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封侯拜相的道士?平定安史之乱,四次出山定天下,堪称唐传奇

2017-10-23 八卦历史课 历史千问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兵燹迅速焚毁了长安往日的繁华。在马嵬驿,大唐迎来了历史性转折一刻,有三支队伍在这里分道扬镳了。

一支是权相杨国忠的势力,他们都成为了刀下之鬼,就此覆灭。另一支是唐玄宗,在赐死杨贵妃后,他将前往四川,成为被架空的太上皇。还有一支势力就是太子李亨,他将北上灵武,在那里登基称帝,是为唐肃宗。 


登基后的李亨非常急切地想要找到一个人,此人名叫李泌,是他在东宫时的伴读。不久后,此人将帮助他平定安史之乱,收复已经沦陷的长安和洛阳。不过,此刻他正在山上当道士。


  

唐朝奉老子李聃为先祖,以道教为国教,因此道教徒非常之多。当然,成为道士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想沽名,有的是想避难,有的只是为了遮人耳目,也有的是真的崇信道教。李泌是个虔诚的道教徒但不是很典型的那种。

 

他天赋极高,7岁时就有“说棋神童”的称号,与当时的名相张说、张九龄关系很好。成年以后,就去嵩山、终南山等名山寻访,追求道家的长生不老之术。天宝年间,玄宗召他为翰林待诏,入东宫侍奉太子读书,并且和太子李亨成为了有点“腐腐的”密友。不过很快,因为受到杨国忠的忌恨,他选择了归隐山林。 

 


直到安史之乱爆发,太子登上帝位,他感觉时机到了。在诏书到达之前,他就先一步下了山,来到了李亨的面前。

 

李亨很高兴,和他“寝则对榻,出则联镳”,简直到了一刻都不愿意分开的地步。《新唐书·李泌传》中这样记载:

“帝悦,欲授以官,固辞,愿以客从。入议国事,出陪舆辇,众指曰:‘著黄者圣人,著白者山人。’”


李泌是一个有着超强洞察力的人,虽然不愿做官,却为李亨出了不少主意。在战乱之初,他就为皇帝定下了“挫其锐,解其纷”(老子语)的总体战略:

首先,派李光弼守太原,出井陉;派郭子仪入河东,隔断叛乱诸镇的联系。接着,又密令郭子仪开放华阴一角,表面上看是纵敌入关中,其实是让叛军在长安和范阳之间来回奔救,劳损精兵。同时,又联络各路兵马齐聚扶风,与朔方军共同平叛。最后,命宁王李倓为范阳节度大使,与李光弼互为犄角,谋取范阳。一旦叛军老巢失落,必将困死在河南。


这个方法很奏效,叛军终于渐渐被压服了下去。不过可惜的是,肃宗太急功近利,长安和洛阳虽然收复,河北之地却没有肃清。加之权相李辅国的排挤,李泌又一次选择了归隐山林。



此后,在代宗、德宗两朝,他又两次封诏出山,每一次都收到皇帝重用,解决了一堆疑难杂事,然后又受到权臣的排挤,飘然而去。最后一次,在镇压了淮西军叛变以后,李泌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宰相),封邺侯。

 

李泌又一次提出了辞呈,但这次德宗没有准许。一年后,李泌溘然而逝,年六十八岁。

 

 

《三字经》里有这样一句:“泌七岁,能赋棋。”说的就是唐朝这个传奇人物李泌,但是世人只知他是神童,却很少知道他长大以后的事情,更不知他的志向。

 

有一次,唐肃宗问李泌他的志向是什么?李泌说:

 “臣绝粒无家,禄位与茅土皆非所欲。为陛下帏幄运筹,收京师后,但枕天子膝睡一觉,使有司奏客星犯帝座,一动天文足矣。” (《邺侯外传》) 


李泌说他的志向只是有机会头靠在皇帝腿睡一觉,动一动天象够了。这似乎是个十足的传奇故事,但又好像是一个隐喻。


在山中和庙堂之间,他选择常驻山中,偶尔出山匡扶世道。他亲近皇帝,却又和朝臣疏远,因而遭到排挤。他兴趣在道学,却又有济世之才,还付诸了行动。然而,他又确实就像那颗偶然犯帝座的客星,摇动天文,却来去都像是一个客人。


好文推荐

 

千年无定河畔:多少“春闺梦里人”埋骨之地,匈奴建都,北宋惨败

作为榆林市境内最大的一条河流,无定河在历史上也见证了许许多多的战争。

 

巴塞罗那建城史:铁血烈焰中长出的“半岛明珠”,罗马战迦太基

现在的巴塞罗那,已经是享誉世界的地中海风光旅游目的地和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大约2000多千年,这颗“伊比利亚半岛的明珠”,却是在血与火的淬炼中诞生的。

 


 “小唐玄宗李存勖有多猛?灭后梁,收河北,揍契丹

在朱温眼中,和李存勖比,他自己的儿子们就是猪狗一样的蠢货。后来,李存勖成功灭掉了后梁。

 

灭南唐,俘李煜,两朝外戚,被誉为宋朝第一良将,其实很平庸?

北宋开宝八年(975年),赵匡胤一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决定了南唐必遭覆灭的命运,而这个灭国行动的执行人,叫曹彬。在后世连篇累牍的史料中,他被誉为“宋朝第一良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