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幼有所育⑥"抢跑""抢学"可能影响孩子语言发展

2018-01-21 上海市教委新闻办 赢在起点能力早教


综合自上海新闻广播,新闻晨报(杨虹 吴婉莹)

在日前举行的“幼有所育——十六区十六讲”第六讲中,上海市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主任章依文道破了儿童语言发展的“玄机”:除了儿童的自身发展水平外,家庭语言环境也会影响孩子的语言发展。


送孩子去早教机构学说话,并不合适


常有家长烦恼:别人家的娃到了1岁左右就开始牙牙学语,或是蹦出几个简单的词汇,但自家娃2、3岁了还不愿意开口,是不是孩子“言语发育迟缓”了呢?

章依文表示,每个孩子都存在个体差异。一般来说,一岁内的孩子如果“说”的不多,那就需要带到医院检查了。“但这里的‘说’并非指说话的多少,而是看孩子是否有与人交往的意图。”她解释道,如孩子不说话,但是会看着父母,会笑,会咿咿呀呀的发出声音,那就不必担心

章依文补充说,受限于认知发展水平,家长自认为有教育意义、更有用的音频并不适用于0-3岁的孩子。因此,送孩子去早教机构学说话并不合适。“只有家长高质量的陪伴,才能真正帮孩子把模棱两可的东西弄明白。

以下哪些行为

体现了孩子希望与你交流的意图?

A.发声音

C.对你笑

B.伸手

D.看着你


查看答案:ABCD


1

及时回应

家长要及时回应孩子。可能有些家长觉得,孩子说了很多咿咿呀呀,后面就没有了,但这种”没有了“可能跟环境有很大关系。如果家长一直不回应,就只有孩子单方面的热情。

2

面对面语言输入

对于1岁不到的孩子,语言输入不是听录音、听早教节目、听ipad说话……孩子通过屏幕学不了说话。他需要的是,人对他做的事情或者发出需求的时候,直接回应的讲话,这种回应才能让孩子得到学习。

3

最熟悉的语言

父母的语言是孩子从胎教开始,一直听到的最熟悉的语言。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学得不标准,不够完美,希望有专业语言机构来教孩子,但这对于孩子来说没有意义。爸爸妈妈跟孩子如何交流,这是在语言敏感期和关键期更为重要的。


学习语言应从孩子生理和兴趣入手

  
  除了孩子开口说话,很多家长还对如何让孩子把话说好产生了困惑。经常有家长向她咨询:“为啥每当我问孩子在幼儿园里干了什么时,孩子却不能回应或回应得很少?”

章依文表示,她曾做过调查,小班里面只有50%的孩子可以叙述自己的经历,到了大班人数则增为90%。“这是孩子学习的自然规律,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她认为,小班的孩子要回应家长自己做了什么,需要经历“回忆-叙述”的过程,如果孩子回忆不了,当然就无从说起。因此家长可以把当天的照片翻出来,跟孩子一起看图回忆、说话,以这种孩子喜欢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提升语言能力。


另外,还有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说话清晰度和流利度过于纠结。

章依文表示,孩子说的话,在2-3岁有50%,3-4岁有75%,5-6岁有90%能被听懂就是正常的,家长千万不要盲目带孩子割舌系带。大多数孩子在2-3岁时都会经历不太流利的说句子阶段,这也是正常的,家长不必过于担心,但如果半年后说话还不流利,就一定要去医院问诊。


营造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


  既然0-3岁是孩子的语言敏感期,那岂不是很适合孩子多学一门外语?

章依文的回答是:未必。她认为,“如果一味在机构体验‘沉浸式外语’,可能会影响中文这一母语学习,因为它挤占了孩子学习中文的时间。”如果孩子本身语言发展正常的话,只要进入相应的语言环境,自然而然就能很快学好外语。“因此家长不必‘抢跑’‘抢学’,让孩子打好中文学习的语言基础才是根本。”

章依文强调,亲子阅读也是提升孩子语言学习的重要方式

家长可以根据年龄特点,选择孩子感兴趣的绘本。如:年龄越小的孩子,绘本的画面要越大,信息也要更直观;年龄大一些后,绘本的信息可以多一些,家长还可以安排一些与绘本内容相关的游戏。而在家长进行亲子阅读时,小年龄的孩子不一定会按照绘本内容的顺序说话,家长则可以从旁指出图片中的信息,引导孩子叙述出来,同时对孩子的叙述进行反馈。在亲子间的互动和亲昵交谈中,不仅孩子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提升,亲子关系也加深了。


本文转自:上海教育



幼有所育①科学育儿,专家教你3招,让孩子自觉远离屏幕

幼有所育② "抓早""抓小"并不等于"赢在起跑线上"

幼有所育③专家: 切莫忽视孩子心理发育, 谨防焦虑传染

幼有所育④育儿不可“盲信”公众号文章,高质量的陪伴最重要

“父母上岗证”第三页:性格之力,让孩子赢在起点笑在终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