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成绩,而是这七件事!
对于一个五辈人都是庄稼汉的农村家庭来说,终于有个孩子考上大学,也算是出人头地的一件大事了,十里乡亲都眼红不已,全家都仿佛抓住了一根改变命运的稻草,充满着希望、期待。
然而,当孩子进入大学几年后,60多岁的老父亲忽然发现,一切跟他想的都不一样,一次又一次地心凉,无奈之下跟记者倾诉道:“我的儿子,怎么在大学里没学到良心?”
1
大学入学的当天,老父亲送儿子报道。坐了一夜的火车后,又累又乏,老父亲背着笨重的行李后面走,儿子一身轻松前面领路。
到宿舍后,儿子忙着四处参观新环境。而60多岁的老父亲,一个人忙着铺床、挂蚊帐、擦座椅……在儿子和老父亲眼中,这一切都是那么理所当然。
开学后,一家人都盼着儿子的电话,盼着儿子讲讲大学里的新鲜事。可是,整整一个学期,儿子只主动给家里打过3个电话,每次的内容很简短——要钱。
虽然父亲60岁了还要去镇上工地搬砖、搅水泥,虽然母亲帮人家带一天孩子才5块钱,但儿子上大学要紧,两口子想都不想,就把钱给儿子汇过去。
突然有一个冬天,儿子往家打电话特别频,而且张口就要五六千。父亲很诧异:“现在上个大学这么费钱啦?”
后来经人打听才知道,儿子谈了个女朋友,各种讨好的礼物、星巴克、快捷酒店……潇洒得很。
最终令老父亲受不了的,就是儿子回家掏出下学期缴费单时,竟偷改了数额,想从家里多刮点钱……
面对记者的时候,60岁的老父亲一脸惆怅:
“我知道家丑不可外扬,可我心里真的很拔凉、很添堵啊!我的儿子,以前那么好的成绩,怎么在大学里连点良心都没学到呢?”……
2
以上是一则报道,可是仔细想想,一个家长们眼中的“好学生”,最终变成不懂感恩、对父母的辛劳受之无愧的白眼狼,学校肯定难辞其咎,但父母就真的没有任何责任吗?
很多妈妈在孩子长大后,会抱怨他懒惰、不知道打理个人卫生。可是孩子小的时候,却连个小袜子都没让孩子自己洗过。
很多妈妈在孩子长大后,会抱怨孩子闷葫芦、不会交际。可是孩子小的时候,却除了窝在家里写作业,啥都不让干……
一提到孩子的教育,绝大多数家长想到的都是“开发智力”“一年级前背300首唐诗”“目标清华北大”……似乎不这么做,孩子就无法成才,就必定被社会抛弃。
但是,太多太多的案例提醒我们:只关注成绩,是对家庭教育最大的误解!
退一步说,即便小时成绩不好,长大了尚可以用勤奋、善言语、人缘好来弥补;但是反过来,要是从小性格、言语、交往、人品都欠佳,即便成绩再好,孩子也走不远。
就像曾经的北大校长蔡元培老先生,在《中国人的修养》里说的那样: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分数,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什么才叫“健全的人格修养”呢?
关键点一
培养孩子幽默、乐观的心态
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孩子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他能够专心完成的事情就那么多。
但是,有些孩子总是“心小”“不够坚强乐观”,遇到学习、生活上的麻烦时,很容易着急、焦虑。而“着急”“焦虑”的情绪,则会消耗掉孩子大量的精力,使得孩子无心干正事了。
有的孩子一次考试考砸了,就把自己关在屋里哭、生闷气,不想学习、不想说话、不想吃饭,这种状态甚至会持续好几天。本来可以重整旗鼓、再接再厉的大把时间,就在怨天尤人的糟糕情绪里浪费了。
所以说,培养孩子乐观积极的情绪,让孩子学会坦然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小挫折,是成长的第一步。
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培养孩子的幽默感,用轻松诙谐的对话气氛,减轻压力、加油鼓劲儿。
比如,孩子数学没考好,爸爸可以一把拉过孩子,笑嘻嘻地说:“儿砸,你这数学水平有点遗传你爹我呀!当年我也考过25分,被数学老师辇到操场、趴在地上改错题,哈哈!但是,你爹我还是有点骨气的,我慢慢赶上来了,我跟你说说我是怎么办的吧……”
关键点二
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包容
不懂得“感恩”的孩子,永远不会成长,因为他内心没什么责任感和担当,做事情缺乏内在的持久动力。
当一个孩子逐步成年后,支撑他在种种困难中继续学习、工作的,往往是心中那股“回报父母”“对家人负责”的信念。而那些对家人、朋友都持无所谓态度的人,总容易轻言放弃,得过且过。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起孩子的感恩之心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体验你的辛劳——做家务。
有教育机构的研究表明,小时候常做家务的孩子,在入学后的成绩水平、工作后的工资水平上,普遍要比不做家务的孩子高很多!
