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 交出幸福昭通新答卷

微昭通 2024-01-10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大兴调查研究要求,全面落实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系列三年行动部署,昭通市委、市政府准确把握昭通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充分发挥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区位独特、交通便捷等比较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坚定发展信心,深入推进“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加快补齐产业支撑不强、城镇化发展水平不高、群众增收基础不牢固“三大短板”,奋力开创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聚焦扩大规模总量 扎实做好“产”的文章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是脱贫致富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脱贫地区“造血”功能、帮助脱贫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昭通是农业大市。党的十八大以来,昭通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430万亩,以开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示范创建为切入点,聚力打造苹果、竹子、马铃薯、特色养殖、天麻、花椒“6个百亿元”绿色食品特色产业集群。

白鹤滩水电站。通讯员 谢雷 摄

2022年以来,昭通市大抓产业、主攻工业,产业投资逆势上涨,增幅达41.7%。合盛硅业水电硅、旗滨光伏高透基材等重大项目克服重重困难加快推进,中晟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期、锂宸2万吨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和 5000 吨氧化亚硅负极材料等重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白鹤滩水电站16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巧家海坝、小羊窝光伏项目并网发电。然而,2022年昭通全市经济总量仅为1541亿元,在全省排第七位,与周边州(市)相比差距很大。昭通要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首要任务就在于把“蛋糕”做大。要紧紧围绕到2025年GDP达到2100亿元左右的目标,发扬“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还要想着田里的”精神,坚持以项目为抓手、以产业为支撑,集中精力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加快构建“5+N”现代化产业体系,有效拉动经济增长。产业是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在城市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于昭通而言,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抓好项目建设,就等于抓住了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因此,要聚焦壮大“三个经济”,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坚定不移做大规模、扩大总量,打造高原特色农业、绿色能源产业、绿色硅铝产业、磷化工及新材料产业、现代服务业“5个千亿元级产业”。如何把“产”这篇文章的各项任务落细落实?紧盯全年和到季、到月投资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在库项目建设,努力形成更多投资实物量。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入库、早纳统,持续强化项目投资支撑。密切跟踪国家和省的政策取向、投资导向,深入学习政策、研究政策、运用政策,抢抓政策机遇,切实把政策变成思路、把思路变成方案、把方案变成项目,最大限度争取国家和省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助推全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立足资源禀赋,聚焦“5个千亿元级产业”,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和招商引资力度,加快落地一批建链、补链、强链、延链项目,着力做大产业规模。

聚焦提升城镇化率 扎实做好“城”的文章

要着力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坚持把园区作为发展产业、集聚企业、吸纳就业的主阵地,扎实抓好园区招商引资,主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以产业向园区集聚带动人口向城市集中。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扶持发展中小微企业,增强市场主体就业吸纳能力,努力为进城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就业岗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

航拍昭通中心城市。通讯员 孙华平 摄长期以来,昭通历史欠账比较大,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比较突出。在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的路上,深入推进城乡融合无疑是昭通实现新发展、新跨越的重要路径。随着城市与农村的联系日益紧密,城市为农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农村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保障。只有坚持城乡融合“一盘棋”整体谋划思路,聚焦提升城镇化率,才能扎实做好“城”的文章。近年来,通过实施水电移民搬迁和易地扶贫搬迁,大幅提升了全市城镇化率。当前,正值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机遇期,昭通要立足全市260万人稳定外出务工、经济基础较好、劳动技能较全面、已经习惯城市生活的实际,加快完善和落实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措施,坚持“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群众自愿”的原则,推进农村群众搬迁进城、进厂,力争到2025年全市城镇化率达50%左右。为此,昭通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努力为农村群众进城、进厂创造条件。要科学规划城市发展空间。紧扣市委、市政府对11县(市、区)的发展定位,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功能定位,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高质量做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编制,留足城市发展空间。同时,要科学调控好房地产价格,稳步推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优化住房供给,多元化满足群众刚性住房需求。要加快完善城市配套功能。统筹推进健康县城、美丽县城、文明县城、智慧县城、幸福县城“五城共建”,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居住品质提升和城乡绿美三年行动,加快推进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和城中村等“三区一村”改造,加大学校、医院、公园等建设力度,为市民提供更优美舒适宜居的城市生活环境,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医疗资源的需求。

聚焦群众稳定增收 扎实做好“人”的文章

“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昭通是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牵挂并亲自到过的地方。2015 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昭通脱贫攻坚作出“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抓好脱贫攻坚,确保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的重要指示。昭通各级各部门和630万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感恩奋进,啃下了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地级市的“硬骨头”,让困扰昭通千百年的绝对贫困成为历史记忆。

 易地搬迁群众在扶贫车间制作民族饰品。通讯员 孙良晶 摄昭通虽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但部分群众收入较低仍然是一大短板。2022年,全市185.07万脱贫人口年均纯收入仅为13233元,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特别是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的还有6.6万户31.3万人,8500元以下的还有2.5万户11.6万人。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成为了昭通各级各部门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

水富港。记者 陈忠华 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昭通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钥匙,千方百计把经济发展起来,把产业发展起来,把城市发展起来,以此带动群众进城、进厂,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巩固好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实现共同富裕。市委、市政府聚焦群众稳定增收,围绕185.07万脱贫人口稳定增收、提升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三个重点,深入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着力提升群众生活水平,扎实做好“人”的文章。

马铃薯大丰收。通讯员 马 秋 摄

全力以赴推动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分层分类落实好转移就业、产业带动、综合性保障、惠民政策、节支减支等措施,确保今年底人均纯收入8500元以下对象全部消除,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加快赶上全省平均水平。千方百计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推动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着力解决失地农民、重病重学、就业困难等特殊群体收入问题,切实增加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确保到2025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45以内。统筹推进民生事业协调发展。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加快民生补短板项目建设,强化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加大科技创新主体和优秀人才引进培育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创新推动创业、创业带动就业。

农村劳动力集中输出。记者 张广玉 摄

“力争实现2023年消除人均纯收入8500元以下、2024年消除人均纯收入10000 元以下且有劳动力的农村低收入群体,推动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农村居民收入增幅,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这是市委、市政府擘画的蓝图,也是群众生活实现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方向。奋斗新生活,启航新征程。昭通630万干部群众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精气神全力拼搏,为开创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接续奋斗。

今日推荐




源/昭通日报 唐龙泉飞 田朝艳监制/胡华玉 编审/保进 校对/姜航 编辑/孔菲
投稿/822996965@qq.com

@微昭通 域内铁粉群建设中,欢迎添加管理员微信号(wzhaotong),添加好友请备注县区市名称+姓名+联系电话(如:水富市张小珏180XXXX0201),无完整备注不予验证通过,感谢支持,谢谢配合!

警告:即日起,“微昭通”微信公众号(wei-zhaotong)所推发图文信息,未经许可,严禁任何媒体平台、自媒体账号等以任何形式自“微昭通”转载推送,一经发现,严肃追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