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这个“大禹鼎‘银鼎’”是怎样炼成的?
8月8日上午,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美丽浙江建设推进会在省人民大会堂召开,乐清满载而归:荣获治水“大禹鼎”银鼎、省级三星级“无废城市”并授予“清源杯”、美丽浙江建设考核优秀县市奖项。回眸治水十载,我市已四次获得全省治水最高荣誉“大禹鼎”,首夺银鼎。
一个个耀眼的荣誉背后,是乐清生态文明建设的锦绣答卷,是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使命担当。乐清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治出了青山绿水,治出了美丽经济,更治出了群众点赞、文明新风……
绿水青山,不仅是展示优良生态的名片,更能孕育出新的发展优势,培育出新的发展动能。近年来,乐清对标“两个先行”,着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把“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的要求融入到美丽浙江建设全过程各方面,用生态治理新“答卷”绘就百姓“幸福新底色”。
源头治理 在青山绿水间逐梦“绿富美” 近年来,乐清把河流生态保护作为重要工程来抓,聚焦核心水域、重点水域,掀起治水攻坚大热潮,致力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环境,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走进乐清中央绿轴城区水网和淡溪镇四都溪,清澈碧水潺潺流动,碧水长天之间,呈现出一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生态风景画卷。去年,两条河湖成功入选省级“美丽河湖”。
再夺“大禹鼎”,乐清的治水之道是什么?乐清全市河湖水质实现由“脏”到“净”、“净”到“清”、“清”到“美”的精彩蝶变,得益于坚持以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作为治水治本之策,从源头杜绝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截至2022年底,乐清全市已累计排查疏通管网6225公里,新、改建雨污管网3069公里,22个镇街已全部完成省、温州市创建复核验收,基本建成城镇“污水零直排区”。
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河湖旧貌换新颜。水清景美更是吹来了新风尚,发展了新业态。经过多年的努力,不少外出务工的乐清人纷纷回村,在秀山绿水旁开起了农家乐、办起了民宿,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
生活水质的提升,托起妥妥的幸福。如今,乐清的生活污水能够得到有效收集,城镇河湖风貌有了重大改观,绿水相连的优美景观让群众体会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治理成果真正惠及于民。
积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能为城市带来哪些益处?对于“无废城市”建设,乐清早已谋篇布局,让“无废城市”建设步入快车道。
一般工业固废分拣中心
据悉,我市已建成日处理800吨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一期和 310吨餐厨可再生资源利用中心;完善收运体系,建成1家一般工业固废和再生资源“两网融合”的分拣中心;建立规范有序的危险废物收集管理体系,纳网企业3084家,实现了危废全过程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农业废弃物、建筑垃圾、生活垃圾……这些城市废弃物逐渐变废为宝,一批批垃圾和固废处置、再生利用的项目,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群众共建共享绿色低碳家园,为“无废城市”建设保驾护航。
“‘美丽浙江建设’我参与。”这是乐清全市最常见到的宣传标语。自乐清市开展“美丽浙江建设”以来,群众“可感”成为建设美丽浙江的基本路径。2022年,乐清共创成省级美丽庭院特色村1个,温州市级美丽庭院99户,乐清市级美丽庭院6270户;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3个,温州市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8个。
环境质量怎么样,群众的感受是最直接最强烈的。一个个“美丽升级”的背后,藏着建设规划、产业转型、创新发展等看似琐碎却十分关键的环节,推动全市共同打造全域美丽、共享美丽的新格局。
如何更好地引领广大群众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乐清的探索是打造生态环境公益宣传的窗口——通过结合生态文化月、全国低碳日、浙江生态日等活动,开展“减污降碳,全民行动助亚运”知识竞答、举办生物多样性科普宣传和无废村建设直播等活动,增强全民节约意识,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形成全民共享浓厚氛围。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乐清上下围绕抓好生态环境保护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2022年,全市8个县控及以上水质监测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为75%,较去年同期提升12.5%。为长效防控交通面源污染,淘汰国三非营运柴油货车663辆,发放补助资金794.49万元,并完成造林面积4012亩,完成率100.3%……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无废城市建设、五水共治、减污降碳、绿色生活、节约能源等生态文明理念才能深入人心。
一起为实现天蓝地绿水清的
美丽乐清继续奋斗~
➤ 省优!乐清+3
温馨提示: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经常点“在看”的,会慢慢收不到推送。如果你还想看到乐清发布的权威信息,请将“乐清发布”加为星标,每次看完后别忘记点下“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