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4年前的今天,1999年5月31日,82家外国新闻机构、150多位中外新闻记者把北京长富宫饭店底层大厅挤得满满的。时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在这里举行记者招待会,就美国炮制的《考克斯报告》发表谈话。
赵启正在谈话中特别指出,W88等核弹头的性能数据早已在美国公开出版物上发表,近几年来,在互联网上随处可以看到美国从早期MK-1到最新装备的核弹头W88的性能数据。这一点引起了与会记者的极大注意。
为了证实这一点,赵启正的谈话结束后,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方楠先生当场作了演示。电脑打开,接通国际互联网,电脑屏幕和投影大屏幕上立即出现了有关美国核武器的资料。“当前美国的核武力量”、“美国核武器的持续打击”、“W88弹头”等等,材料一份接着一份,中外记者立即围上前去,一时,几十架照相机、摄像机一齐对准了电脑屏幕。这个演示,使中外记者们看到,美国煞有介事地诬蔑中国“窃取”的美国核弹情报,原来从互联网上随手拾来。

为了纪念这个有意义的日子,我选取叁篇文章,一篇是赵启正先生1999年5月3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记者招待会上第一次驳斥《考克斯报告》的讲话,第二篇是赵启正先生1999年7月1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记者招待会上第二次驳斥《考克斯报告》的讲话,第三篇是美国《华盛顿邮报》关于1999年5月31日记者招待会上的实时报道,以怀念那个被人遗忘又被外界誉为完美、完胜的一场外宣、外交斗争。



撰文 | 南方


01.

赵启正主任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一)

(1999年5月31日)

女士们、先生们:

以考克斯为代表的美国一些反华政客,经过半年多时间的精心策划,炮制了一份冗长的所谓调查报告,于今年5月25日公开出笼。这篇报告把中国自力更生、独立自主发展起来的国防尖端技术和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科学技术都污蔑为从美国“窃取”或非法“获得”。对这种捏造事实、颠倒黑白、无中生有、捕风捉影的攻击,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表示极大的愤慨。

《考克斯报告》断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利用各类人员、组织机构和手段获取美国的敏感技术,中国的科学家、学生、商人和官员以及职业情报人员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这是对中华民族的极大污蔑,是典型的种族偏见。中国是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大国,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中国历来依靠自己的力量办自己的事情。中国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依赖“窃取”别人的技术来发展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的重大国防尖端技术。中国国防科技的发展立足于自主开发,这是中国一贯坚持的基本方针。

众所周知,在美国对中国进行全面封锁和核讹诈的年代,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了“两弹一星”等国防尖端技术。在中美建交前15年,1964年6月29日中国就成功发射了第一枚自行研制的地地导弹,同年10月16日中国又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在中美建交前12年,1967年6月17日中国就爆炸了自己的第一颗氢弹;中美建交前9年,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了自己的人造地球卫星。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完全有能力自主开发任何国防尖端技术。考克斯等美国一些反华政客无视这一事实,极力贬低并否定中国人民开发国防尖端技术的创新能力。

《考克斯报告》攻击中国长时间广泛“窃取”美国的各种军事技术,但通篇从头到尾都用“似乎”、“大概”、“如果”、“可能”、“或许”、“将来或许会”等猜测性语言,没有任何实质性证据,没有任何确凿的具体的事实,竟然就判定中国有组织地广泛“窃取”美国敏感技术、危害美国国家安全,这是十分荒谬的,这种耸人听闻的结论是站不住脚的。《考克斯报告》还把调研公开资料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这种正常的学术活动,说成是“窃取”美国技术情报,这是十分可笑的。它所采取的方法是先认定中国有“窃取”行为,然后主观臆造、东拼西凑甚至蓄意捏造。我顺便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事实,《考克斯报告》提到的激光模拟核爆炸本来是依据中国科学家王淦昌先生1964年提出的惯性约束核聚变思想发展的,中国从来没说其他国家使用这一思想是窃取。
中国核武器是独立自主开始研制的,核武器的发展也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的。中国从来没有像《考克斯报告》中所说那样,从美国核武器实验室“窃取”机密。实际上,《考克斯报告》中所说的W56、W62、W70、W76、W78、W87、W88这七种核弹头的性能数据早已在美国公开出版物上发表,不是什么秘密,更谈不上“窃取”。例如,1984年托马斯.B.科克伦等著的《核武器手册》第一卷《美国的核力量和能力》,1988年丘克.汉森撰写的《美国核武器秘史》等,对上述几种核弹头的威力、重量、长度、直径、所用材料、圆概率偏差等性能数据以及研制单位、配备的运载系统、装备的军种均有详细介绍。作者还特意说明,书中引用资料均来自美国国会听证会记录、美国能源部三大核武器实验室和国防部,以证实其权威性和可靠性。而且,近几年来,在国际互联网上随时可以看到美国从早期的MK-1到最新装备的W88核弹头的性能数据。

