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终盘点]穷,是我们的优势
为什么一定要等扎到一笔钱,才能开始做想做的事呢?
为什么不先跑起来呢?
从2012年开始,我们做“爱丁堡前沿剧展”这个品牌,就从来没打过政府的主意,也没想过要找商业的投资。因为知道不容易,也耗不起。
摸摸自己兜里有多少钱,然后咬咬牙,自己先做起来吧。
[2014年终盘点]穷,是我们的优势
爱丁堡前沿剧展策展人 水晶
年尾了,同事在做报表,统计今年爱丁堡前沿剧展的全年演出情况。
从4月份开始的暖场剧目《最后晚餐》,到9月双开幕的《喀布尔安魂曲》《纸电影奥德赛》、Tim Crouch的双剧《等到深夜又如何》《我,马瓦利奥》,再到压轴大戏《迷失》,加上正在二轮巡演的《反转地心引力》和紧随其后的《安德鲁与多莉尼》第5度中国巡演......
全年,爱丁堡前沿剧展,一共做了112场演出, 读剧、演后谈、工作坊、展览等外延活动超过50场,观众人数约60000人次,平均上座率超过9成。演出覆盖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武汉、广州、深圳、贵阳、昆明、重庆。
剧目来自英国、西班牙、加拿大、德国、巴西、香港等不同国家和地区,完全由爱丁堡前沿剧展独立选剧、独立引进、独立运作,绝大部分剧目都是正在全世界热演的新创剧目,首度在亚洲和中国演出。象《纸电影奥德赛》这样的优秀剧目,还跑赢了香港艺术节,成为该剧目在亚洲区域内的首演艺术节。
并且,最重要的是:
我们居然,没-有-亏-钱!
作为一个所有演出平均票价只有120-160元的国际剧展,初步报表显示,2014年的收入与支出扎差后,大概能有15万元左右的盈余。
摊到这112场演出上,每场演出我们大概赚了1000多块钱。
这盈利相当微薄,坦白的说,上海大剧院门口的票贩子卖我们的票都比这赚得多。
但,正是这微薄的盈利,让我们为中国当代戏剧领域贡献了一个成功案例:
——没有一分钱政府拔款、没有一分钱商业投资,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运作了这个“与世界同步”的国际剧展。
它证明了一个理想主义者,是可以生存的:不依靠政府、不投靠资本,实现了财务上的平衡和正循环。让观众用低票价看到了最新的世界各国好戏,让所有合作伙伴和员工分享了收益,让国际艺术团队感到满意,也让我们实现了自己的戏剧理想。还有什么,比这种“帕累托改善”更圆满的呢?
(图:2014年爱丁堡前沿剧展的8剧邮票设计图)
带着奔波了一年的疲惫,也怀着对这一年收获的喜悦与感恩,记录下一点今年“爱丁堡前沿剧展”运营过程中的心得与经验,与大家分享。也算是给所有关心、支持与爱护我们的观众、朋友们一份年终总结吧。
◎选戏,是最重要的
作为一个没有任何一分钱政府拔款、也没有一分钱商业投资的国际剧展,我们没有机会去体验“崽花爷钱不心疼”的奢侈。
每一分钱都必须花在刀刃上,每一部戏都必须精挑细选,不容失败,不容粗糙。
有了这样的大前提之后,选戏环节就成为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选到足够好的戏,才能在演出过程中引发真正的观众共鸣和媒体关注,以及足够大范围的传播。
可以说,剧目一旦选定,大局就基本定了。后续的行政、宣传、销售,当然也非常重要,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核心工作没有做好,后续的工作量再大,也不过是麻袋底子上绣花。
在这一点上,“爱丁堡前沿剧展”完全打破了国内既往一些剧展和艺术节“贴牌式”选戏的方式——国内很多剧展和艺术节、戏剧节或类似名目的节庆,都是在市场上现有的剧目中挑选那些档期接近的剧目,差不多就行,贴个剧展或艺术节的牌,就成了它的剧目了。以此打包,宣称有多少多少部剧目,然后向政府或商家要钱。其实没有这个戏剧节或艺术节,那些戏也正常会发生。
而我们,是完全独立地在不同的国际艺术节平台上看戏、选戏,强调“独家引进”和“中国首演”的概念。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令观众和媒体有机会看到一般商业演出公司不会选的戏,对剧目有“全新”的定位;另一方面最重要的作用是可以“不将就”,只选那些真正达到艺术标准的剧目,并保证在剧目的类型上真正多元化。
