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戏里•戏外|我的志愿者笔记告别篇

壹鉝 爱丁堡前沿剧展 2023-06-05

自6月2日开始至6月19日,25名来自上海、南京、武汉、杭州、东莞等地的志愿者参与到“2016表演艺术新天地”艺术节的各项工作中,他们和艺术节工作人员一起,付出辛苦的劳动,一起收获汗水、欢乐与感动......

在此,特别以志愿者金一立写下的“戏里•戏外|我的志愿者笔记-告别篇”向所有观众、志愿者和每个参与“表演艺术新天地”的工作人员致谢:谢谢大家!我们明年见!

戏里•戏外|我的志愿者笔记 告别篇

壹鉝/文

Day 7 & Day 8

戏里|汤姆·沃德吉他独奏


这两天被安排协助“创新形态表演艺术节展国际对谈”以及“Olivier奖40周年主题活动”的相关论坛。听听世界各国戏剧界及艺术展的负责人的谈话,还是收益匪浅的。任何一种艺术形态或文化都是需要交流借鉴,才得以更好地推动发展,并以此为一座城市增添魅力。

因为跟了论坛,新天地的演出没顾得上看。中午匆忙经过南里广场,听到悦耳的吉他 声。陶醉!想就一直站在这里放空。忙忙碌碌,一转眼“表演艺术新天地”到了第二周。突然希望时间走得慢一点。


汤姆·沃德是来自澳大利亚少有的世界级的吉他艺术大师,他的演奏能将观众带入古典音乐的意境中,而且经常在演奏中加入自己的创新。所有的想法也是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今天他在弹奏匈牙利舞曲《查尔达斯》时,就说了一个小故事:有一年的法国阿维尼翁艺术节上,他正演奏这首曲子时,几个喝醉酒的男人在他面前唱起歌跳起舞。而这群人的群魔乱舞打乱了他演奏的节奏。当时,他突然想,如果自己也随意地更换一种节奏去演奏会是怎样呢?于是,今天我听到了汤姆·沃德改编后的《查尔达斯》。别具一番风味!我特别喜欢这首曲子。因为是个花样滑冰迷,听到这首曲子时,我马上想到的是日本的花滑女单代表人物浅田真央。她在2006年夺得世锦赛冠军时的自由滑选曲就是《查尔达斯》。艺术都是相通的,因为汤姆·沃德的演奏,回到家后我把浅田当年这套节目回味了好多遍。


戏外|让我们谦虚地学做文化

昨天下午,艺术家Bill在带领着一群论坛嘉宾进行他的行动剧场《终极导览》的演出时。一位女士走到一旁。随手拿起一个嘉宾挂在脖子上的证件,一边看一边问:“这是什么活动啊?” 我过去解释,刚向她介绍了一句,就被打断了:“可以了,不用说了。我是搞艺术的,而且也做文化交流。你们这个戏我看不上!”听完她的话,我是真心疑惑:那么骄傲,能做好文化吗?

我这么认为:艺术家往往都会有点清高自傲。但论做文化,谦虚是必须的。尤其这两天在跟国际对谈交流的活动。我和几个一起工作的志愿者都有幸认识到一些文化界的老师。大家都在说,“他们每个人都好谦虚啊!” 有个志愿者,明年就要去爱丁堡念书,对谈活动时,她既勇敢又有点紧张地向爱丁堡戏剧节的策展人发问。对谈结束后,这位策展人给予这名志愿者充分的鼓励,并递上自己的名片,让志愿者激动不已。还有一位志愿者,会议上向香港话剧团的艺术总监毛俊辉老师提问,并发表了一些自己对戏剧以及艺术节的一些看法。会后毛老师还特地走到志愿者当中来,一点也没有架子,说:“非常欣赏你们这些年轻人对这个行业的一些问题的思考!”

为什么说做文化的人必须是谦虚的?因为他一定要懂交流、会传播、能吸收。不懂采纳与借鉴,思维模式也就慢慢变得狭隘了。我们都该保持谦虚的态度,才能在自己想要探索的领域发觉更多!