《考克斯报告》称,美国进行了约1030次核试验,而中国只进行了45次核试验,却研制出在技术上与美国相近的先进的热核弹头,报告在这里闪烁其词,暗示中国是因为“窃取”了美国核技术,才做到这一点,否则是不可能的。这种逻辑是十分荒谬的。按照这种逻辑推论,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取得的每一项科技进步,特别是比美国发展快的科技进步,都是靠从美国“窃取”技术来实现的。这是极其狂妄的。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爆炸,中国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时间,中国这一成就是在美国进行严格封锁情况下取得的。这一事实恐怕是美国某些反华政客无法否认的。

《考克斯报告》对中国的航天事业也进行了大量的歪曲。中国航天事业开始于西方国家禁运和封锁的时代。中国航天事业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起来的。中国的中近程导弹、远程火箭、潜艇水下发射固体燃料火箭、返回式卫星、一箭多星、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都是在没有任何外国帮助下独自完成的。1985年,中国宣布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时,已经具备了高、中、低三种轨道各类卫星的发射能力,积累了20次成功发射的经验。1990年,中国首次进行国际商业卫星发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休斯公司制造的亚洲一号卫星,其入轨精度是该公司31颗同类卫星中入轨精度最高的。上述事实均表明中国航天技术已跻身于世界航天先进行列。

商业卫星发射是空间技术的和平运用,是互惠互利的正常商务活动。《考克斯报告》诬称,中国通过商业发射“获取”了美国的制导技术并推进了中国导弹的发展。这完全是一种移花接木、欺世惑众的说法。尽管中国早已拥有高精度的导弹制导技术,但稍具科技常识的人都知道,商业卫星发射决定了只需要采用精度适中、经济合理的制导系统,而没有必要采用弹道导弹那样高精度的制导系统。通过商业发射能提高导弹制导精度,如果是外行人这么说还可以理解,但出自美国国会专门委员会的所谓调查报告,就太令人惊诧了。《考克斯报告》用大量篇幅渲染1995年和1996年中国两次商业卫星发射故障,认为故障原因的判定都是在美国专家指点下完成的,中国因此改进了运载火箭技术并用于导弹,简直是无稽之谈。火箭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各种飞行数据在中国人手里。中国人有自行研制火箭30多年的历史,经历过无数次成功与失败,难道排除故障还需要别人指点吗?况且中国人的火箭设计细节,当然也不能轻易向外人泄漏,美国人不知底里,又如何指点?中国既然有能力独立成功地研制运载火箭,当然有能力解决飞行中的技术问题。中国从来没有、也没必要通过故障调查“获取”美国敏感技术。

中国发射美国卫星是严格按照两国政府间协议进行的,美制卫星的安全完全由美方实行每天24小时严密监控。而《考克斯报告》却称,“当美国制造的卫星、相关设备和文件都在中国时,如果中国不利用美国监控的某些疏漏,这是令人奇怪的”,找不到任何证据说明中国通过商业发射“窃取”美国敏感技术,就采取这种主观臆断的方法妄加推测,才是真正怪事!

《考克斯报告》不仅污蔑中国“窃取”美国核武器和导弹技术,而且还攻击中国将美国高性能计算机、民用航空、精密机械等先进技术用于军事目的,并据此建议要全面加强对中国两用商品和技术出口的控制,甚至无理要求中国建立所谓的公开和透明的制度,能使美国指定的美国国民在不事先通报的情况下,对最终用户进行就地检查。这是无视中国主权、违背国际关系基本原则的霸权行径,中国绝不会答应。

不久前,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使馆,遭到中国政府和人民以及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考克斯报告》选在这时出台,完全是别有用心的,是美国一些人近年来制造的一系列反华事件后又一股反华逆流,他们的目的是转移视线,煽动反华情绪,诋毁中国形象,试图把中美关系拉向后退,遏制中国发展。这是注定要失败的。

中国将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是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中国发展自己的科学技术事业,发展自己的国防力量,是为了捍卫自己的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维护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反对霸权主义,中国永远不称霸。


02.

