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冲突:孩子自我成长的黄金机会

2016-08-01 赢在起点能力早教

当孩子的意志力开始发展,能够区分我和外界的不同,他们探索外界的驱动力就更大。孩子就是靠着观察和体验来学习的。他们的学习对象,最早是来自父母。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孩子社会化发展的基础。等到孩子们发现了同伴的存在,同伴关系的议题就逐渐变得重要起来,有一天甚至会超越亲子关系。


如今的家庭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在“6+1”模式下成长的孩子们尤其缺“同伴”。当孩子们直接发生冲突的时候,不仅是孩子自己,似乎连父母们都觉得棘手。


冲突是有价值的,认识它,并利用好它!


爸爸妈妈们,当看着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你会怎么办?


是不是碍于面子,让自己的孩子把玩具让给别的小朋友?


或者为了息事宁人赶紧介入?再或者因为心疼自家孩子直接当场替自己的孩子撑腰?


可是,在采取措施之前,我们是否先冷静一下,想一想,冲突对于孩子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


中国的传统文化追求“以和为贵”,因此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一般被视为坏的情况,是应该及时被解决和消除的问题,而且以后出现的越少越好。


然而,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冲突是孩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冲突的方式对孩子社会化发展有很大影响。


若父母能够正确引导孩子面对冲突,并恰当处理冲突,将会有助于孩子在今后的竞争、谈判、合作、分享等人际互动中始终保持好的心态,同时也利于孩子面对人际冲突时持积极正向的价值观取向。


如认知心理学大师皮亚杰所说:“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体的同伴冲突是儿童发展社会视角转换能力的必要条件,是使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前提。”


冲突的价值一:让孩子听到不同观点。


在现代家庭中,很多孩子是在一片肯定的声音中长大的,几乎没人对他们说不。可是,孩子们总要走出家门,总会遇到别人对自己说不。


对孩子而言,这是挑战,也是机会。那些向他们说不的人和事,能让他们看到不同的观点,听到不同的声音。


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思考:这个世界的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内心的想法和所持观点也会不同。不过,不同的观点都是可以接纳的,尽管有时候人们持有的各种观点并不都正确,但都有其价值。


冲突的价值二:帮孩子懂得别人的感受。


在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如果他的世界里只有他自己,那么他无法体会别人的需要和感受,甚至会无视他人的感受、侵犯到他人的需要。


这是父母过于溺爱孩子造成的一种后果。


因为在父母无原则的爱的保护下,孩子看不到别人,只看得到自己。


这些孩子在同伴交往中,容易忽略别人,说话伤人,而他自己还完全意识不到。


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在面对冲突的时候去认识到:别人也会疼,也会难受,自己的某种方式对别人造成了伤害,如此引导孩子学会理解、体谅别人,从而获得更好的人际关系。


冲突的价值三: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办法。


孩子是通过观察来学习的。尤其是3岁以后的孩子。他们能够理解事物、明白道理之类,不是靠听,而是靠眼睛去看,靠皮肤去感受。


比如,我看别人挨打了,我就会更加小心;我看别人烫伤,我自己也该注意;我发现这朵花真的有刺,有点扎疼我了,那我下一次就不去碰它。


而冲突是最直接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一种人际问题,是最直观的观察和学习机会。


孩子必须亲身体验这种冲突,并主动去思考和分析冲突的原因、会造成的后果、可以采取的解决办法,以及下一次如何更好地避免冲突。


发生冲突时,父母的常见错误做法


当孩子们发生冲突的时候,父母到底该怎么办?


现在我们假设有两个孩子发生了冲突,一个三岁半,一个三岁(我们简称姐姐和弟弟)。弟弟抢姐姐的玩具,姐姐打了弟弟,弟弟哇哇大哭。


通过对比我们来看父母如何做更好。


错误一:一上来就给姐姐讲道理:“你大一些,应该让着弟弟呀!”“打人不是好孩子!”之类。


这是中国父母惯用的手段,或者出于自己的面子,或者是出于人道主义地同情年龄小、看起来弱的、会哭的一方。


这往往会造成有些孩子学会通过“哭闹、耍赖”等方式去获得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另一方面,父母阻碍了拥有玩具的孩子物权观的发展。所谓物权观,即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维护自己的权力,同时又懂得尊重别人的物品。


