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稿】LNG点供那些事儿(资深专家记实体小说描绘行业图景)

2017-02-13 汪晔 天然气与法律

专注于天然气领域政策与法律的公号,已通过微信原创和赞赏认证。点击标题下方“天然气与法律”(蓝色字体),和2万+业内同行一起关注。小编微信:shanghailaoxin,欢迎添加。

编者按:上周一LNG资深专家汪晔的大作受到了读者们的热捧,“纯干货、接地气”是较为一致的评价。今天作者再来聊聊当下大热的点供那些事儿,文章延续幽默诙谐的风格,用三个典型故事描绘了面对点供这一新事物,各方都是怎么看的,强烈推荐一读!

 

相关链接:【专稿】X公司建设LNG接收站筹划记(资深专家幽默诙谐语言描绘LNG贸易体系)

 

文:汪晔

本文首发于“议气疯发”公众号

 

点供是LNG行业当下最热的领域了,相比曾经的LNG车船热,参与者更多、涉及面更广、总的体量更大、担忧质疑也更多。我挑了一些关于点供的真实的人和事记录下来(内容比较多,分两次写吧),至于大伙儿看了以后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见仁见智吧。

 

G总和非管输

跟G总聊天,他总坚持把“点供”叫做“非管输”。早几年点供还没火,我也跟着他说“非管输”,这两年人人都说“点供”,跟他聊天我自然也张口闭口点供长点供短了,前几次他听了还微微蹙眉,后来也就释然了,但他自己仍然坚持着使用“非管输”。其实G总应该是中国最早搞点供的人了,2010年行业内人人热议LNG车船的时候,他就带着他的公司义无反顾地开展着“非管输”供气,供气的对象大到一天几十万立方的电厂、小到一天几百立方的学校,几年来林林总总发展了几百个用户。

我认真地想过G总为什么总是不肯接受“点供”而坚持称之为“非管输”,除了有不忘当年砥砺独行的情怀以外,觉得“点供”不专业、不准确可能是个主要原因。相比“点供”,“非管输”的针对性更强,在字面上就给管网公司下了战书:不用你的管输,我照样能供气!比较起来,“点供”要含蓄一些,只是强调了LNG的灵活性而已。(仅仅从字面上看,LNG加注站也可以算作点供的。而我们常说的点供,其实是指用LNG补充、替代管网气来供应气态用户的需求。)

坚持着“非管输”业务的G总,在开始的几年里可没有现在的底气,那时候用LNG来供应工商用户用气的本就是凤毛麟角,至于抢管网气生意,就连自个儿都会觉得是捣乱搅局。“有一次,Z省主管领导召集我和管网公司一起开会,”说到当年,G总的口气依旧带着点如履薄冰的感觉,“轮到我发言,我赶紧表态说我们的业务只是管网业务的一个补充,管网去不了的地方我去,有管网的地方我就不去了。管网公司的人还没吭声,省领导就插话说这可不行,”G总有意顿了顿,“省领导说,有管网的地方你们更要去,你们不去,他们的价格就下不来。”峰回路转,我替G总松了一口气,不由赞叹:“Z省的领导这么开明,难怪Z省的经济搞得好。”“是啊,实际情况确实就像那位领导说的,我们到了哪里,哪里的管道气价格就被打下来,最终是企业受益、老百姓受益。”听到这里,我疑心大起:“可是不对啊G总,早几年LNG可是非常贵的,比管道气贵多了,您的价格怎么会有竞争力?还能逼得管道气降价?”G总看看我,多少有点无奈:“你太不了解中国的管网气价格构成了。这么说吧,当年Z省天然气门站价确实比LNG价格便宜得多,但是层层加价到了工业用户手上,贵的离谱!有些地区,我去的时候管网气甚至要卖到五块多,我们进入后,四块多、三块多,一路降下来。”

非管输”不仅抢了管输的业务,还逼得管输气大幅降价、利润狂跌,G总也就成了管网公司的公敌。他们研究G总的公司研究非管输业务,找茬挑毛病,然后就有了两年前著名的“三不”争论。 “他们到处告状,说非管输业务不合法、不安全、不稳定,最后找到省主管部门去辨是非。”这场争论对非管输业务十分重要,直接奠定了后来Z省点供业务领先全国的格局。G总回忆起来两眼放光:“于是我们逐条辩驳。不合法是指我们没有特许经营权,这一点完全站不住脚,我们是向工商用户销售天然气而不是给居民供气;况且体制改革强调的就是要打破各种特许经营权,引进竞争才能给企业给百姓带来实惠。第二点不安全,他们指的是LNG不安全,容易出事故,这就更有意思了,”说到这里,G总忍不住赞叹,“Z省到底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领导很有思路,他们直接对管网公司说这点你们就不要再提了,我们查过,LNG事故极少,事故率远低于管道气的事故率。”“那么不稳定呢?他们应该是指LNG运输主要靠槽车,天气、路况都有可能导致供应不稳定吧?”“是的,就是指这点。不过我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他们管输天然气供气合同是不是都叫可中断协议?是不是到了冬天有保供任务时就可以给用户断供?而我们给用户的是不可中断协议,明确规定了断供我们要负责赔偿,”说到这里G总的声音不由高了一些,依稀可见当年争论的激烈,“那么相比之下,是谁的供气更稳定?用户更能信赖谁?”“好!”我情不自禁抚掌赞叹,“不合法、不安全、不稳定,全都站不住脚,您回答的真好!”

