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佛山扶贫先进典型系列报道 | “老扶贫”走新路!湛江第一峰下莲花经济火了

佛山日报 2020-09-21



 

10月17日是国家扶贫日,在禅城区举办的扶贫成果展销会上,20多箱来自廉江市塘蓬镇那榔村的新鲜莲子,一上来就被抢购一空。这让扶贫干部赵志友心里乐开了花。


赵志友是禅城区检察院派驻廉江的扶贫干部。他带来售卖的新鲜莲子是佛山帮扶湛江诞生出的首个“旅游+产业”扶贫项目结出的硕果,这滋味清甜可口。


▲那榔村扶贫产品——太空莲36号。。图/佛山日报记者张宝翔摄


作为该扶贫首创项目的发起人,在两年多驻村工作中,赵志友带领廉江市塘蓬镇那榔村过百名贫困村民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脱贫致富路。通过“莲蓬产业+莲花观光旅游”,如今那榔村74户贫困户已大半脱贫,剩下的14户困难家庭年底也有望告别贫穷。那榔村距离实现脱贫目标越来越近。


▲长按图中二维码,观看赵志友的扶贫档案


【赵志友的视频档案】


贫困户的忘年交


那榔村位于廉江市北部边缘山区,紧挨着有“湛江第一峰”美誉的双峰嶂,风景秀美,空气清新,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由于村内坡多田少,沼泽连片,人均耕地面积仅0.53亩,不适合发展种养。到2016年时,年轻有力的村民大多外出打工,只有老弱妇孺还留在村内。全村768户家庭有74户是贫困户,3625名村民有173人是贫困人口(包含无劳动能力的低保户和五保户),脱贫攻坚任务艰辛。


两年前,刚刚结束清远扶贫任务的赵志友来到了那榔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扶贫”,他对精准扶贫有着独特的理解。他经常说,如果一个人不想站起来,那么谁也无法帮他站起来。这次到那榔,他准备“双管齐下”,一方面扶贫扶志,帮助他们树立起脱贫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因地制宜,打造一个能长久发挥作用的绿色扶贫项目。


▲赵志友。图/佛山日报记者张宝翔摄


扶志工作不容易。从来没有接触过扶贫干部,那榔村民对赵志友这个陌生面孔保持警惕,贫困户们不愿敞开心扉,言语间颇有怀疑,不知这个质朴的中年人到底来干吗。赵志友没有气馁,清远扶贫的经验告诉他,打开贫困户的心结要用自己的真诚。他坚持每日到贫困户家里走访,面对面交流沟通,了解贫困户的真实想法,融入其中。


日复一日,贫困户们对这位满面笑容,不厌其烦每日拜访,又能照顾贫困户感受的扶贫干部有了一些好感。贫困户郑来福、许维昌等人觉得,这人真是在为贫困户着想,为村子发展尽心竭力。他们开始放下戒备,向他吐露心声。郑来福的儿子找工作不好找,许维昌家孩子多、学费压力大等家长里短,都愿意和盘托出与赵志友交流。


从贫困户那里,赵志友不仅对那榔村的状况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一来二去,他和郑来福、许维昌结成了忘年交。


因地制宜找出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扶贫最大的难题是找对路子,找到适合当地实际的产业或项目。那榔村的项目甄选一开始就困难重重。农技站的专家到村调研后,为难地说:“地少人多,村前又有那么大一片沼泽,除了种莲藕还能干点啥?”可是,莲藕长在水底不好捞,要让年老体弱的贫困户们干这个,显然不现实。


当地山区传统的扶贫项目是木薯种植加工。这种作物粗生长,坡地也能种,投入低,产量大,制成薯粉销路不愁,就是生产时会造成一定的污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国家也一直在加快治理农业环境等突出问题,我绝不能给村里留下污染源。”赵志友坚持扶贫一定要找到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并能给村民留下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


合适的项目在哪里?虽然屡屡碰壁,但赵志友始终没有放弃。本职工作是一名办案检察官的他,对政策文件的理解和把握有独到优势,再加上清远扶贫经验,让他对中央扶贫政策非常熟悉。国家鼓励农村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等项目,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我也想在这个方面有所作为。”


那榔村拥有湛江第一峰,山上有发电风车,还有废弃的金矿和水库,2020年,附近还将开通一条玉湛高速公路。这些自然禀赋应该是那榔村脱贫致富的希望所在。结合登山和风车,搞“产业+旅游”相结合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想到这里,赵志友眼前一亮。采取这种发展模式,一方面,集体和村民能依托种植产业,销售特色农产品;另一方面可借助花期,吸引游客观光消费,村庄也可以因此更加美化,更加宜居,可谓一举三得。一旦项目打出名堂,形成良性循环后,旅游观光将取代农业成为村集体的主要经济来源,只要有赏花游客,收入就会源源不断。今后,即使扶贫队撤离,这个项目也不会倒下。


