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家之存与个人之爱——扬州大学法学院21级法二班电影分享会

小法桐 扬州大学法学院 2022-10-06
扬州大学法学院
yangdafaxue
关注


国家之存与个人之爱

      20211127法学院21级法二班在文津楼104举办了以国家之存与个人之爱”为主题的电影分享会本次活动邀请到了法二班班主任谷超老师和文学院硕士生导师张明明老师担任嘉宾。谢雨晴和董昊宇同学担任主持





赵曼曼同学分享了电影《八佰》。电影讲述了被称作“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赵曼曼同学对电影中的每个角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赵曼曼同学截取了“士兵跳楼打破日军钢板阵”“生命接力续电话线”的片段播放给大家观看。每个人都被影片中展现的悲壮氛围。时代洪流裹挟下,个人的爱恨情仇破碎如浮萍飞絮,长久的和平稳定才能让人拥有尊严与自由。



杜丹阳同学分享了电影《活着》。影片以中国内战和新中国成立后历次政治运动为背景,通过男主人公福贵一生的坎坷经历,反映了一代中国人的命运。透过福贵苦难而又漫长的一生,杜丹阳同学读出了福祸相依、相互转化的哲理,苦难只是福贵生活的一种经历,并不是全部。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电影分享会《东京审判》

任盈盈同学分享了电影《东京审判》818次开庭4336份证据终于成功判处罪行累累的战犯们绞刑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能忘却过去的苦难作为未来的法律人我们更要积极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以实际行动维护法律尊严




邹伊灵同学分享了电影《波斯语课》。影片讲述了年轻的比利时犹太人吉尔斯为求活命,假冒波斯人为集中营的军官科赫教授波斯语,二人之间产生不同寻常的友谊的故事。理解和肯定人的价值,是这堂波斯语课教给我们的道理。2840个姓名,每个姓名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生命是无法被数字、被代号一笔带过的。











闫悦同学分享了电影《十二公民》。影片塑造了12名个性鲜明的陪审员,各有各自独特的职业与生活经历。闫悦同学认为评价一个人不应该采用标签化的扁平标准。偏见是一种无形的暴力,如何打破偏见是我们要思考的命题。


陈昱潼同学分享了电影《花木兰》。陈昱潼同学从影片开头木兰的妆容入手,分析了电影的几处细节。她提出,作为法学生的我们,也应该像木兰一样,善良坚定、勇敢忠诚。









彭利同学分享了电影海上钢琴师》。影片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与钢琴结缘,成为钢琴大师的传奇故事。1900始终没有下船,最终选择和客轮一起燃烧,将自己对钢琴对热爱化作永恒。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里,作为扬法学子的我们也应该坚守住自己的热爱与初心呢。







点评环节中谷超老师率先发言他称赞了同学们前期为电影分享会的准备肯定了同学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他也提出在接下来的活动中要跳出原有的思维框架寻找新的思考角度去解读电影背后的深意








张明明老师提出电影取材的好坏并不能直接决定电影的质量针对各位发言人分享的电影篇目张明明老师进行了扩展延伸好电影是比出来的经典的电影作品值得我们反复咀嚼同时张明明老师也指出分享电影时应避免剧透多关注人性切入点可以小但要懂得深究学会精读善用精读选择影片时我们要避免教条化的刻板印象跳出西方的思维方式审美要避免西化与表象化拒绝泛泛而谈




电影的发明

让生命的长度至少延长了三倍

那些个性鲜明的人物

那些扣人心弦的故事

那些激情澎湃的时代

浓缩在短短的数小时里

带给我们超越现实的丰富感受

影海漫漫,我们边走边看

慢慢走,欣赏啊


END

—往期回顾—


“忆百年光辉历程 颂百年丰功伟绩 续红色精神血脉”

21法一班主题团日活动!


法伴我行,“典”亮校园|普法嘉年华 我们来啦!


法律浮光 | 快来开启与法律的小小会面吧!


-yangdafaxue-

德法兼融·知行合一

文字:丁木子

图片:俞紫雯

编辑:刘曼琪

审核:戎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