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0年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报告》发布,通过综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六大维度,33项二级指标,对全国35个大中城市高质量发展成效进行测评。《报告》显示,深圳拿下综合绩效、协调发展、绿色发展三个单项冠军,位居城市高质量发展榜首。
“深圳持续坚持创新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是深圳高质量发展背后的三大驱动力。”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向记者如是说。记者关注到,“综合绩效”得分主要衡量当地宏观经济的综合发展状况。测算结果显示,深圳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营商环境便利度和宏观杠杆率上得分均为样本城市第一。
深圳市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12634.30亿元,同比增长0.1%,增速较一季度回升6.7个百分点。“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良好的经济数据离不开优异的营商环境。郭万达表示,这与深圳大力改善营商环境密不可分。近年来,深圳将优化政务服务作为营商环境改革的“牛鼻子”,在深化商事登记改革上下功夫,推出“三十证合一”;在提升行政审批效率上“出招”,实行“深圳90”改革,推出40余项“秒批”、300项“不见面审批”等系列惠企惠民政策,营造更优的营商环境。在郭万达看来,良好的营商环境对于高质量发展起到了保障和支撑作用。“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深圳既注重改善基础设施等‘硬环境’,也注重提高政务服务水平、营造法治环境等‘软环境’,这些都是吸引越来越多企业扎根深圳的原因。”郭万达说。在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看来,领先国内的市场经济框架体系是深圳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他认为,稳定的营商环境再加上深圳本身的技术优势和完整的产业链支撑,才持续培育出腾讯、华为、平安等大型民营企业。《报告》显示,协调发展指数得分最高的三座城市,依次是深圳、上海、北京。深圳得分最高为0.70,领跑全国。“协调发展指数”衡量的是各地在城乡、产业、区域上的相互协调性。
在郭万达看来,近年来,深圳通过实施“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战略,推动全面实现特区一体化,加快实现更平衡充分的协调发展。“深圳、东莞、惠州三地之间的深度融合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以及产业集群,从而带动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孙不熟分析,深圳以产业集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近年来,大量企业从深圳外溢到东莞和惠州,这说明深圳和周边地区除了存在“虹吸效应”之外,还存在“辐射效应”,并且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发展模式。深圳市委党校(深圳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谭刚则表示,近年来,深圳在科研机构引进、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做出了不少创新,加快实现产业、区域方面的相互协调性。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亦是深圳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探索的问题。
绿色经济体系的大树已结出果实。《报告》显示,从“绿色发展”维度看,深圳绿色发展指数排名第一,2019年深圳地均GDP达13.48亿元,是中国单位面积经济产出最高的城市。在谭刚看来,深圳交出漂亮成绩单背后,离不开近年来深圳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构建绿色经济体系,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城市发展的肌理中。强烈的生态文明自觉意识加上环境治理工程的不断落实,让绿色发展有了有力的支撑。深圳创新发展动能强劲。深晚记者关注到,《报告》显示,深圳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常年保持在全国的30%以上、连续16年居全国城市首位。在郭万达看来,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驱动力。谈及下一阶段深圳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郭万达认为,深圳应坚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夯实深圳创新的源泉和基础,增强创新的动能。与此同时,深圳仍需持续优化产业环境和产业配套设施,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谭刚则建议,未来深圳除了需要坚持创新发展等“强项”,同时也要强化相关核心技术、基础研究攻关,进一步完善公共产品供给,推进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深圳晚报记者 吴洁 见习记者 方舟