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无数个仍在努力的假期里,他把热爱变成了专业!

聆听毕业故事的 福师大小葵 2022-12-16



生活照中的他

总是与摄影器材相伴

眼神专注有力地盯着画外

在他的朋友圈里

除了记录、总结繁忙充实的工作

也有温暖的夕阳、凌晨福州的车流

还有美食与朋友



本期嘉宾:姜铭


姜铭,男,2018级传播学院广告学专业,现已推免至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学位)。本科期间获得2020-2021 年国家奖学金且多次获得校级奖学金、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曾获得大学生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银奖、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福建赛区二等奖、福建省第十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二等奖、福建省第四届校园微拍大赛一等奖等奖项。



第一次,总是失误与进步并存


高中第一次接触摄影的时候,姜铭并没想到它会成为自己生命中的重要一环,还只是抱着“拍着玩”的心态,将它当成一个兴趣爱好。直到进入新传专业后,他才萌生了想要往摄影这条路上发展的想法。


刚刚入行时,姜铭在拍摄时总会遇到一些关于规范性和操作熟悉度的问题。记得大一那年,他负责拍摄军训宣传短片。那时的他,操作机器不得技巧,绿幕、特效、追踪都做得也很粗糙,参数不正确,对光线控制、视频播放规格、器材组装这些专业知识也不甚了解。在他第一次当摄影指导的时候,就因种种原因,在现场出现过很严重的技术失误。


对姜铭而言,失误就是进步的契机,为了能够让自己应付场上可能会出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保持学习的步伐是必须的。在那两年里,只要一有机会,他就会去认识的学长学姐和一些专业人士的拍摄现场观摩与打下手,看学长学姐如何解决问题,并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在课后,他也会根据自己的一些不足,在微博或者b站上购买博主一些课程进行学习。



在一次次实践的过程中,姜铭也从一个只有热爱没有技巧的摄影小白,成长为学弟学妹眼中的“大佬”。在这个过程中,他拍了许多片子,也参加了不少比赛。还记得大一第一次参加大广赛的时候,他在学长学姐负责的队伍负责技术执行工作,团队作品最终获二等奖。“那一次是我们年级第一次拿国家级的奖,我觉得很有荣誉感。”姜铭说道,“之后再参赛,有半成以上的比赛都未获奖。”尽管在一些项目上并未收获奖项,但每一次的比赛经验才是最有价值的收获。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他体会到比赛的意义不在于胜负,这个领域里人才济济,唯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适应行业要求。


既然做了,就要做得好



因为热爱,所以从中感到快乐,也正是因为这样,姜铭才从起初的“连换个稳定器都要花费20分钟的菜鸟新手”变成到现在对灯光、拍摄手法驾轻就熟的摄影能人。他说,自己这一路的成长皆有迹可循的。


姜铭回忆道,自己第一次身份的蜕变是在大三阶段拍摄短片《复安路80号》时。在这部片子里,他担任的工作从之前单纯的掌机工作变成了摄影指导。第一次做摄影指导、中途接手、没有从剧本环节就开始跟流程,种种因素结合在一起,让姜铭感到困难异常。身份变了,责任也更大了,作为摄影指导,任何与画面有关的内容都需要他来把关,构图、灯光、人物塑造......任何条件都需要考虑清楚。而且自身知识储备的不足、灯光设备的笨重不方便、经验的缺少等等,都让他的拍摄困难重重。当时现场曾出现过重大技术失误——拍摄时整个画面都越轴了,并且现场无人察觉,直到最后审片才发现,幸好来得及补救。



在《复安路80号》之后,姜铭逐渐转变成专业的摄影指导。对他而言,《复安路80号》成就了他,是他心中意义最深刻的短片。在这个片子里,每一个分镜头都经过他的反复推敲。片子中有一场戏,小组内讨论了好几次,要怎么在镜头里展现出女主在被欺负时的孤独和无助?要怎么展现女主是如何被排挤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摆在面前,无数的方案被推翻重来,又有无数的新想法被不断提出来。在经过无数次的讨论、尝试之后,最终他们选择了用大广角仰拍的方式来呈现,好在最终没有令他们失望,呈现效果很好。


新传专业要求他必须理性,所以他把所有的感性都留给了作品。在前期,他会注重作品核心的美化,会想怎么把东西拍的好看。再后来,他将重心放在了作品的真实性和现实意义上。比如《复安路80号》,把当今社会最敏感的话题结合在一起。正如姜铭所说,“我的作品主题,我的创作思维,都是真实的。我很喜欢拍真实,真实的人,真实的事。”


心中有光,便不惧前路漫长



“大学中较大的遗憾,大概是忙于学习与工作的我被动地被排除在精彩的课余生活之外了吧。”


姜铭的大学生活是没有假期的,在别人过暑假放寒假的时候,他要么在做志愿,要么外出拍摄,就连跨年那天他都还在食堂背书,等食堂要熄灯了才回宿舍。于他而言,如果说大学有什么遗憾的话,或许就是没有好好享受一下青春时光吧。在大家眼中,姜铭就是“技术”的代名词。在提到他时,同学们往往只会想到他的比赛和工作,而不了解在“技术”之后,属于大学生姜铭的生活经历。其实在接触摄影之前,他也有一些其他爱好,比如他喜欢音乐,曾经组过乐队,担任过合唱团的指挥及伴奏,“只是现在不大有时间去兼顾了”。



在大学拼搏的几年,他曾在夜里崩溃过,也在路上孤独过。在不断的沉淀中,他不负众望拿到了保研名额,并且最终成功推免至传媒专业学生的“梦中情校”——中国传媒大学。


“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没有选择自己喜欢的摄影技术专业,其实是因为在后面的慢慢摸索中,我发现技术竞争力并不是竞争力的核心。”姜铭说,“虽然技术型的工作在累积经验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但是我真正的竞争力并不只能止步于技术层面。因为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和更替,技术永远是可替代的。于是在研究生时期,我更想向行业的上流发展,管理、创意、策划等等都是我想研究的方向。”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姜铭始终期待着能站到一个更高的平台,能遇到更好的设备技术、更大的制作规模和更广的市场。“站在这样的舞台上,我会不断突破自己,继而遇到更好的自己。”



回望大学这段五味杂陈的日子

姜铭发现

自己因一直奔赴的目标而感到充实

他清晰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正因如此

他才一直不断地奋斗

不断地前进





往期推荐




文案 | 姜咏伽 姚琴 蓝子婧 洪文希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编辑 | 校青年融媒体中心青通社 胡可欣 范欣妮 谢冰清

校审 | 校青年融媒体中心青通社 刘希雅 李婉婷

责编 | 黄佳淑



去追逐心中的光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