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社会实践 | 协和学院:“五维四创”实践队的青红初心行




“乡村振兴新动能 青春建功新时代”,跟随信息技术系“五维四创”实践队体验畲族风情,探访红色学习基地。作为学习的第二课堂,这一路上,实践队员巧用专业技术,用手中的摄影器材记录一个个瞬间,传承畲族文化,弘扬红色精神。



走进畲乡,我们将体验


1.青红筑梦“畲华风”项目授牌仪式2.畲歌畲语培训班3.制作畲族乌米饭



授牌仪式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信息技术系与顺昌县洋口镇校地合作共建实践基地,为地方宣传、人才培育、项目资源提供了条件。顺昌县洋口镇党委宣传委员林禧表示,借“青红初心行”此机会加强协作交流,借助信息技术系专业优势为洋口的红色文化和畲族文化宣传,真正推动乡村振兴、文化振兴的落实。


 


早在5月28日,信息技术系青红筑梦项目团队就来到洋口镇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畲华风”的工作对接。本次暑期实践,实践队借此机会了解当地畲族文化保护传承情况,并运用专业优势在本次活动中拍摄视频传承畲族文化。实践队来到洋口镇,由信息技术系赵鸿明书记与顺昌县洋口镇党委宣传委员林禧举行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授牌仪式。



畲歌畲语培训


畲族文化是闽东大地上的一朵“奇花”,但畲语在传承上存在断层现象,“畲华风”创新创业项目创始人、信息技术系2017级通信工程专业学生雷智莲带领实践队队员前往顺昌民族中学,进行畲歌畲语培训教学,弘扬畲族传统文化。



雷智莲同学用畲语视频教学,从日常称谓开始教起,音响里发出的陌生语调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起初大家的畲语发音并不标准,但在互动之下,从大家口中讲出的畲语越来越标准。


 


同时,信息技术系邀请畲族歌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蓝兴杰,蓝老师介绍畲歌基本以一二四句压畲语同音韵,三句压畲语仄韵。紧接着以畲歌《迎客歌》片段为例子,播放《迎客歌》让大家感受畲歌的魅力,哼唱并讲解《迎客歌》的涵义,亲自带领同学一句句学习。


 


实践队员利用自身专业优势,用所学专业技术,创新畲族文化传统的呈现形式将蓝兴杰老师与同学们合唱的《迎客歌》录制成视频,将畲族文化教学资料制成H5,让畲族传统文化更好传承和发扬。



信息技术系2017级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黄嫣燃说道:“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对畲族文化的进一步了解,我认识到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积极地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文化传承等方面相结合,为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制作乌米饭


7月13日,实践队来到顺昌畲村余墩,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乌米饭制作。畲族雷梅英阿姨介绍到,畲族乌米饭自唐朝(公元669年)以来,是畲族同胞“三月三”过节的传统食品。



乌米饭之所以呈现黑色正是靠神奇的乌稔叶,需要将糯米提前浸泡在乌稔叶汁中,浸泡至足够时间使得糯米被染成黑色。实践队员跟着阿姨一起用石臼叶子舂成叶浆、过滤汁水、用汁水将糯米浸泡一夜,等待隔天的蒸煮。



雷阿姨将乌米放在木制蒸桶置于锅内煮熟,约过一小时左右后将煮熟的乌饭放入锅中与猪油、白糖、芝麻、冬瓜糖等将配料加热拌匀。阿姨均匀搅拌乌米饭,使配料与乌米饭充分混合。随后将乌米饭装在小草袋里,方便实践队员品尝。


 


同时实践队在观看阿姨制作过程中利用自身专业优势,用影像的方式记录下乌米饭制作过程,待社会实践后剪辑视频展示乌米饭制作过程,使畲族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



实践队员青红初心行仍在继续,在走进畲乡体验畲乡文化后,实践队员开启了红色研学之旅,传承红色文化,重温红色历史


开启红色研学之旅,我们将前往


1.洋口红色学习基地2.武夷山大安村3.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



学习洋口红色文化


洋口镇是一个历史底蕴厚重的古镇,它商业文化和红色文化像两颗明珠,交相辉映在洋口的历史天空中,它的光芒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减色,相反会因时间的久远而更加璀灿。



换上红军装,实践队员满怀热情,迈着整齐的步伐踏上昔日的红军长征路,实践队员怀着敬畏之心重走长征路,仿佛亲自走过那一段惊心动魄的革命历史。
 


实践队来到毛泽民故居,实践队员在毛泽民饭桌上模拟当时吃饭的场景,以及在二楼亲身感受当时杂货、食盐等登记的场景,实践队员被其红色精神深深感染。


 


信息技术系2017级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赖东荣说道:“实践之行,虽时间转瞬即逝,但体会历久弥新,通过洋口红色旅游小镇的考察,明白了:遗址即是情景,文化亦是情书。”


追溯大安革命遗迹


地处闽赣边界的武夷山市洋庄乡大安村,是福建省著名的革命老区基点村,被誉为“闽北红色首府”,“红旗不倒”的革命圣地。



武夷山首站来到了武夷山大安村。实践队队员们紧跟着讲解员,仔细聆听革命事迹,先后参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旧址、闽北苏维埃妇女联合会旧址、中共闽北分区党校旧址、中共闽北分区委宣传部遗址、闽北红色首府陈列馆等旧址。实践队员认真聆听和学习“党组织建设”、“党政权建设”等内容,对闽北地区的组织建设、政权建设等有一定的了解,队员被大安红色精神所深深感染。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信技学子,我们必须要了解红色文化,坚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信息技术系2017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孙雅婷在参观后发出感叹。


感悟闽北革命精神


闽北革命烈士纪念碑构建于1957年8月,丰碑为磨光石质地,呈复式四棱柱状,碑身南面镌刻“闽北革命烈士纪念碑”。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则是南平市唯一一座全面、系统、集中展示闽北党史、革命史和新中国成立以来闽北建设成就的纪念馆。


实践队员跟随信息技术系党总支书记赵鸿明的步伐瞻仰闽北革命烈士纪念碑,对闽北革命烈士表示深深地崇敬以及由衷地钦佩。大家被革命烈士的情怀所吸引。



纪念馆内以文字资料、浮雕、照片、历史原物等,真实展现了“中共闽北地方组织建设”“掀起土地革命热潮”“广泛开展抗日反顽斗争”“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等时期的历史事件。


 


随后,实践队员认真聆听、学习赵鸿明书记从自身方面讲解爱国主义的内涵。其一是作为学生需要把自己本职做好,用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其二是作为党员,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家、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将工作落到实处,这即是爱国。此外,赵鸿明书记还与师生党员在展厅共同庄重地重温入党誓词。


 


信息技术系2018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徐燕芳说道:“来到这的我们深深被这里的红色元素和氛围所吸引,在赵鸿明书记的带领下,我们也更加深入得了解在革命先烈艰苦的奋斗历程。”


2019年信息技术系暑期社会实践在历史纪念馆学习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五维四创”实践队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一起期待明年暑期社会实践吧~


-END-


来源 | 协和学院

编辑 | 校青年通讯社新媒体运营中心 卢乃瑜

责任编辑 | 校青年通讯社新媒体运营中心 曾馨仪


近期热门文章

@2019萌新 | 在福建师范大学生活,可能还需要这些~

我要我觉得,我可以过,相信我!

这次真的要和它说再见了......

社会实践 | 经济学院:青年学生走进上杭,助力文明建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