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批评不管用?可能忽略了:孩子虽小,“面子”可不小!

2017-05-15 千寻 赢在起点能力早教


文章转自东西儿童教育(id:eastwest_edu),一个由八岁男孩在美国和妈妈一起打造的微信公众号。


孩子有没有面子?有。


孩子有多在乎“面子”?应该没有大人那么在乎吧。小孩嘛,忘性大,嘻嘻哈哈一天就过去了,昨儿丢的面子,第二天也许就不记得了。


可最近发生的一件小事,改变了我的看法。



女儿上幼儿园之后,就不用尿不湿了,但偶尔还会尿裤子,“控尿”意识没有完全建立,有时玩得太专注,就会忘记上厕所。


这不,晚上,她在幼儿园的小伙伴毛毛到我们家做客。她们两个坐在客厅沙发上看电视,忽然,毛毛大叫起来:“怎么回事?怎么湿乎乎的!”


我闻声赶来,原来是女儿又尿裤子了,一定是看动画片太入神忘记了。毛毛看着自己裙子被打湿,哇哇哭了起来。


我有点生气,因为看电视之前,我还专门提醒过她不要因为太入神忘了上厕所,便忍不住跟她算账:“妈妈刚才是不是有提醒过你?你为什么老是记不住呢?要是在幼儿园里尿裤子,小朋友看见该羞羞了。”


说完我也隐隐有点担心,当着同学面斥责她,会不会伤了她的面子?但惯常的思维又告诉我,孩子哪有这么敏感,即使伤了面子,要不了多久也就忘了。


女儿噘着嘴,委屈又倔强地看着我。我要她给毛毛道歉,她根本不搭理。我真气极了,只好威胁说:“你要是不道歉,毛毛说不定不跟你玩了。”“不玩就不玩,我才不道歉!”女儿转身就跑进了自己房间,还用力甩上门。

一直到毛毛走,女儿都还在房间里嚎啕大哭,这哭声真是称得上撕心裂肺啊,楼下恐怕都能听到。我心里挺不解的,难道不是她犯错么,犯了错不愿意道歉就算了,自己还好像受了莫大委屈,这怎么想的呢。


她看见我进来,也丝毫没有停止哭泣的意思,直到我帮她擦洗了屁股,换好裤子,她忽然怔怔地说了一句:“妈妈,我觉得好丢人!”


这话让我措手不及。


我设想了她会说她没错,或者干脆不理我,又或者为自己尿裤子随便找个理由,但我没想到她冒出来的第一句话会是这个。原来,让她撕心裂肺哭那么久的天大委屈,是丢了面子。


第二天,我以为这委屈已经翻篇了。没想到,睡前不知怎么提到这事,女儿又愤愤地说:


“你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骂我,我觉得太没面子。而且毛毛是我幼儿园同学,她要是跟老师说了,多丢人啊!”

我有些惊讶,一个三岁多的孩子在“面子”这个问题上已经想这么多,想这么远了。原来她什么都明白,她明白要在同学、老师心中树立一个好的形象;明白自己虽然做错事情不对,可大人也不能因为“不对”让我难堪……甚至为了自己的“形象”与我对抗。


看来孩子对“面子”的在乎程度远超过我们想象啊。


我在想,如果我面对的是一个成年人,可能会在语言措辞上小心很多,生怕伤了对方面子,毕竟,成年人伤自尊,感觉是件蛮严重的事。


面对孩子,却很容易冒出“人大面大,人小面小”的念头。



事后回想,觉得我当时没给孩子面子,除了不重视的原因外,其实还受到了潜意识里一个想法的影响。


这个想法是:有外人在,尤其是孩子的同学在,才正是教育的好时机,她一定会因为在同学面前出糗,对这件事记忆深刻,长了记性,下次再想尿尿时,就会记得提前告知了吧!


事实证明,我想错了。


孩子丢了面子,的确对这件事记忆深刻,但她记得深刻的并不是“我做错了,我玩得太忘乎所以,又忘记了上厕所”,而是“妈妈太讨厌了,让我没面子”。


于是,结果非但没达到我期许的效果,反而引发了孩子“破罐子破摔”的心态。


面对我的当众指责,孩子的真实心声是:你在这么多人面前批评我,我感到很没面子,这个时候我不但不会听你的,反而还会和你作对。反正我已经没面子可言,干脆跟你对抗到底,让你最后也下不了台。”


对抗关系一旦形成,会特别糟糕。孩子不但不会改邪归正,还可能将错误行为变本加厉的继续下去。


最后,我发现,希望她能在深刻教训中总结经验、痛改前非,不过是我的一厢情愿。


我反省自己,为什么会不惜伤害孩子的面子,给她所谓的深刻教训?


