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特电机生死时速——21.62亿元补贴背后的资金链隐忧

2017-09-20 野马财经 缪凌云 野马财经


作者丨缪凌云

   来源 丨野马财经

                


秋天到了,江特电机也陷入了自己的多事之秋。


近日,一家大型公募基金研究员在朋友圈怒怼一家上市公司,历数其四大罪状:


1、多年以来,电机主业做不成;

2、进军上游产业,新产线工艺大概率不成熟,锂云母无法量产;

3、券商不做研究,盲目将其喊成“锂电碳酸新龙头”;

4、不好好做实业,玩资本割韭菜。


而根据相关信息,各路媒体很快将目光集中到了符合上述标准的江特电机身上,其股价亦在15日暴跌9.83%,几近跌停。


更有意思的是,9月18日晚间,江特电机发布公告,称“锂云母新技改生产线成功投产”,似乎是对上述事件的回应。


不过,野马财经注意到,江特电机的锂矿开发之路,对资金有着高度的渴求;并且,公司的营收与净利,却极度依赖国家补贴。



新技术落地艰难,成吸金黑洞

 

一直以来,江特电机(002176.SZ)的主业都为电机,每年不足10亿元的营业收入,以及5000万元左右的净利润,于同行之中处于不愠不火的位置。


而在2013年7月26日,锂电行业风起之时,公司抛出一份定增方案,拟募集9.74亿元资金用以进行锂瓷石、锂云母两个项目的投资开发,消息一出,引来市场一片关注。


电机行业高级工程师张瑞明向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表示,锂云母项目,一直是业内没有攻下的难题,现有工艺投入高,产出低。


据其梳理,锂矿石精炼、锂资源提取,是整个锂电行业的最上游,一般有矿石、盐湖提锂等方法。



具体到矿石提锂,锂辉石技术相对成熟,成本较低,质量较稳定,但矿石价格高;而锂云母,虽然原矿便宜,但提炼工艺一直没有取得突破,因此成品反而不划算。至于江特电机所说的新工艺,即寻找到了成熟的锂云母提炼方法,如果属实,将极大提高公司锂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简单来说,上述技术如果研究成功,将具有一定的垄断性,江特电机的盈利能力以及在锂电行业内的地位,都将大幅提高。


为此,海通证券、天风证券相关研报中,也都给予了江特电机高度评价,指出“锂云母提锂成本优势明显”等观点。


只不过,梦想总是美好的,现实却骨感得多。


相关公告称,锂云母项目建成后,年产量将达到8000吨,预计2015年9月将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承诺年净利润8965.9万元。


然而,截至2016年底,项目产能利用率不足20%,投入产能共计亏损1147.51万元,且产能目标也从最初的8000吨,大幅下滑至3000吨。


 

同时,2017年9月18日晚间,江特电机再度发布了“锂云母新技改生产线成功投产”公告,不过,仅仅表示“新技改工作全部完成,并成功投产,运行正常”,但没有给出更多具体数字。


锂瓷石项目则更加艰难,不仅没有投产,规模从120万吨调整至了60万吨,时间亦推迟到了2018年3月底。


原定的计划为何没有完成,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致电江特电机,不过截至发稿,没有得到回应。


在相关公告中,公司则给出了“办理采矿权证流程较长”、“工艺较新,公司谨慎对待”等解释,但如此说法稍显不妥,毕竟当初定增时,曾明确提及“考虑到了采矿权证的办理周期问题”。


上图截自江特电机定增公告


而野马财经注意到,项目迟迟难以落地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资金紧张。


以锂云母项目为例,在对深交所2016年年报问询函的回复中显示,此前为之募集的3亿元资金,基本使用完毕,效果则如前文所述,远没有达到预期状态。


甚至,在2016年11月,江特电机再度抛出一份定增方案,其中就包含了为锂云母项目筹措10亿元资金,截至目前,未有最新进展。


对于如此局面,张瑞明分析,对新技术的攻克难度预估不足,导致预计投入资金偏低也是十分正常的现象。不过,从公司层面来看,如果预估不足,新项目开发到一半发现募资不够了,自有资金又十分有限,那还是蛮危险的。


如果后面筹不到钱了,放弃新项目,显然是对投资者的不负责;抽血来做,则会对公司的成熟业务产生影响,甚至致命”,其如是表示。


那么,江特电机的自身造血能力又如何呢?



