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投资就是猜别人心思的游戏

2016-09-12 端宏斌 老端的观点

文/端宏斌

 

在我的会员俱乐部,每年都会举办一个猜数字游戏。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从1-100之间,一共有100个整数,现在请你选一个数字(必须是整数)。我会把所有人选择的数字做一个算术平均,谁的数字和这个算术平均值的2/3最接近,那么谁就获胜。

 

举个例子,假设大家报出的数字的平均数是60,那么2/3就是40,如果你的数字和40最接近,那么你就赢了。

 

如果由你来猜,你会选什么数字呢?先别着急往下看,先想好自己要选的数字,然后记下来。

 

 

 

选好了吗?选好的话,我们就继续往下看。

 

假设所有参与者都是想要获奖的理性人,那么理论上不会有人选择66以上的数字,因为只有当所有人都选择100的时候,它的2/3才是66,很明显不可能人人都选100,所以66以上的答案应该被排除。

 

现在我们的可选范围从1-66,那么理论上不会有人选择44以上的数字才对,因为只有当所有人都选择66的时候,它的2/3才是44,很明显不可能人人都选66,所以44以上的答案可以被排除。

 

现在我们的可选范围从1-44,那么理论上不会有人选择29以上的数字才对,因为只有当所有人都选择44的时候,它的2/3才是29,很明显不可能人人都选44,所以29以上的答案可以被排除。

 

以此类推,最终我们会发现,理性的人应该选择1,这样的结果是,所有人最终都会获奖。因为1是距离最近的答案,而大家都选择了1。但是,这种情况从来就不曾发生过。

 

下面我们来做个简化:

 

第一级思考:66

第二级思考:44

第三级思考:29

第四级思考:19

第五级思考:13

第六级思考:8

……

最后:1

 

1987年,《金融时报》刊登了一个很诡异的广告,说你可以随便写一个0~100(与本题略有不同)之间的整数寄回编辑部,然后如果你写的这个数最接近所有寄来的数的平均数的2/3,你就可以获得一张伦敦到纽约的头等舱往返机票。最后得到的结果是——平均数为18.9。也就是写13的人赢了。多数情况下,容易获奖的人恰好是第五级思考的人。而且每次游戏,最终的中奖数字都差不多。

 

现在我们明白了一件事,人类其实并不是那么的理性,而且即使你非常理性,你能够最终猜对的概率反而很低。 

 

买股票的原则是什么呢?凯恩斯给我们指出了明路,最初他勤勤恳恳的教书讲课,但忽然发现即使他讲课讲到吐血也赚不了几个钱,于是他开始做外汇投机买卖,一开始就像任何一个新股民一样,赚了点钱,但没过多久都赔了进去,好在他是聪明人,知道如何吸取失败教训,没多久又重整旗鼓。此后他赚的钱足够他花几辈子。

 

凯恩斯提出过一个关于证券买卖的模型,称之为“选美理论”,假设有100个女生,要选个最美的出来,票数最多的女生将得到冠军,同时选对的人将获得奖品。一般老百姓怎么操作呢?就选自己认为最美的,然后投上一票,稍微聪明点的,就知道美不美那都是自己感觉使然,他决不会去投自己梦中情人的票,相反他就尽力去猜谁是大众情人呢?再聪明点的,就会去猜:有多少人会觉得大多数人会投票的对象呢?这个话很绕口,大意就是去猜测别人的猜测结果。再聪明点的就不会再去猜测别人猜测别人猜测的结果了,相反地,他会对所有人做个分析,然后分别指出不同层次人会做出的反应,以及这些人占的大致比例是多少。不过这最后一条就是我对凯恩斯“选美理论”的发展了。忽然想起一件事情,《毛泽东选集》的第一篇文章,就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看来这老毛就是那最聪明的聪明人了。

 

有个最大笨蛋理论:你之所以完全不管某个东西的真实价值,即使它一文不值,你也愿意花高价买下,是因为你预期有一个更大的笨蛋,会花更高的价格,从你那儿把它买走。投机行为的关键是判断有无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只要自己不是最大的笨蛋就是赢多赢少的问题。如果再也找不到愿出更高价格的更大笨蛋把它从你那儿买走,那你就是最大的笨蛋。巴菲特说过一个笑话:如果你玩牌玩了30分钟后还不知道谁是笨蛋,那么你就是那个笨蛋。

 

有一个数学教授,他发明了一个更简单的实验,游戏是这样的。在每次数学考试的时候,试卷的最下方都有一个方框,如果你在这个方框里打上勾,那么你将获得额外的10分,但如果这么做的人超过了总人数的一半,那么你将被扣除10分。

 

在第一次考试的时候,只有少数勇敢的人打上了勾,于是这少数勇敢的人获得了10分的额外奖励。那些没打勾的同学开始悔恨、嫉妒、自责。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打勾,想要获得额外的奖励分。直到有一天,打勾的人数超过了一半,教授宣布所有打分的同学全部扣除10分。这些打勾的同学开始悔恨、嫉妒、自责。下次考试的时候,只有很少的人打勾,这些勇敢的人都获得了10分。到最后,选择打勾的同学稳定在班级总人数的40%左右上下浮动。

 

由于教授每次公布打勾学生的比例,因此有少数“技术派”学生竟然开始画曲线图来预测下次打勾的人数。有些学生往往花费很长时间来思考到底应不应该打勾,还有些学生就用扔硬币的方法来决定。最终大家都承认,想要猜测别人的行为,这是最难的。


好了,现在你敢不敢告诉我你最初选的数字是几?


 老端的观点 端宏斌    青年学者、财经专栏作家,著有《正能量投资学》《其实你不懂女人》《投资魔法书》

    微信:laoduandeguandian 

深入浅出带来独家财经观点

嬉笑怒骂揭开各类理财骗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