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过年倒计时2天,找回丢失的年味儿!

年味正浓的 福师大小葵 2020-02-08




过年倒计时2天

找回丢失的年味儿

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

老祖宗的传统习俗

把这些天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天天都有讲究!


过年歌2019乙亥年

二十三,祭灶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杀猪鸡;

二十八,蒸枣花;

二十九,去打酒;

年三十,包饺子;

大年初一,蹶着屁股乱作揖。


腊月二十三(1月28日)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每到这一天,各家各户要烙些包芝麻糖的烧饼,名曰‘祭灶火烧”,或者备灶糖。因为灶王爷要在这个时间上天,去向天皇人帝汇报工作,人们给灶王爷吃了嘴甜甜的,希望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腊月二十四(1月29日)


这日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腊月二十五(1月30日)


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之前吃豆腐渣的风俗。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上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


腊月二十六(1月31日)


杀猪割年肉,同时也是办年货的开始。民谚称:“腊月二十六,炖大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所需的肉食。民间还流传着“腊月二十六割年肉”的说法,也就是说,从这一天起要开始置办年货了。


腊月二十七(2月1日)


民谣中有“腊月二十七,杀只鸡”的说法。“鸡”同“吉”,有吉利、吉祥如意的意思。杀好的鸡,不在当天吃,要一直放到除夕才能吃。而且,除夕夜吃的时候也不能吃完,要一直留一点。在节日期间,天天都要在餐桌上见到鸡,这样才算圆满。


腊月二十八(2月2日)


民谣有“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的说法,贴花花”就是贴年画、春联和窗花。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


腊月二十九(2月3日)


这天是除夕前一日,俗称“小除夕”。这一天,家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称为“别岁”,且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这天除了筹备年节中的各种衣食祭品,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上坟请祖”。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大年三十(2月4日)


腊月三十也叫除夕。在传说中,每到除夕年兽都会出来为害,人们经过一夜的守岁和子夜的燃放鞭炮,吓跑年兽。如今,除夕夜人们都要除旧迎新,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守岁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包饺子。南北方有所不同,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南方有吃馄饨的习俗。


正月初一(2月5日)


传统年俗中,大年初一这天拜年是向长辈或者左邻右里,一般不出远门去拜年。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压住邪祟。
除了拜年之外,这天还有放开门炮仗、占岁、聚财等习俗。而且,在这天里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


正月初二(2月6日)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其中又以新婚夫妇走娘家的规矩多。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正月初三(2月7日)


传统习俗中,正月初三被认为是老鼠嫁女儿的日子。所以到了晚上人们要早早地休息,不能打扰到老鼠嫁女儿。如果惊扰了老鼠嫁女儿,老鼠就要祸害这一家。为了地里的收成,就早早的睡觉吧! 


正月初四(2月8日)


相传大年初四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盛的果品,焚香点烛并燃放鞭炮,恭迎灶神回民间。


正月初五(2月9日)


正月初五,按民间习俗是五路财神的生日。商店这天要开张,放鞭炮,迎财神。同时,家家户户都要迎接财神进家,祈求新的一年财源滚滚、年年有余。另外,正月初五又被称为“破五”,意思是之前几天的诸多禁忌至此就结束了。


正月初六(2月10日)


正月初六“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是祭送穷鬼、穷神。这一天,人们要在家里面进行大扫除。打扫出来的垃圾,还有没用的破衣服等等要全部扔掉。此外,还要喝一种用菠菜、青菜等七种蔬菜做成的素菜汤。


正月初七(2月11日)


大年初七称为“人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人过生日,要以七种蔬菜,煮成七宝羹。在农业社会,大家都祈望吃了七宝羹,来年能够丰收。古代,在这天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


正月初八(2月12日)


道教和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又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正月初九(2月13日)


正月初九是天日,俗称”天公生“。传说此日为玉皇大帝的生日,人们在这天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道教和民间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在有些地方,天日时,妇女会准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的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


正月初十(2月14日)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河南风俗中,这一日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馍饼,人们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


正月十一(2月15日)


这一天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正月十二(2月16日)


民间俗称“正月十二搭灯棚”。意思是元宵节将近,村庄中的管事人从这一天开始就要召集能工巧匠和青壮年准备花灯,做元宵赏灯的各种准备工作。家里将会买灯笼,搭灯棚。


正月十三(2月17日)


在正月十三有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被称为“灯头生日”。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其实是因为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日子临近了,各家都试点制好的灯,才被说为“灯头”之日。


正月十四(2月18日)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十四这天所有的事都是为了第二天的元宵节。这天,灯会正式开放供市民购买灯笼。为了元宵节,舞龙和舞狮的表演开始在大街上演习。也有人写灯谜猜灯谜来增加节日欢乐气氛。在中国,灯谜是非常传统的字谜游戏。


正月十五(2月19日)


元宵节,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

另外,人们在这天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有团圆美满之意。


知道了这些过年习俗,

你是不是觉得年味儿十足了呢?

在这里,

小葵给大家拜个早年啦,

祝大家平安喜乐,万事胜意!


你还知道哪些过年习俗呢,
欢迎留言和小葵分享哦~





文字&编辑 | 校青年通讯社新媒体运营中心 

李倾 邓晓雯

责任编辑 | 校青通社新媒体运营中心 邓晓雯

近期热门文章

在吗?好东西要吗?

小葵为你佩奇(配齐)新年礼物啦!

寒假不出门,朋友圈里看世界!

在家的你,会不会想起师大的每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