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来了!!这一次,向水而生!
为地域策展
全面进阶升级
●马岩松《时间的灯塔》
从最初的湾区,到水係南海
● 傍晚的西江景色
● 西樵山下的桑园围。
拓展两镇,水上联手
本地+国际+多元+功能
● 首届艺术节项目《醒狮操》在南海区中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被全面推广。
艺术游船+艺术节总部+文化项目
● 结合重量级作品、潮流观念展览以及交流项目落地,引入重量级国际文化机构合作;
● 全新开设“在地艺术创作营”,面向本地、面向湾区,鼓励青年创作者参与;全面吸纳本地企业参与,在创作中结合融入产品、材料、制造工艺,展现南海区制造业优势;
● 艺术节永久总部落地西樵镇有为馆,展示艺术节长期举办决心,助力打造南海文化与旅游聚集区,推动听音湖国际化面貌提升;
● 全面参与“九江镇文化艺术新中心建设、国风园乡贤文化建设与青创提升、渔乐邨-太平墟复兴计划、平沙国际艺术岛打造、岭南水乡儒溪村优化、南海丝厂激活带动与老官山 Citywalk 打造”等行动,让地域创生多点开花;
● 遵循可留存、可应用、可传播原则,重点实施“南海色彩、美食地图、醒狮操2.0”等多个文化项目;
● 设计引入“流动美术馆、移动版画工作坊”等项目,拓展公共教育,开放公众参与,加强院校学生实践。
🥚 彩蛋:本届将推出与优势品牌合作的重量级跨地域社会化合作项目。
● 南海丝厂。
● 南海色彩项目,8月1日,上海交大设计趋势研究所所长傅炯于南海区委宣传办主讲 “湾区亮色 南海出彩” 南海地域色彩研究与产业应用座谈会。
多元创作者身份
● 首届“艺术在樵山—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2022”开幕式艺术家与媒体在艺术项目《大戏台》《水天一色》前合影留念。
深入现场 立足地方
▌艺术家考察记:
“水,从不止息地在星球上旅行,它像一个隐喻,要把这个世界联系起来。南海是康有为、叶问和黄飞鸿的老家,在这样的一片土地上,我们共享着这样的文化,所以当艺术的种子落地在这里的时候,可能真的是一片合适的土壤。”——邬建安
“对于我们这些外来的艺术家来说,村民们能包容接纳,就如同水能承载一切一样,如水一般包容,让更多人看到文化的力量。”——庞海龙
“我对这里的感情,从首届艺术节开幕乃至结束后更加深了......珠三角最迷人的就是,你转入乡村小道进入村子,才发现它的丰富多样性,所以我觉得离开大马路才是乡村真正的开始,西樵也好、九江也好,我觉得都看不完。”——刘庆元
“爷爷奶奶骑着电瓶车或者三轮车在村里穿梭的样子很有趣,希望下次我有机会可以坐龙舟!”——东弘一郎
“我坐上了龙舟,看着云、水、树......还有跳到船上的鱼,鲜活又充盈!”——陈粉丸
“粤语说‘水为财’,但我相信更多的财富深藏在这些村落的老屋历史中。”——郭达麟
“小时候也生活在这样的村庄,被水包围感觉很安心、很滋养,一块块桑基鱼塘整整齐齐地码在一起,从上空看,迷你又可爱。”——玩具回春堂
“天气好热啊!......不过这里的自然和人文都很有意思!水这个元素,本身就有着包容万物的意向,希望有更多形形色色的人可以因为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在此处相遇。”——原伦太郎
“在这样高温的环境下,水的滋养是一种疗愈呢。”——王忠升
“我是一个顺德公,但是这几年我发现我反而在南海时间更多,越挖就越发现很多不一样的新东西,很有个性。”——彼得猫
“这一次,向水而生。”——罗冰梅
“流动的水贯穿于整个南海,作为南海人,我从小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欢迎大家来南海,坐龙船!”——卢焯健
“希望大家可以轻松地来,享受大自然带来的一切。”——吴子元
“水的氛围对我来说还挺有意义,因为我特别喜欢钓鱼。”——黄河山
“这是我们第一次来中国!艺术创作的过程就是不断变化的过程,像水一般。”——Barurama Collective
“南海的色彩是什么?首个以色彩入手研究地域的项目,从民间非遗到工业产线,关于色彩的研究正在展开。”——傅炯
“我希望能够以这六位建筑师为起始点,激发出整个环湖沿线的一些更丰富的文化生活,既有当地性、又有当代性。”——王子耕
“时隔两年回到太平墟,让我来拉爆大湾区的设计力名单吧!”——梁佳
“在一个小小村中能看到很大的世界,一下子让你血脉奔腾。”——TANGO
“这里不只是一个所谓大型游乐场,而是深刻体认到本地的文化生活后创作出的艺术现场,很有意思也很难,我既好奇又期待。”——王耀庆
“我觉得,值得来!”——沈少民
跟着一起念:
seoi2 hai6 naam4 hoi2
重回最初的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