Day 9

戏里|影音秀 

影音秀现场,潘维君 摄

晚饭以后,天色渐暗。新天地的北里广场站满了人。俄裔英籍的画家玛利亚·露德和来自美国的音乐家李带菓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好看又好听的影音秀!这个演出将音乐与影像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玛利亚·露德在一个特制的灯箱上作画,并通过投影技术将其画作实时投射到选定的建筑和墙面之上,同时李带菓演奏的现场音乐为绘画增添灵感与韵律之美。墙面上的变换着的画面创作的过程,其实也激发着在场所有观众的想象力。

这个作品让我想起了两年前和同学做的一份小组作业。当时我们在研究一个课题:音乐与美术的关系。我们还查阅了许多画家康定斯基和音乐家勋伯格的书信往来资料。康定斯基一直觉得每一种色彩能代表一种乐器的音色。尤其在他听到勋伯格的音乐后,他的这套理论更丰富了:乐曲中的音高或音低,如同美术中的色彩的冷暖;音强与音弱,如同色彩中的明暗;节奏的快或慢,犹如线条的粗细变化。一点一线一面,其实是能通过音乐表达的。听见画面,看到音乐,如果你有足够的想象力,是可以做到的!在看影音秀时,音乐的风格转变和画家手法移动的变化是让我感受地最明显的。艺术与艺术之间的各种搭配组合,能产生千百种化学反应吧!


戏外|艺术是千百种可能!


看完影音秀,我联想到前两年在科尔马的一个小剧场里看的一场演出QUATRE SOLEIL(《四个太阳》)。其实这个剧的故事内容我已记不清了。但这场演出能让我印象深刻,是因为当时就被它多元的表演形式吸引。这个剧团里的每个人都是全才。能歌善舞、会画画、懂乐器。前一秒还在笑,突然停顿下来,一句朗诵,又让你泪流满面。整个演出中还通过照相与投影,和底下的观众互动。当时,这个剧让我们很多中国学生眼前一亮。把各种形式的艺术结合在一起,整个舞台显得那样的饱满夺目、富有创意与遐想!

影音秀现场,李欣 摄

国内演出文化市场发展到今天,表演形式与种类也是越来越丰富。如果这个时候,能有更多充满想象力的人,将故事通过巧妙的、浪漫的手法表达,那观众该有多陶醉!以前每每看见一些形式新颖的演出时都赞叹不已。事后想想,其实这些要做到并不难,只是我们都没有想到。

前几天,我们几个志愿者还聊到:其实这次艺术节的好几个作品都能两两组合呢!到最后,大家甚至觉得把16个作品放到一起,经过改编与加工,也许可以完美地衔接与融合,化作一个伟大的表演艺术作品。谁知道呢,艺术领域本来就可以有千百中尝试与组合,变成千百种可能!


Day 10

戏里|花园

来自英国的小歌剧《花园》的演出在新天地时尚商场的BLANK餐厅。故事中的这对夫妻关系濒临破灭时,发现他们家厨房地板里长出了一棵奇怪的、寓意着“希望”的树。他们不愿相信这奇迹,直至耗尽他们所有的能量。两位演员在短短的45分钟里通过轻歌剧的形式,把一对夫妻相互间的绝望、抓狂、失落、无奈、妥协、平和 等等这一系列的情绪递进与转变发挥到极致。

很巧的是,BLANK餐厅进门就有一个布置着绿化的方形空间,观众走进餐厅时,这个绿化空间先会被遮盖起来。等到演出结束,大家离场的时候,会发现这个绿意盎然、充满希望的空间,而且每人会拿到一个苹果。我想,是象征爱与希望吧!有一个志愿者同学看完以后说:“这不是歌剧,亦不是话剧,这是爱的对白!” 也许吧,所有的争吵还是停留在吻里了。


戏外|剧场,可以是一个接地气的地方!


昨天下午送一位这次来参加国际交流论坛的爱丁堡艺术节的有关负责人去机场,路上为避免尴尬的气氛,我还是使劲用我水平有限的英语和对方聊天,向她提问。我们对剧场演出市场展开了讨论:国内大量地建造大剧院、小剧场,然而愿意走进去看的人,其实并不多。我觉得一是能吸引人的作品不多;二来那些大导演操刀、名演员参与的作品又太贵;三是相当一部分人还没看过剧场演出,就断定进去了看不懂,好像剧场是非常神圣的地方,神圣到甚至有时候让人望而却步!

