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理财的三大主题:保值、增值、传承

2014-12-13 MetLife杨宇

关于财富管理,在中国文化上的"积谷防饥","积善余庆"、"购房置地"等观点与做法,是最传统不过的了。不得不提的是,在过去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是个农耕社会,使用更是以银两金条等硬通货,所以,那个时代,传统的财富管理方法是正确的。


  但在新的环境下,全球经济有如一村,通货贬值成为常态,作为新时代下的财富管理,从已经引入全新的管理的概念,被赋予更深远的意义,已经是另一个财富领域和人生智慧的延伸。然而,无论概念和方法怎样变迁,从财富管理层面上说,保值、增值、传承是财富管理上的三大诉求



  财富保值:保得住的财富,才是真财富


  财富保值,通俗地说就是"守住财富"。财富保值,必须有一个参照物。相对流行硬通货的农耕时代而言,不再是"守住银子就守住了财富"。


  无论是财富保值还是增值,获得财富收益才是关键。而按照获益来源,可分为:孽息、交易获利,财富权利出让获益三大类。而保值,更多的意义是在保本的前提下,让财富获得相对应的收益。


  正常来说,这个参照物是物价。里面包含三大要素:时间,财富购买力和机会收益。在纸币流通的当下,纸币只是财富的一个时点计量标准,货币一往无前的贬值趋势特性,决定了财富价值在时间的长河里,也具备自然流失的固然属性。


  财富保值,直白地说,就是保持财富相对稳定的购买力。所以,财富保值,成为财富管理的首要命题。这就是通俗说的"只有保得住的财富,才是真财富"。


  孽息,又分为,保本固定收益,保本或有收益。孽息高低的标准,是以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限同性质的利率作为参照物。


  保本固定收益,常见的是储蓄、银行理财产品(保本型)、投资型保险产品、国债(包括地方债很少面对个人客户,多面向机构客户)、金融债、企业债(包括次级债)。


  或许有人问,"余额宝"的收益就曾超越活期利率的10倍,是不是一个理想的保本固定收益的选择呀?其实,这是一个的误解。余额宝说到底,其本质是一种"货币基金",也是一种投资,跟零风险的存款,有着本质的区别。


  仅仅从现在的收益和风险来说,余额宝作为一个特殊时期,特例事物,尽管与储蓄存款有一样的功能与安全,且获得较高的收益。但,本质归根到底,属于一种货币基金的投资,与储蓄存款的无条件支付零风险有着根本的区别。且能走多远,也是值得考量的因素。


  放眼"货币基金"走过的历程,美国的"货币基金"也曾走过类似的辉煌,但,当一切外在因素不复存在,最终的结局还是在历史尘埃当中消亡,和光同尘。


  所以,从风险分类上说,孽息,接近无风险,但往往无法抵御正常财富的通货消磨。然而,所有收益的背后,都有一个风险对价。而交易获利,财富权利出让获益这两个来源,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但,高收益的背后也是存在高风险。


  例如,说前段时间最常见的"某信托产品"预期年收益12%,那可是定期一年的接近4倍,是贷款的2倍。但是,最近频频爆发银行的理财产品风潮,特别在非保本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就足以说明,高收益的背后就是高风险。


  明白这点,对于财富管理来说,必须根据各自的风险喜好来决定各自的理财行为,不要被产品的包装与收益所误导。


  财富增值:是财富管理的必然使命,是一个"花钱找钱"的技术活


  所谓财富增值,就是指让财富通过各种形式,达到超越原有价值目标的一个过程。也不离上述孽息、交易获利、权利出让这三个方式,让财富在数量、社会购买力等大幅增长。这是财富管理的必然使命。


  当然,把财富当做营运资本直接或间接参与社会再生产,也是一个途径。但这就改变的财富的存在形式与功能。或者叫财富资本化,财富产业化。


  这需要结合的要素与条件就更多了不保本的财富收入,因为存在一定损本的可能性,就带有一定的零和博弈几率,严格地说,不应该划入孽息范畴,而属于风险博弈范畴。而交易获利与出让财富权利获益,都是风险博弈范畴。


  除了孽息,还有交易获利和权利出让。权利出让,是一种专业而特殊的方式。最常见的就是出让一定期限的使用权,如担保保证。这对财富的规模、使用方法与对象都有很严格甚至挑剔的要求。再例如委托贷款,委托理财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小众行为。


  无论是权利出让,还是相对比较大众化的交易获利,都是一个"花钱找钱"的技术活。是拥有相关专业知识人群,在特定的交易平台上,面对特定的交易对象,于特定的交易市场完成的专业工作。例如股权交易,基金交易,贵金属交易,期货期权交易等等。


  哪怕是债券、基金、股票等大众化的交易工具,如果不是专业人员,没那么多相关专业知识,要对抗市场的风险,也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


