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当我们在做硅谷Live的时候,究竟想做什么?

2017-06-28 企业家联盟


我是硅谷密探和硅谷Live的创始人李攀,一个连续创业者,最爱不断折腾,最怕有人问我你是什么星座的……

 




随着硅谷Live的直播课程越来越多的曝光,也越容易和朋友,用户们聊起这个项目。大家最好奇提出的一个疑问是“为什么你想做硅谷Live?”无疑这是一个好问题,因为要回答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我创业的动机进行梳理,这次也正好通过文字的形式,第一次和关注我们的童鞋们聊一聊。

 

之前提到,我是一个爱折腾的人,因此在这次创业前,已经做了两次创业,而每一次,动机都不一样。

 

第一次创业是在我23岁的时候,做了一个设计公司。当时并没有想到什么创业不创业的,只是想做一些不一样的设计,不要那么多约束。也没把身体当回事儿,通宵熬夜是常态,那时候觉得奋斗,就该不睡觉。后来看到国内和国外创意的巨大差距,就放弃创业并争取到了一个进入全球四大创意集团之一,法国阳狮(PublicisChina)的机会。

 

第二次创业是在30岁,和搭档做了一个品牌管理公司,我当时经常和搭档聊:“要把创意变成创造力”。如果要说当时的创业动机,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我希望能试一试如何把专业领域里的创意转化为更大的创造力,去释放自己积累的能量。这个公司到目前为止还运营良好,但我在4年前退出了管理(这样是不是就暴露了自己的年龄?嘘~~~),当时想,世界还很大,于是,我飞到了旧金山艺术大学学习网站设计与新媒体(Web design&New media)。

 

第三次创业是在旧金山学习期间,有一天,我从住所街区走出乘坐Muni(当地的一种城市火车),边走边思考APP产品设计的作业,自然地想到希望多查阅一些关于硅谷产品的分析和报道。我认为应该很多但是实际上寥寥无几,于是有了一个“好好的介绍硅谷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想法,这才有了后来的“硅谷密探”。在共享经济最火热的那个时候,为了深入了解硅谷一款共享租车产品Getaround的特点,索性将自己的车做了试验品,成为Getaround的车主,让他们把车拿去车厂检修,装上奇奇怪怪的装备,然后被一个个陌生人借去开。正是这样一次次的亲身体验,使得硅谷密探的内容还原了这些硅谷创业项目真实的一面。


如果说硅谷密探是用文字向大家传递硅谷的创新,那么新推出的“硅谷Live”,就是希望把两地的人连接起来,传递创新实践知识。硅谷是全球人才密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硅谷Live的价值是“帮助全球华人提升创新力”,而这句话,就是这次创业的动机。作为创业,实现商业价值很重要,但是,如果可以同时兼顾社会价值,不是更好吗?这也是之前有不同产品方向的选择,但最终选择了新产品“硅谷Live”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可能你会问:“腾讯阿里的产品已经在引领全球,我们还需要创新吗?”。答案是:“一切才开始,我们其实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2016年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对中美在各领域创新力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涉及到中国和美国在生物技术、医药开发、互联网软件与服务、电气设备等33个行业的创新表现,通过下面的图表,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在创新的优势与劣势。


(资料来自:麦肯锡全球研究院)


33个领域中我国目前在家用电器、建材、铁路和高铁技术、风力涡轮机和电力设备、太阳能电池板和石油天然气设备等领域领先于美国,但其他20多项技术领域都弱于美国,尤其在商业航空器、半导体、生物机器、特种化工和系统软件等技术领域,和美国仍然差距尚大。


不怕有差距,我们不断保持和世界的交流,向先行者学习,一切就会越来越好。


在硅谷学习生活的这段时间,我目睹了当追求创新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一切也就变得顺利成章。许多创新的缘起都在硅谷,在硅谷这个诞生了无数奇迹的地方,一代代的创新领袖在激发人们摆脱所谓的条条框框,从苹果的灵魂乔布斯到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他们都大胆去想,然后付诸行动。


而硅谷Live想做的事情很简单,我们帮你找到全球创新的实践者,邀请他(她)们把自身经验通过结构化的知识传递出来,去帮助更多的华人提升创新力。目前,硅谷Live围绕创新思维、前沿科技和产业升级等方面在打造“实践可用”的内容。


比如,硅谷最负盛名孵化器之一的500Startup创意总监陆怡颖,也就是Twitter宕机鲸的创作者,她就分享了如何用设计赢取用户。这位跨国设计师将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盘托出,小到字体颜色的选择,大到本地文化的植入,她还形成了自己的理念 —— “内容为王,互动为后”。一个个案例让参与学习者们大呼“刷新认知”……


(陆怡颖设计的Twitter宕机鲸影响了全球上亿用户)

 

(陆怡颖上课时学员们的评论)


而另一个我们邀请的嘉宾,硅谷10多年的硬件老兵,cNeuronTechology创始人胡遇杰,也给大家分享了一张价值百万美元的PPT——“硅谷人工智能芯片创投机会”。在人工智能大潮下,他理性分析,帮助众多人工智能投资者及创业者换个全新角度看问题。

 

(胡遇杰的课程PPT)


而即将在今天开课的脑机接口系列课,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哈佛大学脑科学中心韩璧丞博士来授课。



韩博士除了是哈佛大学Neural Control of Movement(class#17080)的课程讲师之外,同时也是新型脑控义肢公司BrainRobotics的创始人,还是脑机接口公司BrainCo的创始人兼CEO。而此次的4节跨境直播系列课,将是首次全方位的脑机接口系统课程,以为会是一群专家学者来听课,没想到,我们收到这样一个“学员”的自荐信:

 






……


 


(本文已获得作者授权)


这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除了商业价值之外的那点最为宝贵的东西,我想,无论最后这个孩子的“大脑解读器”是否能实现,我们都希望为此刻的他带来一点关于创新的正念。


我在硅谷的联合创始人秦备说:“在国内的时候喜欢听英文歌,在国外工作生活,却最喜欢听中文歌。” 我想多数在海外学习、工作、生活的华人都会有同样的感受,对于故土的爱是内化的,我们都希望我们的民族越来越好,不断刷新自己。同时带动其他民族共同进步。


这,就是我们强调的除了商业价值之外的社会价值,目标太大,我们能做的,就是从一点点小事做起。


无论你是少年还是老年,无论你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我们都希望为你带来创新的正见,为全球华人创新力的提升尽一点点绵薄之力。

 

2017年6月25日

李攀



(ps.下面是刚才讲到的哈佛脑机接口系列课的二维码,有兴趣可以扫码看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