噜咪啦·切片型马铃薯片”先后荣获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昭通获“中国最佳品质文化旅游目的地”和“首批国民休闲胜地”称号。“唱响乌蒙”旅游歌曲征集、美图大赛火热启动。《滋味昭通》攻略系列宣传片成功播出反响热烈,向外界宣传一个有滋有味的昭通。


三、加强管理服务,建设平安文化旅游市场。


一是规范市场管理。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开展涉旅经营户“诚信评价”和动态监管,全市共有旅行社19家,出境游旅行社1家、国内游旅行社18家,分支机构63家,现有三星级饭店7家、四星级饭店3家;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开展涉旅经营户诚信评价和动态监管,7个涉旅业态的10247家涉旅企业全部实现“应评尽评”。


二是加强文化执法。加强文化综合执法监管,建立多部门联动长效监管机制,与公安、市场监管、工信等部门通力合作,坚决取缔“黑网吧”,共享“嘟嘟牛”实名认证和实时监控,通过科技断网一次性解决超时经营现象,有效管住了屡禁不绝的“网吧”经营乱象,同时加强了对“慢摇吧”“电竞酒店”等新兴市场管理。文物执法敢碰硬,查处了“袁滋题记摩崖石刻”违法建设案件,保住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卧虹桥”,形成了良好的震慑和教育效果,执法案件评为第三批全国文物行政执法指导性案例,受到国家文物局、省人民政府通报表扬。


三是强化涉旅监管。建立了完善1+3+N旅游综合监管机制,成立旅游综合监管调度指挥中心,形成的统一指挥、密切配合、高效运转的旅游市场监管长效机制,落实旅游市场秩序整治22条措施和从业人员“八不准”规定,发挥“红黑榜”激励警示作用,开通“一部手机管旅游”功能,打击“不合理低价游”,完善涉旅投诉5分钟响应、24小时办结机制,做好省对市、市对县旅游综合监管考核评价,及时发现处理各类涉旅问题。实施“30天无理由退货”,建立游客购物退货监理中心和服务点35 家,维护“游得顺心、买得舒心”的良好环境。目前,我们正开展文化市场视频可视化业务整合系统建设,陆续接入文化和旅游各类经营场所视频监控,届时将实现全市网吧、KTV、景区景点、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重要场所全程在线监控。


四是管好疫情期间文旅市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市文旅系统担当尽责,落实落细“关、停、退、报”防控举措,妥善安置滞昭游客3万余人,坚决守住了文旅系统的安全阵地。期间,帮助相关企业申报税收减免和贷款贴息,办理旅行社暂退质保金和导游延期换证,为相关企业申报防疫资金补助600余万元。后期,有序组织全市各级公共文化单位、文化娱乐市场、旅游景区景点和涉旅企业全面复工复产,推动A级景区向医务人员和人民警察免票优惠。


各位记者朋友,“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昭通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分关键的历史性窗口期和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性机遇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保护与利用好昭通丰富优质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尤其是国家级乃至世界级品牌文旅资源,紧抓区域交通设施提升战略机遇,以文旅融合发展为着力点,开发优秀文化产品、优质旅游产品,按照“串珠成链、以点带面”思路,构建“一核引领、三线串联、多珠闪耀”的文化和旅游发展空间格局。通过五年发展,努力实现文化事业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新发展取得新成效,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将昭通打造成为云南生态文化特色旅游地和新兴增长极,初步建成滇川黔与结合部区域特色文化旅游中心,为繁荣发展全市文化旅游事业、助力滇东北开发作出更大的贡献和努力。


谢谢大家!



昭通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杨云松: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促进文旅繁荣发展的关键时期。可以说,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


谢谢施华滟局长,下面有请记者提问。



答记者问



云南日报记者:收听广播、收看电视是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内容,也是宣传党的政策、传递党的声音的重要通道,但是昭通很多地方山高谷深、地处偏僻,广播电视信号覆盖极其困难,请问昭通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目前成效如何?




昭通市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 梁浩波:


正如这位记者朋友所说,昭通由于地质地貌的关系,偏远山村广播电视信号覆盖一直都是我们工作的难点所在,这些地方也往往都是脱贫攻坚中的深度贫困区域。为切实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领,紧盯行业扶贫目标,建设卫星、地面数字、光纤互为补充、互为保障的广播电视立体传输覆盖网络,全市广播电视信号综合覆盖率提升至99%以上,圆满完成广播电视行业扶贫任务。


一是推进网络建设,优化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在国家实施广播电视节目卫星传输的基础上,我们建设完善广播电视无线数字网络,升级改造县级以上骨干发射台站10座,新建乡级发射台站22座,建设开通本地广播电视补点发射站306座,实现了全市90%以上的地区可以免费接收中央、省、市、县15套数字电视和3套调频广播共18套节目;我们组织广电网络公司加快有线广电网络建设,累计建成传输线路5000多公里,有线广电网络覆盖从集镇拓展到村组和200户800人以上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农村群众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的选择更多,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