经过深思熟虑,赵志友明确了思路,他开始四处找寻适合的项目。当得知新品莲蓬不仅开花多,结实率高,莲蓬底下还可以养鱼时,便悄悄地进行了考察。


种莲蓬,赏莲花,搞“旅游+”模式的扶贫发展思路逐渐在赵志友的脑海中成形。


禅城区扶贫办主任李铮和驻廉江扶贫工作组组长陈善生专门来到那榔村调研。他们详细听取赵志友关于扶贫项目的设想。


离开前,陈善生问了赵志友一个核心问题:“扶贫不仅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这个项目要怎样保持永续发展?”赵志友对这些问题已经做好充分准备,他马上回答产业扶贫重在造血,只要花开有游客,贫困户见到成效自然会催生脱贫奔小康的内生动力,不用外力介入,自己就要富。


看到赵志友成竹在胸,志在必得,扶贫办通过了他的方案。


双管齐下解开村民“心锁”


世代务农的那榔村民们认为不种粮食,不养牛羊家禽,怎么可能发家致富?对种莲蓬将信将疑。


为了打开村民“心锁”,赵志友想出两个巧妙的办法。


赵志友一方面组织村委会干部和村民代表到陆川、马山等周边县市学习取经,让村民自己感受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魅力。另一方面邀请那榔村广场舞舞蹈队现任队长、出生在马山县的潘利香,由她给舞蹈队的大妈们讲马山县变化,村里人更能接受。


双管齐下果然取得效果。当村委会主任邱大华亲眼看到,一个自然景观和那榔差不多的地方,旅游旺季时一天仅停车费收入就很可观;进村爬山,门票五十到上百元不等,还有很多游客排队购买,原本对旅游项目半信半疑的他服气了。考察回来,邱大华马上代表全体村干部表态,对赵志友说:“你是对的,咱们放手干吧!”


另一边,听了潘利香的现身说法,广场舞大妈们的心也活泛了。穷了大半辈子的她们,头一回听说发展观光旅游,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把钱赚,回到家里宣传了一番,就连最顽固的村民也“败下阵”来。干部、村民们都转变了思想,决心团结一致发展特色农业旅游项目。


趁热打铁,赵志友马上发动村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入股,登记设立那榔乡村生态旅游专业合作社。被说服的村民们踊跃报名,不仅村内除五保户外的43户贫困户全部加入合作社,就连留守那榔的十多户普通家庭也要求参加。大伙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劳动,短短一个多月,村前120多亩沼泽地就全部开荒完毕,种上新品莲蓬。


“组合拳”打开那榔知名度


2017年4月,沼泽地里的莲花开花了,满池的叶绿花红让所有的合作社成员都欢欣鼓舞。邱大华不禁对赵志友夸赞道:“莲花景色这么美,肯定能引来很多游客。友哥,好样的!”


莲花盛开,赵志友开始想办法扩大影响力,吸引游客。他一方面邀请本地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另一方面又通过媒体广泛宣传报道,还专门申请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取名“那榔乡村农业观光旅游”,定期在朋友圈里传播赏荷信息。


这套宣传“组合拳”打出后,收效明显。不少廉江市民闻讯纷纷赶来观赏,他们的分享与口碑宣传,又进一步扩大了那榔莲蓬项目的知名度。没多久,整个湛江市一说莲蓬无人不知廉江那榔,就连邻近的广西博白县也有市民慕名前来赏花,不少扶贫工作组都专程过来学习取经。那榔村旅游扶贫开发项目迎来开门红。


据不完全统计,开花头一年,短短几个月花期里,那榔就迎来赏花游客3万多人次,仅卖莲蓬一项,村集体增收近10万元。今年,合作社进一步扩大莲蓬种植面积,莲蓬销售收入增长近一倍。


廉江市派驻那榔村的“十百千”回乡扶贫干部邱芝碧说,有了第一年的成功,如今,村里已新建成农家乐、农贸超市、小果园等一批旅游配套,不少村民通过向游客销售土特产小赚一笔。有几户贫困户更靠着务工和种田收入买上新电视、电饭锅和摩托车,等等。“要感谢扶贫组给我们带来的新发展理念,没有他们就没有村子的今天。”那榔村民小组长邱其彬感慨道。


从项目中受益的贫困户,对赵志友更是感激异常。已经脱贫的郑来福和许维昌,如今是合作社里最积极参与劳动的两名村民,他们风雨不改,每天都到沼泽地里采摘莲蓬,维护莲蓬生长。


靠着在合作社的务工收入和定期分红,前阵子,郑来福买了新的电视机和电冰箱,许维昌也买了摩托车。两人年收入分别从以前的两三千元,涨到现在的八九千元和一万一千多元。“日子现在是越过越有盼头了。”郑来福笑眯眯地说。


