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拒绝孩子,除了说“NO”还要说“故事”!

2016-10-21 赢在起点能力早教



作者:华川,著有《左宝右贝:二胎妈妈育儿经》


圣诞节快到,我提前藏好了孩子们的礼物,可昨天,竟被儿子意外发现!他激动地跳着叫着让我给他打开包装。


——“圣诞节还没到呢,现在不能打开”。

——“反正是给我的,就早点打开让我玩儿吧”。

此刻的儿子,就像一头狮子发现了送到嘴边的猎物,叫我该如何延迟满足?


生活中总会遇到类似的场景:

——带孩子买衣服,孩子却看上了一款超出预算的玩具。

——计划好了亲子阅读,孩子忽然心血来潮地要去动物园。


对孩子的任性说“不”,或者延迟满足孩子的需求,不仅是为了保持家长的权威,对于孩子本身的成长,也意义重大。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心理学教授米舍儿设计了举世闻名的“棉花糖实验”。在这项试验中,工作人员将一名四五岁的孩子带入一个房间,桌子上放着一块棉花糖。工作人员告诉孩子他将离开房间一会儿。如果孩子在他离开期间不吃棉花糖,他将奖励他两块棉花糖;如果他等不及就吃掉了,则失去奖励。


参加实验的653名孩子,只有1/3能在工作人员离开的15分钟内坚持不吃棉花糖;另外一部分孩子在工作人员一离开就吃掉了,大部分孩子都只能等待30秒钟。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米舍尔再次追踪当年参加实验的孩子,发现了一个显著的关联:孩子在4岁时坚持等待的时间越久,其长大后,在其他能力测试中,关注力和推理能力也更好。米舍儿在1988年发表论文表示,能够延迟满足的孩子,抗压能力更强。


现在的问题是,一个本身缺乏耐性的孩子,该如何训练他的“延迟满足”?比如我的儿子,今天是想提前享用圣诞礼物,几个月前还想提前过生日,以便吃到可口的大蛋糕。


鉴于7岁的儿子已经有了相当的理解力,我打算直接给他讲一讲“棉花糖”的故事,不过故事的主角换成了我自己。


“我先来给你讲讲妈妈小时候,关于棉花糖的一个故事”。


儿子很有兴致地听我讲完:“妈妈小时候,有一天跟小伙伴一起玩儿,奶奶拿过来许多棉花糖,告诉我们,谁等待30分钟,就可以吃两块……妈妈耐心等待了30分钟,后来就得到了两块棉花糖;妈妈小时候特别能等待,遇到困难也不着急……所以妈妈现在非常强大,你看见过妈妈哭鼻子吗?”


儿子想了想说:“还真没有”。

“你想不想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当然想啊。”

“那你现在就不要拆开圣诞礼物,再忍耐几天…….你越能忍耐,内心就越强大”。

“好吧”,儿子点点头。




在儿子更小的时候,华川也靠故事说服了孩子很多次。尤其在公开场合,直接说“不”可能会引发一场“战争”。通常我会蹲下身来,注视儿子的眼睛,温柔地说:“来,妈妈先给你讲个故事,是妈妈小时候的故事哟”。小家伙的注意力被我吸引,我握着他的手说:“从前,妈妈也是个很小的小孩,也只有4岁哟…..”然后,我们边讲边走,一边即兴构思,等到故事讲完,已经离开了“案发现场”。


“故事引导法”并不是华川的独创发明。几十年前就有一位法国心理学家写道:父母的故事,永远都能让孩子感兴趣。通过给孩子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是转移孩子注意力的最好方法。


那么,故事的来源在哪里?并不是每个妈妈,都有即兴创作故事的能力。


第一种来源,就是爸爸妈妈真实的成长经历。每个人的童年,都抹不掉关于零食、玩具、游戏等相关的记忆,跟如今的孩子相比,虽然换了场景,却是同样的内涵。


或许你又担心当年的那个“自己”,并不是满满正能量的完美小孩,但讲讲反面的教训也可以啊,孩子对这类故事更感兴趣呢。


比如,在孩子们控制不住想多吃糖时,我就会讲这样一个故事:妈妈小时候也特别爱吃糖,而且趁着我的妈妈不注意时偷偷吃,吃完也不刷牙……结果现在牙齿坏了好多颗。疼得受不了,只好把牙齿拔掉——拔牙可疼啦,然后装上了假牙。然后我会把自己的若干年前装的不美观的大钢牙展示给孩子们看。


第二个素材来源:阅读。我怀大宝时,利用孕期闲暇,把《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都重温了一遍。我发现西方童话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情节近乎都是三段式,譬如,恶毒皇后想害白雪公主,第一次(猎人暗杀)失败了,第二次(有毒的梳子)也失败了,第三次(毒苹果)才终于成功……通过任务目标的重复,情节层层递进,符合孩子喜欢不断探究的心理。


我在借用这些素材编故事时,也会采取三步走:第一次,我偷吃了一颗糖,妈妈没发现,牙也没疼。第二次,我又偷吃一颗,还是没人发现。第三次,我偷偷吃完糖果,牙齿就开始疼痛起来了。


如果在讲故事时,毫无转折,直奔结局,就显得太生硬而不真实。


另外,家长在陪孩子们阅读童话绘本时,自己也要认真消化吸收。即便哪一天书不在手,遇到紧急情况,也能信手拈来。譬如,陪女儿阅读“自控力培养童话绘本”《跳跳童话套装》,有一个故事是“嘘,小点声”。读完没几天,带女儿去公园,女儿指着一个秃顶的老人大声叫道:“妈妈,你看,那个人没有头发”。我赶紧用手指贴近嘴唇,“嘘,小点声!你还记得那个童童的故事吗?”于是,我把绘本上的故事大致复述一遍,女儿惘然大悟的表情:“好的,妈妈,我也小点声”。




好了,这就是华川对待孩子任性的一点经验,从今天起,您也可以试试:如果宝贝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先别直接说“NO”,蹲下身子,温柔而神秘地说:“宝贝,来,我给你讲个妈妈小时候的故事”。


如果您的孩子已经年龄较大,还是缺少等待的耐心,就直接跟他讲讲棉花糖的故事吧。(参考资料《Bring up Bebe》)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二胎妈妈圈”(ertaimama),介绍二胎备孕、二胎孕期、二胎育儿知识,分享俩宝之家的原创故事。转载请标明原出处。

你是谁?

我们是关注宝贝成长的使者!

我们是牛娃的好伙伴!

我们是爸爸妈妈妈的好搭档!

我们是最负责任的育儿专家团!


赢在起点能力早教

elitebaby2001



回复以下数字,即可了解赢在起点更多育儿资讯(关注后才能回复哦)

01:赢在起点品牌故事

02:赢在起点早教课程

03:赢在起点地址电话

04:预约免费0~6岁儿童能力测评

05:预约免费0~6岁能力早教课程

直接点击文字即可查看:

幼升小成果月︱牛娃养成记 育儿习惯大调查(2016版)

赢在起点早教中心︱创始人访谈一:从细分市场出发,看早教行业再创新高

赢在起点早教中心︱创始人访谈二:从能力培养出发,做花“功夫”的早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