  可见,要让财富要获得增值,取得高收益,承担的风险就高,所以,引入风险管理,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一般常用的风险管理方法,有量化工具,平衡工具、对冲工具等等。"套息,购买金融机构提供对接政府项目的高收益产品,购买金融机构的权益"就是常见的风险管理中平衡工具的一种。


  面对当下这轮资本市场的行情,特别是震荡市的到来,面对高端人群、交易高手来说,应该是黄金时代的开始。面对黄金时代的到来,而选择套息等保守的做法,固然是回避了风险,但却是普罗大众"放弃骨头放弃肉,选择喝一口汤"的选择,就像能挥舞青龙偃月刀的关公,不去打大片河山,却选择在市场杀鸡卖毛,这明显不是专业人士所为。


  由此可见,要在高风险当中取得高收益,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那不单单要有青龙偃月刀,还得有关公的一身本领与勇气。也就是说,财富的增值已经告别了"省钱存钱"就能实现的时代,而"花钱找钱"的时代早已到来。


  财富的传承:尽管不是出发点,不是过程,却是财富管理的终极目标


  通过对财富的有效管理,让财富实现保值,且通过努力获得增值,这仅仅是获得财富的过程,而让获得的财富得以有效传承,才是财富管理的终极目标。


  最常见的有财富物化传承,财富货币化传承,财富产业化传承、财富精神化传承等等。财富传承的原则是,根据不同传承的目标来确定不同的财富传承形式与途径。


  物化传承,按照财富的形式分为货币化传承、物化传承与文化传承三种。


  货币化传承,很常见就是最简单的现钞、存款、股权期权等。货币化财富最大的优点就是显而易见的易量化。最大的不足就是通货侵蚀,同样是100万的货币财富,20年前与20年后,价值与购买力决然不同。


  同时,货币化传承还有一个不足,那就是无法避免的税负问题。哪怕是现钞,如果是额度大,不明来源也是财富最大天敌,要证明财富来源合法来源,税负就是一道绕不过的坎。


  或许有很多人会认为,美元等国际硬通货,是一个很好的货币性财富传承的形式。不得不说的是,美元也是一种纸币,通货和税负的不足,同样存在。


  产业化传承,由于也是用货币来计量,也算是一种货币化传承。经营实体股份,是依附在实体经营上,这就得承担经营失败的风险。同时,税负也是一个不足。优点就是在盈利的情况下,获得更大的收益,或者,获得经营实体的控制权等。


  物化传承,就是把财富从货币性质转变为实物进行传承。例如把财富物化成房地产、贵金属(黄金、珠宝)、稀有资源(古玩、字画)等进行传承。


  物化传承,又分为登记类物化传承和非登记类物化传承两种。


  把财富物化成房产进行传承,就是最常见的登记类物化传承。显而易见,物化传承的最大优点就是对大限度地抵御通货,甚至还有增值的功能。另外一个有点就是排他性,具备无可争议的产权专属。


  选择登记类财富物化传承最大的不足,就是税负与成本。因为财富选择了登记类物化,就让各种税负有了明确的宿主,包括交易类税负和保有类的税负。哪怕是赠予也免不了相应的税项。所以,选择登记类财富物化传承,合理避税是主要解决的问题。


  非登记类物化财富,最常见的有贵金属(黄金),珠宝、字画、古玩、稀缺物质等。非登记类的物化财富,由于无需登记,其传承就没有课税的依着点,能很好地合理避税,这是最大优点,另外,由于财富物化之后,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物随人走,转移方便也是一大优点。抵御通货或有增值也算一个物化传承的一个共有优点吧。


  但,缺陷也是明显的。由于财富物化后,没有法定的权属登记,谁拥有就是谁的,权属争议的缺点就非常明显。另外一个缺点就是保有成本与收藏不便。因为如果是字画古玩,必须进行一定保养措施。如果是珠宝黄金也不能像房子那样,不怕偷不怕抢的,需要一定的保有收藏条件。


  而文化传承,则有点模糊,甚至有点说不清道不明,更多的是指家族血统文化之类,更直观的就是家庭教育素养、家族文化延伸等等。严格地说,因为血统文化是无法量化的,甚至有人不把它当做是财富的一种,那就更谈不上传承了。


  但是,一切财富都容易消亡,所谓"一代富、二代贫、三代了无痕"。只有文化传承,才是最长久的。


  一个家族经历风浪,哪怕所有可计量的财富消亡殆尽,只要人在,血脉文化得以延续,具备家族文化传承精神的人还在,假以时日,这个家族又会东山再起,重新创造大量可量化的财富。同时,家族文化的传承,同样需要价值不菲的投入与付出。


  从这个角度来说,家族的精神、文化的传承,也可以算是一种财富的传承。尽管有点牵强,但现实却是真实存在。


  财富的保值、增值、传承,是财富管理的三大主题。财富的保值、增值是过程,传承是目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