(图:每年8月,爱丁堡艺术节的海量剧目,成为国际剧展最重要的选戏平台)
随着近年来剧展影响力的扩大,开始有不少国内国外的“人情戏”推荐过来,甚至一些可以免费给到我们的演出,都被婉拒了。但我们真正想要的戏,想尽办法也要谈下来,甚至价钱高一点、有赔钱的风险,也要做。象今年的《纸电影奥德赛》和《迷失》,谈的时候就知道要亏钱的,但是戏好,必须做。有这样的戏在,观众才会记住“爱丁堡前沿剧展”这个品牌,并进而成为忠实观众。
任何一个国际剧展,或是艺术节,一定要记住:品牌是最大的资产,钱不是。
每年每年剧目(也就是产品)在不断更新,所有这些剧目,只要是好戏,就会为品牌增值。一个产品亏了钱,没关系,可以在其他产品上赚回来;但如果戏不好,使得品牌贬值,就会一损俱损。
当然,作为一个策展人,也需要在全年的剧目策划中进行平衡,个个戏都亏钱,也不行的。还是需要在成本和收入方面做一些平衡,以保障剧展整体的现金流和收支状况比较良性,别high了一年,第二年就玩不下去了。
◎为艺术家和观众服务
千万不要以为,我在国外买了一个戏回来,我就是老板了。“买”,只是一种支付交易对价的形式,不是核心工作。
作为一个国际剧展,非常重的工作量在于服务。首先是为艺术家服务, 不能因为节约成本而克扣艺术家,不能敷衍塞责地要求艺术家将就这、将就那,这些都会使得作品的呈现打折扣。 要事无俱细地知道艺术家需要什么,技术条件、设备、行程、剧场情况、事前事中事后的沟通, 为剧目挑选合适的剧场、安排合理的巡演时间表,保证装台、排练和休息的时间,在生活起居上照顾好国际剧团,同时讲信用、按时支付演出费等各种款项。
给他们最好的服务,他们会回报给你最好的演出质量。
让你的观众看到最完美的演出,没有比这更重要的服务了。
(图:英国壁虎剧团《迷失》首度中国巡演南京站演出结束后,团方全体成员签名的感谢卡和送给我们的鲜花)
当然,演出过程中,积极管理和干预那些拍照、打电话、吃东西、熊孩子吵闹的现象,也非常重要。
不要把这些事归咎于观众素质而放任不管,管理剧场内的秩序,是主办方和剧场应该承担的责任。如果剧场的工作人员行动不力,那就自己跑全场。
要记住,这是你运营的演出,你责无旁贷。
如果出了错,要立刻道歉,并想办法弥补观众。比如《喀布尔安魂曲》在北京演出的第一场,字幕不够清楚,我们在演出结束后就开始现场道歉(之后通过微博、微信公开致歉)、给不满意的观众送节目册、让希望重看的观众再来看一场。
◎天上不会掉馅饼的,要自己播下种子
很多年以来,都看到有喜欢戏剧、或是想做这方面工作的人,在等待机会、寻找投资,或是觉得应该想办法找政府、找大老板要一笔钱。他们会觉得,这件事,如果没有人买单,怎么能做得成呢?
为什么做不成呢?
为什么一定要等扎到一笔钱,才能开始做想做的事呢?
为什么不先跑起来呢?
从2012年开始,我们做“爱丁堡前沿剧展”这个品牌,就从来没打过政府的主意,也没想过要找商业的投资。因为知道不容易,也耗不起。
摸摸自己兜里有多少钱,然后咬咬牙,自己先做起来吧。
2012年,钱少,经验也不多,先做了4、5个戏,试一试,当年基本打平,略亏一点点。
2014年,多准备了一点流动资金(注意,是流动资金,不是投资),剧展品牌有了一定的认知度,和国际团队的沟通经验比之前更丰富了,合作伙伴也比之前更多了,一下子做了8个戏,全年112场演出。还是没有政府的资助,也没有商业的投资,但是居然赚了一点点钱,并且影响力迅速地扩大到全国。
剧展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加入进来,剧场、演出商、媒体、其他合作者。各地政府部门也开始注意到这个剧展,比如武汉、贵阳和深圳,相关文化部门都开始表态要支持剧展多在当地演出,因为当地观众确实需要这种与世界同步的新戏、好戏来丰富艺文生活。
12月中旬,作为一个注册地在北京的剧团负责人,我两次被上海文化影视管理局约见,第二次是局长胡劲军亲自约谈,谈了一个多小时,详细地问了很多关于剧展的策展、经营情况,以及未来的打算。但期间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助的地方吗?”
