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别再把伤害说成是教育了!可怜的邹市明儿子!

2016-11-16 赢在起点能力早教

最近,一段邹市明太太冉莹颖“教育”儿子的视频

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f0345kxgb9u

邹市明老婆教育孩子


儿子轩轩把蛋糕和水混在了一起,于是妈妈对儿子进行了“思想教育”,用词诸如:你浪费粮食,可恶!钱你是爸爸一拳一拳打出来的!


整个过程轩轩一直在试图靠近妈妈,讨好妈妈,细声请求妈妈原谅,得到的回应是:滚开点!


 评论点赞很快过万,大家纷纷表示黑转粉、路转粉,理由是:这很真实,我从小就是这样被父母教训的,我也一样这么对待我孩子。


 粉丝的心理很有趣:我粉你,因为你虽然是名人,却跟我们家一个水准,也如此歇斯底里的对待幼小的孩子,这让我感到好真实,好安慰,嘿嘿。 


既然要真实,那我就举几个网友提供的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大家可以对比体会下。


 一次在台湾,宝宝摔坏了机场一个碗,保洁阿姨赶紧跟我说:你不要骂她,没关系的。瞬间感觉心被温暖到了。台湾文化整体上比大陆要温和宽厚。


一次在早教中心,一个孩子一直在积木区捣乱,她妈在边上一直骂她,你怎么这么坏啊!说了半天没用。我赶紧给她牵过来,说咱们一起把积木搭起来好不好,小朋友说好,于是就安静的跟我一起堆积木,不再捣乱了。


小孩好奇心驱使下做个实验而已,不是故意要败家。我小孩两岁多的时候看到家里建房子的泥工师傅用水泥抹墙,就打了几个鸡蛋在盆子里,拿刷子蘸了往墙上抹,我说“哎哟,当上泥工师傅了呀”,压根就没想到要骂他。现在他也并不败家。



轩轩把蛋糕和水混在一起,请问各位谁小时候没做过一些荒诞事儿?


做荒诞事儿的时候,是要故意浪费东西,故意要败家吗?


孩子内心很单纯,他在做他觉得很有创造性的事情,在体验和探索这个世界。


哪怕我们成年人,如果想要尝试新的菜,也很可能做出一些失败的食材搭配,如果你因为被爱人说“每一分钱都是我的血汗,你故意浪费粮食!可恶!你不配做我老公/老婆”,那是什么感觉?


把馒头泡水里这事儿我小时候就干过,我没有恶意,只是尝试了才知道泡了水的馒头不好吃,这累积了我日后的生活经验:加热馒头的时候,水不要放太,免得扑出来打湿了馒头。 


我小时候还喜欢尝试“做菜”,无可避免的,会把食物搞砸。


一次搞砸了,爸爸只是笑笑,逗逗趣。


另一次搞砸了,爸爸却怒不可遏,训斥我浪费钱、不懂事。我很惊恐而困惑,于是不敢再尝试做菜了。


后来想明白了,爸爸发怒的那次,妈妈正在跟他怄气,于是爸爸打着“教育”我的名义,宣泄了他的私愤。


教育,多少父母借你之名,行戕害之事。 


当父母控制不住想要对孩子歇斯底里的时候,可以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自欺欺人:我这是教育孩子为孩子好啊。


一个是自省:我的内心有很多愤怒痛苦需要被觉知,需要被疗愈,我也曾经被父母这样伤害,这是我们家族代代相传的业力,我愿意经由亲子关系认识自己,成长自己。家族的不幸轮回,且让我承担,且于我终结。


两个不同的选择,决定了整个家庭不同的命运走向,决定了孩子截然不同的未来。


前者是轮回的继续:我爸妈这样对我,我自然也这样对孩子。


后者是勇于斩断痛苦轮回,把爱和自由传递给下一代的勇士。


那么,从心理学的角度,如果经常像冉莹颖这样“教育”孩子,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 




1、抗挫折能力差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要想成功,需要有抗挫折能力。比如公司领导人因为一些失误给公司造成了损失,如果从此一蹶不振,畏手畏脚,那公司肯定做不好。 


为何有人绝处还能逢生,有人一点小错就自责不已无法再振作起来?


这取决于童年父母如何对待孩子的“错误”。


当孩子跟自己预想中不一样:打碎了碗,浪费了东西、弄脏了衣服、考试失利……父母若能够理解这就是成长的过程,那么孩子内在形成的模式是:这个世界欢迎我的能量向外伸展,我可以犯错,可以继续探索这个世界,继续创造。


同时对别人也会拥有同理心,不会因为别人不如自己所愿就愤怒不已,能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处境,不同的行为选择,拥有宽容但是不滥好人的品质。

 

如果孩子伸展手脚尝试新事物的行为被父母贴上负面标签:浪费、可耻、不懂事。


甚至父母因此情绪歇斯底里,不接受和解,那么孩子感受到的是:我稍微伸展下自己的好奇心探索欲,天就塌了,太可怕了!再也无法挽回了!这个世界充满了危险,总是要惩罚我!