与此同时,赵志友也推动了危房改造、村道硬底化工程等,截至今年9月,全村74户173名贫困人口已大半脱贫,剩下的14户贫困户年底也将告别贫困,村内27处危旧房屋100%完成改造,村道硬底化、环村路建设等项目或动工或完工,那榔农业观光旅游已经名声在外,实现全部脱贫的目标指日可待。


▲那榔村通过“莲蓬产业+莲花观光旅游”走上脱贫致富路。


眼下,如何使那榔保持发展势头,成了赵志友新的研究课题。他计划,今年在扩大莲蓬种植面积,加快开发垂钓、登山、骑行等旅游配套项目的同时,要进一步加紧推进其他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使乡村经济来源更加多元,村貌更加美丽。“只要这些项目都能顺利推进,那榔对游客的吸引力就会不断增强,未来那榔前景不可限量。”站在湛江第一峰上俯视那榔,赵志友意气风发。


对 话

有了脱贫的志气,什么都好办


 我在开展扶贫工作时一直坚持扶贫要先扶志,只有去掉他们的“心魔”,培养他们想脱贫、要脱贫的志气,扶贫工作才好继续开展。


佛山日报记者:从一名负责办案的检察官到扶贫干部,这种身份变化,您是怎么看待的?


赵志友:我本人出生在茂名一个非常普通的乡村,直到从军后才走出家乡。多年的乡村生活,让我对农村很有感情,各种农业粗活都能得心应手。转业后虽然走上检察官岗位,但我还是时时关注国家的农村政策,每当想起老家过去残破的样子,内心就很有冲动,想为千千万万如老家一样贫困的乡村做点什么。


这次很荣幸被单位派到那榔扶贫,能够亲手帮助那榔村实现改变,非常光荣,也非常自豪。


佛山日报记者:您是一位“老扶贫”了,对扶贫工作有什么心得体会可以分享?


赵志友:从2010年派驻清远扶贫开始,快8年时间了。长期与贫困户贫困村接触,我感觉贫困户、贫困村人们的智力、体力等方面,与其他地方并无两样。之所以穷,除了地理条件的限制,更多还在内心,眼界不够开阔,不够自信,对新鲜事物畏手畏脚。


新时期精准扶贫,不只是送钱、送物,关键还要让村民从思想上,从根源上、从观念上改变,让他能看到希望、看到前程。所以,我在开展扶贫工作时一直坚持扶贫要先扶志,只有去掉他们的“心魔”,培养他们想脱贫、要脱贫的志气,扶贫工作才好继续开展。


佛山日报记者:参加扶贫工作后,您与家人长期分居,听说差不多2个星期才能回一趟家?


赵志友:这辈子感觉最对不起的人就是我妻子。以前在部队就聚少离多,转业到地方,还是不能经常在一起,家里各种事情都要妻子一肩挑,岳父生病、孩子出生……好几次大事我都不在身边,老婆确实很辛苦,我也很心疼。


各方评价


那榔村脱贫户许维昌——

莲蓬项目让日子越过越好


我家里小孩多,因为要照顾他们,不敢外出打工,每年的学费压力又大,这么多年来家里一直穷得响丁当。全靠赵志友开发的莲蓬项目,现在合作社里工作,每天采采莲蓬,自己再种点水稻,年收入从以前的两三千元到现在有一万一千元了,前阵子还买了摩托车,日子越过越好。


那榔村委会主任邱大华——

急村民所急,想村民所想


友哥是个做事很积极,很认真踏实的人。他很能为百姓着想,经常走访村里的贫困户,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全心全意为贫困户脱贫事业奉献。还记得今年9月的“双台风”天气,他在大风大雨里挨家挨户拍门,提醒督促群众转移,我们都很佩服他。


禅城区扶贫办副主任兼驻廉江工作组组长陈善生——

项目起点高引领村民致富


赵志友是位事业心很强,很有抱负的同志。由于有过扶贫经历,在这么多个工作组里,他是开局较好,工作较快的一位。他很能协调各方关系,引领村民脱贫致富。他注重理论学习,熟悉上级政策文件精神,由他规划实施的那榔村扶贫项目,起点高,考虑长远,已经在扶贫工作中形成难得的先进例子和经验,对未来如何继续开展扶贫工作,巩固扶贫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更多相关报道

请点击下方版面查看



今日精选


 2018佛山口碑榜正式启动啦!赢取群众好口碑,快来报名竞榜吧

② @佛山车主!92#进入8元时代,加满一箱要…

③ 担心上下班堵堵堵?佛山这些车辆可走公交专用道>>



文字 | 佛山日报记者李祥锐

编辑 | 徐嘉楣

佛山日报社全媒体整理发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