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首个!广东一地立法:尊重病人不抢救意愿

佛山日报 2022-11-29


人生最后一刻

你会拒绝“插管”等抢救手段吗?


近日

#深圳立法尊重病人临终决定权#

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引起网友们的广泛讨论


6月23日下午,深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修订稿。其中,第七十八条在“临终决定权”上做出了大胆突破,如果病人立了预嘱“不要做无谓抢救”,医院要尊重其意愿,让病人平静走完最后时光。深圳市也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生前预嘱立法的地区


什么是生前预嘱?


生前预嘱一般指人们事先,也就是在健康或意识清楚时签署的,说明在不可治愈的伤病末期或临终时要或不要哪种医疗护理的指示文件。 


新修订的《条例》第七十八条规定:“收到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提供具备下列条件的患者生前预嘱的,医疗机构在患者不可治愈的伤病末期或者临终时实施医疗措施,应当尊重患者生前预嘱的意思表示。”


也就是说,如果病人立了预嘱“不要做无谓抢救”,医院要尊重其意愿,让病人平静走完最后时光


条例中提到的医疗措施包括:

• 有采取或者不采取插管、心肺复苏等创伤性抢救措施

• 使用或者不使用生命支持系统

• 进行或者不进行原发疾病的延续性治疗等


深圳市生前预嘱推广协会会长李瑛介绍,生前预嘱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经进入法律体系。在中国,直到2013年国内才创办了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推广“尊严死”和生前预嘱。


生前预嘱能起到什么作用?


生前预嘱包括“我的5个愿望”,内容分别是:

• 我要或不要什么医疗服务

• 我希望使用或不使用生命支持治疗

• 我希望别人怎样对待我

• 我想让我的家人和朋友知道什么

• 我希望谁来帮助我


李瑛表示,对于疾病终末期患者,提供生命支持治疗医疗服务只能延缓其痛苦的濒死期,这对于治疗病人的原发病或恢复生命本身没有任何意义。相反,治疗本身会产生很大痛苦和高昂的治疗费用,此外,患者常常在ICU过世,在人生最后关头没有生活质量,常常无法和亲友见上最后一面。


但现实中,终末期患者往往已经意识不清,无法自主选择安宁疗护,只能让所有直系亲属都签字,这对患者家属来说,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负罪感,而如果患者有生前预嘱,对家属做决定就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生前预嘱和安乐死的区别?


一旦生前预嘱具有法律效力,则不需担心医生和家属会随意更改,能最大化保护患者个人意愿。南京多家医院肿瘤科一直推广生前预嘱,江苏省老年病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樊卫飞提到,患者想要签署生前预嘱,需要经过严格的专业评估


“如果通过专业的处理能够获益,能够延长生命,还是要延长,因为毕竟生命只有一次。如果通过评估以后,确定病人已经到了终末,没有很好的办法去延长生命,可以选择让患者更安静、更平缓地走完生命最后一程。”


签署生前预嘱与安乐死的区别有哪些呢?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王岳介绍,安乐死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是改变死亡进程,加速死亡,但是安宁疗护不同。“我们把它称为一种帮助,是一种自然死亡顺序,既不加速也不延迟,把它的始点通过医学预嘱前移到了病人本人意识清醒的时候做出选择。”


如何避免生前预嘱被恶意利用?


生前预嘱涉及诸多法律和医学专业概念,患者签署生前预嘱前,相关机构要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服务。如何避免生前预嘱被恶意利用呢?王岳说,应该尽量实现生前预嘱电子化,可以实现身份识别。“设立人脸识别身份核实,填写表格,并且可以及时更新,形成一个数据库,而不同的医院只要一输入他的身份证号,就可以去查这个病人当时做出的选择是什么,这个选择是几年前做出的,这个就安全多了。”


生前预嘱如何推广?


生前预嘱首次入法,深圳进行了制度性的探索。未来,生前预嘱将如何推广?王岳建议,应把生前预嘱纳入医院病历公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中,通过全国性立法一以贯之,让每位患者都有权选择自己的临终抢救方式。


“我们要规定一个有效期,一般来说3到5年比较合适,时间太长也不行,比如20岁的时候我写了医学预嘱,但等我60岁的时候,价值观和对死亡的态度可能有变,所以在国际上它都是有有效期的。特别是伴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国际上的方向是电子医学预嘱,可以随时修改在某家医院住院病历时所订立的医学预嘱。”


“结束痛苦”VS“舍不得”


李瑛表示,签署生前预嘱是对自己、对家人负责任的表现。


对此,有媒体在微博发起了相关投票。5000多位参与者中,对于“你会立生前预嘱吗”的提问,接近四分之三的网友选择“会”


评论中也有不少表示支持立生前预嘱的网友↓



也有网友对此感到迟疑,因为当类似的事情发生在至亲身上时,也会有舍不得他们离开的想法↓



深圳修法赋予患者“临终决定权”,体现了对生命权的尊重,具有积极的探路意义。当然,生前预嘱的普及推广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不仅要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服务,也要引导人们逐步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坦然面对、理性安排生命的“最后一公里”。


你会立“生前预嘱”吗?

你会尊重身边人的选择吗?




佛日君特选



来源丨南方日报、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红星新闻

编辑丨李鑫橼、实习生陈苗

校对丨吕桂好佛山日报社全媒体整理发布

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