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社会实践 | 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三大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7月5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省级重点队次踏上实践之旅,此次参观调研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先后走访了洞上陶艺村、顺美陶瓷文化生活馆以及潘祠村。同时德化电视台也应邀,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全程跟拍。


陶艺村


上午9:00实践队到达了陶艺村。洞上陶艺村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化瓷烧制技艺的传统龙窑柴烧和手工制作保护示范基地。




实践队首先来到慧陶云工作室,同民间陶艺师陈国岑先生面对面沟通交流。他表示自己制陶已有五十余年,虽然已有机器可以制陶,但为保留制陶工艺原先的特色,仍然坚持手工制陶,并现场展示制胚的过程。在老先生的招待下,感受到了民间陶瓷师真心细心用心耐心地雕琢每一件陶瓷作品,感受到他们来自内心的热爱和执着,老师傅的匠人精神也深刻影响着青年。


 


接着实践队来到清华大学研究生创业者张空野的陶瓷文化艺术创作工作室。工作室大体分为接待室和创作室两个部分,整体古朴简单,书架上静静陈列着《美学美育》《禅解汉字》等书籍,充满艺术气息。



他对艺术的看法和对陶瓷艺术的独到见解,让实践队员对陶瓷艺术的创新性发展有更加期待。同张空野一样,陶艺村还有许多创业者作为人才回到家乡,在这里开设文创工作室,进行自我创业



随后部分队员还亲身进入月记窑,仔细考察窑内的结构,感受四百多年的历史文化,深刻感受制作陶瓷的全过程。

顺美陶瓷文化生活馆




紧接着,实践队来到了第二站——顺美陶瓷文化生活馆。顺美集团成立于1988年,是福建省第一批版权保护重点示范企业,在自我产业实现的同时积极走出国门对外交流,在乡村振兴中通过科技创新提升集团产业结构,通过陶瓷文化创意产品促进产业升级换代,所以在这里陈列着国外国内大大小小的陶瓷工艺品,每一件陶瓷作品工艺精湛、作品精美,每一件作品必定注入了工匠们的热情与心血。



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我们领略到了不同系列不同主题的陶瓷工艺品。此次参观调研,使实践队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工业思路——在立足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中,积极对外开放,并植入与世界各地的文化元素,提升产品文化底蕴,促进文化共融性,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使德化的陶瓷艺术作品的在世界各地中展现了独有的魅力。



雷锋镇潘祠村


参观了顺美陶瓷文化生活馆,实践队一行前往雷锋镇潘祠村。潘祠村以军乐事业奠基人罗浪为榜样,展开一系列党建活动,并以此为特色,发展红色旅游业。同时不断挖掘村庄周边的景点,并构建乡村道路系统骨架,打通路网,带动产业发展,大力推动潘祠村乡村游和雷峰镇旅游业的发展,努力使该村逐步形成主题明确,有内涵、有山、有水、有乡愁的美丽乡村。


 


上午,实践队抵达潘祠村村委会。在潘祠村村书记兼村主任罗文辉的带领下,实践队队员参观了罗浪励志馆。通过讲解,实践队员了解了罗浪先生坎坷且辉煌的一生,感受了以他为代表的优秀中国共产党人为乡村振兴的发展贡献的重要力量。潘祠村作为党建特色村,拥有如罗浪励志馆、党建宣传墙等一系列特色元素,使得党建工作更加生动形象。



带队教师还同当地党员进行交流,主要从人才振兴和文化振兴两个角度探讨党建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核心作用。院党委作为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还与当地党委结对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共同探寻党建的新方式。

多肉培养基地


结束了在罗浪励志馆的参观,实践队一行来到当地多肉培养基地,同当地村民进行交流。在交谈中了解到,潘祠村根据当地实际发展生态农业,坚持发展特色农村特色产业,精准扶贫,以此实现生活富裕。生长繁茂的作物,脸上的笑脸,让实践队队员们都深刻地感受到乡村振兴给农民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交谈过后,实践队受村民的邀请,走入村民家中,走进田间地头,从农民农村农业的角度出发,向大家进行乡村振兴的宣传。实践队带队教师、学院党委副书记陈秋华老师在接受德化电视台采访时提到潘祠村的发展正是抓住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双重点,致力于政策的落实,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方面共同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精准扶贫,从而激发潘祠村的内在发展动力,并鼓励更多的农民投身乡村振兴之中。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德化将陶瓷文化作为自身优势,通过激发当代大学生实践热情和创新精神,培育世界陶瓷工人别具一格的工匠精神来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 | 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 | 校青年通讯社新媒体运营中心 郑舒玲

责任编辑 | 校青年通讯社新媒体运营中心 曾馨仪



近期热门文章

“暑期专用超能力”,他们都在用……

骄傲!昨天,6位福师大人在蓝厅向世界介绍福建!

倾情放送!《暑期留校指南》

这些出走半生的少年们,归来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