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四十年佛山 | 出行的记忆,渐渐变得不一样
今天,佛日君要跟你聊一聊
四十年来,佛山人出行方式的改变
四十年前,那时路上的车很少
一辆自行车就能把媳妇娶进门
80年代,佛山人的出行记忆
石湾镇和平大桥正面。
80年代初的三水区宣传队员。的确良白衬衫、黑色裤子是当时青年穿着标准配备。
80年代街头。
1980年,佛山第一艘去香港的轮船。
1985年,禅城区澜石,市民骑自行车出游。
上世纪80年代末从香港引入的双层巴士。
进入90年代后,车流变宽了
轮渡也成了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
90年代,佛山人的出行记忆
九十年代,高明区一活动举办时的场景。
九十年代曾使用过的通道车。
1991年11月27日晚,高明大桥始设收费站。图/黎文东 摄
1991年12月7日,随着高明大桥的开通,最后一班轮渡准备靠岸,结束高明靠轮渡过西江的历史。图/黎文东 摄
1998年,高明开通到广州省站的直达班车,拉近高明与广州的距离。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到广州省站的车越来越豪华了,时间比以前更短了。
步伐加大,一跨一个世纪
进入2000年后
车水马龙成了佛山人生活的一景
2000年后,佛山人的出行记忆
2005年8月14日,顺德大良一加油站,一名手持油桶的男子逆着众多等待加油的摩托车主的方向返回。2005年夏天的那场油荒,已成为众多生活在珠三角人们心中永久的记忆。
2006年9月25日,顺德区大良客运总站,搭乘城巴的市民排成长龙。图/佛山日报记者龙翔 摄
2006年11月18日,一环开通,南海公交公司的一环城巴也上路了。当天,数千市民争坐免费城巴一睹一环风采,体验一环城巴。图/佛山日报记者邓活生 摄
2008年10月23日,高明区荷城跃华中学里的自行车停车场,整齐摆放着同学们的自行车,自行车在当时是学生上学主要的交通工具。
2009年1月21日中午,一批乘客在顺德港搭车。
2010年5月28日,宽阔笔直的岭南大道上,摩托车在摩托车道上行驶。图/佛山日报记者邓活生 摄
2010年6月25日,广佛地铁列车首次运抵佛山。图/佛山日报记者甘建华 摄
2010年11月3日,全长20.47公里的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到佛山段项目(简称广佛地铁)首通段正式通车。广佛地铁首通段是我国第一条全地下的城际轨道交通线路,佛山也成为我国首个开通地铁的地级市。
2010年11月7日,在西朗站,乘客挤满站台通道。广佛地铁迎来开通后的首个双休日。在上午9时半至11时半的高峰时段,往返广佛的双向列车均是“爆满”,平日的“上班族”也被旅游、探亲的“休闲客”所取代,成为地铁的主客流。
2011月1月3日,元旦假期结束,广佛地铁祖庙路站内市民提着箱包走出站台。
2013年11月30日,顺德容桂沙头渡口最后一天运营,过渡免费,成群的市民前来搭坐渡轮。图/丁铨 摄
2015年7月25日,广佛绿色骑迹自行车骑行活动中,北江大堤上,9岁的杜嘉浩小朋友正与妈妈一同骑行,这是他第一次骑这么远的长途,之前最远是50km。 图/佛山日报记者王澍 摄
2015年1月8日下午,首班佛山-榆林的飞机飞抵佛山机场,首批乘客正陆续走下机舱。图/佛山日报记者王伟楠 摄
2016年1月24日,春运首日,中石化广东广西湖南三省区“情暖驿站满爱回家”大型公益活动同步启动,顺德区龙山加油站上百辆“返乡摩托”正有序排队等待着免费加油,助力铁骑返乡。图/佛山日报记者王澍 摄
2016年8月10日,顺德区北滘立交。图/袁超 摄
2016年11月4日,航拍佛山一环桂丹立交。图/佛山日报记者周春 摄
2016年11月4日,航拍佛山一环桂丹立交。图/佛山日报记者周春 摄
2018年9月20日,从空中俯瞰位于105国道和龙洲公路交汇处的三层互通式顺德立交桥,该立交桥于1994年7月28日竣工通车,该桥总长度4535米,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公路立交桥,如今立交桥周围的桑基鱼塘已经被层层叠叠的高楼,高端的商圈所取代。图/佛山日报记者王澍 摄
“来,站在四十年前一样的角度,拍一个穿越时空的佛山!”我们分批收集四十年前(含1978年后年代)佛山老摄影师拍摄的佛山场景,特别是城市建设画面,向各位影友进行征集,选取一模一样角度拍摄的现今画面。展现变迁。 佛山日报将在图片版进行刊登,如果您今年以来有拍摄到与旧照相同角度画面,欢迎将新照和旧图,一同发至fsrbsyb@qq.com,图片名请改为“拍摄时间+作者姓名” 。
今日精选
图源 | 除署名外,均由:佛山市档案局、禅城区档案馆、南海区档案馆、顺德区档案馆、高明区档案馆、三水区档案馆提供
编辑 | 王琦玥
佛山日报社全媒体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