二是安装接收设施,实现广播电视信号入户。我们争取资金近4亿元,组织实施含825个特困自然村、22718户贫困农户在内的广播电视接收设施安装工程,累计安装开通直播卫星“户户通”接收设备32.3万套、“村村通”接收设备65.8万套,98.1万户农村群众直接受益,全市农村贫困群众广播电视接收设备基本达到户均1套,实现了只要有电视机就能听广播、看电视的目标。


三是完善服务体系,做好广播电视维修服务。我们在全省率先组建了县级有服务中心、乡镇有维修站、村组有运维人员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全市维修队伍达到180余名,持续帮助群众维修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接收设备,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设备坏了不用买,维修好了继续用,既保证群众听好广播、看好电视,又最大限度节约生活成本。


四是建设广播体系,打通农村信息接收通道。我们在实施贫困村百县万村广播示范建设,安装开通159个应急广播终端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全面启动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累计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预计2021年上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全市1349个行政村和社区、5558个村民小组都能接收到应急广播发布的信息。新建的应急广播体系多电源保障、多信号传输,重大灾害后仍可使用的概率高;发布范围可控,既可以向全市范围发布,也可以针对某一区域发布,适用性强;终端覆盖面广,以声音为媒介,穿透力强,可广泛用于灾害预警、救灾指挥、政策宣传等。2020年初我们立即启用已建成的应急广播,持续宣传各级党委、政府的防疫要求和防疫知识,防疫的声音始终回响在群众耳边,营造出浓厚的防疫氛围,“小喇叭”发挥了大作用。


谢谢大家。



北纬29°编辑:昭通文学和昭通作家群是昭通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对推介昭通,提升昭通知名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请介绍一下,“十三五”期间,在对昭通作家的培养方面,我们做了哪些工作?昭通文学取得了哪些成绩?




昭通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吕亚平: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并感谢媒体对昭通文学的关心。


一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昭通文学的发展,在编制、经费、队伍建设上给予了倾斜,增加了市文联领导职数和《昭通文学》编辑部编制,同时在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每年划拨专项经费,对昭通作家在全国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的文学作品进行扶持,促进了昭通文学的健康发展。通过积极协调,努力争取,支持、帮助昭通申请中国“文学之乡”称号,并于2020年9月15日在昭通国际会议会展中心举行中国“文学之乡”授牌仪式,进一步提升了昭通文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是市文联、作协积极作为。积极创造条件,选送推荐优秀作者参加鲁迅文学院、鲁迅文学院西南班、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作家班等全国性平台进行学习,邀请全国著名作家、编辑到昭通改稿、选稿、采风创作,提升昭通知名度。先后组织作家作者深入宜毕、都香、宜昭高速等重大工程建设现场及众多企业、乡镇进行采风采访活动,丰富了作家作者的写作素材。每年召开一次大规模的文学笔会及多次专题创作研讨会。通过举办昭通文学研讨班、昭通作家作者培训班、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研讨会、昭通小说读书班及在北京、昆明和昭通不同地点举办的个人作品研讨会,有效扩大了昭通作家作品在外的影响力。《昭通文学》《昭通作家》及县(市、区)文联刊物致力于发现和培养新人,推介本土作家作品,2020年12月8日,《昭通文学》《乌蒙山》《赤水源》获“云南文学优秀内刊”称号;11月26日,《昭通文学》编辑部主任杨恩智获中国作协“全国文学报刊联盟奖?内刊文学编辑奖”。昭通文学创作已成为全国不可忽视的文学热土,成为云南文学创作的重镇。


三是昭通文学稳中有进,在全国的影响力得到了引一步提升。“十三五”期间,昭通作家在全国各文学刊物发表作品2000余篇(首),昭通作家的作品多次获得云南文化精品工程奖、云南文艺基金奖、边疆文学奖、滇池文学奖、省作协创作奖等奖项。吕翼、樊忠慰、沈洋等人获得“昭通名家”称号。沈洋的长篇小说《万物生》、吕翼的中短篇小说集《马嘶》、杨恩智的长篇小说《普家河边》、王单单的诗集《花鹿坪手记》先后被中国作协列入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特别是2020年,是昭通文学继夏天敏获鲁迅文学奖之后的又一个收获之年。9月25日,昭通作家吕翼的中短篇小说集《马嘶》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10月10日,昭通诗人芒原获第18届华文青年诗人奖;12月9日,沈洋的中篇小说《易地记》获第十一届“茅台杯”《小说选刊》年度大奖。