我对点供业务最初的认识理解,几乎全是来自于G总。那时候几乎每一次举办会议论坛,我都要设法请他来给大家讲讲“非管输”,讲讲那时候大家还不怎么关注的点供业务。从2015年开始,由于治理雾霾、煤改气的拉动,点供业务一下子成了LNG应用的发展热点。与早几年不同的是,新增市场的勃发、价格体系的日趋市场化,使得管输与点供的竞争更加激烈也更加复杂。由于我不再搞会议搞展览,也就不再有机会请G总完整地聊聊这两年的非管输。当然这两年G总也特别忙,公司的业务量一直居行业前列,业务范围扩张到了好几个省份,上门取经学习、要求加盟合作的更是不计其数,因此我们之间的联系虽多,但深度交流却少了很多。去年秋天G总路过上海时,突然跟我说起他的公司从B2C到B2B的业务转型,要从原来直接开展点供业务转为支持其他点供商开展业务,为他们供应气源、保障配送。“现在点供业务这么多,您却让公司抽身转型,不觉得挺可惜吗?”“非管输业务增加的越快,物流配送的问题就越突出。而我们,”G总习惯性地顿了顿,“而我们就更要突出自己的物流配送优势、供应保障优势,未来还有气源成本优势。而这些优势,正是由于我们曾经早走一步,对你们所说的点供理解的更深。”

在我的记忆中,这是G总第一次使用“点供”这个词。

 

C老师和Offline

C老师是三桶油里集团领导级别的高层,也是三桶油里的一个“另类”。说他另类,其实是指以他的身份居然在各种场合都敢言且敢于真言,实在是难能可贵。C老师的研究面很宽,LNG仅仅是他关注的一个方向而已。我喜欢找他请教,他也愿意跟我聊天,往往是一聊起来天马行空,几小时都刹不住车。

说到LNG跟管道气的博弈,C老师总喜欢说:“Offline(无线)的东西,总是比Online(有线)的东西更有竞争力。”接下来他会进一步用无线电话和有线电话来打比方,大意是当年无线电话刚出来时也被认为难成大器,最多是有线电话的补充、是个小众产品;而后来无线电话的发展历程完全可以让我们对LNG这种“无线”产品充满信心,相信LNG在与“有线”的管网天然气竞争中最终会胜出。我是学通讯的,打心眼里喜欢C老师的这个比方(其实在《液化天然气》创刊号里,我就写过一篇类似观点的文章),但在口头上,我偏喜欢跟他斗斗嘴、较较劲:“C老师,这两者还是有区别的;电话是人人都需要,需求点极为分散,Offline的产品自然比Online的产品更有竞争力;可天然气不一样啊,天然气的需求不像电话那样广、那样分散,所以也许还是Online的管网天然气更合适。”C老师坐在椅子里的身体往前倾了倾,两眼炯炯看着我说:“Offline相比Online,除了摆脱了管线的约束,更加灵活了以外,还有成本更低的优势!在我的印象中,自从国际LNG贸易大幅上升以后,全世界至今再也没有建成任何一条跨国天然气长输管线。”那次谈话之后没多久,点供业务就因为煤改气而大热,市场对天然气的需求真成了需求面很宽、需求点很散,LNG的“无线”优势也一下子凸显了出来。

相比聊LNG,我们聊得更多的是国际油价、气价,以及各种能源之间的关系,总结起来有这几点:第一、油价和气价都会越来越低;C老师走遍全球,对于石油开采成本的一降再降感受很深,尤其是对美国的页岩油,“井口成本已经低到了十几美金,而且量大的惊人,所以指望油价再回升,痴人说梦!”第二、天然气供应远远大于需求,新增贸易量主要都是LNG,所以天然气的定价机制会越来越独立(于原油)、交易方式越来越灵活;第三、油气价格过高必定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从而加速能源的更迭换代,这一点主要油气生产国都想明白了。这些观点对我影响很大,直接导致了我对“油改气”前景的担忧(油价将不会再高)、对“煤改气”应用的看好(气价将会越来越低)、对点供未来的信心(LNG将成为国际甚至是国内天然气自由贸易的主体,相比管网气优势明显而长久)。身处高层的C老师有机会接触到很多国际合作项目(例如中日韩台LNG设施互通共用项目),他知道我对LNG接收站尤其是小型的、特种的LNG接收站特别关注,特意给我介绍了一个小型浮式LNG码头的商业合作信息,只付租金、拖来即用,遗憾的是由于国内政策问题项目没能落地,我很歉疚,C老师反倒来安慰我:“新模式新技术新产品终归要有人去尝试的,也许就成功了呢?好比Offline,一开始不也是总不被看好吗?”