觉得是自己太急了,急着解决眼前孩子犯的错,急着纠正他的错误,担心他的一次错误变成一个坏习惯。所以忘记了,对孩子尤其是低龄孩子来说,“保全面子”比“深刻教训”更重要,没有“保全面子”在先,“深刻教训”根本无法成立。



利用伤面子给孩子深刻教训,是急着纠错。之前说到“人小面子小”的念头,其实也源自急着纠错的心理,改错还来不及呢,哪有闲工夫照顾你的面子?最后再找个理由安慰自己,孩子嘛,不会那么在乎面子的。


我当时就是急着想把女儿尿裤子这个错误纠正过来,担心这次如果不纠正,下次她还得尿裤子,这样下去“控尿”意识就一直没法建立,“控尿”意识不建立,她在幼儿园里的日常生活又会不会受到影响呢?……越想越远,越远越焦虑,一焦虑,就更急了。


可冷静下来想想,其实小孩子在专心地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出现尿裤子的情况也很正常。这算什么错呢?不过是孩子一个发育阶段,只不过每个孩子特性不一,有些孩子“控尿”能力强一些,而我的女儿属于这个能力发展比较缓慢的一类而已。


即便不是孩子的发育特征,而是他真的有意犯错,又怎样呢?孩子本来就是一个发展体,发展的个体就必然需要在不断试错中成长。



说到这儿,忽然想到以前曾工作过的一家外企,我很敬佩的一位老美老板很喜欢引用积极心理学领域的专家斯蒂芬·克劳兹博士的一句话:用一个好习惯代替一个坏习惯。


意思是,让人完全消除一个坏习惯要比用一个更有益的好习惯代替它困难得多。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死盯一个错误行为上,还不如去创建更多好的行为。


一个爸爸告诉我,他第一次发现儿子说脏话时,特别害怕孩子会把这个坏习惯带下去,当场就斥责了他,后面每次儿子说脏话,都会不留情面地批评他,却没什么用。


后来,爸爸想了一个办法,让儿子学习一种替换游戏,用更适当的用语取代他平时常说的脏话,比如用“一边去!”代替“滚蛋!”。爸爸发现,儿子学习这些新词容易多了,正向的词汇又给他带来很多鼓励,让他更愿意坚持下去,慢慢地,孩子自然地用适当词汇代替了脏话,错误行为自己就消失了。

看来,与其和孩子的“错误行为”卯上劲,不留情面的斥责,还不如用一个好的行为来取代那个原来的错误行为。这比仅仅要求孩子纠正错误更奏效,就像一句话说的:“新事开启易,旧事停止难”。


如果我当时,不是急着纠正女儿尿裤子的行为,而是和孩子制定一份作息计划表,设置可爱的闹铃声在固定时间提醒她上洗手间,用好的习惯去替代不好的行为,效果就会好很多。


事实证明,急着纠错,还不如先给足孩子“面子”!



不急着纠错,也是种教养智慧。


还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挺打动人的故事:


一天下午,一个孩子放学后独自到一片树林里玩耍。天黑了,胆小的孩子还没有走出树林,他怕遭到野兽袭击,就爬到一棵大树上躲了起来。父亲见孩子很晚都还没回家,就沿孩子放学回家的路去寻找。在一片树林里,借着天空中微弱的星光,父亲隐约看见儿子正躲在一棵大树的树杈上,但父亲没有马上喊儿子下来,而是假装没有看见,吹着口哨在离儿子藏身的大树不远处溜达。儿子听到父亲的口哨声,好像遇到了救星,马上从大树上溜下来,吃惊地问:“爸爸,你怎么知道我在这片树林里呢?”爸爸回答:“我在独自散步,没想到正碰上你在树上玩耍。”


故事里的父亲没有急着纠错,而是选择了“不揭穿”,小心保全了孩子的“面子”。我觉得,这背后,是一份对孩子的宽和,也是我们理应给孩子的一份宽和。


谁还不犯几个错?智慧的父母不急着纠错

别对男孩“数到三”

惩罚是门学问,对孩子最有效的7种科学惩罚方式

太可怕了,对孩子唠叨的后果居然这么严重!真该好好看看

董卿首谈儿子: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去做什么样的人

8分钟没一句台词,这部动画却刷爆外国父母的朋友圈,值得一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