现金流高度依赖补贴

 

2016年,江特电机实现营业收入29.8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34.52%;实现归属净利润1.9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05.12%。


 


不过,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发现,这些财务数据变化的最大功臣,是来自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


2012年,随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的推出,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迅速升温,并在2016年前后达到顶峰。


而在2015年,江特电机完成了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九龙汽车的全资收购。


数据显示,2016年,九龙汽车已经收到12.20亿元国家补助,并仍有8.69亿元国补应收账款(2015、2016两年合计应得国家补助21.62亿元)。


并且,高级会计师李芸分析,与绝大多数情况下的“政府补助”不同,“新能源汽车补贴”可以计入经常性损益,可以直接增加公司的营业收入、扣非利润甚至营业产生的现金流量。


换句话说,新能源补助,仅仅2016年,至少为江特电机贡献了接近三分之一的营业收入,以及十亿计的现金。


从江特电机对深交所2016年年报问询函的回复中,同样可以清楚地看到,公司2016年一季度至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全部为负数,而在收到10.84亿元补贴款后,四季度数据转正。



与此同时,通过对米格电机的全资收购,2016年,江特电机电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03亿元,同比增长288.83%,然而,毛利率却出现了7.81%的下降。


总体而言,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了江特电机占比最重的业务,然而其却对国家补贴有着高度依赖。


当然,合理享受政策红利无可厚非,但营收、利润结构的畸形,却必然会造成经营状况的不稳定。


例如,2017年上半年,江特电机盈利状况原本预计同比增长0%至30%,但因为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调整,最终暴跌41%。


更加重要的是,补贴退坡,已经成为行业的必然。



补贴退坡,江特电机面临裸泳?


上文提及,2016年前后,新能源汽车补贴达到峰值,然而,高额的补贴之下,却出现了大量骗补的行为。


根据中国汽车协会数据,2015年,骗补汽车数量,超过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四分之一,财政部2016年公布的一份名单则显示,行业93家车企中,72家存在骗补行为,总金额高达92亿元。


而之所以骗补行为如此猖獗,与补贴金额的过高不无关系。


国家给6-8米纯电动中巴车补贴标准为30万元/辆,有些与国家补贴1:1的地方政府也补贴30万,如此一来,一辆最多就能有60万元。


因此,2016年底出台的最新政策,提出了“地方财政补贴不得超过中央单车补贴额的50%”、“补贴发放与车辆运营状况、车企生产安全挂钩”等新规,并且,资金由事先预拨变为事后核算。


“在原本的规定中,其实就有2017年补贴标准较2016年基础上退坡20%的规定”,张瑞明向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补充道,“一方面,自然是补贴额度的减少,另一方面,补贴的事后发放,其实也增加了对企业资金流的压力”。


回到江特电机上来,在骗补风波中,九龙汽车并没有被波及,但补贴退潮带给公司的影响,却立竿见影,甚至在2016年就已经体现。



收购九龙汽车时,双方曾签下利润补偿协议(即常说的对赌协议),可以清楚地看到,2016年九龙汽车净利润同比出现明显下滑,而江特电机也直言,原因在于“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企业骗补进行核查事件的影响,以及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政策调整”。


同时,2017年上半年,江特电机实现营业收入10.20亿元,同比下滑22.77%;实现净利润6258.98万元,同比下降43.35%,原因亦是“受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及准入政策影响”。


梳理江特电机目前的财务状况,可以看到,虽然凭借一次恰到好处的资本运作,获得了九龙汽车每年大量的补助,增厚了自己的营业收入与现金流,得以开始产业链扩张之路。


不过,在补贴消失之前,能够将故事中的内容,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产能,这才是其鱼跃龙门的关键。


留给江特电机的时间,并不太多了。


江特电机能够跨过资金的坎,真正成为锂电行业的龙头么,欢迎在文末留言。


“独角金融”为野马君的好基友,如有对金融感兴趣的,欢迎长按下方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