这就又要说到这次的“表演艺术新天地”以及类似的戏剧节、艺术节文化。和水晶老师第一次见面时,她就对我说了彼得布鲁克的一句话:“我可以选取任何一个空间,称它为空的剧场。当一个人在别人的注视下走过这个空间,这就足以构成一幕戏剧了。”其实,世界各地的戏剧艺术节策展人的目标,或者说心愿,我想也许就是让表演艺术走进更多人的生活。它没必要设太高的门槛,你路过这里,演出正好开始了!

国内的剧场文化、表演艺术的观众培养还在初级阶段。如何让更多的人爱上这门艺术,只有先让表演艺术的“打开方式”更接地气!这意思,不是让作品本身的格式通俗化,而是把优秀的作品尽可能地摆到更多观众地眼前!表演艺术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东西,剧场文化也可以做到非常亲民!


Day 11

戏里|塔巴罗


《塔巴罗》演出剧照,青岛李东升 摄

每晚经过新天地南里广场,我都会停下来。上周是《简单空间》在这里演出,这周是《塔巴罗》。即使已经看过了,你还是会想要停在那里,再看上一遍。这场西班牙原生态弗拉明戈歌舞表演,由来自澳大利亚弗拉明戈工作室和西班牙艺术家共同呈现。这次的“表演艺术新天地”将“弗拉明戈”这种存在于西班牙小酒馆的表演艺术带到了上海的商业区。舞者那百转千回、性感妩媚的舞姿加上饱满的、富有激情的情绪表露,让现场的观众喝彩连连。

吉普赛人创造了“弗拉明戈”,舞蹈家说它是一种舞蹈艺术,歌唱家说它是一种音乐风格,演奏家说它是一种吉他弹奏技巧……其实构成“弗拉明戈”灵魂的正是吉他、舞蹈、歌唱以及热烈的喝彩。在“弗拉明戈”的艺术里,手和脚都是一种可以叫做“响板”的乐器。她们不停拍打出富有力量的节奏,踢踏频率的舞步绽放出一种自信与美丽。

《塔巴罗》的演出中,最吸引我的还是西班牙歌者的吟唱。她的嗓音通透中带点沙哑,偶尔表现出的那种哭腔别具一格。仿佛是一个流浪的吉普赛女郎在诉说内心的悲喜。


戏外|希望有一天,花很少的钱,看很好的剧!


想接着前一天写的关于剧场文化接地气的话题,继续说说关于国内演出市场票价的问题。之前剧场工作时,做过一份调查:“你愿意花多少钱看一场话剧或剧场演出?”真的有不少人表示:“现在好多话剧票这么贵,还看不懂!什么时候话剧票价格像电影票一样时,会考虑去看吧!”当时,站在一个剧场工作者的角度,常跟人这样解释:“很多戏真的制作精良,成本摆在那里,票子贵,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但有时候,看看那些演出价目表,加上中国特色“黄牛文化”的二次“炒价”现象,这样的演出市场的发展环境,想想真的不是健康的。

在斯特拉斯堡学习舞台艺术的这两年,最大的收获可能不是对于舞台艺术本身的解读提升,而是对于国内外的文化市场的不同有着很大的新的认识。在斯堡,凭一张文化卡(任何身份的人都可以办理),几乎80%的演出(歌剧院,戏剧院,多功能小剧场等等)6欧能看上一场,并且不同价格的演出票不存在位置的优劣(绝大部分的演出)。印象最深的还是一些剧院剧场的网络购票系统的设置。我曾经在斯堡国家大剧院的网站上,发现他们的网上购票的页面对于票价的划分不单纯是以座位优势为主。他们把票价分为普通票价、青年票、持有文化卡者、退休人员票,甚至还有失业人员票价。这些细节非常清晰地反应出法国对于文化推广的民主手段。无论是当初的第一任文化部长André Marlaux, 还是之后最被人熟知的法国文化部部长Jack Lang, 他们的文化推广理念当中,有一点是不变的:“la démocratie” (民主), 前者强调艺术的大众化,后者指出阶梯式的提升群众艺术水平。但其理论的基础终究是围绕着社会大众。

当然,这也和国情、国家体制有关。这些天大家空余时间也谈论到关于国家文化政治制度,以及政府对于文化项目的审核与补助等问题。其实,这点上,我还是乐观地觉得,也许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但一定会越来越好。只要越来越多的人爱上表演艺术,愿意去欣赏。我们的文化市场一定会变得蓬勃!也许有一天,我们也能花很少的钱,看很多好剧!


