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口业辑要 |(在线音频)各经典关于口业讲解摘录——第一讲

2017-05-31 传统文化论坛网

口业辑要

一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净空法师关于口业开始摘录

世尊 我从今日 至未来际 若于菩萨乘人 以一粗言 令其不悦 我等则为 欺诳如来


"粗言",粗鲁的言语,说话不好听,让人听到心里难过.这个口业也是很容易犯的,三业清净里面,《无量寿经》在修行纲领上把口业摆在第一条"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身,语,意这三条应当是身业摆在第一,为什么把语业摆在第一,就说明最容易犯的是口业,所以把这个摆在第一条。


世尊 我从今日 至未来际 若自赞叹 于他毁砦 我等则为 欺诳如来


这也是我们常常犯的毛病—自赞毁他,学佛也不例外.我们今天学的是净土法门,觉得净土法门第一殊胜,其它法门都比不上,这些话就是犯了自赞毁他.可是这些话我们在经典上也看到佛有时候也说,祖师大德也常常讲,那是他有特别的用意—勉励修学这个法门的道场更不可以说.因为众生的根性不相同,他是学禅根性的,他参禅,他有成就,他念佛不能成就.就像病人一样,他得的病不一样,因此他服的药不相同,但是药服下去之后他病就好了,这药到病除,就是真实的利益,真实的效果.这是我们学佛人应当要懂得的常识.我们遇到学禅的人,我们一定赞叹参禅;遇到学教的人,一定赞叹学教,勉励他,帮助他,这个才对.绝不能诽谤佛!?那就错了.你说禅不好,禅是释迦牟尼佛传的,那你不是谤佛!既谤佛必定谤法,也诽谤参禅的这些人;你是谤佛,谤法,谤僧.你诽谤三宝,你佛念得再好也不能往生,这是我们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绝不犯自赞毁他.


世尊 我从今日 至未来际 若不怖畏 斗争之处 去百由旬 如疾风吹 我等则为 欺诳如来


这是叫我们一定要知道避免有斗诤的场所,凡是有争执的我们应当要远离."百由旬"是比喻,不一定真的要跑这么远,反正避开这个场所就对了."如疾风吹"叫快速--赶快离开.学佛最要紧的是修清净心,这样的场所对修清净心决定有妨碍.所以佛教我们要离开,避开.佛法修行的总纲领就是觉,正,净.宗门(禅宗)是从觉门入,觉而不迷;教下从正门入,正知正见;净土是从清净心入,净而不染.虽然说觉,正,净,实在讲是一而三,三而一.哪有觉悟的人是邪知邪见,哪有觉悟的人心不清净,所以一个得到三个都得到,这就是所谓"法门无量,殊途同归".《金刚经》上说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意思就在此地.你一个得到了,一切都得到了.所以我们对于不同法门应当赞叹,这才是正确的,这一条我们要记住.在现前这个社会,有争执的地方很多,凡是遇到这种场所要知道回避.人家是尽未来际,我们希望自己在这一生当中真正做到"与人无争,于事无求".你的心就清净了,道业才能成就--道业就是清净心.


求他过失 亦不举人罪 离粗语悭吝 是人当解脱


佛告弥勒菩萨言 弥勒 若有菩萨 于后末世 五百岁中 法欲灭时 当成就四法 安隐无恼 而得解脱


这是佛给我们说了非常重要的原则,必须要遵守.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如果是违背,犯了这四个原则,你所修学的都不能成就.


何等为四 第一条


所谓于诸众生 不求其过


不但是对这些大乘菩萨们,对一切众生都不要去找他的麻烦,都不要去看他的过失.


这一句话正是六祖在《坛经》里面所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真正修道人,他念念当中,他顾自己的正念,哪有时间去看别人的过失.这个地方我们必须要知道,看别人的过失,就是自己过失现前,你自己心里头要清净没有烦恼,你怎么会看到别人过失.外面境界这一接触到,我们里面烦恼起现行,这就是见人家的过失.所以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看一切众生都是菩萨,我们业障深重的人,看诸佛菩萨也是业障深重.这就是佛所讲的"相随心转".所以你看外面境界是什么相,你就明白自己是什么心.你看到一切人都有过失,自己的过失是无量无边.什么时候看到一切生众生都没有过失,那恭喜你,你成佛了.这很要紧啊!所以说"于诸众生,不求其过".这是修行人第一条要遵守的.


第二,见诸菩萨 有所违犯 终不举露


这个"菩萨"是指弘扬正法的人,无论是在家菩萨,或是出家菩萨;也不管他是真菩萨假菩萨,只要他讲的是正法,不是邪法,纵然他有过失,也不闻不问,对他还是要生清净的信心,恭敬心.这个很重要.


第三,于诸亲友 及施主家 不生执着


自己的亲友施主供养法师,不要生执着,不要去障碍.


第四,永断一切 粗犷之言


"粗"是粗鲁的言语."犷"是凶恶的言语,不可以有这个态度.佛说这四条.


弥勒 是为菩萨 于后世末 五百岁中 法欲灭时 成就四法 安隐无恼 而得解脱


只要守住这四法就行,你的道业就会有成就.