说实话,我还挺感动的。不是因为被领导约见了,而是对方那种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认可与关心,让我觉得很温暖。
一向不擅长开口问人要东西的我,没能当场回答出来需要什么帮助。但这些经历,更加让我坚信:就象跑马拉松的运动员,你要先跑起来,一直往前跑,会有人给你递水的。要相信。
◎每一张票都必须卖出去
我们团队的人常常集体自嘲:作为全中国最穷的剧展,每一部戏的每一张票都必须卖出去,才能活。
在画票图的时候,大部分运营主体,会把票图的总价至少画到成本的两倍以上(也有不少戏的票图总价是成本的10倍)。这样票房卖个六七成,就已经可以赚钱了。但这种做法的结果通常就是:票价会比真实成本高很多,剧场里空着不少高价的座儿,或是大量的赠票。
我们是反其道行之,基本上,如果一场演出的实际成本是750块,我们的票图总价大概就是1000块,扣掉15%的票务代理费和税后,必须卖到9成以上,才能持平。如果满场,大概能有5%的利润。
所以每一场演出,对我们来说,都是打仗,只能赢,不能输。每一张票都必须卖出去,才能持平。
因为没有退路,所以特别的努力。也因为票图的总价和真实成本非常接近,所以平均票价非常低,象《迷失》这种成本最高的戏,在上海大剧院的大剧场演出,我们售出的票平均票价为226元。其他剧目的平均票价,基本都在120-160元之间,并且每场都有大量50元的公益票和100元的低价票。
(图:《反转地心引力》2014年5月在上海大剧院中剧场的座位票图,图中粉红色为50元票价,黄色为100元票价,占据了全部座位数的近50%)
我们希望让那些手头并不宽裕的学生党和年轻人,也包括一些低收入人群,可以轻松地走进剧场,看“爱丁堡前沿剧展”的戏。一些本来可以不用买票的人,也都自己掏钱买票进剧场了——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广州,很多城市的媒体记者,都是自己掏钱买票来看我们的戏。
一来是因为票价太低、都不好意思开口要票,二来是用上海记者王璞的话说:“终于可以买得起票请人看戏了。”
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我受邀参加一个制作人论坛作演讲,被问及该如何在票价与成本之间平衡。我讲了一道简单的算术题:同样一个戏,票图总价是80万、上座率是5成,和票图总价是50万、上座率是8成,结果都是票房收入40万,你选哪个?
现场听众回答“当然是选后者”。
No,事实上,大部分市场运营主体在现实中,都选了前者。一是因为对出票率没有那么大的信心,二是同时又有份贪心——万一都卖出去了呢?能多赚20万,不好么?
市场就是这么无情,你没信心却又贪心的时候,最后只会伤心。
◎广告预算,0
早年间工商界有一句流行语:“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花错了地方,但问题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
近两年平面媒体包括电视媒体的影响力江河日下,广告投放更是成为风险相当高的一项支出。更何况我们这么穷,根本没有钱做广告。
那么,就不做广告吧。
怎么宣传呢?