Day 12

戏里|朱莉小姐


艺术节开始的前一天,我观看了《朱莉小姐》的彩排场。那天的观剧体验一般。可能人太多,加上那时候这出剧还没有编排完整。但今晚看的时候,感觉完全不一样了。整出戏的节奏上更紧凑了,演员的爆发力也很到位!加上灯光的运用,制造出蒙太奇的效果。看完感觉非常棒!

“人看上去一样,其实都是不同的。”其实,厨娘Chris的话让我感觉,她是这个故事里最真实的存在!因为她活得简单。而朱莉小姐和仆人Jean,他们的内心是相当复杂的。各自的身份背后,都有渴望被释放的能量,但终究到不了那个想要去的方向。我尤其喜欢最后在白盒子空间的那场戏。周燕燕饰演的朱莉小姐,她所有的能量与情绪宣泄在最后一刻爆发,然后陨落。


《朱莉小姐》演出现场

这是一出浸没式戏剧。不同于剧场话剧,观众在《朱莉小姐》的演出过程中,随着演员穿梭在“屋里厢博物馆”的各个房间。特别有趣的是,我第一次看彩排场时,走上2楼到的是朱莉小姐的房间。今天的演出,上楼后我走到了仆人Jean的房间。所以两次观剧,完整地听到了两个人的独白。也更深入地了解了人物性格的刻画,以及之后的人物关系的冲突。在老上海的石库门建筑中,演绎1881年瑞典作家斯特林堡笔下的故事,简直是时间与空间奇妙的穿越!


戏外|对话“朱莉小姐”-周燕燕


今天采访了《朱莉小姐》的主演周燕燕老师(文中就亲切地称呼一声“燕燕姐”吧。)一直想采访她,是因为她在这次的艺术节中参与的作品不止一个,身份也不止一个。她既是朱莉小姐的扮演者,也是咖啡剧《你听.新娘》的导演。


《你听.新娘》导演、《朱莉小姐》主演周燕燕(白衣站立者)

“导和演,相辅相成。”

关于演员与导演这两个身份,燕燕姐说这两者都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没有更倾向于哪个方向。两方面同时发展,相辅相成。而且,她学表演,教表演,再做导演,她说这样的状态与经历,让她在工作中,能经常换位思考。从演员和导演两个角度去看问题。


“表演是根本!”

燕燕姐的导演作品有《每年一次拥有你》,并在谷亦安导演的话剧作品《牛虻》中担任执行导演,该剧于 2009 年在国家大剧院演出。而《你听.新娘》是她导的第一部咖啡剧。这个作品不好导,因为演员全靠声音去表达一切。演员出生的燕燕姐,始终坚定地认为:“表演是一个戏地根本!我作为导演,除了统筹、调度、位置安排、服装选择……我花的最多的功夫还是在指导演员的表演上。一定要让她们沉下来。而且随着环境的变化,也要作出细节上的调整。”


“每一次不一样的碰撞与刺激,是浸没式戏剧最大的魅力!”

说回《朱莉小姐》这部戏。朱莉这个角色是热情、单纯、渴望自由的。而燕燕姐的每一次表演,给予她最大火花的是现场的观众。这就要谈到浸没式戏剧的特点:“这样的形式,使得观众也参与进来,成为戏的一部分。而且,每一场都会有规定之外的可能性。你要根据观众的即兴反应,作出即兴的交流。每一场的观众给予你的反馈是不同的,面对的挑战也就不一样。就是这种不一样的碰撞与刺激,构成了浸没式戏剧最大的魅力!”


“表演艺术新天地,让上海的文化氛围更加浓郁!”

燕燕姐和《朱莉小姐》的导演刘阳老师,都是中瑞合作剧团“易剧场”(ETheatre)初创成员。他们合作的《我是月亮》于 2012 年 8 月赴英国爱丁堡边缘艺术节演出。另一部作品《I·SHANGHAI》作为首部在英国第二大艺术节亮相的中国作品,于2013年7月,上演于英国国际青年艺术节。近些年,在感受了国外优秀戏剧艺术节后,燕燕姐说:“很高兴在上海也终于看见了‘表演艺术新天地’这样的艺术节!它让上海的文化氛围更加浓郁!”


