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些话孩子最爱听,父母该说的时候就得说

2015-06-02 赢在起点能力早教


有些父母普遍对“和长大了的孩子沟通”这件事,心里有顾忌。他们看到孩子一天天有了自己独立的想法和世界了,忧虑着该如何跟他们对话更合适。他们问: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说话,似乎孩子跟自己的共同话题也是越来越少了,怎么办?


在此,我想说的是:从孩子们进入幼儿园,尤其进入学龄期以后,他们的心思的确是越来越细腻了。父母们尤其需要管好自己的嘴,注意和孩子的沟通方式。一方面不能再把孩子当做小宝宝看待了,要尊重他们的个人意志,同时,必要的引导仍然不可少。


有一个简单的方法,那就是多正向引导,多看到孩子的优点,学会“四两拨千斤”、不动声色地激励孩子。一旦孩子内心积极的、向上的、自我激励的能量足够了,这样的孩子就不用担心他们会长歪了。


今天的文章,我就分享一些常用的激励句式。这些话,孩子们爱听、对他们的成长也很有益处。


需要提醒的是,我也常会在网上看到许多类似“孩子们最喜欢的XX句话”之类。但是都只是光秃秃放一句话在哪里,至于何种情况适用,其实并未说清楚,很容易对父母产生误解——好听的话说得越多越好、孩子夸得越多越好,还请父母们慎重对待此类鸡汤文章。


你力气真大!你快有妈妈高了!

适用场合:这类对孩子身体力量方面的夸奖,多多益善,日常生活中自然地进行即可

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对自己身体的接纳、肯定,是孩子们的自我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所以,对孩子身体力量方面的夸奖,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譬如:早起帮孩子穿衣的时候,可以惊叹地告之:哇,你好像又长高了呢!


孩子帮忙拎垃圾,你可以用快乐的口气说:你真有劲儿!像个大力士一样!


居住于弱小的身体中、长期仰视大人的高度……这些事实其实常常会带给孩子挫败感。若父母能够对孩子的身体力量给以“强大”的暗示,会有效促进孩子的自我建构,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和心理能量。


真的很有趣啊!/这真是太奇妙了!

适用场合:当孩子快乐的大喊,爸爸/妈妈,快看!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因为一件自己觉得很好玩的事情,拽住大人的胳膊兴奋地大喊你一起看。这其实就是孩子在分享。可惜的是,这样的时刻大都被大人错过,或者没有真正对孩子的分享表示过感激与积极的回应。


梁文道先生在他的《味道》一书中这样描述过:分享,本是最神秘的一种状态。


比方说看见河岸的树上栖息了几只越冬的白鹭,小孩会很兴奋地拉着妈妈的手大叫:“快看!”


为什么看见了有趣的东西也想叫妈妈看到呢?难道多了一个人帮眼,白鹭的数量会多了几只?还是它们会变得更可爱优美?


当然不,只是因为我们想让自己所爱所关怀的人与自己同喜,让他也感到兴奋,或者让他见证我的兴奋。


表达对孩子所感兴趣事物的同等关注,不仅能够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关注,还会让孩子感受到与父母之间的那种亲密联结。这种“我们一起分享美好事物”的体验,不仅有助于促进亲子关系,也能够使得孩子的内心得到滋养。


我能理解你(的行为、心情)/你这么做,一定是因为……但是(亮出自己的感受和建议)

适用场合:孩子的错误言行你不能接受的时候

如果一个小孩子,冲着父母说了一句脏话,一般父母会如何做呢?大多数应该会用指责的口吻说:“你不能说脏话/你怎么能这样说话?!”


其实,较好的说法是:“你刚才一定很生气,才这样对妈妈说话。但是,你刚才那种用词让我很不舒服,请以后别再这样说了。”


如果一个大孩子,他在同学家玩到很晚,回家的时间早就超过和父母的约定时间了。一般父母会如何做呢?大多数应该会批评:“你为什么这么晚才回家?”


其实,较好的说法是:“你今晚肯定是玩得很开心,才会这么晚回来。但是,你这么晚回来是不对的,既没有遵守规则,我们也都很担心你,希望你下次能够按时回家。”


一般孩子“犯错”父母不能接受,都牵涉到孩子的规矩建立、习惯养成的问题。这种冲突、摩擦,是孩子们学习某些规矩、习得某些习惯必经的一个过程。孩子的行为不恰当的时候,父母应该告诫,而非批评、指责。


批评指责很容易让孩子感到被攻击、甚至被羞辱,如此不仅不能教会孩子辨别对错,反而可能阻碍孩子规则意识的真正内化。但若父母能够首先通过“共情”表达出自己的接纳、理解,这种理解才能成为亲子间诚恳交流的开端,更有助于问题解决,以及孩子成长。