2014年2月28日,我们终于建立了“爱丁堡前沿剧展”的公众微信,持续至今,基本保持了每天更新(大概有5、6天没有更新吧)。除了剧展的剧目介绍、媒体评论、观众反响之外,也推送了大量国外其他的戏剧作品介绍和评论,以及国内一些重要戏剧、电影、文化艺术作品和事件的深度报道。
订阅人数并不多,也就5500多,但日均阅读量比较稳定,在500-1000之间,多的时候单篇阅读量也有6000-8000,在戏剧类公众微信中,算还可以的。
(图:“爱丁堡前沿剧展”公众微信2014年日均阅读量后台数据图)
这个公众微信算是我们今年主要的信息发布和宣传平台,因为有了公众微信,新浪同名微博就转型为即时对话和客户服务功能为主,并充分发挥其在新剧首演期间的评论收集功能。因为大量观众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布的评论是很难收集的,只能通过微博来收集。
在长微博文字版功能出现后,来自微博的长篇评论投稿数量也显著增加了,这些都对剧目的观后分享起到了非常好的支撑。9月份剧展双剧开幕期间,《纸电影奥德赛》和《喀布尔安魂曲》仅仅通过新浪微博就收集了各200多条短评,加上在媒体上公开发表的大量长篇评论文章——我们的随团翻译彻底崩溃了——完全没有能力在短时间内把这么多评论传递给外方剧团。
为了更好地让国际剧团了解中国观众的心声,同时又能够精准地呈现出那些高水准的艺术评论,为此,我们专门和英国文化协会、新东方、译言网共同举办了一个“爱丁堡前沿剧展剧评翻译大赛”。在海量评论中,挑选出100条短评和6篇长篇评论,作为中译英的标的原文,供翻译高手们挑战。
结果,来自海内外的数百位翻译高手参与了这次比赛,投稿量远远超出我们的预计,导致评委们超负荷工作,最终在数百份译稿中,决选出100条最佳短评翻译和6篇最佳长评翻译。这些译稿,我们将会提交给国外剧团,并刊印在未来的节目册上。
(图:“爱丁堡前沿剧展”剧评翻译大赛,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翻译高手参加,这也是国内首次举办的艺术翻译比赛。)
不但没钱做广告,连业内通行的“媒体红包”,我们也基本不给。那些会拿红包的记者,通常都不会用心写稿,不过是拿份基础资料,在报纸的某个角落,发个小豆腐块,而这种新闻的影响力,基本为零。
什么样的宣传是有效的呢?是他(或她)对你的内容感兴趣、有意愿来多了解、愿意做功课、能够在剧目或事件中找到话题,这样的主动型报导,才是真正新鲜、有深度、有影响力的。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我们在全国各大媒体上,大概拿了30多个整版篇幅的报道,半版或三分之一版面的,不计其数。象《环球企业家》这种和戏剧“八杆子打不着”的杂志,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筹备专访,用5个完整页面来报导了《纸电影奥德赛》这种首度来中国演出的剧目。
(上图:2014年,国内众多媒体对爱丁堡前沿剧展及剧目进行深度报道,其中大量整版篇幅的报道)
(下图:《环球企业家》杂志2014年10月号对《纸电影奥德赛》5个页面的深度专题报道)
所有这些宣传报道,我们一分钱也没有花。
好的报道,花钱也买不到。
重要的是,要让你做的事,有新闻价值。
◎给你的合作伙伴双倍回报
这一年来,我们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多,从剧场,到演出合作方,再到其他的商业企业,因为各种原因和我们走到一起。无论是什么样的合作,我们的原则都是:给合作伙伴双倍回报。
2014年5月,爱丁堡前沿剧展剧组开始下榻上海寰星酒店,并确定该酒店为剧展上海站的指定下榻酒店。酒店的老板邓总是个香港人,我跟他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很坦白的说:“邓总,我不要你的免费房间,你只要给我一个我能承受的价格就行。”