赵启正主任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二)

(1999年7月15日)

女士们、先生们:
欢迎各位出席今天的记者招待会。
一个多月以前,也就是5月31日,我曾就《考克斯报告》发表过谈话,指出美国炮制《考克斯报告》是煽动反华情绪、破坏中美关系的一出闹剧。为澄清事实、说明真相,在这调查基础上,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将发表《事实胜于雄辩,谎言不攻自破——再驳〈考克斯报告〉》一文,列举大量事实说明《考克斯报告》的荒谬性,这份报告的结论不仅毫无事实根据,甚至报告在许多方面违反了基本的科技常识。

《考克斯报告》攻击中国“偷窃”美国所有最先进的核弹头机密情报,这是毫无根据的。我在上次的谈话中已经指出过,这是对中国人民和中国科学家的极大诬蔑,是明显的种族歧视。这里,我还要告诉大家,中国在七、八十年代就已先后掌握了中子弹设计技术和核武器小型化技术。

《考克斯报告》十分武断地臆测中国“窃取”美国设计热核弹头的计算机软件,以便发展新的核武器,称中国已经得到美国的计算机软件程序MCNPT、DOT3.5和NJOYC。事实上,这三个程序是国际上近几十年来在核反应堆工程设计、核反应堆辐射屏蔽安全分析等核能研究领域中广泛应用的标准程序,与热核武器弹头的设计毫无关系。为了促进中国核电建设的发展,与其他成员国一样中国在80年代从国际原子能机构无偿获得这三个计算机软件程序。中国科学家的科研成果和计算机计算机软件,也经常提供给国际原子能机构,供各成员国分享。《考克斯报告》的炮制者把这几个计算机程序诬蔑为中国为了发展核武器“非法”获得的,这只能暴露他们对科学技术常识的无知。

《考克斯报告》诬蔑中国“窃取”美国微聚变核爆炸试验的机密,这纯粹是无稽之谈。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王淦昌院士早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1964年就提出激光核聚变的初步概念,这在国际上也是属于最早的独立提出者之一。中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于敏院士和他领导的一批中国科学家在70年代中期就提出了激光通过入射口,打进重金属外壳包围的空腔,以X光辐射驱动方式实现激光聚变的概念,并提出了在柱形黑腔中心放置靶丸的结构。70年代未到80年代,中国建造了自己的用于激光核聚变研究的激光器——神光装置。

《考克斯报告》称,中国通过商业卫星发射得到了美国运载火箭整流罩技术,“有助于中国设计、改进未来的多弹头再入大气层导弹和潜艇发射弹道导弹及其可靠性”。事实上,中国有成熟的整流罩设计经验。早在1992年前,中国已研制成功两种整流罩,多次在冬季高空风条件下发射成功。更需要指出的是,运载火箭整流罩的设计技术与导弹多弹头整流罩设计技术存在显著的不同。多弹头导弹整流罩要求全天候、全方向的工作环境,一般采用整体式设计技术,而运载火箭通常采用横向分离式设计技术。因此,不存在利用火箭整流罩设计技术来改进多弹头整流罩设计技术的问题。

对1996年2月15日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国际708卫星的故障调查,《考克斯报告》也进行了大量歪曲,称由于独立评审委员会中美国专家的指点,中国才找到此次故障的最终原因,从中“非法获得”了美国技术。事实上,故障的原因完全是由中国专家独立查找出的。确定的最终故障是火箭惯性平台随动环回路中电子器件的焊接质量问题,这种低层次的问题根本不涉及火箭的设计改进问题。中方的故障调查过程持续了5个月,做了大量试验验证。独立评审委员会实际工作的4天,当时“2.15”故障调查尚处于故障模式分析验证阶段,大量分系统、部件和元器件的试验尚未进行,怎么能预知细化到元器件的最终故障点呢?