Day 13

戏里|牧神午后

终于等到《牧神午后》!艺术节开始前,我就最期待这个剧的上演。想象着25分钟里,眼前会是怎样的奇妙景象。果然,“表演艺术新天地”的最后几天里,《牧神午后》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帐篷剧场引发热烈反响!好多人都说:看一遍不过瘾!

志愿者里最年轻的一个姑娘说:“Amazing!我觉得像个童话。一个魔法师创造了一群小精灵!后来好像小精灵们得罪了魔法师,一怒之下,他毁掉了所有精灵。有点悲伤。”还有一个志愿者说:“感觉这个主角就像是上帝,然后那些飞舞的塑料袋就是我们,被上帝创造出的人类。” ……

演出后我采访了主演Jean-Louis, 他听了这些志愿者的描述后说:“其实都对!每个人的想法都是成立的!我也觉得我就像是那个创造出匹诺曹的木偶师!”

Jean-Louis自身是个资深的演员及导演。他主要创作或表演木偶剧和《牧神午后》这样的创意类物件剧。《牧神午后》已经走过中国的7个城市。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中国的观众。他说:“中国的观众看戏非常认真,每个人都是优秀的观察者。他们向我提出的有些问题,是我自己都没注意过的细节。”

至于剧中最后那个令人忧伤的结尾,Jean-Louis解释说:“这也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对于小孩来说,台上的我就像是在玩玩具。比如孩子们总喜欢搭积木,然后又推倒它,再重新来过。在成年人眼里,又会是另外的思维。他们可能从我的情绪中读到一种嫉妒、无常、愤怒……”

我尤其喜欢剧中选用的音乐,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序曲》。这首曲子,将这出戏的整个舞台画面渲染成一个梦幻的午后。今晚,我得单曲循环入睡了……


戏外|舞美不是用钱砸,而是巧妙构思之后,化腐朽为神奇。


这两周的艺术节,真的让我特别怀念前两年的留学生活。怀念在法国看的不少形式不一、内容丰富的戏剧。当时在斯堡或是其他城市看到一些风格独特的演出时,我也在想,“自己是多幸运!如果哪天国内也能有更多的机会看见这样的表演就好了!” 然而,回国后一段时间的剧场工作,认识到国内演出市场的现状后,我的热情在一点点消退。此刻,我庆幸在6月让我遇上了这次的“表演艺术新天地”!同时,也在憧憬着,今后的演出市场的内容能越来越多元、富有创意,该多好!

《牧神午后》就用几台电扇,制造了一场梦境。让我想到之前看过的一些道具简单,但效果令人惊艳的表演。我记得去年回国前看了两天同年级舞美系同学的作品。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有一组人用几盏灯制造水面的效果,演员的身体在“水面上”若影若现美极了!还有一组同学就用舞台演出时,技术装台需要用到的长方体脚手架作为道具,也是整个演出的载体。演员在上面唱唱跳跳,用移动、旋转脚手架,以及滑动扣在架子上的窗帘来完成4幕戏的演出,也是相当生动。再有次看了一个装置艺术,印象深刻。台上只有5台钢琴,随着录音机里的旁白演奏乐章。当时自己并没有被感动到。我觉得这种装置太机械,把钢琴变成了机器。但也有特别感性的同学说,她看见了5个人。现在再回味起来,的确,那些钢琴在台上是有生命的物件!

看过的不少极具创意的戏剧,在这两个礼拜中又在脑海浮现出来。我现在特别反感一些舞台演出宣传时脱离内容与节目构思,把重点放在浮夸的舞美或者说舞美制作费用上吸引观众,还误导大家以为单看舞美就值回票价这样的说法。其实,在我看来,舞美不是拿钱砸的。不要说请多好的设计师,用多好的材料,叫多好的团队来制作。最牛掰的舞美,首先是有独特的理念与巧妙的构思。然后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夫。让人意想不到。


Day 14

戏里|文那的“艺术新天地”

前些天,大家刚聊到想象把这次“表演艺术新天地”两个礼拜中的16个演出结合在一起会是怎么样?今天看见文那老师那巨大的画布,感觉简直不能再神奇了!她真的做到了!把16个演出放在了一起!