合作关系确定之后,我们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帮助推广寰星酒店的品牌,通过所有剧目的宣传单页、易拉宝、发布会大幅展板、人民广场大电子屏、剧展说明书等多种渠道对寰星酒店进行鸣谢和宣传。这些行动,远远超过我们承诺付出的,并为该酒店的住房率快速上升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剧展首度下榻该酒店时,酒店满房率仅30-40%,经过半年多的推广和宣传,11-12月期间,酒店满房率已超过9成,有一次邓总都忙到亲自下厨去帮忙洗碗了。
(图:剧展在上海的指定下榻酒店上海寰星酒店,厨房、洗衣机等公寓式服务设施,为国际剧团提供了舒适的休息条件)
今年7月,剧展的剧目《安德鲁与多莉尼》首度到贵阳演出,这个平时鲜少有戏上演、更没什么外国戏来演出的城市,一度销售推进困难。我们放下其他剧目的宣传进度,全力配合贵阳进行宣传,经过极其艰苦的努力之后,终于两场全满。
演出现场非常感人,结束后全场观众起立鼓掌,主办方几乎喜极而泣,说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碰到过这样的合作伙伴——如此为对方着想、如此全力以赴。12月份,《反转地心引力》再次到贵阳演出,反响非常好。两次的成功经验,让主办方信心倍增,明年,4部来自爱丁堡前沿剧展的剧目,将受邀集体到贵阳。
(图:2014年7月,《安德鲁与多莉尼》在贵阳演出结束后,全场观众起立鼓掌)
2015年1月1日、2日,《反转地心引力》将在上海儿童艺术剧场演出4场,这是临时加出来的演出,在11月中旬才确定下来,整个报批、开票时间非常紧。演出是上海儿童艺术剧场承接并负责售票,理论上我们可以不管,票卖得好不好,跟我们没关系。
但我们第一时间将他们介绍给上海香港广场——我们的艺术合作伙伴,当时“爱丁堡前沿剧展剧照海报展”和“爱丁堡边缘艺术节海报展”正在香港广场开展,香港广场也正在和上海小荧星艺术团、小马合唱团等少儿艺术团体开展合作,双方的人群和供需非常match,结果是他们双方立刻就开始了合作。最新消息是这四场演出的票已经销售一空,首次与我们合作的上海儿童艺术剧场非常非常高兴。
(图:正在上海香港广场进行的“爱丁堡前沿剧展剧照、海报展”和“爱丁堡边缘艺术节海报展”,展览将持续到2015年1月5日)
为别人着想,就是为自己着想。
永远不要担心付出得太多,那能量与喜悦,会反射回来。
◎为理想奔跑,趁还活着
成功的原因很多,但目标只有一个。有时候回想起日日奔波、夜夜迟睡的辛苦,觉得自己和整个团队真的都蛮拼的。
可是不曾懊悔过,也很少抱怨。有什么可悔怨的呢?是你自己选择的这些戏,自己选的这条路,并没有人用枪逼着你去做这件事。
更何况,当掌声响起,站在观众席的最后一排,听着那如潮的欢呼声在剧场里起伏荡漾,那种满足,足抵黄金。
有很多次,我在车站、路途、深夜,细读观众写下的评论,或莞尔、或击节,更会有被刺中般的震憾与感动。我是真的有好多次因为观众写的评论而落泪——他们比我更懂这个作品、比我看到更多、比我更完全更纯粹地投入到了观看与感受之中去,非常不夸张的地说——为了这样的观众,累死都值了。
如果你有机会象我一样,看到在演出前,那些无比敬业的国际剧团,一遍又一遍地调整、排练、近乎苛刻地对待舞台上的一切、勿求把最好的水准呈现于舞台之上,又会是另外一份动容。我们穷,他们也并不富裕,微薄的演出费、密集的巡演日程、异国他乡的饮食气候不适等等,都没有影响到他们作为艺术家的精神面貌和职业戏剧人的专业态度。
(上图:《迷失》在武汉演出前,妈妈的饰演者在排练间隙练功,她的名字叫Solène Weinachter 是苏格兰舞蹈剧场的首席舞者,2011年她和苏格兰文化部长一起代言了“创意苏格兰”艺术节,爱丁堡街头巷尾都是她的大海报。)
(下图:2011年,Solene Weinachter与苏格兰文化部长Fiona的“创意苏格兰”海报)
这一切成功的源头,皆来于他们,是他们创造出了那些奇妙的作品。我们不过是海滩上拾贝的孩子,将它们带了回来。
我还想到关于戏剧,关于剧场。
在这个城市当中寸土寸金的地带,有这样一幢建筑耸立,它们巨大而空洞,仿佛无用。街上车水马龙、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奔忙求生,而我们,独占着这样一块巨大的空间,是,独占着,做着一些别人并不能看到的准备工作。
坐在空荡荡的观众席上,看着黑暗中,舞台上的工作人员在走动、工作时,我常常想:这是一份多么奢侈的工作啊。