《考克斯报告》中最荒唐的莫过于第七章即“关于中国的发射场安全问题”。考克斯等人收集、罗列了大量所谓的材料和细节,试图证明中国“偷”了美国技术,但最终又找不到任何证据,只好用了大量“如果”、“可能”等推测性语言来误导视听。这里,我可以举一个例子说明美方对美制卫星控制之严:在卫星测试厂房、卫星加注厂房、卫星控制室和发射塔架上的卫星操作平台,美方配置了18台由美方控制的摄像机,对卫星及测试设备进行24小时监视。仅卫星测试厂房的卫星工作区,就配有4台摄像机,从不同角度对准卫星。来而无往非礼也,由于美方对美制卫星加强监控会涉及到中国运载火箭的技术安全,中方不得不采取措施,对中国火箭实行每天24小时监控。

《考克斯报告》把中国发展科学技术的国家政策和方针,在中美两国间从事正常科技交流活动的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从事两国经贸往来正常活动的商务机构和商务人员,在美从事正常工作的官方的、民间的驻外机构和驻外人员,在美华裔人士,留美中国学生等,都与所谓的间谍活动联系起来。这是一种典型的种族偏见,是对中华民族的极大诬蔑。这是美国50年代麦卡锡主义幽灵的重现,是美国一些反华政客仇视中国发展和强大的变态心理的表现。

《考克斯报告》罗列了不少材料,但这些材料或是蓄意编造的,或是经过极力歪曲的,尽管一时可以起到制造舆论、蒙骗视听的作用,但毕竟不可能骗人于长久。一段时间以来,美国一些政客抱着过时的冷战思维不放,在国内政治斗争中借中美关系大做文章,煽动反华情绪,试图以此捞取政治资本。多年的实践证明,中美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美国一些政客采取编造谎言的手法试图破坏中美关系,实在是不光彩,这种企图也是不可能得逞的。


03.

Chinese Surfer Downloads U.S. Nuclear Data

By Michael Laris, Special to Washington Post

Tuesday,June 1,1999

BEIJING,May 31. With lights ablaze and news cameras rolling,professional Web surfer Fang Nan sat before his Chinese government-issue Compaq Presario computer this afternoon, pointed his 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browser to an Internet addres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began downloading sophisticated technical details about advanced U.S. nuclear warheads.

The demonstration, put on by China's State Council, or cabinet, was part of the government's most aggressive attempt yet to discredit an American congressional report released last week that accuses China of stealing U.S. nuclear secrets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Zhao Qizheng, spokesman for the State Council, repeated China's long-standing insistence that it has never stolen American nuclear technology. He also leveled accusations of racism and arrogance at Rep. Christopher Cox (R-Calif.) and the other members of a bipartisan select committee, saying their report was an effort to diminish the outstanding work of China's bomb and missile makers, who need no help from the United States.

But Zhao went beyond the standard denials, telling Chinese and foreign reporters that the information China is accused of stealing – including critical design information on the W-88 warhead and six others – has long been openly available in the United States. He cited in particular the Nuclear Weapons Databook series published by the 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

"Moreover, in recent years, performance data about various types of nuclear warheads, ranging from the early MK-1 [the type of weapon used against Hiroshima in 1945] to the latest W88, can easily be found on the Internet," he said. "They are no longer secrets, so there is nothing to steal."

Zhao refused to any answer questions before relinquishing the stage to Fang, of the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 government body that tracks Internet activity in China.

Fang logged on to the Internet and immediately bounced to the Web page of the 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 a Washington-based group concerned with weapons proliferation and other issues. The federation was founded by scientists who worked on the Manhattan Project and disseminates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nuclear weapons to encourage public debate on disarmament.

The results of Fang's efforts, including a list of every U.S. nuclear weapon and its specifications, were projected on a large screen. He then searched for W88. Up popped the explosive yield, weight, length and diameter of the warhead, as well as a description of the specific materials used and its key design features.

Fang said he and several other Internet buffs thought of searching for nuclear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after reading the Cox report last Wednesday. They also found academic bulletin boards used by American scientists to be great sources of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U.S. nuclear weapons, he said.


Charles Ferguson, a senior research analyst at the federation and a nuclear expert, said the information on his organization's site could be useful to China. But he disputed the suggestion that 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what is available in public and secret information, such as nuclear test data.

The site provides "a wealth of information on nuclear weapons, but we don't have a manual for how to produce them or anything like that," Ferguson said.

"There are thousands of parts in the most advanced nuclear weapons," he added. Just knowing "the basic components, what goes into the primary part of it, what goes into the secondary part of it . . . is not enough to give someone the blueprint to develop these thing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