文那“艺术新天地”绘画现场

文那老师在这两周中,仔细观摩了每一个演出,并结合自己的想象,在墙面上勾勒出自己眼中的“艺术新天地”,而且是和很多观众互动完成了这幅作品。

我之前并不知道文那这个人,后来她开始作画时,有好多观众跑来问:“是文那的画是吗?这次我们能去画吗?” 有几个女生告诉我:“文那老师之前在景德镇时,我们也参与了她的画作。她好多的作品都是和大家共同完成的。我们很喜欢她!”看着文那老师作画时的状态,我也突然有点小崇拜。看到这幅作品呈现出来时,尤其当我在画中找到这两周来自己看到的每一场演出时,我都有点小震惊了!好赞!

我关注了文那老师的公众号。在里面了解到文那老师钟爱壁画的原因:“壁画是有生命的,壁画与它的载体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壁画会随着载体的老去而变化。如果它附身之物有一天不复存在了,那么它也就从此消失了。”

文那老师还说过:“我天天被人指责玩心太重,不明所专。今天画插图,明天做铜板,改天捏陶瓷,转脸又画壁画去了……其实,我现在最想做的是话剧!”看过文那做画,再听她讲这些话。你会觉得,如果有一天她真的去做话剧,一定会做得有模有样,不是玩票儿性质的。因为这位艺术家有着极大的智慧与想象力!

戏外|落幕,是新的开始!


最近闺蜜对我说:“壹鉝,你觉不觉得你这些天做志愿者的状态有点像当初在世博会工作时的状态?”想想真的有点。忙碌、充实、有劲!当年的人生第一份工作在上海世博会的阿尔萨斯馆。一开始没少抱怨,最后要闭幕时,怅然若失。今天,“表演艺术新天地”也要落幕了,还真有点不舍。

说来也巧,我前几天在新天地遇见了当年世博会期间在城市最佳实践区巡逻的一名警 察。这次艺术节期间,我见到过两次这位胖胖的徐警官。第二次遇见时,我忍不住问:“你是不是当年在世博会巡逻过?”他也马上回答:“对啊,我那个时候在浦西负责5个馆……你是不是那个阿尔萨斯馆的行政姑娘?” 我觉得真是太妙了!很多事情像是一个圆。和徐警官打了个招呼之后,我隐约觉得,自己人生的第二届“世博会”可能就会开始了!

报名这次艺术节志愿者时,我还仔细回忆了一下。发现自己好像还从没有过做志愿者的经历。这两周的志愿者工作,又在自己的生命中增添了一份色彩。短短两周里,收获了快乐,收获了朋友,收获了不一样的体验。

剧场工作时常常凌晨回家,门一开,我妈就坐着等我。艺术节开始前,我对父母说:“做完这两周志愿者我考虑转行吧。”然而,现在要闭幕了,我清楚自己喜欢的是什么。丢掉热情,对现实生活委曲求全,可能我还是做不到吧。又进入新的开始了,就按自己的心愿找寻并行走吧!

落幕了,我的确不舍,但也相信缘分。好多这个周末才来到新天地、发现这次艺术节的观众都有点遗憾来晚了,错过好多好戏。但美好的事物,定会在下一个适当的时候再见吧!

志愿者简介:壹鉝,一个酷爱看花样滑冰的文艺女青年,毕业于斯特拉斯堡大学舞台艺术管理专业,希望在喜欢的文化艺术领域找到自我价值。

“2016表演艺术新天地”艺术节25名志愿者名单:

王  翀 周敬怡 金一立 陈思嘉 刁 捷 徐仲伟  李可心  

刘妍汐  宋   昱  陈缘浩   李 枫  严  悦   陈墨轩  周桅迪  

赖欣荣 付馨熠  胡  桢  徐安安  高诗琦   赵可儿  

袁胜雄  肖柳之  李  杜  周子楹  石晶谊


【2016 Xintiandi  Festival 表演艺术新天地】

题图《朱莉小姐》剧照潘维君摄,导言照片摄影章嘉骅

爱丁堡前沿剧展

与世界同步丨In Pace with the World

扫码关注,精彩不断


我们是·文艺连萌·成员 覆盖千万文艺生活实践者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戏里•戏外|我的志愿者笔记 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