总之,“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全市作家、作者的努力耕耘下,昭通文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为推介昭通,提升昭通知名度,助推昭通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昭通广播电视台记者: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每年出游人数屡创新高,随之爆出的各种不文明行为也为社会所广泛关注,要求着力提升公民文明素养的呼声越来越高,请问昭通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昭通市文明办副主任 张荣炯: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确实,随着当前物质生活的极大改善,人们对精神层面有了更高的追求,公民文明素养的提升成为迫在眉睫的现实需要。如何提升公民素养?我们认为主要在于一点一滴的积累,在于一举一动的改变,在于思想的重塑和环境的营造。为此,我们着重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是夯实思想道德根基。始终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长期工作主题,把《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融入群众精神文明建设中,在城市,将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方面抓落实,对绥江、水富、镇雄3个县市实地开展督导、测评。在机关,通过文明讲堂引导干部职工崇德向善,全市324家市级及以上文明单位通过文明创建和实践活动提升了干部职工文明素养。在校园、家庭、团体,弘扬优良家风家教,鼓励社会帮扶,全市4所校园、3户家庭、2个“四个一百”志愿服务项目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在景区景点、车站码头、出入境管理机构、交管部门,大力倡导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出行、文明礼让,加强文明教育,提升文明素养。


二是选树典型弘扬时代风尚。在昭通日报、昭通新闻网、昭通文明网等主流媒体开设“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栏目;组织学习道德模范,持续开展“云岭楷模”、云南好人、昭通好人和“最美人物”等典型推荐评选活动,评选 “最美脱贫致富家庭”93户和“最美扶贫干部家庭”146户,传递榜样力量。2020年,推荐2人获评云南好人、2名学生获评 “新时代云南好少年”,培育文明风尚。


三是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风化俗。坚持把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政治任务来抓,全市共建成11个县级中心、134个所、1080个站,62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超市,通过这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凝聚群众,广泛开展政策宣讲、自强诚信感恩教育、文明意识培育,服务务工就业、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发动各级文明单位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倡导文明单位帮扶共建9个万人以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帮助易迁群众革除陈规陋习,增强群众内生动力。


四是导向引领培育文明新风。推动健康文明生活“六条新风尚”融入群众生活,全市1145个公共场所设置社交距离一米线,建成无烟机关1018个,分餐公筷、控烟限酒成为新时尚;喝酒不开车、礼让斑马线、用餐不浪费、爱护公共设施等成为共识。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治理厚葬薄养、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全市156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和各级文明校园,持续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健康、文明、卫生习惯通过孩子影响家庭,培育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


我们深信,通过思想重塑,通过典型示范,通过阵地建设,通过导向引领,必定能以量变而促质变,让“文明”成为引领时代前进的最强音符。谢谢!



昭通市政府网编辑:文化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其产品在我们精神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请问,昭通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昭通市文产办副主任 李勇:


感谢媒体朋友对昭通市文化产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昭通是文化资源的富集地,为了将资源转化为效益,一直以来,我们按照“围绕一个目标、抓住两个重点、突出三个效益、履行四大职能、实现五个融合”的“12345”工作思路,着力抓好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


围绕一个目标:就是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的5%以上。


抓住两个重点:一是抓文化体制改革。目前,已完成文化体制改革任务89项,正在推行的改革任务13项,处于试点工作2项。二是抓文化产业发展。我们创建了2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镇雄水晶文化创意园、水富西部大峡谷移民后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2个省级示范基地(镇雄栗小空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白虎山花卉及盆景主题庄园),3个省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白虎山花卉盆景主题庄园、彝良小草坝生态旅游区、豆沙古镇(二期) );打造了以昭阳南红玛瑙、书画艺术,鲁甸滇绣、双盏银,镇雄紫砂石壶、根雕刺绣,水富金江奇石等一批特色文化产品;推出了继昭通文学现象之后的“昭通微电影现象”;实现了文学作品向影视产业的转换。2016年,36集战争情感剧《锻刀》成为本年度央视“收视王”;2021年,40集电视剧《万物生》有望成为继《锻刀》之后的又一部精品力作。


突出三个效益:一是突出文化效益。初步建成了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二是突出社会效益。全市共有文化企业法人单位2099家,从业人员9397人,资产总值29.52亿元,营业收入8.63亿元;有联网直报企业13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是突出经济效益。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6年的10.26亿元增加到目前的13.97亿元,年均增速达10.78%。


