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佛山“七夕”不只有爱情,还有女性的坚韧与毅力

佛山日报
2024-09-02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七夕节,也被称为乞巧节、女儿节。在古代,女子这一天会向织女星祈福,希望获得心灵手巧的能力。而在均安镇沙头村,每逢七夕都会举办系列的活动来传承传统的七夕习俗,致敬女性的智慧与勤劳。


8月9日,记者走进佛山顺德均安镇沙头村,探寻佛山七夕传统文化,感受到自梳女文化的独特魅力。


志愿者们正在制作手工艺品。


在黄氏大宗祠内,心灵手巧的志愿者们一早就开始“摆七姐”,不仅精心制作了精致的工艺品还在八仙桌上摆满了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品。不少本地的小学生还积极参加了“雾仙秧”的展览活动,小学生黄思慧一大早就带着妹妹一起将精心呵护的“雾仙秧”摆放在架子上,向“七姐”乞求智慧巧艺。


“我每天都会给它换水、为它冲洗,让它可以茁壮成长。”据当地人介绍,传统的“摆七姐”民俗活动是由沙头的“姑太们”自南洋回国定居后发起,自1984年一直延续至今。


“南洋”风格的冰玉堂。


院内展览的自梳女摄影作品。


为了深入了解沙头“姑太们”的故事,记者跟随当地村民走进了冰玉堂“自梳女”博物馆。馆内错落有致的绿植娴静淡雅、楼高两层的南洋风格建筑别具巧思,古色古香的珍贵文物,讲述了自梳女们的历史故事。自梳女这一特殊群体,她们为了家庭和弟妹,勇敢地走出国门,前往南洋打工。展现了非凡的坚韧与毅力,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前往。


“我觉得冰玉堂总体给人的感觉是非常的宁静、舒适的,这里的植物和摆设都显得非常温馨安宁。”广东财经大学社会工作专业调研团学生腾珊向记者介绍,通过走访她们了解到,冰玉堂不仅是自梳女们安身立命之所,更是她们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


庭院内的儿童创作作品。


均安镇沙头社区党委委员、居委委员黄艳雯向记者介绍,当年的自梳女们为了家人外出打工,不少自梳女还将她们终身的积蓄,都回馈给了家乡和亲人。为了感恩她们对家乡的贡献,居民们延续自梳女们摆七夕的传统活动,“通过这个文化也凝聚了居民们,大家都共同参与到了社区共建里面,共建我们社区的美好未来。”


8月9日-10日,均安镇沙头社区一连两天举办“缘聚岭南情·七夕新韵章”均安镇第七届自梳女七夕文化节,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融入了文创元素,将“七夕”打造成文旅新IP。





佛日君特选




源丨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文字|谢文锐

图片|樊继成

编辑丨郑恒

责编丨熊翊廷

监制丨关国明


“佛山新闻”视频号上新啦

看最新视频新闻↓

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佛山日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