所以说,把拖把交给孩子,他才知道拖地原来也会腰酸背痛,以后就不嫌你拖地碍着他玩游戏了;把脏袜子交给孩子,他才知道自己的袜子原来这么臭,以后就不会往地上一扔拉到;把书包留给孩子自己收拾,他就不会总是做事邋遢、无章了。
关键点三
养成正确的金钱观
我的侄子上初中了,有点近视,要配眼镜了。他爸爸突发奇想,要锻炼下孩子的金钱管理能力,就把信用卡给孩子,让他自己去配眼镜,还嘱咐要讲价。
半天之后,侄子带着眼睛回来了,一副眼镜花了2000块……明摆着就是被忽悠了。
他爸爸气愤地带着孩子找眼镜店理论,闹了半天,也没什么结果……
其实,孩子从小认识到“多少钱能买多少东西”、“赚钱不太容易”还是很必要的,不但能避免孩子乱花钱、被骗,还能让孩子学会做归纳、做计划。
有人说“孩子越早认识、学会使用钱,长大后就越能赚到钱”,不无道理。
让孩子练习正确认识、使用钱的好地方,就是超市。每次去超市购物前,跟孩子一起列列清单,然后到了超市按清单采购,既能节省时间,还能减少孩子很多“无理要求”,毕竟你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孩子:
“清单是咱俩一起制定的吧?一开始咱没打算买这个玩具,而且钱带的也不够对吧?你真想要,咱可以下次购物的时候写进清单里,但是这次确实不行……”
关键点四
好好说话,培养良好的沟通习惯
一个孩子给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外貌、衣着,但是真正令人印象深刻并感兴趣的,其实是孩子的言谈举止。
如果一个孩子面对新的伙伴、同学时,能主动、熟练使用礼貌用语,表现得热情一点,就能很好地取得对方信任,从而结下好人缘。
如果一个孩子在跟人交往时,言谈举止里都很尊重别人,就同样能赢得别人尊重和帮助,无论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会相对顺利一点,要知道团队合作永远比单干要好得多。
很多家长之所以教育失败,多半原因是家长没有经常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只凭借自己的想法以及看法去教育孩子,这是导致教育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平时生活中家长必须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经常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想问题、考虑问题、处理问题。或者有需要的话也可以让孩子做做当父母的角色,这样他们才能体会到做父母的难处。
经常角色的互换很容易赢得相互的理解和信任,而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是父母与孩子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也是培养孩子沟通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点五
让孩子学会必要的自我保护,珍爱生命
没有什么事情,比孩子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更重要,随便一起安全事故、暴力事件,都能让一个原本满怀期望的家庭破裂。
特别是在校园暴力非常严重的今天,教给孩子一些自保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小技巧,特别重要。
此外,要教给孩子,凡事要往长远看,遇到突发情况要学会审视自己的情绪,不要钻牛角尖,遇事与家人、朋友沟通,寻找解决办法,不要自己一个人抗下所有压力。这也对家长提出要求,需要家长与孩子之间有一个良好的信任关系,家长也要多关注青春期孩子的情绪及心理,与孩子保持坦诚的沟通。
关键点六
让孩子敢于梦想
不要训斥孩子的“梦话”。孩子有梦想,即使是梦话,家长应该给与及时的肯定,有梦想就有希望。孩子有梦想时,催促他向梦想迈进一步。一个人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需要把自己的梦想大胆地说出来,让更多人知道越好。让人知道,其实就会有更多人来监督自己,让自己朝着梦想努力。在很多时候,孩子仅仅把梦想停留在口头上,没有落实到行动中。家长此时要做的就是催促孩子,朝着梦想迈步。
善待孩子的兴趣。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在很多时候感兴趣的内容和学习内容往往是不同的,甚至有些还会直接影响到学习。家长遇到这样的两难问题的时候,不要限制孩子的兴趣,而让他仅仅把全部时间都投入的学习中去。纵观中国和世界各地的杰出人才,往往都是沿着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去发展,才真正出类拔萃。反而我们中国这么多发应试教育的产物,没有多少人是杰出的。
关键点七
让孩子学会应对挫折
美国著名教育大师保罗·斯托茨曾提出挫折商的概念。在他看来,一个人的挫折商,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看:
第一,控制。风浪来临时,你能否有效控制住事情,不让其失控;
第二,归因。你能否正面挫折,找出失败之因,承担后果;
第三,延伸。你能否有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让某件事情的恶果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四,耐力。有的时候,风浪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你能否坚持下去。
有许多人,面临挫折时,不一定会做出自杀这种极端行为,但他们往往会因为挫折弄乱自己的生活,逃避责任,甚至自抛自弃,这也是挫折商低的重要标志。
如今,大多数父母非常注重孩子的智商和情商教育,唯独忽视挫折商。
但人生其实非常漫长,这世界永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残酷,每个人都要经历大大小小无数的风浪,古人说,笑到最后的,才是笑的最好的。
保罗·斯托茨提出了几种提高孩子挫折商的办法:
1.鼓励教育,尽可能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
2. 包容犯错,告诉孩子享受过程,而非结果。
3. 多带孩子出去走走,见世面很重要。
4.挑战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培养孩子正视失败和分析原因的能力。
5.情绪控制教育,告诉孩子要控制恶果所能影响的领域,不要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就乱发脾气,从而把整个生活都搞的很糟糕。
6.长跑,长跑是训练耐力最有效果的方式。
老师会直播分享志愿填报小知识并答疑,我们一起学习、交流!加管理员微信youzy18入群。
来源:教子有方,国馆读书,网络,有增改。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志愿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