 一个网友的留言:


我小时候掉一支笔一个橡皮擦,我妈都能拿皮带抽我,那时不懂,现在才明白我妈是找我茬,发泄她婚姻的不幸,不过我到现在仍然害怕犯错,犯一点点小错都恨不得想拿刀捅自己。 


拥有这种内在关系模式的人,通常表现畏手畏脚,没什么热情活力,缺少创造力。


也可能表现为另一个极端,极端的自大狂妄,容易把不切实际的想法付诸行动,一旦失败就进入彻底无助,无节制的自我攻击,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或者把错误都推卸到别人身上,猛烈评判别人,逼别人认错。


所以总被父母贴上负面标签的孩子,未来人际关系也容易很糟糕,纠结在对与错中,制造评判与被评判,无法只是就事论事的解决问题,继续前进。


2、糟糕的亲密关系


曾有人实证研究维持夫妻关系的奥秘在哪里。


研究了数百对夫妻之后,得出结论:夫妻之间发生冲突时,若一方伸出和解的橄榄枝,另一方能够接受,婚姻就可以继续。


不接受和解的夫妻,迟早要离婚或者分居。

 

为什么有的夫妻发生冲突时有能力和解,越吵越亲密;


而有的却是越吵越伤感情,或者冷战回避冲突,最终彻底破裂?


这取决于童年,父母是否接受和解。


冉莹颖教训轩轩的视频中,轩轩一再试图贴近妈妈,向妈妈道歉,请求原谅,试图安抚妈妈的情绪,反复伸出和解的橄榄枝。妈妈的反应是:更加大声的责骂,转身避开孩子,让孩子滚开。 


可想而知,孩子内心感受到的是:妈妈是不接受和解的,妈妈的情绪排山倒海无法被安抚。


有这样的妈妈,儿子长大后在亲密关系中会发生什么?



因夫妻关系困难而做心理咨询的来访者中,70%呈现了这个模式。


老公是那种大家公认的好人,脾气好要求少,妻子则感性一些,他们彼此吸引走到一起。


在亲密关系中,不可能感受总是正面的,有情绪很正常。


而妻子只要有负面感受,老公就觉得非常烦躁、痛苦,评判妻子情绪化、神经质、不懂事儿,然后冷漠的躲避。于是夫妻之间心越来越冷。

 

有个闺蜜经历了一段失败的婚姻。


她当时嫁给了公认的好男人,本来很有生活情趣的一个漂亮女人,变得脾气越来越暴躁,外表也越来越邋遢,对失败的婚姻充满了自责。离婚后嫁给了一个外国人,她对我说:新的婚姻让我体验到,原来我有情绪不是罪。


我有情绪时,老公是可以不评判我,不冷漠我,只是稳稳的陪着我;同样的,他有情绪时,我也学会了不评判,只是陪着他,于是我们越来越亲密。现在的她越来越性感美丽,虽然时而还吵架,但是越吵越甜蜜,越吵越增进理解。

 

如果拥有一个情绪无法自我负责的妈妈,一个经常发泄情绪到孩子身上的妈妈,儿子的潜意识感受是:情绪是女人的恶疾,是无法被治愈的晚期癌症,女人都是情绪不能自理的二等生物,她们让我厌恶。


所以,这样长大的男人,是骨子里的厌女症。


而且这种厌女症非常具有迷惑性,因为他们表面上不仅不会歧视女性,还会经常发表体贴女性的言论:做母亲多不容易啊,我们要懂得体谅,宽容,不要跟女人计较。


这是他们童年学会的防御,因为只有这样,小男孩儿才能在母亲的歇斯底里下存活。


这个“好男人”的表象迷惑了很多缺乏安全感的女人,真的嫁给这样的男人,才知道什么是情感的沙漠,什么是刺骨的冰冷。


教育,是父母的自我修行


什么是好妈妈?


好妈妈不需要全能,不需要完美,不需要永远和颜悦色,但需要有情绪自我负责的能力:我可以有情绪,但不发泄到孩子身上。有情绪时,我可以对孩子说,妈妈有情绪了,这不是你的错,妈妈需要时间疗愈自己。


什么是好爸爸?


好爸爸在妻子情绪崩塌的时候,不去指责妻子情绪化,只是陪着一起感受情绪,释放情绪。好爸爸在妻子跟孩子发生冲突时,不去责怪妻子或者孩子,而是让双方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大家可以放松下来。


本文转自公众号:萌孩控

*作者:李雪,心理学专家,著有畅销书《当我遇见一个人—母婴关系决定孩子的一切关系》。从事心理学研究近十年,从精神分析心理学的角度,详解母婴关系对人一生性格,命运的影响。

你是谁?

我们是关注宝贝成长的使者!

我们是牛娃的好伙伴!

我们是爸爸妈妈妈的好搭档!

我们是最负责任的育儿专家团!


赢在起点能力早教

elitebaby2001



回复以下数字,即可了解赢在起点更多育儿资讯(关注后才能回复哦)

01:赢在起点品牌故事

02:赢在起点早教课程

03:赢在起点地址电话

04:预约免费0~6岁儿童能力测评

05:预约免费0~6岁能力早教课程

直接点击文字即可查看:

幼升小成果月︱牛娃养成记 育儿习惯大调查(2016版)

赢在起点早教中心︱创始人访谈一:从细分市场出发,看早教行业再创新高

赢在起点早教中心︱创始人访谈二:从能力培养出发,做花“功夫”的早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