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登革热,你所要知道的……




福州的夏季温度高,降水频繁,这给蚊虫提供了很好的繁殖环境,这些蚊虫可能会带来通过血液传播的传染病。7~9月份是“登革热”流行的高峰期,福州已有多起病例,对此福州市成立登革热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积极防控登革热疫情。
小葵这就来带你见识见识“登革热”。




登革热是什么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法定乙类传染病。登革病毒感染后可导致隐性感染、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我国少见。本病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我国广东、香港、澳门等地是登革热流行区。


由于本病系由伊蚊传播,故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在每年的5~11月份,高峰在7~9月份在新流行区,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以成人为主,在地方性流行区,发病以儿童为主。





临床表现


潜伏期3~14日,平均为4至7日左右。临床上将登革热分为典型、轻型和重型。

1.典型登革热

(1)发热。
起病大多突然,体温迅速达39℃以上,一般持续2~7日,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日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呈双峰热或鞍型热。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发病时伴有头痛、背痛和肌肉关节疼痛,眼眶痛,眼球后痛等全身症状。可能有过敏、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差、腹泻和便秘等消化道症状。颜面和眼结膜充血,颈及上胸皮肤潮红。发热期可出现相对缓脉。

(2)皮疹。于发病后2~5日出现,初见掌心、脚底或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和四肢,部分患者见于面部,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皮疹、红斑疹,稍有刺痒,也有在发热最后1日或在热退后,于脚、腿背后、踝部、手腕背面、腋窝等处出现细小淤斑,1~3日内消退,短暂遗留棕色斑,一般与体温同时消退。

(3)出血。于发病后5~8日,约半数病例可出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如鼻衄、皮肤淤点、胃肠道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等。

(4)其他。全身淋巴结可有轻度肿大,伴轻触痛。可有肝大,脾大少见。个别病例有黄疸。病后患者常感虚弱无力,完全恢复常需数周。

2.轻型登革热

症状体征较典型登革热轻,发热及全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不出诊,没有出血倾向,浅表淋巴结常肿大,其临床表现类似流行性感冒,易被忽视,1~4天痊愈。


如何预防登革热


1.管理感染源

地方性流行区或可能流行地区要做好登革热疫情监测预报工作,早发现,早诊断,及时隔离治疗。应尽快进行特异性实验室检查,识别轻型患者。对可疑患者应进行医学观察,患者应隔离在有纱窗纱门的病室内,隔离时间应不少于5日。加强国境卫生检疫。
 
2.切断传播途径

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改善卫生环境,消灭伊蚊滋生地,清理积水。喷洒杀蚊剂消灭成蚊。
 
3.保护易感人群

提高人群抗病力,注意饮食均衡营养,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增强体质。在流行期间对易感人群喷涂昆虫驱避剂,以防蚊虫叮咬。
 
3.重型登革热

患者早期表现与典型登革热相似,在病程第3~5日病情突然加重,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颈强直等脑膜炎表现。有些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本型常因病情发展迅速,多因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出血性休克在24小时内死亡。


防蚊、驱蚊小贴士


防蚊


1、室外: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到野外应穿着浅色长袖衣服及长裤;

2、室内:安装纱窗纱门,床上使用蚊帐;

3、防止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

4、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植植物;

5、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或倒置于防雨的场所。


 


驱蚊


1、蚊子不喜欢的气味是柑皮、薄荷、茴香、丁香、薰衣草等。如把橘子皮、柳橙皮晾干后包在丝袜中放在墙角,散发出来的气味既防蚊又清新空气;沐浴时,在浴盆滴几滴花露水或精油,不仅感到清爽,也能驱蚊,但要注意使用不能过量,以免刺激皮肤。



2、杀虫剂是一种毒性较强的液体,是蚊子的第一杀手。应用杀虫剂应适时、适地、适量,最好在人外出时使用,并在充分通风后关好纱门、纱窗。杀虫剂的种类应经常更换,以免蚊子产生耐药性。



中国疾控中心推出登革热防控科普动画片!两分钟让你迅速get防控登革热技能~赶快点击视频观看吧~



炎炎夏日,有了小葵的这些安利,小伙伴们一定要早预防哟~





来源 | 福建师范大学学生工作处


近期热门文章

《2019福师大迎新图鉴》

惊喜不断!是又升级了食堂的福师大!猜猜这次是什么风?

这是一条长长长长的迎新惊喜哦!一定要看到最后!

@2019萌新 | 居然有免单券?解锁福师大食堂,速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