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很多框架,却还是不会分析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他们学了SWOT,波特五力,4P等各种各样的咨询框架,最后还是不会分析。
要我说,不会分析的首要原因,往往是框架用错了地方,错把分析过程当结论。
就拿烂大街的SWOT分析来举例子。
SWOT分析是用来规划企业战略的,对于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研究只是这个框架的基础,进一步应该构建矩阵,通过评估SO,ST,WO,WT四个不同的战略方向,去选择最适合企业的发展战略。
换句话说,SWOT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制定企业战略,或是分析竞争对手动向,而不是就简单地把SWOT四个元素简单地呈现出来。这样毫无卵用。
这就是我说的,错把分析过程当成了最后的结论。
这种错误的重灾区,往往出现在各类不入流的行业分析报告,比如下面这些
这些报告一般都是些刚毕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坐在办公室里查查统计年鉴、行业协会和海关数据,顺便拍拍脑袋套套模板写出来的。
这类报告的数据准确度大约和某些券商报告之间差了1000个国家统计局。就这种水平也敢收几千块。
不过,接下来才是我们要吐槽的重点。
一般地,这些报告中会花两三页(大概500-1000字)的篇幅去讲一讲SWOT分析,PEST分析或者波特五力分析。
比如下面这个讲SWOT的。
摘自《2013-2017年中国制造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来源是中国产业洞察网。
然后呢?然后下面就没有了。
没有更详细的论述,也没有结论,更没有深入的分析。在这里,报告的结论就是孤零零的四元素分析。
——那这里的SWOT分析意义在哪里呢?
——大概是为了凑页数卖个好价钱吧。
所以,请在你忘掉以上内容之前,请再跟着我念一遍:
所有的分析框架最后一定是要得出一个结论。分析框架本身并不是结论。
不过,像这种把分析框架作为结论的还只是小问题,接下来要讲的才是大问题:缺乏足够深入的信息。
信息是结论的证明,获得的信息越多、越深,才能做出有效的分析,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写到这里我的耳边不禁响起前客户的谆谆教诲:你们搞咨询的就是爱装逼,不要说这些理论,我们领导爱听故事。
那我只好再举个栗子。
这个例子还是关于SWOT。
以下内容选自百度文库《世界知名大公司SWOT分析法案例分析》。作者不详,看这水平大概是个学生。
以下是文中对中国电信的优势分析的第一点,用户优势。
“中国电信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后,中国电信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等运营商展开激烈竞争。中国电信南北分拆后,在保留原有大部分固定电话网和数据通信业务的同时,继承了绝大部分的客户资源、保持良好的客户关系,在市场上占领了绝对的优势。1.79亿的固定电话用户,1500多万的数据通信用户,为中国电信发展业务,增加收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以上内容乍一看写得挺好,又讲了来龙去脉(南北分拆),又有数据支持(1.79,1500),怎么就缺乏深入的分析了?
几个问题:
全国有多少固话用户?移动、联通有多少固话用户?1.79亿怎么就算多了?
全国有多少数据通信用户?移动、联通有多少数据通信用户?1500万怎么就算多了?
中国电信的ARPU(用户平均收入)是多少?移动、联通是多少?凭什么说“奠定了良好基础”?
所以说,仅有中国电信自己的数据,是无法完成深入分析,并做出正确结论的。一个真正深入的、有足够信息量的分析应该是这样的:
第一段,先说背景:
中国电信南北分拆后,在保留原有大部分固定电话网和数据通信业务的同时,继承了绝大部分的客户资源。
第二段,横向比较:
(注:以上数字为瞎编)
只有通过明确的横向数据,才能令人信服地证明“电信有优势”这一结论。
第三段,说结论:
中国电信在市场上占领了绝对的优势,为中国电信发展业务,增加收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再举个PEST分析的例子吧,又是一个重灾区。
以下PPT摘自百度文库《中国专车行业专题研究报告2015》,来自某观。
PPT标题是“宏观环境对专车市场形成利好“,我仔细读了下实在没看出哪里利好:
交通部鼓励交通行业发展和专车行业发展大概只有一毛钱关系。
用两个没出台的法案做支撑,还没有任何详细解释,这应该是实习生做的。
交通状况恶化能推导出专车市场兴起?这真的有逻辑?
想要说明居民出行结构发生变化,为什么不用人均可支配收入,而是国内生产总值?
……
剩下来的槽不想再吐了,大家自行思考这页应该怎么改。
一般的市场研究中,要对市场主要的驱动因素做深入地分析,因为只有分析透彻了驱动因素和阻碍因素,才能得出正确的市场规模预估。
然后,这份报告的神奇之处在于,前面一堆定性分析,最后竟然得出了定量的市场数据,真是人有多大胆,市场多大产。
说了这么多,各位对如何进行深入分析应该有了个大概的了解。总结归纳下来就几点:
分析框架只是帮助思考的工具,凡是归纳在分析框架中的信息,一定不是最终的结论
任何分析的目的都是得出明确的结论,所有的分析过程都是为这个结论做支撑
尽量选择数据性的信息做为证据,如果没有直接的数据,尽量量化
最后说点题外话。
世界上本没有什么分析框架,分析的人多了,找到共同点了,分析框架都有了。这些分析框架的最大特点就是大而全,但大部分情况下其实并不需要面面俱到。
比如比如某些行业的PEST分析,政策就是主导因素,其他都不重要,那就不要画蛇添足地加上经济社会和技术。
不要什么分析都迷信SWOT,PEST,五力模型,三角模型之类的老古董,那都是外行人干的事儿。
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本人个人观点,与我供职的公司、服务的客户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