尔时世尊 欲重宣此义 而说偈言


佛说经的体例跟我们一般人作文章不一样.佛经里面有长行(散文),有偈颂,有时候还有咒语,他用意很深.偈颂像中国的诗歌一样,它也押韵,但是于平仄并不讲求,目的是便于记诵.因为佛这个开示太重要了,怕我们忘掉,经文有的时候不熟记不住,你把偈颂背熟,常常记在心里,一切时,一切处要依教奉行,所以佛说以下四句.


不求他过失 亦不举人罪 离粗语悭吝 是人当解脱


弥勒 若有诽谤 此四辩才


这是从反面上来说.的确,在这个时代,常常会发生这些事情--有人诽谤这四种说法:与利益相应,与法相应,与烦恼灭尽相应,与涅盘功德相应.


哪些人诽谤呢?当然是魔嘛!说这四种原则非佛说.


言非佛说 不生尊重 恭敬之心 是人以怨憎故


"怨"是埋怨,"憎"是憎恨.


于一切诸佛如来 如说辨才 皆生诽谤 诽谤法已 作坏法业


坏法业,破坏佛法.


作坏法已 当堕恶道


这是经上讲得很清楚的,必定堕阿鼻地狱.这些事情,就跟这部经一开端,佛讲的公案没有两样.


是故弥勒 若有净信 诸善男子 为欲解脱 诽谤正法 业因缘者 不以憎嫉人故 而憎嫉于法 不以人过失故 而于法生过 不以于人怨故 而于法亦怨


这一段开示太好了.这是说已往我们没有闻到正法,造了诽谤三宝的罪业;想想我们自己有没有呢?如果有,今天读到这部经,听到这个佛法了,自己省悟过来了,要忏悔自己的业障,有没有方法呢?佛在此地教给我们,这是教这个.如果我们有意,无意诽谤了佛法(谤法罪业很重很重啊!),能够觉悟过来,能够回头,还是善男子还是善女人啊!毕竟你还有很深厚的善根.所以说"为欲解脱诽谤正法业因缘者",过去曾经诽谤正法,现在想把这个罪业解脱,解除,免堕地狱;佛在此地教给我们,"不以憎嫉人故,而憎嫉于法".不但佛这样教我们,在中国古老的时候,古圣先贤也是这样教我们,所谓"不迁怒"啊!佛在此地教我们不迁怒啊!不贰过啊!我们讨厌这个人,但是这个人说的法是正法,不是邪法,不能因为讨厌这个人,我也讨厌这个法了;不因这一个人有过失,我们认为他的法也有过失,那这样就错了.所以"人",我们讨厌他,他有过失,有缺点,我们还要仔细听听他说的法有没有过失;他的法如果是正法,我们可以跟他学,不必学他的做人,我们听他说法,我们跟他学法啦!所以"不以于人怨故,而于法亦怨",这是因怨憎这个人,而诽谤法,那就大错特错了.这是佛教给我们,如果过去曾经有意,无意诽谤三宝,我们把这个观念改过来,这就是忏悔的第一步啊!


有四辩才(世智辩聪) 一切诸佛之所遮止


弥勒 云何名为 四种辩才 一切诸佛 之所遮止


这是佛所不许可的,佛决不赞成的这四种辩才,这四种辩才不是诸佛菩萨所用的,他这四种跟前面四种恰恰相反.


所谓非利益相应 不与利益相应


他所讲的绝对没有利益.没有利益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相信?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跟他学?


这就是我刚才讲的,他这个利益是很浅,很短(时间上讲是很短暂);是很小的利益,还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来生决定不利利益,那后生就更不必说了.这个就是不与利益相应,而与非利益相应.


于他过失不生分别


你说学佛从哪里学起呢?从这里学起,不要找别人的过失,不要看别人的过失,不要说别人的过失,从这个地方下手.我们想想这一句话,他的意思太深了.因为现在人最大的毛病,就是说人家过失,张家长,李家短,不碰头就罢了,一碰头总是说别人过失,都没有说自己过失.你说佛所以把这个列在第一条,这治你这个重病,你这一条病治不好,其它的病没救了.


所以你们今天就明白了,我们今天学佛从哪里学起呢?不要说人家过失,从这里学起.这个毛病习气太重了,天天注意看人家的过失,你是什么心啊?你的心怎么会清净?心不清净,念佛也不能往生,所以这一条是大病啊!我们都疏忽了,都没有注意到这个事情,今天读这部经,仔细想一想,这才有道理啊!再想六祖大师讲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看跟佛在此地讲的完全相应.


不应见人过


佛在前面教给我们,第一个方法是最重要的方法--不求他过.不应见人过啊!


自谓最尊胜


看到别人都有过失,自己自尊自大,认为自己没有过失;殊不知见人过失就是自己过失,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你自己没有过失,你决定见不到别人过失.这一句是自尊自大.


娇慢,恣意这是放逸之本,我们要戒除的.


莫轻下少劣人 彼于遗法中 渐次而解脱


对于下劣的人不要轻慢他,乃至于畜生,都不可以轻慢它.你看它这一生是畜生,说不定它畜生的业报报满了,来生得人身,念佛往生,他很快就作佛了,我们还在六道打滚.这个事情常有,所以不可以瞧不起人,也许那个人一转生,他的成就超过我们."彼于遗法中","遗法"就是佛的遗教;很可能他渐次而解脱,他修行证果了.


~求关注

传统文化论坛网

长按扫码即可关注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大慈义工团团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