大胆去做吧,不管结果怎样,我们都支持你

适用场合:孩子争强好胜,或者对于事情的结果表现出担忧,不敢尝试/做决定

不少父母对孩子的争强好胜表示过担忧。排除了父母本身比较好强、对孩子要求过高等因素外,孩子们进入学龄期前后,也会进入一个对竞争敏感的时期,表现的“争强好胜”也属正常现象。


微信上就有一位妈妈发愁地问:我家孩子5岁半了,近半年来,显得特别好胜,甚至平时穿衣服、洗澡、吃饭都想要得第一,还要跟我们比。但是一旦学校里有什么比赛之类,他又不太敢参加,说害怕。我平时也没有对他有多严厉呀,是怎么回事呢?


孩子喜欢争第一并非坏事。但是不敢参加正常的比赛活动,就是对事情的结果过于看重了。可以想见,应该是家人或者学校老师多次表达了对胜利者的欣赏。这让孩子误解为:只有得第一才能得到大人的喜欢,如果没有得到,就可能失去大人的关注和爱。


这类好胜的孩子,他们其实最想听到的话是:大胆去做吧,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支持你,我们都爱你。


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听到父母说这句话。这句话意味着绝对的接纳,会让孩子们内心充满安全感,懂得无论结果如何,都不影响“自己是好的,是值得被爱的”这一事实,从而才有心理能量去放心探索、尝试新鲜事物。


而当孩子探索中再遇到障碍的时候,情绪因此低落了,父母还可以再来一句:你已经很努力了,需要我帮忙吗?


你做的真不错!看,你把……

适用场合: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时候,或者完成了一件作品的时候

我们一直强调孩子做家务活的重要性。但是我也常常会在心灵鸡汤中,看到他们推荐一些类似句子:“你帮妈妈把地扫得真干净,你真乖!”“你把碗洗得真干净,我真是太高兴了!”这两个句子问题在哪里呢?


第一个句子中,用了一个“帮”字,这把原本属于孩子分内的事情,全部变成了妈妈自己的事情,孩子不过是个外人而已,于是无形中,也把孩子对于家庭的责任与担当给卸掉了。


第二个句子中,把孩子做的事情和父母自己的心情联系到了一起。这样就变成了,孩子做某件事情,是为了让大人高兴。如此容易养成爱讨好大人的孩子。这类孩子看起来很聪明,但却很容易变得过于在乎他人的评价,逐渐失掉自我。


所以,不如用充满赞赏的口吻,就事论事地、具体地表扬孩子做得好,而且最好还能描述清楚,比如说:你做得真不错,扫地好干净呀!你干得很棒,你看,小狗狗被你照顾得白白胖胖!


如此,孩子很容易感受到一种自然而然的责任感,也能明白自己到底好在哪里。


另,平时孩子游戏、做手工等等,也可以通过这样的表扬,对孩子的付出给以具体的、清晰的肯定,如此孩子就能明白自己的行为与结果之间的“直接的、正向的”关系,从而获得自信心,以及进一步努力的动力。


哇!太了不起了!

适用场合:孩子在某一方面有天赋,或者有极大的兴趣时

要做到这一点,父母首先不能有分别心。比如有的父母认为学习成绩好才是了不起的。钢琴、英语考过了级才是优秀的。只有这些情况下,他们才可能给以孩子发自内心的赞叹。如果孩子只是玩一些“歪门邪道”的小把戏,比如反复琢磨一些积木块,喜欢说话,甚至爱做饭等等,父母很难去夸孩子。


其实只要是孩子们真正喜欢的,那就极有可能是他们的天赋所在。如果孩子们所喜欢的,所捣腾的,能够得到父母由衷的赞叹,那对孩子而言,将是巨大的鼓舞和动力。


比如,发现孩子在画画方面有兴趣,总爱涂涂画画,那么为何要吝啬自己的赞美呢?你完全可以在某一天,对着孩子的作品来一句:哇!太了不起了!


也许这一句话,就可能造就出一位未来的大师。


本文转自微信号 静观育儿 由赢在起点整理编辑

回复以下数字,即可了解赢在起点更多育儿资讯(关注后才能回复哦)

01:赢在起点品牌故事

02:赢在起点早教课程

03:赢在起点地址电话

04:预约免费0~6岁儿童能力测评

05:预约免费0~6岁能力早教课程

28:德国妈妈的岗位说明书 ,看完简直给跪了!

62:跟孩子好好说话怎么不管用?

64: 1~6岁宝妈不可错过的一日育儿圣经,价值百万!

67:妈妈在这4点越懒,孩子未来越成功!

68:育儿最失败的9句话,80%的家长正在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