真的很奢侈,不是吗?当我们对着手机或电脑屏幕就可以解决一切时,要有那么多人,可能提前一个月就买好了票,要在结束了一天的繁忙工作和学习之后,跨过小半个城市,甚至还来不及吃晚饭。他们在观众席里坐下,那么多人,真的亲自来到这样一个空间,坐下,把一两个小时的时光,集体交给舞台上的人。而舞台上的人,跨海而来,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而来,他们已经演练了数年、已经准备了数日、已经静候多时,要与今晚的你们相见。
戏剧,是活的,是必须真实地,在这一晚,发生的。
它在这个一键播放的时代,显得如此奢侈,近乎一个宗教仪式。
一起在场,一起感受,一起呼吸。
(上图:地处上海市中心的上海大剧院大剧场,《迷失》于11月在此演出。进剧场装台时,面对空荡荡的观众席,我拍下了这张照片。)
(下图:11月25日晚,《迷失》在上海大剧院的首场演出结束后,很多观众留下来参加演后谈,和剧组主创一起分享观感。)
2014年,我有3个朋友,离开了人世。
先是小马奔腾的大狗,留下了巨大的影视产业和家族,撒手而去。我在八宝山一号厅的花海当中,看到他。那景象很不真实,兰晓龙说:我觉得那不是他,很想去说,你起来。
那天回程的时候,北京的天气好得吓人,天特别蓝,阳光特别热烈,刺得眼睛发痛。我看着窗外的树木掠过,心里想:恩,要好好活。
后来是刘锐,我们在腾讯多年的朋友。他住院的时候,我们一直在外地巡演,等着人约好时间要去医院看他,结果在武汉时,听到他离去的消息。回到北京家里,看见准备好的要带到医院去的信封还摆在桌上,上面写着“祝早日康复”。
那笔钱,已经准备替他捐给甘肃茶园小学的孩子们上学路上需要的一座小桥建设,上游的那条小溪一直没有桥,不下雨的时候孩子们可以踩着溪石过河,一下大雨就上不了学了。明年,那座桥应该可以建好了。
(图:将要捐建的茶园小学上游小桥设计图,计划于2015年上半年建成,小桥建成后,住在学校上游的学生和村民,将不再会因为下雨而无法过河、工作、上学。设计师许义兴)
再后来是董培浩,当初和我们一起在512地震之后在甘肃建茶园小学的一个朋友,平时联系也不怎么多,上海人,一个讷于言敏于行的本分商人,脑出血,几乎是突然间就没了。听到消息的时候正在忙,过了好几天,怔怔地突然想到这件事,心里说不出来的闷痛。
还有那么多架突然失联的飞机,以及这个世界上每天都在消逝的生命......
生命无常,要热烈的奔跑。趁还活着。
2015,就要来了。
不管你是谁,带着你的理想,上路吧。
Let’s go!
(2014年12月31日 上海)
=================
【爱丁堡前沿剧展精品剧目】
Leo《反转地心引力》
适合家长携五岁及以上孩子共同观看
✯冠军剧目✯全家欢剧目✯多媒体剧场
✯形体剧场✯世界巡演中✯
【上海】元旦新年档!
时间:2015年1月1日-1月2日 14:30 & 19:30
地点:上海儿童艺术剧场
China Premiere!中国大陆二度巡演·爱丁堡前沿剧展独家邀约演出!
由德国变色龙剧院和加拿大Y2D剧院公司联合制作
——拓展了我们想象力的边界.
——从事与想象力相关职业的人,一定要看!
——LEO一举囊括了2011年爱丁堡艺穗节的众多奖项.
和Leo一起,进入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界!
Leo《反转地心引力》
重要提示:
《反转地心引力》演出全长约65分钟,演出全程需要所有观众的配合,请勿迟到及饮食,因为演出需要,所有进入剧场的工作人员和观众都需要关闭自己的手机电子等用品,切勿在演出过程中打开手机,刷微信、微博、发短信,现代手机电子等用品屏幕在黑暗中光线非常光亮,将影响演出灯光及多媒体视觉效果;
如有观众在演出进行中对台上演员拍照,不仅影响剧场周围其他观众的观看,还将给演员的演出带来危险。
进入剧场,请关闭手机等电子用品,演出进行全程不得拍摄,谢谢所有观众的支持与配合!
【爱丁堡前沿剧展精品剧目】
温暖了小半个中国的经典默剧《安德鲁与多莉尼》,相隔不到半年,再度重回中国!2015年1月5日-16日,南京、昆明、重庆三城巡演,爱丁堡前沿剧展,只有好戏,和你买得起的票。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可进入《安德鲁与多莉尼》演出订票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