 

M和他的管网

有一次演讲过后,看到手机上有三条未读信息,都是约我茶歇时见面聊天,落款居然是同一个人:M。我不认识M,可是他在短信里表露的身份却让我好奇:某市管网公司总经理。经营着管网却跑来参加一个点供的专题会,我不由想起G总提到Z省的那些被逼急了的管网公司:“你猜他们现在怎么样?哈哈,也在做LNG、也在做非管输了。”莫非这个M也是“打不过你们就投靠你们”?我决定跟他聊一聊。

50岁左右的M跟我想象中的国企领导很不一样,直率得有些任性,任性得有些着急。“汪总,您的演讲很好,可没能解决我的问题,我得找您再问一问。”没等我开口,他又接着说起来:“我们也想做点供,可又怕点供做不长,您觉得LNG低价能长久吗?”看了看我,他有些不好意思,“抱歉我太着急了,主要是茶歇时间有限,我怕您还有别的事情。”其实M的困惑跟其他人没两样,无非是担心做点供不能长久:煤改气这件事会不会虎头蛇尾、或是雷声大雨点小?点供这种形式会不会被叫停、或是被逼停?相比管道气的价格优势如果很快被拉平被逆转,投资怎么回收?一旦项目连通了管网,原来做点供的岂不是两手空空?在最后一点上,M的态度很有趣,他看好点供,却期望点供发展到最后还是被管网兼并统一,可他又不希望回到必须用三桶油的气、仰人鼻息看人脸色的日子。等这个急性子把所有问题统统倒出来后,我也开始了长篇大论:

1、煤改气会持续下去吗?当然会。看看雾霾有多严重、看看政府有多重视,你完全没必要去担心这件直接体现执政能力的民生工程能不能长久。

2、点供会被叫停、被逼停吗?不会。原因有两点:相比管道气,LNG价格更便宜、通气更迅速、使用更灵活,用户会用脚投赞成票的;引进多元化的市场竞争是体制改革的方向,纵有种种顾虑,政府最终的态度还会是支持。对了,多说一句,现在的点供项目多而杂,发生事故几乎是必然,发生以后政府会直接叫停吗?我的观点是不会,但会从此加强监管。

3、LNG的价格优势会长久吗?会持续很长时间。我们来分析分析:首先是进口LNG,国际LNG价将长期在低位徘徊,而现在国内市场的海气价格其实是个“历史高价”(由于三桶油需要执行高价签下的长约),进口LNG价格和国际LNG市场价格正在慢慢地逐步趋近,意味着国内的海气价格会越来越低。至于国产LNG与管道气之间的价差,只要天然气的按省计价方式不改变,就永远会存在陕西的“馒头”(陕西的管网气加工成LNG)运到山东比山东的“面粉”(山东的管网气)还便宜的局面。这种计价方式何时可能改变?不好说,不看好很快会改变。总结一下,“进口馒头”比“国产面粉”便宜、“气源省馒头”比“用气省面粉”便宜的滑稽局面,也许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4、未来点供项目一定会被连进管网吗?未必。按照C老师的观点,一定会有很多的天然气应用,是以Offline的形式长久存在的,就像无线电话、就像瓶装水。

5、如果点供项目被接入管网,怎么办?那就看您当时的点供合同是怎么签的了,如果有约定,您同样可以继续通过管网供气。多说几句:如果有一天(虽然很遥远),供气和管网真的分离了,并且是全市场化运作,可以从任意渠道采购天然气通过管网输送到任何地方,那时候您的点供用户也许比您的管网更有运营价值。当然,那时候您完全可以不搭理三桶油,爱谁谁。

一口气讲了差不多20分钟才停下来,这当中M静静听着,急性子的他居然一直没有打断我。看我端起茶杯喝了口水,他才又问道:“在我的地盘里还有一些乡镇没通气,本来想用点供的方式先给供上气,未来再接进管网,又觉得这样的话投入的点供设备就浪费了。现在听您这么一说,将来很可能就不必接进管网了,那我也就没啥好犹豫的了。”我朝他笑了笑:“您可得抓紧,现在乡镇是居民燃气里仅剩的地盘了,您要是仗着特许经营权守着乡镇不供气,别人迟早会来抢,政府也未必站您这边。”M还有很多问题,我们拉拉杂杂聊了很久,点供会议的好几个报告都错过了,M满意之余连连道歉:“有空您一定去我那里指导指导,我要搞个有线加无线、管网加点供、工业加乡镇,国内头一份!”

 

本文首发于“议气疯发”微信公众号,欢迎长按二维码关注:

 

---------------------------------------------------------------------

*更多公号精华文章,请点击:

【开年巨献】历年公号重点文章分类检索阅读

*或访问新浪博客“天然气与法律”:

直接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