孩子在三岁以前,不愿意分享不算自私,是自我,是孩子正在发展自己的物权观。这是孩子将来走向社会化,必须要学会的一课。


当孩子不肯把自己的玩具让给别人,是捍卫自我的一种外在表现。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自我中心化是一个认识论的概念,而不是一个道德上的概念,不能像看待成人那样,认为这是儿童自我意识的膨胀、自私自利。


恰当的做法是父母把玩具留给它的主人,并为新来的孩子寻找其他替代物。


错误二:对弟弟(冲突中处于弱势的、或者对正在哭泣的孩子)说:不许哭了,男子汉喜欢哭羞不羞!对姐姐说:你已经这么大了,要学会克制自己!或者:怎么这么不懂事呢?


一般情况下,无论发生冲突的两个孩子谁对谁错,冲突双方都不会是愉快的。若父母要求孩子控制消极情绪的表达,只会让孩子把坏情绪压抑到心底,而不是得到好的疏导。


压抑自己的情绪和内在需求,只会让孩子变得习惯性屈服,或者内在积压愤怒,总要找到出口爆发。


错误三:大人直接决定玩具的最终归属,拉开发生冲突的两个孩子,帮助孩子当即解决问题。


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了以后,必须要亲自去面对问题,才能学会应对技巧。


如果经常性地冲突后父母介入并处理问题,孩子就会养成一种习惯,认为大人会主动来解决冲突。


或者只会向自己的父母或其他家人倾诉(当然这种方法也是可用的,孩子在外面与人发生冲突,应该要有意识有意愿告知父母,但这以父母的恰当介入为前提)。


若父母们总是在替孩子思考和做事,必然会导致孩子在人际交往中缺乏信心和经验,导致他们在面对冲突的时候手足无措。


孩子们发生冲突时,我建议这么做


第一步:对弟弟(大哭的、处于弱势的一方)说:你伤着了吗?没事吧?然后检查一下孩子是否身体上哪里疼,并拥抱他。


发生冲突后先检查孩子的身体安全,这不仅是作为父母应该要做,也会引导孩子学会关注和保证自己的身体安全。


尤其是孩子在外面和陌生的大孩子发生冲突,第一反应应该是检查孩子身体安全,这是监护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此时,也能让处于强势的一方看到,自己的行为对别人所造成的影响,帮助孩子体会别人的感受。


第二步:对两个孩子同时说:你们俩看起来都很不开心,发生了什么呢?对姐姐说:你很生气,不过打人是不对的。


承认孩子们的情绪,接纳他们发生冲突当下的状态,这会让孩子产生信赖和温暖。


因为承认孩子的情绪本身就是一剂良药,可以使孩子的心得到安抚,帮助孩子和父母之间构建好的安全依恋和信赖关系。


在此基础上,父母再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帮助孩子梳理清楚刚刚发生的事情,会更加容易。


同时,可以与姐姐讨论“安全表达愤怒”的方式。如用语言发泄,跺脚,直接说我生气了或者求助父母出来干预等。


第三步:让两个孩子一起,做出选择或者思考:我们可以做点什么,去避免下一次的争吵呢。


在安抚了孩子的情绪后,大人完全可以轻松一些,不要为孩子出主意,而是启发式地引导孩子们主动思考,把解决问题的机会留给孩子自己。


当孩子开始讨论的时候,父母主要是要做个倾听者,当然,最后可以引导孩子们:有时候人们持有的各种观点并不都是正确的,但我们的所有观点都是有价值的”。


本文转自:积木育儿(ID:jingguanyuer)文/罗静

你是谁?

我们是关注宝贝成长的使者!

我们是牛娃的好伙伴!

我们是爸爸妈妈妈的好搭档!

我们是最负责任的育儿专家团!


赢在起点能力早教

elitebaby2001



回复以下数字,即可了解赢在起点更多育儿资讯(关注后才能回复哦)

01:赢在起点品牌故事

02:赢在起点早教课程

03:赢在起点地址电话

04:预约免费0~6岁儿童能力测评

05:预约免费0~6岁能力早教课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