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焦点】国民技术奇案:唯独出事的产品没有备案

2017-12-04 疯狂药师 阿尔法工场


A股“笑话集”新近的一篇留给了国民技术(SZ:300077)。


想必各位已经通过多重渠道知晓了这件蹊跷之事,在此药师也就不赘述公开信息里的已知种种。


关于这起涉及5亿元的资本大事件,药师今天要换个角度,去扒一扒是为漩涡中心的这家名为“前海旗隆”的私募究竟是如何顺利“俘获”一家上市公司信任的。

 

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五个亿

 

其实,几乎所有“跑路”的公司,都会采用相同的模式:首先,给点甜头,获取信任;然后,虚张声势,诱敌深入;最后,稳住阵脚,趁机收网。

 

作为较早“联姻”上市公司的前海旗隆,在2014年发行的一款名为“前海旗隆量化分级基金”,获得了国民技术2亿元的认购。


只不过,当时认购的是该基金的A类份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优先级”。其特点是,通常不承担风险,只享受固定收益。

 

正所谓“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有了首次良好合作的基础,才有了后面5个亿的故事。

 

根据国民技术的公告,国民技术全资子公司国民投资,先于2015年投资了3亿元参与深圳国泰,随后又在2016年增资了2亿元,至此,累计投资额高达5亿元。

 

当然,这5亿元,并非完全“打了水漂”。

 

在2016年末,国民技术收到过5000万的分红,却没想到,这竟是最后一次。

 

根据中基协官网显示,作为“卷款跑路”一方的前海旗隆,成立于2014年。公司注册资本和实缴资本高达1.2亿,仅就这一点来说,似乎就有些不寻常。



一家看似毫无背景的私募,却如此“招摇”,莫非其背后,还隐藏着某位“金融大鳄”?

 

其实,提起前海旗隆,恐怕经历过2015年“股灾”的朋友,或多或少会有些印象。

 

因为前海旗隆,是继公募广发基金宣布“为国护盘”后,第一家在市场上公开宣布此类举动的私募。

 

不仅“自掏腰包”,出资5000万元认购旗下股票型对冲基金,承诺4500点之下不减少股票资产占比,择机增持优质标的,不卖空ETF基金,不卖空股指期货予以对冲操作。


而且,时任前海旗隆董事长的代雪峰,还发布了一篇名为《为国护盘第一天》的公开信,信中写到:请和旗隆合作的相关金融单位,尽速给旗隆正在成立的几个新产品办理银行募集、证券开户和净值核算的手续,以便我们可以尽快入场!

 

为国护盘,真的是满满的正能量,只可惜现如今的前海旗隆,早已“人去楼空”,代雪峰也已“失联”了。

 

内有前海旗隆,外有成吉思汗

 

说起这位前海旗隆的前任董事长——代雪峰,还真是位颇有些传奇经历的男人。按他自己的话来说,我是一个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的,在美国偶尔熬夜炒股炒期货的老股民。

 

但坊间对于代雪峰其人,却流传着另一个版本。

 

1993年,当代雪峰还是一名医科大学学生时,就被带入成都著名的场外交易市场“红庙子”,在那里他发现了自己对于投资的兴趣。

 

2003年,他来到深圳,先后任职于国内券商、海外券商和海外投资基金,那期间涉足了美股、港股和台股等海外市场。

 

2006年4月,他在深圳成立了深圳市旗隆投资管理公司。

 

2012年,他将重心转移到期货投资上。

 

2014年,他在华尔街成立了KhanFunds Management America, INC作为全球总部,办公室就设在世贸中心;并在国内,成立了深圳前海旗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将重心移回股市,专注于医药类企业的投资。

 

2015年,又在新加坡成立了东半球总部。

 

2016年,发行了旗下第一只以美元计价的海外基金——旗隆东方医药基金。

 

据悉,代雪峰在医药投资市场中,颇具影响力。

 

不仅与众多医药上市公司高管关系密切,更因其庞大的资产规模、良好的业绩,圈内人称呼其为“医药巴菲特”。

 

公司豪华、专业的投资团队,更是令人艳羡。其核心成员,均是来自清华北大的博士、硕士,临床经验丰富,熟悉外科、全科、内科、神经科、脑外科在内的各细分领域。

 

然而,就在事业蒸蒸日上之际,代雪峰却在今年8月,悄然放弃了前海旗隆的大股东身份,由徐馨漫妮接任。

 


就在上个月,代雪峰又出人意料的解散了微信群。

 

种种迹象表明,代雪峰早已洞悉了一切,并第一时间和前海旗隆撇清了关系。

 

其实,作为前海旗隆的前任董事长,代雪峰此前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台湾台北赫马士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大中华区基金经理。不过,这个职位,他只干了半年。

 

此外,代雪峰在2006年成立深圳市旗隆投资管理公司的同时,还成立了一家注册于境外的资产管理公司——Genghis Khan Investment Co LTD。

 

究竟这些,与“失联”事件有何关系,暂不得而知。

 

唯独“出事”产品未备案

 

值得注意的是,前海旗隆目前在中基协备案的产品一共14只,此次“出事”的深圳国泰,并不在其中。这也就意味着,该基金并未备案。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前海旗隆,药师仔细研究了这备案的14只产品,其中还颇有些看点。

 

成立于2014年的“旗隆达尔文科技对冲一期”,当初募集时的认购门槛为1000万,直追当年王亚伟的2000万。并且仅用了4个交易日,便募集成功,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骚动”。

 

成立于2015年的“前海旗隆金融工程1期”,是一只主要投资公募偏股型基金的产品。


其中,60%的资金用于投资偏股型公募基金,16%的资金用于直接购买股票,16%的资金用于投资私募,剩下的8%用于购买现金类产品或保留为储备金。


投资股票部分,更侧重于所投资基金的重仓股;而投资私募部分,选择的是旗下自家基金。

 

为了增信,时任前海旗隆董事长兼该基金的基金经理代雪峰,自购该基金1000万元,并将其用作该基金的安全垫,在基金发生亏损甚至清盘的时候,首先承担损失。

 

此外,该基金的认购费和管理费都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封闭期也只有短短的3个月,更重要的是,没有赎回费。

 

如此“用心”的一家私募,怎么说跑就跑了呢?


虽说对私募行业的是是非非已经见惯不怪,但药师还是要在文章结尾时,借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教授刘俊海的风险解析观点提点下或有同类风险的“高危群体”:


“这肯定不是孤例,很多上市公司都有类似合作基金,主要是采取有限合伙的形式,那就没有控制权和管理权,信息不对称是最大的问题。如果合作的GP不靠谱,上市公司应赶紧悬崖勒马,退出合伙或者清算合伙,早日取回投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