履行四大职能:一是制定政策。制定了昭通市文化产业、促进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微电影扶持创作拍摄奖励办法、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文化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等方面的政策,助力我市文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二是推动改革。我们严格按照中央省市要求,不断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创新新闻单位内部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的发展体制机制。三是促进发展。我们把水富西部大峡谷温泉奇石城、盐津豆沙镇打造成“全省特色文化产业示范街区”,把盐津“豆沙印象”、镇雄“滇茗紫砂”打造成“云南特色文化知名品牌”,把镇雄县尖山乡、花山乡,鲁甸县桃源乡桃源村打造成“云南省十大刺绣名村”。四是培育产业。“中国·水富金沙江奇石艺术博览会”、“水富国际半程马拉松赛”、昭通苹果展销会成为全国全省的知名品牌。


实现五个融合:一是结合昭通大山大水大峡谷大文化等资源,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二是依托我市独特的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等优势,推进文化产业与大健康产业融合。三是不断提升水富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和绥江龙舟赛的赛事品质和影响力,推进文化产业与体育产业融合。四是以镇雄县粟小空文化产业园区为示范,推进文化产业与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融合。五是以昭通互联网创业孵化园建设为平台,推进文化产业与“互联网+”融合。


再次感谢各位朋友对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关心支持,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祝大家身体健康、阖家欢乐、万事如意!



昭通日报记者:请问昭通新闻出版工作“十三五”以来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针对网上网下的文化垃圾采取了哪些措施对新闻出版市场进行有效治理?谢谢。




昭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版权)局局长 陈盛: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同样感谢各级媒体对昭通新闻出版工作的关心和关注。


“十三五”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发展先进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扶持通俗文化,引导流行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有害文化”这一宗旨,积极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支撑。

一、做实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农家书屋解决最基层群众读书难看报难的问题,全市累计投入建设和出版物补充专项资金4000余万元,建成了农家书屋、阅报栏各1292个,实现了全市行政村(社区)的全覆盖,达到每个书屋藏书不低于1200种1500册、面积不低于25平方米的标准。打造全民阅读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等“书香九进”活动,深入实施“书香昭通”品牌,在车站、码头、宾馆酒店、政务服务中心等建设全民阅读点237个,建职工书屋300余个。昭通日报、昭通广播电视台等市内主流媒体均开设全民阅读专栏,各行业主管部门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营造人人喜欢阅读、崇尚阅读、把阅读作为生活方式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做强产业,推进新闻出版产业升级。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守正创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十三五以来,我们优化文化企业服务、加强产业发展支撑,除侨通包装、新华书店等有较强影响力的企业外,还着重培育了昭通古城云上乡愁书院、书海缘、新知图书城等多家有亮点、有特色的文化企业。全市新闻出版企业达348家,年产值近13亿元。


三、规范管理,确保文化市场健康有序。以“扫黄打非”为抓手,对非法出版和有害信息高压严打,重拳出击,为人民群众守护一片文化晴空。


一是全力开展“清源”行动。严厉打击有害政治类出版物和信息,确保政治、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


二是扎实开展“固边”行动。全面清查非法宗教类出版物和信息,确保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三是深入开展“净网”行动,规范网络文化秩序。针对淫秽色情信息网站等违规网站和利用网络传播暴恐音像视频和有害信息等,强化网络监管执法,及时研判不法活动的规律特点,力争第一时间依法严厉打击,对重点行业、重点单位开展网络安全执法检查,确保网络空间持续清朗。


四是有效开展“护苗”行动,加强未成年人保护。集中清查校园周边书店、文化用品商店、精品店、“2元店”、打字复印店等场所,坚决收缴含有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口袋本”图书、卡通漫画、游戏卡片及淫秽色情视频等有害出版物及信息,护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五是持续开展“秋风”行动,保护新闻传播秩序。着力整治新闻敲诈、虚假新闻、有偿新闻等非法活动,严厉打击假媒体、假记者站、假记者,及时清缴涉政、涉军、旧闻、医疗等非法报刊。


我们严厉打击文化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强化各类案件查办。五年来,共查处“9·20”非法销售出版物案件、昭阳区8.27传播政治谣言案、鲁甸县“5.29”假记者案等案件160余起,扫除了文化垃圾,持续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对非法出版传播活动形成强有力的震慑。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



昭通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杨云松:


因为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也感谢各位发布人的精彩解答。


从各位发布人的介绍可以看出,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提升文旅产业质量,是“十三五”期间文旅产业发展的主线。相信在下一个五年规划中,我市文旅事业将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各媒体要紧扣今天发布会的内容,大力宣传、解读、阐释我市文旅融合发展工作中的具体成就、特色亮点和下一步工作打算,充分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以高质量文化供给为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今日推荐



来源/昭通市政府新闻办

监制/胡华玉  编审/保进  编辑/陈合松

投稿/822996965@qq.com


@微昭通 域内铁粉群建设中,欢迎添加管理员微信号(wzhaotong),添加好友请备注县区市名称+姓名+联系电话(如:水富市张小珏180XXXX0201),无完整备注不予验证通过,感谢支持,谢谢配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